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名家宿儒之心血!成国学研究之大典!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本书为《周易》最新注释本,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易今注今译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集名家宿儒之心血!成国学研究之大典! 《周易》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 本书为《周易》最新注释本,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本丛书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各部经史子集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学者进行注译释。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深得学界赞誉,再版二十余次。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翻译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家大家南怀瑾与易学名家徐芹庭注译。 目录 叙言 《周易今注今译》四版序 《周易今注今译》凡例 上经 下经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周易今注今译》再校后记 试读章节 初九①。潜龙②。勿用。 [今注] ①初九:是指乾卦第一爻三的爻位而言。 ②潜龙:龙是上古人类最崇敬的生物,而且相信它是具有神灵的作用,介于天、地、人之间的动物——古人因借用龙的功能,说明卦爻变化的不可捉摸而可以想象的状态。子夏说:“龙所以象阳也。”潜龙,便是潜伏隐藏的龙。它隐藏潜伏在地下、在深渊、海底,或在天上,并没有确定它潜藏的处所。本卦下文爻辞表示它在地下上升的情形,那是一种假设的说明,不可作为呆板的事实来看,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今译] 乾卦的第一爻(初九),象征潜伏着的龙,以不用为佳。 [今释] (一)初九 关于九与六这两个数目字,在《易经》中的作用,究竟代表什么意义?这是研究《易经》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易经》在数理上最重要的前提,开始便须了解,才能使读者研究《易经》,不致在这个数字上受到困惑。我国上古的文化,关于易学数理的理念,发明最早,也最发达。同时也最重视从一到十这十个基本数字。一切的数目,都开始于一。一以前便是零,零是代表未知数、无量数,也代表过去数的结束,未来数的尚未开始。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三,由此三加一等于四,一直加到九,都是一的累进。十、百、千、万、亿、兆、京、垓,都是另一单位的开始,在理论上,可以归纳在一的范围内。一,是单数,也叫做奇数,凡是单数,都属于阳数。二、四、六、八、十是双数,双数都属于阴数。因为有对偶的,便称为阴。阳数从一到九是顺数,所以九数是阳数的最高位,也是最终位。阴数是从十到二的逆数,所以六数是阴数的最中位。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当中的阳卦之首;坤卦,是阴卦之首。因此,讲到乾卦六个爻位的变化,便用阳数最高位的九数来作表示;坤卦,便用阴数最中位的六数来作表示。初九,便是指这个乾卦六个爻位的第一爻;第二爻,便叫做九二;以后九三、九四、九五等,都是这个道理;上九,便是第六爻的最高爻位,所以叫做上九。传统上的说法是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为什么呢?因为《说卦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数可以起数,参天,是天一、天三、天五,共为九,天是阳男,所以阳爻称九。两地是地二、地四,共为六,地是阴女,所以阴爻称六。每卦的一爻一爻的画成,由于古人一直不肯说明,所以使许多人不完全明白。实际上,六爻的画卦,应该表明是以立体作标准,而由内向外发展画去,才是《易经》卦爻的精义所在。现在要使学者明白,讲到每一爻时,便用*符号圈点出来,以便容易了解。 (二)潜龙 我国上古文化,根据古代历史资料的记载,崇尚庶物的时期,便有伏羲时代的用龙作标记,以龙名官,号称龙师;神农时代的用火纪官的标记,号称火帝;黄帝时代的用云纪官的标记等等。自黄帝以后,才逐渐转进于天文星象与人事的观念上。但这种庶物的崇尚,却不同于其他无文化根底的野蛮民族,只用它作“图腾”(Totem),盲目崇拜而已。所以不能和“图腾”混为一谈。而且中国上古所谓的龙,也并非就是后来发现的“恐龙”一类,更不是蛇的一类,所以也不可与“恐龙”混淆不清。而且与印度文化中龙的观念,也不相同。上古文化观念中的龙,究竟如何,到现在为止,还很难说。总之,由上古的传统,对于龙的观念,它是类似三栖的生物,它对于水、陆、空,所谓实质的天体,与抽象的天,都可以适应。“变化莫测,隐现无常”,便是龙的德性。因此,本卦——乾卦初爻的爻辞,就用潜龙来作表示。这包括三种意义:(1)《周易》的学术思想,是根据伏羲开始画八卦的文化思想而来,以龙作为乾卦的表示,正是代表由上古以来,伏羲开始画卦的精神。(2)《易经》的八卦与八八六十四卦,乃至三百八十四爻的变化,都是代表宇宙物理与人事变化不定的道理。龙的德性,“变化莫测,隐现无常”,正合于《易经》原理“变动不居”的象征。(3)龙,已经是代表了只可以想象,不可以捉摸的状况,何况潜伏未动的龙,它的不可预测的情形,就更难想象了。因此,表示本卦——乾卦初爻的德性,便采用潜龙来做代表。 (三)总之,乾卦,与乾卦的六爻,它本身并非就是限定的代表了龙,实际上,只是用龙来表示乾卦,与乾卦六爻“变动不居”的德性与作用。这点需要特别注意,不然,就会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谬误了。《周易》经文所著乾卦初爻的原文,“初九,潜龙勿用”,这两句文言,是专指对于乾卦初爻的象征而言。乾卦虽然是所有六十四卦的首卦,它的初爻,又是乾卦的第一位,应该便是最好的开始才对,为什么又说它是“勿用”呢?简单地说,这也有内外两重意义:(1)外在的意义,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开始根元,当它在隐藏潜伏的时候,是无法表现出它的功用与成效的。例如一个生物,或一个人,在静止的状态中,毫无动向的时期;一颗植物的种子,正在开始埋向土里的时期,谁能断定它将来的成果和变化呢?所以“潜龙勿用”的“勿”字。是代表了“不可用”、“不必用”、“不能用”等的意义。换言之,如果用它来推测占卜人事,它便是表示“不要用”,或“不要去用”,与“不能用”,或“不能去用”等的意义。(2)内在的意义,如果对本卦或本身来说,一个潜伏未经发生动向的事物,它犹如龙的隐藏蛰伏在那里,那么,它的功用与效果,永远存在于未可知、不可量的价值之中。所以“勿用”二字,含有劝勉“不可用”的意思。总之:这句文言的重心要特别注意这个四面八方不落定位的“勿”字,便可抓住研究《易经》的要点了。如果死板地来研读《易经》,那就违反了《易经》本身的原则。P2-5 序言 余于一九六九年岁次己酉,以明来知德《周易集注》教授诸生,时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有《十三经今注今译》之举,而《周易》由吾师南怀瑾先生负责,南先生忙于“东西精华协会”之事,复嘱予帮忙,余时正值撰写博士论文《两汉十六家易注阐微》、《虞氏易述解》及《周易异文考》(统名日《汉易阐微》)三书之时,乃一鼓作气,先完成噬嗑卦以后《上下经》及《说卦》、《序卦》、《杂卦》之译注。乃以《系辞上传》嘱咐弟子黄君,《系辞下传》嘱咐弟子洪庆峰译注,今见《系辞上传》之译注多不洽我意,乃复为新注新译于此。复重新校阅全书,改正多处,然后全书复可问世矣。所望读此书者,能由《今注今译》的启发,而对《周易》全书,能由寻言观象,而极深研精,务使默识神会,完全领会《周易》全书的奥旨,方不负王云五先生印行本书的目的。吾国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中国人认识中国字、读中国书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只要我们稍用脑子,将所认识的上下文联想起来,就能读懂文言文所写的书了。同胞们!我们要学习直接读文言文古书的习惯,千万不要将文言古书当做外国文,须经翻译才能读懂,这样会使中国文化倒退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文化恢复民族智能,须从认识文言、能读文言开始。因为吾国十三经廿五史及诸子百家学术与智慧之渊深,皆用文言书写。英人李约瑟能作《中国科学史》者,因能读懂文言文呀,可以中国人读中国书而不如外国人吗?同胞们!努力吧!希望由本书的引导,能使大家读懂文言古书,而发扬中国文化,恢复民族智能,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智慧,创造最优秀的文化大国,是所焚香祈祷者也。 戊午(一九七八年)孟冬徐芹庭仁叔甫敬序 后记 商务印书馆,在王岫老主持今注今译经部第一集之时,《周易》一书,因刘百闵先生逝世,辗转交由我来语译,其间经过,已略于叙言。然我所从事者,仅上经二十卦(由乾卦至观卦)而已。 《周易今注今译》出版发行以后,经诸学子发现有漏今译今释者,已悔付托匪人,狂简从事,愧疚不已。近年以来,又经诸学子陆续发现误译及简陋之处者,更加惶悚。乃转请商务印书馆负责诸公,再付校雠。俾稍能补阙以交卷,待他日真得息影专心时,当为易学尽本分之贡献。今由蔡策、朱文光二人审核今译部分,差已完整。至于今释部分,后续者偏于虞(翻)易之处,及未能完全语译详明者,不及尽能更正,至以为憾。 一九四四年暑期,我过四川嘉定乌尤寺复性书院,晋访马一浮先生,谈及先生之著述,承告“深悔昔年轻率著书,拟欲尽毁其版而不尽能”云云,言下颇为不快。而我意谓先生谦抑自牧,或未必然。然读蔡元培先生自述传略,有云:“孑民在青岛不及三月,由日文译德国科培氏《哲学要领》一册,售稿商务印书馆。其时无参考书,又心绪不宁,所译人名多诘屈。而一时笔误,竟以空间为宙,时间为宇。常欲于再版时修正之。”等语。方知人生非年事经历不到处,决不能深悉悔恨前非之心情。今特志于卷首,庶明向读者发露忏悔之意,并待他日自能善于补过也。 一九八四年三月中旬,南怀瑾记于台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