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梵·高/世界名画家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作者 何政广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梵高是天才,是狂徒,也是悲剧的主角。他的画作在生前饱尝寂寞,终其一生仅仅卖出一幅油画、两张素描,却于死后在绘画市场上屡创天文数字的高价,其中缘由耐人寻味。无论撷取梵高生涯中任何一个断面,都有其严肃而具体的面貌呈现,让我们看见一个勇敢、热情、用生命挣扎而全部燃烧自己的人,如何在艺术创造上发光发热。本书以梵高200多张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娓娓述说了他的“生涯和艺术”,另外还有100多张“素描及水彩作品欣赏”。“他的话”是梵高的书信,其中透露了梵高对人生的信念及对死亡的看法。书后并附有完整年表,喜欢和研究梵高画作,或对这位天才画家好奇、有兴趣的朋友,都不能错过这本最有系统完整呈现梵高艺术全貌的画集。

内容推荐

凡·高(1853~1890年)是一位天才型的画家,他与拉斐尔一样,去世时才三十七岁。凡·高的画家生涯没有超过十年,但这位极端孤独、无比热情的艺术家,留下大约八百五十件油画,和几乎同数目的素描。曾在凡·高画中出现的嘉塞医生说过:“凡·高的爱,凡·高的天才,凡·高所创造的伟大的美,永远存在,丰富着我们的世界。”

本书以梵高200多张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娓娓述说了他的“生涯和艺术”,另外还有100多张“素描及水彩作品欣赏”。

目录

梵·高的生涯与艺术

 青年时代的梵·高

 对宗教的关心

 画家梵·高的诞生

 在海牙的考验

 梵·高的爱

 悲哀

 巴黎的生活

 在阿尔的生活

 和高更的共同生活

 割耳事件

 “狂人”梵·高

 回到巴黎

 自杀

 梵·高留给世人的启示

梵·高的话

 对于神的信念

 对于人生的信念

 艺术家的命运

 对于死的看法

梵·高的素描、水彩作品欣赏

梵·高年谱

试读章节

青年时代的凡·高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 1890.7.29),是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30日中午,出生在荷兰北部的布拉邦特州的一个荒村克罗特·珍杜特,他的父亲杜奥特鲁斯是这个小村的牧师。母亲名叫安娜-柯妮莉亚·卡森托丝。凡-高有一个弟弟名叫迪奥,还有伊丽莎白·福贝达等妹妹共六个手足。其中迪奥由于与哥哥凡·高的书信往来而出名,他从凡·高的荷兰时代开始,一直到凡·高去世,充分发挥了手足之情,并在经济上作了极大的资助。伊丽莎白·福贝达(多克司涅夫人)后来写了一本回忆录,也因记述她对哥哥凡·高的印象和生平,而使这本回忆录成为研究凡·高的重要史料。

凡·高的家庭信仰是属于加尔文派的基督教,父祖代代都世袭牧师之职,可说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世家。凡·高的全名应该是文森特·威廉·凡·高,不过在以前他的名字还有很多叫法。例如湾高、凡·高诃、梵荷等等,其实这都是由于方言所造成的不同,大概以“凡·高”最为正确。

关于凡·高幼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的生活,我们今天并不很清楚。多克司涅夫人在回忆录中说,凡·高的孤独性格在少年时代便开始萌芽,他虽有一位做牧师的父亲,但不爱家里炉火的温暖,而喜欢徘徊在荷兰荒芜的原野间,在普罗维里学校寄宿求学时代,他也表现出热爱自然和孤独的流浪个性。凡·高是一个任性而又个性很强的少年,他的体质似乎虚弱到生病·般。

而他后来在艺术才华上所表现的特异感觉,可能在这个时期即已萌芽。他的有些特异观点,甚至使他的家人感列惊奇和可怕。

例如,当凡·高看到黄昏时候沉入地平线的太阳时,总说这个深红色的太阳是黄色的。据说当他看到闪烁在夜空的星星时,却认为晚上比白天还要明亮。

1865年至1869年,凡·高到附近的普罗维里学校读书。十六岁在这个学校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到海牙,在美术商谷披的分店当学徒。原来凡·高的三个叔叔都是美术商,就因为这个缘故,他刚一踏人社会就看中了这一行。

这时的凡·高,根本没想到要做画家,只是一心想当一个美术商。不料,后来当他成为画家时,这一行业却反而变成最使他苦恼的敌手,说起来也真是一种强烈的讽刺。

凡·高在海牙分店服务一段时间之后,便被调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分店。

在这里值得稍加注意的,是凡·高和他的弟弟迪奥通信,大概就从这时开始。凡·高排行老大,迪奥比他小四岁,中学毕业后,也跟哥哥一样,到美术商谷披的店里服务,两兄弟服务的地点不同,平常很少见面,因此经常写信瓦相勉励。

1873年,凡·高被调到伦敦分店。这时他才知道美术商的内幕,这使他觉得非常矛盾。

凡·高所负责的工作,就是站在店门口,向来买画的顾客推销介绍适当的作品,为了能把画卖掉,往往得使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法欺骗顾客,这种事他怎么也做不来。冈为不论说得如何灭花乱坠,还是推销不掉没有价值的画。假如一切都照实说,反而会使顾客失望,此外在那些只有低俗趣味的顾客面前,更常常因为见解的不同而发牛冲突。

就这样,正当他对工作感到兴趣索然时,他的初恋也归于失败。在凡·高所住的地方有个私叫罗叶的漂亮小姐,凡·高对她颇有好感,可是当他向她求婚时,却被断然拒绝,使他颇受打击。

结果,凡·高也就没办法在罗叶的家里住下去,不得已只好在郊外租了一间小房子。在这里他不和邻居说话,上班时也不和同事打交道,就是在招呼顺客时,也无精打彩,使他的生活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有一天,他的叔叔来到伦敦,一看到他那种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开始想办法把他调到巴黎。1875年,他果然如愿以偿,到了巴黎(谷披美术店的总店设住巴黎)。

小过,在巴黎情况一点也没有改变,他仍然事事都跟老板闹意见,结果就愈发使他对这一行感到厌烦。他心想:“从一些年轻画家手上廉价买来的画,竟以儿倍高的价钱卖给顾客,像这种投机取巧的事,我不能忍受。”

因此,一有时间,他就去美术馆参观,对于林布兰特的“恩马欧的青年们”深为感动,尤其特别醉心柯勒所画《橄榄园》的艳丽色彩,并从这时候开始注意到田园画家米勒的作品。

不过,凡·高对于这些作品,与其说是用艺术的眼光米欣赏,倒不如说是用道德与宗教的角度来衡量。从这时起,他升始研究《圣经》。

有一次,一个妇女来到美术店,表示要买一幅客厅挂的画,不料凡·高一听,立刻很气愤地顶撞说:“画虽然有好有坏,却没有什么挂客厅、挂餐厅之分。”凡·高晚完拿出一幅画给这位女客看,女客认为太大了一点,岂料凡·高又嚷道:“请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根据大小来买画?”

凡·高就如此把顾客给气跑了,这种店员,老板当然无法忍受,终于把他解雇了。

1876年4月,凡·高来到英国,在拉姆斯凯特的私立学校,当一名临时代用教员。拉姆斯凯特是一个乡间小城,距伦敦约四个半小时的火车路程。

在这所学校里,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并不太富裕。住这卫从事教育工作的凡·高,又发现了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他看到学生的伙食不好,每灭都吃得很差,队为这样学生实在无法认真学习,他非常愤慨,于是跟校长发生了冲突。

凡·高在这所学校并没有教多久,就调职到艾瓦丝学校。在这里他也事事不顺眼,所以并不打算长久待下去。

那年的年底,凡·高暂时回到了故乡。第二年他又另找别的工作,这次他当了多德勒比特市一家书店的店员。凡·高在这家书店只做了四个月,期间他的宗教信仰愈来愈虔诚,有时会在府里呆呆地站上一整天,什么事都不想做的样了。晚上回到宿舍就点起蜡烛祈祷,有时竟然连续祷告一整夜。

P13-15

序言

梵·高是一位最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的悲剧性的生涯,先后被写成小说和拍成电影。格列佛在 1899年写了《梵·高传》,斯通所写的梵·高传记小说《生之欲》于 1934年出版,根据《生之欲》改编的电影《梵·高传》(寇克道格拉斯饰梵·高、安东尼昆饰高更),在世界各地放映,得到很高评价。1972年荷兰政府建立了梵·高美术馆,更是这位一生穷困悲惨艺术家的无上荣耀,而他的画也同他多彩多姿的生涯一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爱,获得崇高的评价。

梵·高(1853~1890年)是一位天才型的画家,他与拉斐尔一样,去世时才三十七岁。梵·高的画家生涯没有超过十年,但这位极端孤独。无比热情的艺术家,留下大约八百五十件油画,和几乎同数目的素描,以及洋溢情感的大批书简——寄给他弟弟提奥的亲笔信。

曾在梵·高画中出现的嘉塞医生说过:“梵·高的爱,梵·高的天才,梵·高所创造的伟大的美,永远存在,丰富着我们的世界。”

梵·高在他的书信里写道:“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是不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它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

他的画,带给我们感受到仿如亲眼看到一个新鲜而更美丽更有意义的世界。

我曾两度到过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最近到俄罗斯普希金美术馆和艾米塔吉博物馆也见到梵·高的十多幅油画名作,他的绘画的确耐人欣赏,也让人感动。本书选辑他一生不同时期重要代表作,几下重现梵·高生前所到之处及所见景物,让我们从中体味和认识这位19世纪产生的伟大悲剧人物的艺术心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