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十年代初起,春节前后的两个月,是郑州、徐州等交通枢纽最难熬的阶段。打工潮潮起潮不落,旅客因此逐年倍增,车次晚点、旅客滞留现象司空见惯。挤车拥堵发生踩踏事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这种情况持续到1998年,安全问题大大改观,但一票难求和拥堵滞客现象,依然存在。昨天,项远领着女儿项睿,顶着阴冷的风从沭阳来徐州火车站来送妻子吴霞,没合眼排了一天一宿的队,才从黄牛党手中买到一张票。
吴霞是偷着走的,万一走不成杀回去,被姐姐察觉到事情就闹大了。
去往广州的列车还没停稳,旅客失控,洪流般地拥追车门,站警挥棍子挡不住,只好猛吹一阵口哨,直着脖子喊:“急着投胎呀!卷到车下压死……”
此话并非是骇人听闻,看宣传图上鲜血淋漓的画面便知是确有此事了。但站警肺腑的警告,仅吓退了项远这样拖家带口的人。那些单打独斗的小伙子们,却如同打了鸡血,趁着胆小的后退空档,打着尖利的口哨,抓住门把一跃,挤进了半启的车门,把到站还没来得及下车的乘务员硬顶了回去。本来排在前面的一看吃了亏,骂骂咧咧又蜂拥而上,吴霞被挟裹进去,背上的包被挤在人外,抻得她动步不得,伸脖弓步,却只能干瞪眼。
“霞!把包给我,你先上去!待会儿我从窗子里递给你!”项远拽着吴霞说。
“不要管我,带好睿睿!人多,别挤丢了!”吴霞甩开项远,像一头被激怒的小母牛,又挤进人堆,一副不登火车誓不罢休的劲头。
精神是可嘉的,现实是无情的。吴霞头一回挤火车,不善进攻,不得要领,也没有力气,母鸡生蛋一样地被挤了出来。头发乱了,衣扣不知何时也掉了一个。她仍不放弃,抹一把额头的汗,再一次挤进去……
远处,好听的歌声透过阵阵嘈杂传来:火车汽笛声声响呀,小妹妹我送情哥去呀南方……
眼前这些奋不顾身登车去南方的人,伴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春风,用不到6年的时间,愣把历史悠久的《走西口》唱成了《去南方》。南方是天堂,南方能实现你发家致富的梦想!只要你有胆,有把子力气或者有一技之长,就去闯吧!项远是男人,有力也有胆,也想去南方,但他拗不过更想去南方的吴霞,只好把“情哥哥去南方”换成“情妹妹去南方”来唱。
吴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项远心疼又着急。他左右看看,叮嘱项睿靠着柱子等他不要乱跑,夺下吴霞的包扭头就跑:“走!那边人少!”
包被项远夺走,吴霞只得跟着一头冲出去,“嘭”的一声,撞进了迎面而来的一个人怀里。
撞着吴霞的人叫吴超,海拔不高,但肩宽体壮。吴超和人约好在十一号车门前碰头,不知是人多没看见还是对方记错了车厢号,预约地点没见到人,就跑着到处找。这个人太重要了,是吴家的财神,是全村两千口人的救命菩萨,可不能给丢了。吴超心急如焚,眼睛只顾搜人,一不留神,撞上了吴霞。
头被撞得生疼,吴霞摸摸额头刚要发火,一眼搭过去,脸一沉侧身挤过就走。
“姐!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吴超啊!”吴超一把拽住吴霞,惊喜地说。
“你认错人了!”吴霞生硬地甩开吴超,加快脚步越过了项远。
听到“吴超”两个字,项远愣了一下,追上吴霞问:“他就是你小爷的儿子吴超?”小爷,是苏北地区对父亲弟弟的传统称呼,也就是叔叔的意思。以此类推,父亲的兄长,排行老大叫大爷,老二就叫二爷。与父亲相好的朋友或者把兄弟,也这样称呼!
“不是的,他认错人了!”吴霞边跑边说,把项远晾在了后面。
赶了好几个车门,吴霞终于上了车。
P1-2
一直以来,我始终这样认为:作者只有爱上自己故事里的主角,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可是,如果故事里的主角是现实中身边活生生的人,爱上了又该怎么办?”文友融融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非单身他非独己,再如果连朋友都无法做的话,那只有咬咬牙,断绝来往了!”
“断绝来往可以!可他是块好料,弃之可惜,送给你吧!”融融认真地说。
融融大方地把她的“爱主”送给我,说逃爱纯粹是玩笑,事实是为尽写字人的责任。融融是位中短篇小说作者,而她觉得,她的“爱主”应该是个大长篇!于是,赠给我。
应融融邀约,2010年8月底,我特地回了趟老家。9月2日下午4点22分,我和融融的“爱主”见了面。他在我对面坐下来,我一眼看过去,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完了,我坚守了快二十年,精神也不允许出轨的晚节恐怕保不住了!那一刻,我兴奋激动又紧张恐慌。
令我招架不住的,不是他伟岸的身材,也非极具东方男子特色的阔口浓眉国字脸,而是他那双坚毅深邃又略带忧郁的眼睛,和那一头与年龄不符的如霜白发。以一个长篇小说作者的敏感,与他对视的瞬间我就知融融说对了:他是个从头到脚都有故事的人。
他对我似乎也不反感。所以,我们的交流很快由陌生人初见的模式进入似乎熟识已久的自然状态。交流过程中,我们彼此的欲言常常被对方捷足先登。这种不言而喻的心有灵犀,导致以我为主的采访模式,在半杯咖啡时间内,就斗转星移变成了小情人般地听他娓娓道来了。他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言行举止既像王诗槐又似陈道明;声音浑厚真切,酷似情感节目的男主持;他的故事很平凡,却又那么传奇。用融融的话说:他的故事属于平凡中最传奇的一个,又是传奇中最平凡的一个!融融的话,使我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段文字:每个人,都有着一番与众不同的不平凡经历,只不过没有像名人那样被翻炒得惊天动地罢了!
我希望,我能把他平凡又传奇的十年人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艺术化形式送到读者面前。可是,当时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女心理医生的救赎》已经签约,必须在年内完成。所以,他的故事,我只能先听。我不想一次性把他的故事听完,自觉差不多的时候,便告辞,并预约了下次交流的方式和时间,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猜,他没有看懂我的另一个用意——我要欲擒故纵,多给自己几次与他接触的机会。我要像贫穷时计算着过日子那样,把他的故事慢慢融人我的生活,让自己感觉他好像在身边真实存在过一样!这一年,我35岁,一个死心塌地的文学爱好者;他45岁,是个在八年内熬白一头乌发,成就了一家年效益近亿的特色企业,可个人存款还没超过五位数的中年男子。因距离的关系,我们第二次见面的时间是2011年11月3日。这次见面,我们仅凭彼此一举手一投足或一颦一笑,就能感知对方要答或者要问什么了。
不知是猎奇的毒蛊作怪,还是我想竭力还原一个真实的他。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除了通过电话和网络直面他,我还瞒着他不停地接触他经历过、爱过或伤害过的女人;他交过臂的、至今还为他两肋插刀的不同年龄身份的男人。
我把自己了解到的,结合他坦言相告的故事进行组合,尽管得出的结果证明他并非完美男人。他在忠诚爱人的同时,对别的女性产生过感情;在诚信经商的同时,也偶尔偷奸耍滑蒙亲骗友,但仍无法阻止我接近他的脚步。第三次见面是2012年7月2日。快两年了,他的故事已经熟烂我心,却迟迟没有动笔。直到2013年7月第二部小说《女瓢把子》出炉,才开始草拟梗概大纲和人物小传。到了动笔的阶段,我对他的喜欢,已经升成为作者对笔下主角的那种爱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将喜欢的人、美丽的故事,呈现给读者!他是我继两部以女性为主导的长篇小说之后,第一部集都市、情感、悬疑、励志、商战、乡土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剧叙型长篇小说的男主角,我敬佩又暧昧地称他为“苏北汉子”!
我想通过他的故事,告诉读者朋友们,在这个把金钱当信仰,信任极其稀缺的时代还有这样一种男人存在。这样的男人,值得女人去爱去珍惜;这样的男人,值得男人与之相处相知。但愿更多的人能如他一样用委屈和诚挚执着地呼唤真情、塑造信任!
遵其意愿,在小说里隐去了真实姓名,塑造了虞前古镇,在故事尽可能贴近真实的情况下,让他们的生活免受打扰……
原娟编写的长篇小说《信任危机》讲述了:
老实耿直的中年男人,被无情的妻子逼入绝境,在沦为杀人犯的关键时刻,阴差阳错被十九岁的女大学生救下,遭“胁迫”成为其姐夫,挑起了挽救一家和一方特色经济的重担。在与本地、上海同行的频繁交集过程中,前妻对他的生意伙伴处处挖设陷阱,致他和生意伙伴之间信任逐渐消弭,矛盾迭生。商场上:曾经的亲哥热弟为维护各自利益貌合神离;曾经的难兄难弟为金钱反目成仇;亲父女为名利疯狂报复……生活中:前妻夺走了现妻姑姑的老公;他刻骨难忘的小姨子身陷名声与工作纠纷的重围;把他抚养大的亲人死于现任妻子堂弟的背叛之手;女儿爱上小姨夫;他好不容易找到的公司继承人,正遭神秘背叛者和对手的明枪暗箭……商场如战场,情场如赌场,面对愈加严峻的经济和信任危机,他用十年重塑了信任……
小说《信任危机》语言朴实平易,粗犷又细腻地描写了利益至上信任缺失大环境中几家人的境遇,及两代人创业和追梦的坎坷经历和心路。故事以小见大,不动声色地揭露了当下因信任缺失引起的社会与人际危机。信任危机,一个敏感严肃的问题在原娟的笔下,变成了好看又意味深长的精彩故事。小说情节巧妙,故事平实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