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曹文轩讲作文(5年级)/门道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作者 韩卫娟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

这套“门道”是其创作的作品之一:写作经验首次倾囊相授,让你快意抵达作文秘境!

这本《曹文轩讲作文(5年级)》(作者韩卫娟)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文章怎么写?

文章可教吗?

这套“门道”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从前写作模式的叩问,在于它提出了若干需要我们一起来探讨的有关中小学生写作的问题。

这套“门道”是其创作的作品之一:写作经验首次倾囊相授,让你快意抵达作文秘境!

这本《曹文轩讲作文(5年级)》(作者韩卫娟)是其中一册。

《曹文轩讲作文(5年级)》收录了《春风里的女孩》;《不一般的老爷爷》等作品。

目录

留下指缝间的点点阳光

记事四要

第一课 童年万花筒

油麻地大作家

童年

白雪公主泡泡糖

童年

油麻地小写手

薛湘竹,对不起

投稿风波

新“刻舟求剑”

溜溜球的故事

第二课 家庭互味瓶

油麻地大作家

金花雀的巢

会唱歌的火炉

风车扯篷

油麻地小写手

饭桌上的考验

电话这边,我错了

“献丑”大会

原来,他也是我爸爸

第三课 校园小世界

油麻地大作家

丢东西

细米的雕刻

大弟的足球赛

油麻地小写手

到底是什么

悔恨的泪水

“忽悠”人的一堂课

英语老师的“债务清单”

第四课 社会大舞台

油麻地大作家

一件小事

儿子的爱心

根鸟打猎

油麻地小写手

“小手”拉“大手”

清晨所见

家喻户晓的人啊

支起我们的写生小面板

现在你知道了吧,

状物作文学问可多昵!

第一课 花草留彩

油麻地大作家

牵牛花

梧桐树

柿子

那树

油麻地小写手

孔雀尾

我爱家乡的苹果

不平凡的辣椒

美丽的树

第二课 动物留踪

油麻地大作家

夏天的昆虫

看象

油麻地小写手

怪猫

爱喝酒的蚂蚁

瞧,这一群“小贼”

蟋蟀的住宅

第三课 文化留痕

油麻地大作家

葫芦瓢子

瓜子

油麻地小写手

美味的小笼包

小吻猪

水晶泥

万物有情,心有所感

善于写景有四“到”

第一课 四季吟唱

油麻地大作家

大明湖之春

秋天的音乐

夏天

油麻地小写手

我和田野有个约会

我爱冬天

淘气的春娃娃

桂林山水图

第二课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

油麻地大作家

图画

鸟巢风景

初八那日

油麻地小写手

雪花

观日出

重庆的雾

第三课 城乡凝视

油麻地大作家

老街

青岛

乡间趣事

山脚下的村子

大.河

油麻地小写手

梅湾街

香港海滨之夜

农村小记

第四课 边走边看

油麻地大作家

杭州

苏州赋

油麻地小写手

甜甜的乌镇

暑假游峄山

天池游览记

人心如面,感悟其中

写活人物有四“必”

第一课 亲人素描

油麻地大作家

母亲

小坡

玫瑰战争

油麻地小写手

妈妈的眼睛

爷爷,你在家乡还好吗?

馋嘴老爸

“田螺姑娘”

第二课 勾勒师友

油麻地大作家

丸尾常喜先生

老师

艾雯的丑与美

油麻地小写手

我的老师

酷姐刘思良

多味“饮料”——我的老师

何志平兵法

第三课 着墨陌生人

油麻地大作家

驾长

春风里的女孩

北京爷们儿

小提琴家

油麻地小写手

不一般的老爷爷

街头见闻

渺粉王

静下米,阅读生活

如何写启示类文章

第一课 心灵鸡汤

油麻地大作家

火光

一滴水

暴风雨——大自然的启示

油麻地小写手

登山有感

四句话的启示

神奇的“对不起”

第二课 生活细语

油麻地大作家

多看了一眼

求知如采金

垂钓蝴蝶

油麻地小写手

“神童”没有秘诀

续编龟兔赛跑

爱是什么

一次特别的考试带给我的启示

第三课 我爱读书

油麻地大作家

我们为什么读书

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

讲故事

神奇的金鱼

油麻地小写手

与白雪公主说悄悄话

阅读世界

我与读书的故事

试读章节

父母让我和三兄弟到鼓浪屿求学,这样自然就离开了母亲。一去往往是一整年。坐在那种家房船里,我总是看见海上风浪女神妈祖的神龛,放置在船尾,不停地点着几炷香,船夫往往给我们说古老的故事。有时,我们听见别的船上飘来的幽怨悦耳的箫声。音乐在水上,上帝在天宫。在我那童稚的岁月,还能再希望什么更好的环境呢?

我最早就有想当作家的愿望,八岁时我写了一本教科书。一页是课文,接着一页是插图。是我秘密中做的,很细心不使别人看到。等大姐发现时,我好难为情,不久之后,所有兄弟姐妹都能背了。文句是:

人自高终必败

持战甲靠弓矢

而不知他人强

他人力千百倍

以所用的字汇论,写的算不坏。写这篇文字时,是与新教堂正在建筑中的那些日子的情形,联想在一起的。

另一页是写一个蜜蜂采蜜而招到蹙身之祸。有一张画儿,上面画着一个可以携带的小泥火炉。课文今已忘记。也是同样道德教训的意味。

我也以发明中国药粉治疗外伤为戏,名之为“好四散”。当时童年的幻想使我对这种药粉的功效真是信而不疑。几位姐姐因此常跟我开玩笑。

我曾写过一副对子,讽刺老师给我作文的评语。老师给我的评语是“如巨蟒行小径”,此所以言我行文之拙笨。我回敬的是“似小蚓过荒原”。现在我想到这副对联,还颇得意。

我还想起来,我十几岁时的头脑,常常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在很早的时候,我就问上帝是否是无所不在,若是的话,那一定是“头上三尺有神明”。还有,为什么我们每逢吃饭前先要感谢上帝。我很早就推出了结论,那就是,虽然我们吃的米不见得是上帝赐予的,我们总是要谢谢那位原始的赐予者,就犹如在历史有一段太平的岁月时,老百姓要感谢皇帝一样。(选自林语堂《八十自叙》)

我小学时代使用的一本国语字典,被母亲细心地保存了十几年,最近才从母亲的红木书柜里找到。更让人惊奇的是,在翻阅这本字典时,找到一张已经变了颜色的“白雪公主泡泡糖”的包装纸,那是一张长条的鲜黄色纸,上面用细线印了一个白雪公主的头像,于今看起来,公主的图样已经有一点粗糙简陋了。

到底是在上国语课时偷偷吃泡泡糖夹进去的?是夜晚在家里温书吃泡泡糖夹进去的?还是有意保存了这张包装纸呢?翻遍国语字典也找不到答案。记忆仿佛自时空遁去,渺无痕迹了。

唯一记得的倒是那一种旧时乡间十分流行的泡泡糖,是粉红色长方形十分粗大的一块,一块五毛钱。对于长在乡间的小孩子,那时的五毛钱非常昂贵,是两天的零用钱,常常要咬紧牙关才买来一块,一嚼就是一整天,吃饭的时候把它吐在玻璃纸上包起,等吃过饭再放到口里嚼。

父亲看到我们那么不舍得一块泡泡糖,常生气地说:“那泡泡糖是用脚踏车坏掉的轮胎做成的,还嚼得那么带劲!,'记得我还傻气地问过父亲:“是用脚踏车做的?怪不得那么贵!”惹得全家人笑得喷饭。

说是“白雪公主泡泡糖”应该是可以吹出很大气泡的,却不尽然。吃那泡泡糖多少靠运气,记得能吹出气泡的大概五块里才有一块,许多是硬到吹弹不动,更多的是嚼起来不能结成固体,弄得一嘴糖沫,赶紧吐掉,坐着伤心半天。我手里的这一张可能是一块能吹出大气泡的泡泡糖的包装纸,否则怎么会小心翼翼地夹做纪念呢?

我小时候并不是很乖巧的那种孩子,常常为着要不到两毛钱的零用就赖在地上打滚,然后一边打滚一边偷看母亲的脸色,直到母亲被我搞烦了,拿到零用钱,我才欢天喜地地跑到街上去,或者就这样跑去买了一个“白雪公主”,然后就嚼到天黑。

长大以后,再也没有在店里看过“白雪公主泡泡糖”,都是细致而包装精美的一片一片的“口香糖”;每一片都能嚼成形,每一片都能吹出气泡,反而没有像幼年一样能体会买泡泡糖靠运气的心情。(选自林清玄《白雪少年》,本文有删节)

外祖父在地里种番薯,秋后收下来的番薯晒干切成白色丝状小条,上面有细碎粉末。收集起来,可以吃很长时间。番薯叶用来喂猪,外婆用番薯叶、南瓜和米糠喂养那只大猪。

干柴烧完之后的炉灰还有着热力,把装了番薯干和红小豆及水的陶罐深埋进炉灰堆里,焐一个晚上,早上把陶罐拿出来,里面的粥温热但烂熟,放一勺白糖进去,把粥捣烂,经过咽喉落入胃里,绵密妥帖。他们都爱吃得甜。

外祖母总是早起。大概五点多天未亮,她就起身在厨房和房间之间来回穿梭。她和那个年代的每一个农妇一样,勤劳周转,有做不完的家事。快过年的时候,尤其忙碌,把糯米磨成粉,做年糕,炒瓜子花生和米花糖,所有的点心都自己来做,一屉一屉蒸熟。P4-7

序言

文章怎么写?

文章可教吗?

有人说,文章不可教。

我不同意这个未加证明的决断说法。

我一直认为,文章与世界上的任何一门科学、任何一门技艺一样,都是可教的。然而,后来写出头的一些作家当中,却有许多人在说文章是不可教的。对此,我总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说文章乃是天才之人才能写就吗?这是说他们绝非等闲之辈吗?我的疑惑是:又正是他们这些人,却一直在向人们津津乐道地大谈特谈文章之道。既然你认为文章是不可教的,你又谈什么文章之道和文章技法呢?古往今来,大文章家们又有谁没有谈过此类话题?又有几个没有留下一本、几本的经验之谈?其实,文章家们在写作过程中一直都在琢磨文章之道,并且总结出了许多文章之道,传给后来人。有些道,后来还成了法。后来的写作者们又有谁没有接受过前人留下的“道”和“法”?又有谁是光靠自己的禀赋和摸索就写出好文章来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是不可传授的,文章也不例外。

我这么说,并不是在否定天分的作用。就像这世界上的任何工作一样,肯定有人天分不俗,会干得好一些,而有人则天分不足,会干得差一些。但这丝毫也不能成为文章不可教的理由。

但确实也有一些写作教条是害人的——简直就是草菅人命。

当下中国,中小学生拒绝、厌恶写作,已是很广泛的事情。原因很多,而其中大概有这样一个原因:与那些僵死的、古怪的甚至变态的写作教条有关。这些教条根深蒂固于一些成年人的大脑里,然后他们按这样的道法去教那些天性自由开阔的孩子写所谓的文章。这些教条犹如捆绑的绳索和囚禁的樊笼,使那些孩子最终将写作看成了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

我不敢说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种让所有孩子都乐于写作文的方式,但我敢说,这个世界上肯定会有一种不让所有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感到痛苦不堪的方式。写作文也是一种写作——初级写作。写作本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十分愉快的事情。舞文弄墨,会使他们获

得一种精神上的快意。

而这种种模式之中,有一个模式是最要人命的。它最大的弊端在于牺牲写作个性,不给想象力留下施展的空间。这一模式表现在写作手法上就是在一种完全格式化了的框架中来完成所谓的写作。以叙事性的写作为例,这种格式就是:见景一入境一抒情一升华一煞尾点题。这是一般的中小学的作文写作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经一代又一代的承续与流传,已成为一般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唯一模式。这一模式表现在写作内容上,就是在极其有限的观念之下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大千世界,所有一切,都生拉硬扯到这些屈指可数的几个主题之下,结果既使世界的丰富性无法得到呈示,也使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成为不可能。

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的写作,当然无法指望其能够产生快意。

如今,这一模式已成为社会“公害”。它不仅使一代又一代人陷入一种僵直的写作模式,甚至使一代又一代人陷入了僵直的思维模式。它窒息了自由烂漫的孩子们所具有的鲜活的、广阔无边的想象力,窒息了他们的诚实品质的舒张,窒息了纯洁而自然的情感的抒发,使写作变成一种生硬的比附,一种培养虚伪习气的演习,最终导致了成人后的平庸与无趣。它把文字活动这一人类最优美、最令人心情舒畅的活动变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痛苦的编造。它正在对我们所拥有的优秀的语文历史,进行着一场漫长而深入的破坏。

这些年我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也有心想将我的有关写作(作文)的思考系统地梳理一下,却无奈总不得清闲,一时无法去完成自己的心愿。现在,有了另样的方式:有那么一个团队执著地要对我的一些理念以及我的写作实践进行“翻箱倒柜”。这是一个精心组织的团队。他们有出版人、编辑,其主力是一些有才气、有专业知识装备,且态度极其认真的博士生。他们“整”了我一大堆材料(有些材料,连我自己都早忘了),并且将我的作品横过来看竖过来看,企图敲打出一些东西来。于是就有了这套书。他们的诚心、苦心和耐心,我将永远心存感激。

最后我要说一点意思——这也许是我最想强调的意思,那就是:这一套书中所呈现的写作理念是开放的,它只是若干理念中的一种理念。文有道,亦有法,但又“文无定法”,这里头含有悖论,亦含有玄机。我愿意论道讲法,但我也相信这四个字是永恒的真理。我绝不希望我的写作理念也成为一种模式,如果是那样,那将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了。

我以为这套书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从前写作模式的叩问,在于它提出了若干需要我们一起来探讨的有关中小学生写作的问题。也就是冲着这点意思,我们走到了一起。  达抵作文秘境的,绝对不只有一种路线图——此乃大法。

2009年5月31日凌晨于北京大学蓝旗营小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