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庆国著的《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所包含的小说:意外、错字案、如风、如鬼及如戏均已发表。《如风》的这几部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家张庆国小说写作的纯熟,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并把这种观察与思考,完美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表述中所做出的努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庆国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张庆国著的《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所包含的小说:意外、错字案、如风、如鬼及如戏均已发表。《如风》的这几部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家张庆国小说写作的纯熟,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并把这种观察与思考,完美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表述中所做出的努力。 内容推荐 由张庆国著的《如风/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的五部小说,先后发表于北京的《十月》《中国作家》,南京的《钟山》武汉的《芳草》等中国较有影响的文学杂志。其中《如风》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五家中国著名选刊全部转载,创造了中国小说转载的“大满贯”奇迹,北京《文艺报》、上海《文学报》均对《如风》有所评介,《如风》同时在“201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上榜,入选了三家出版社的年度中国小说精品本。另一部小说《如鬼》被南京的《钟山》杂志头条重点推出后,《小说月报》转载,陕西的《小说评论》杂志和北师大的“网上刊评”中,均对《如鬼》有重要的赞许。本书的五部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家张庆国小说写作的纯熟,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并把这种观察与思考,完美体现在小说叙事的表述中所做出的努力。 目录 意外 错字案 如风 如鬼 如戏 误读与错写 编后 试读章节 意外 一 乡村教师土豆是一个可爱的青年,他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要做马尾村小学的校长,这个理想快要实现了。现任校长疙瘩五十八岁,再过两年,疙瘩就要退休,就算疙瘩不退休,土豆的水平也远远超过了他。马尾村小学自从八年前有了年轻教师土豆,声名鹊起,惊动了四乡八村,土豆教过的学生考进乡中学,成绩大多保持在前五名。马尾村一带的乡下人现在有了几个钱,也舍得花钱培养娃娃读书了,附近村子的乡亲争先恐后地送娃娃到马尾村小学,马尾村小学的规模八年来扩大了三倍,学生由八十人变成了约三百人,教师由两人变成了九人。乡政府对马尾村小学很重视,拨款随之增加,教师待遇提高很快,马尾村小学的教师可以领到每月八百块钱的工资了。相比八年前的两百块钱,八百块钱实在太多,可以买便宜的西装和皮鞋、买媳妇的裙子和毛衣、买娃娃的新书包、买猪崽鸡苗和化肥,过生动丰富的日子。马尾村小学的教师为此志得意满,神气活现,出门在外,眼睛总是翻到天上,年轻有为的教师土豆,也被提拔为学校教务主任,很快就要做校长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土豆的校长之梦,在春天到来之际,被意外事件粉碎了。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人心思动,一个名叫板凳的陌生男人沿路踏着柔滑轻薄的白霜,走进了马尾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板凳原来在三公里外的马脖子村教书,上面有关系,看到马尾村小学待遇高,就调了过来。这种事不奇怪,奇怪的是板凳到马尾村小学教书两个月,就被上面提拔为副校长,土豆大为震惊。马尾村小学从来没有副校长,校长以外,教务主任土豆说了算,现在板凳做副校长,土豆前途无望了,对于才华横溢的教师土豆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人生打击是一回事,教书育人是另一回事,土豆心情不好,工作仍然很认真,没有甩摊子。在土豆的心里,教书不只是工作,还是人生的快乐。 土豆只有二十六岁,官瘾不大,只是不服气,他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教师,做校长顺理成章。马尾村现有的全部教师中,土豆水平最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如果板凳教书的本事超过了土豆,土豆会心悦诚服,事实并非如此。板凳调进马尾村小学以后,土豆作为教务主任,暗中考察过他的教学能力,土豆躲在教室窗外的土墙边,观察和记录过板凳上课的情况,三次观察的结果,令土豆万分失望。土豆发现板凳一共讲错了八道数学题,读错了二十六个生词,课堂纪律也很差,学生打打闹闹,男生跳起来,公开揪女生的头发,板凳竟然视而不见。土豆很生气,又不便发作,只能在本子里记下板凳的错误,寻找机会教育他,哪知道土豆没有动手,板凳就被提拔了,做了马尾村小学的副校长。 土豆是县师范毕业生,出生在距离马尾村四十公里的另一个村子。八年前,土豆从学校毕业,服从安排,到马尾村小学做了教师,他与县师范同学的最大区别,就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梦想做一个伟大的乡村教师。这种立志教书育人的青年现在不是没有,却为数不多,土豆的志向值得赞赏。他上课讲究方法,下课坚持说普通话,还说服校长,修建了马尾村的第一块篮球场,组织了马尾村小学的第一支篮球队,又学会了吉他弹唱,成立了马尾村小学的学生演出队。他背着篮球挎着吉他,带着马尾村小学的学生远走四方,到乡上参加过篮球比赛,到县城出席过文艺汇演,领回了一堆奖状和奖品。奖状是几张纸,张贴在学校简陋的办公室里,奖品是黄色的塑料小喇叭和白球鞋。奖品分发给学生,学生很高兴,学生们的姐姐也高兴。土豆在马尾村小学做教师的几年里,村里好几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为他争风吃醋,三天两头借故到学校看弟妹,缠住土豆说话,向他展露不加掩饰的热情目光。土豆不是傻瓜,能够读懂姑娘目光里的含义,却知道那份好意不能接受,他早就心有所属了,在四十公里之外的故乡,土豆有一个女朋友,有了女朋友,土豆就专心做教师,直奔光芒四射的理想王国,不再有别的杂念了。 土豆不想其他,有人却会想他,这个人像一只在空气里飞行的细小蚊虫,很难被人觉察。土豆完全不知道,早在六年前的某日,一个十二岁女生的心弦,就被他的吉他弹唱撩拨得如醉如痴,那个女生名叫树叶,是马尾村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那时土豆到马尾村小学做教师刚满两年,为了迅速提高吉他弹唱水平,每天下午放学后,土豆就抱着吉他,旁若无人地坐在夕阳下的操场边苦练,操场的另一侧,五年级女生树叶躲在教室光线暗淡的阴影里,隔着嘎嘎叽叽摇晃的窗户,扬着稚嫩的小脸,长时间偷看坐在金黄色夕阳下弹吉他的男教师土豆,土豆一无所知。一个五年级女生是无人理会的,一片树叶被人忽视,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愿意理解树叶的心情。 现在,叶芽撑开了巴掌,六年时光被风吹走,弹吉他的年轻教师土豆,变成马尾村小学领导,树叶也长成了马尾村风姿绰约的十八岁大姑娘。 P1-3 序言 鲁院何以成为“作家的摇篮,文学的殿堂”? (代序) 白描 鲁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作为鲁院一名工作人员,我曾经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学员们“来了,去了;去了,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拨又一拨。时光像沙漏一样,我的年华在他们身上流淌而去。我思索过如此存在的意义,有时也发出质疑。但最终明白,我属于他们。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命体验,拓展了我的价值疆域。我把心交给他们,愿意把灵魂敞露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呼吸牵动着我的心率,他们对你寄予期望,你同时也把期望寄予他们。他们会让你感到惊喜、骄傲,当然你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这样想后,即刻释然,不再为个人计划中的某些事情在他们身上延宕或者放弃懊丧。而一切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我的人生行囊里,装进了他们的礼物,是从别处不可能得到的礼物,那就是师生的感情。每当他们即将离去,每当与离去的他们重逢的时候,来自于他们的那份滚烫的对母校和老师的感念之情,让这个世界都变得温暖了。”“我知道我不属于他们。他们属于蓝天,属于大海,他们将驰骋于无边的草原和广袤的山川大地,他们属于未来。我呢,仍将像枚陀螺一样,在一个固定的点上兜圈子。还有生命的规律,大路在他们面前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因为他们年轻;而我,已经看清了前面的景观,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只能陪伴他们同行一段,而后,路就由他们自己走了。但是,我仍要为他们祝福,我的祝福直达永远。” 这里写的是我的真实感情,也是我对自己的交代。 我们是以个体的身份定位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学员眼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大名、官名,那就是“鲁院”。我们出现在学员面前,代表的是鲁院的形象,同时,我们还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联系着学员与党和政府。鲁院工作无小事,高研班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个培训班的工作都无小事,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从院长、老师,到做饭的大师傅、打扫房间的服务员,是一个整体结构上的链条,这个链条正常出色运转,学员不光会给我们打高分,还会感恩党和政府,相反,哪个环节出问题,不光会影响到学员对鲁院的看法,进而会影响到对党和政府的看法。我们举办的“80后”作家班、网络作家班、少数民族作家班,都印证了这一点。 每一届高研班,每一个培训班,我们都精心设计安排课程,认真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但我常常在问这样一个问题,鲁院教学灵魂性的东西是什么?学员们的期待与我们的给予能否统一?我们将把他们送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客观讲,学员们更多想的是得到知识和信息,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这些方面,我们基本上满足了学员的要求,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灵魂性的工作是丰富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夯实作为一个作家的基本建设,这就是人格建设,是为何写、为谁写、写什么、怎样写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个工作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当然,不是生硬地灌输,而要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我们安排的国情与时政课程,请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来校讲授,不是高台教化,而是客观介绍情况,交流认识和看法,学员们很容易接受,他们过去习惯站在本地区、本民族立场,站在个人立场看待问题,现在却能站在全局,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的大文化课和文学课,通过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文学艺术普遍性规律和主流经典作品意义的分析介绍,让学员们自然建立价值评判标准,自觉走向主流文化、主流文学。要引导学员走正经路,做正派人,写正道作品;面对文学事业,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的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出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 鲁院历史上出现三个辉煌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高研班,也就是现在。2()()7年底,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拍摄“鲁七”片子时,很多人认为鲁院的辉煌已经到了顶点,觉得高研班往下非常难办了,可是一直到今天,这种非常好的势头还在延续着。我认为我们还可以再创辉煌。“传承、创造、担当、超越”,鲁院的校训,应该是激励我们每位学员不断前行的动力,也应该成为不断激励鲁院每位工作人员不断前行的动力。 欣闻以鲁二期为重点出版鲁院“恰同学芳华”丛书,这是件好事,这套丛书除集结了鲁二期学员的作品外,也涵盖了一些其他班级学员,可一窥概貌。这个班的学员们大多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学员们也都比较成熟,许多学员今天已走上了各省市文联作协系统的领导岗位,创作上的成就也颇丰。在他们班进院十周年、鲁院二十期之际,出版这套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将曾总结鲁院工作的文章,摘要修改,代为序。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后记 不知不觉,从鲁院结业,已经十年,回首往事,这十年间,又有众多的学弟学妹从这里辗转走了出去。经常会在不同场合见到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们,大家挚手道来,杯盏交错、文脉暗通,倍感亲切。我们这班常被人们谑称为“黄埔二期”。这二期冠以高编班,大多男女都是从事主编和编辑工作的。通常来说,是为他人作嫁衣。众多的青年才俊。文坛新星几乎都是从这些人的慧眼中跃上文坛的。然而这些玉尺量才的人物中也不乏吟风弄月、硬语盘空、出将入相,怀有不羁之才的各路神仙。今天,这些慧业文人大多已执掌了各地的文坛大印,并在创作上春华秋买,多有斩获。回望朝花夕拾,少长成集、剑胆琴心、风骨峭峻、仁义君子、不栉进士都花开花落,触景伤情,喟然长叹。 今天的鲁院已迁至富丽堂皇的文学馆院内,经常会与巴金、茅盾及郭老曹老等作家的塑像耳鬓厮磨,熏染贯通文气。在这里,他们听了莫言与库切的演讲,在这里,他们常能近水楼台聆闻到各路艺文大师的教诲。且蓉花开放之际,宿舍窗明几亮、宽敞舒适。这里已成酝酿发酵李白斗酒十千,李清照品竹弹丝之地。 而我们那时,则蛰居在南八里庄城乡结合处一隅,在方寸之地的校园内,探星望月,穷源溯流,河海不择细泉。这里,我们听了音乐、我们习了军事、我们走进了现代派的美术空间。我们看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电影与话剧。我们吹过牛,喝过酒,吃了一串又一串的羊肉串,周围的湘菜馆、老五饺子馆及远一点的骨头庄和涮肉坊都让我们扫荡遍了。我们柔情四溢,我们苦辣酸甜交织于胸。 相对于鲁十二期少数民族班在国庆大典时登上天安门观礼的荣幸,我们则赶上了非典,囚禁于院墙之内,困而学之。至今,那戴着口罩的合影仍让我们记忆犹新。由此,我们成了鲁院最长一期的培训班,前后整整待了一年。这一年中山高水长,流水落花,皆成遗音袅袅。 当非典过后,四方散仙再次聚拢而来,迎堂开课,有些人事已非,物转星移,人去人来,流年似水。 出了这寸地尺天的校园,我们各奔东西,各创新业,各执春秋,蚕头燕尾、笔花四溅。常闻君住长江头,画龙点睛入,又探花落长江尾,纸落云烟出。也有几多知己在对景挂画中小聚畅想。其间却不知不觉中得知张新芝老大姐已患骨癌溘然离去,让人怅然。张新芝仅是《诗刊》一普通的行政工作人员,患病退休后仅三月就故去了。生前记得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她硬掏出500块钱要请大家客,虽未领受,但这份情让人难忘。 这套丛书适值我们鲁二期十周年纪念日编出,其尺长寸短、含英咀华,也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编时,人事代谢红孩、曹雷帮助联系,刘俊帮助组稿并倾心旁求俊彦。也衔各路学友贤集奉文;在此特感谢白描院长为丛书作序并题字;最后要特别感谢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和敦煌文艺出版社鼎力相助,促成此套丛书出版。在以鲁二期学员为重点的龙章风姿外,也吸呐了其他班期学员的金石之声,甚至还包括老鲁院的学员王成林的佳作,有些未能单独结集的同学,已单篇收在另集《恰同学芳华》中。令我们颇感自豪的是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迟子建、刘震云、陈世旭、毕淑敏、严歌苓、虹影、王刚等也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过。我们是这些前辈的延续,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足印。 王童 写于癸巳年已未月戊寅日子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