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拿破仑”之称的法国新任总统萨科齐说:“法兰西是一个受到世界尊敬和赞美的民族。法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感到自豪。”那么,法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本书以法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重大事件与主要人物为节点,详略有致地从“国家档案”、“追梦大国”、“法兰西民族”、“国力彰显”、“艺术栖息地”、“法兰西品牌”等诸多方面,向读者介绍法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风情、公民意识;介绍法兰西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与文学,优雅的生活品质与观念,以及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告诉你一个法兰西/大国文化读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罗顺江//马彦华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素有“小拿破仑”之称的法国新任总统萨科齐说:“法兰西是一个受到世界尊敬和赞美的民族。法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感到自豪。”那么,法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本书以法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重大事件与主要人物为节点,详略有致地从“国家档案”、“追梦大国”、“法兰西民族”、“国力彰显”、“艺术栖息地”、“法兰西品牌”等诸多方面,向读者介绍法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风情、公民意识;介绍法兰西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与文学,优雅的生活品质与观念,以及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等。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法兰西文化的传承为脉络,以法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重大事件与主要人物为节点,详略有致地从“国家档案”、“追梦大国”、“法兰西民族”、“国力彰显”、“艺术栖息地”、“法兰西品牌”等诸多方面,向读者介绍法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风情、公民意识;介绍法兰西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与文学,优雅的生活品质与观念,以及丰富有趣的民间习俗等。 目录 第一章 国家档案 一 玛丽亚娜与公众形象 二 自由、平等、博爱 三 马赛曲与大革命日 四 公鸡、珍珠和鸢尾花 五 法兰西共和国 六 巴黎:世界浪漫之都 七 总统制、议会制 八 法国宗教 九 司法机构 第二章 追梦大国 追梦大国有豪杰 一 大厦将倾时 二 戴高乐主义 三 后戴高乐主义 历史更有难忘时 一 路易十四 二 启蒙运动 三 大革命的号角 四 拿破仑 安息英魂有丰碑 一 先贤祠 二 相关博物馆 第三章 法兰西民族 法国女郎 一 社会地位 二 家庭地位 三 爱情观 四 风流女郎 法国青少年 一 需要理解 二 性格特点 三 不平则鸣 社会多棱镜 一 罢工文化 二 亲吻礼 三 情感VS婚姻 四 红杏出墙 五 法国人的忌讳 第四章 国力的彰显 巴黎的城市建设 一 古典与时尚 二 修旧如旧 三 经验与教训 四 管理应有序 五 下水道工程 巴黎地铁 一 地铁简史 二 方便通途 三 地铁经济 四 民俗博物馆 五 百态社会 六 安全保障 文化沃土:左岸 一 何谓“左岸”? 二 梦萦左岸 三 咖啡馆与名人 第五章 语言·文学 法语 一 法语的国际地位 二 维护法语运动 三 维护法语措施 四 维护法语的先驱 文学 一 中世纪法国文学 二 十六世纪法国文学 三 十七世纪法国文学 四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 五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六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 第六章 艺术的栖息 法国电影掠影 一 难忘的电影人 二 叫板好莱坞 法国美术一瞥 一 原始与古代美术 二 中世纪美术 三 文艺复兴美术 四 十七世纪美术 五 十八世纪美术 六 十九世纪美术 七二十世纪美术 第七章 法兰西品牌 法国美食 一 进餐艺术 二 葡萄酒 法国时装 一 路易·威登 二 香奈尔 三 迪奥 四 爱马仕 五 圣洛朗 法国香水 一 香水的起源 二 香水文化 三 香水分级 四 香水功效 五 香水的使用 六 香水的产地 七 香水的品牌 试读章节 不谈论法国青少年,便不能把握法国的未来。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男孩女孩们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之中。而今的年轻人之间已经没有可比性了,当然生理发育还是没变的。 如何界定青少年?如果将其范围定在12岁至20岁,那么他们的总人数可达700万,超过法国人口的11%。这既是生理年龄也是社会年龄,显然也是不稳定的年龄。 其实年轻人是个不可忽略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现实和自己的行为规范。关于青少年,父辈们的问题总是透着担心,透着不信任:他们同谁交往?他们做过爱吗?他们是否酗酒、吸大麻卷、在狂欢晚会中“飘飘欲仙”?他们有暴力倾向吗? 针对青少年的看法多种多样,总体说来是贬多褒少。因为几乎他们总是体现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在谈论青少年时,大家总是潜意识地认为他们“游手好闲、净干坏事”,甚至还指责他们“厚颜无耻、崇尚暴力、浅薄无知”。在众人心里,他们成天只想着玩乐、交际和听音乐。然而。他们总是我行我素,将责备当做耳边风。 一 需要理解 法国青少年对什么都不在乎,没有责任心,没有信仰,不懂礼貌。这是社会的指责。然而人们在指责他们的时候,却没想过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时期是个不稳定的年龄阶段。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不稳定,在感情生活上的不稳定等。他们的生活处于混沌状态,并时常经历感情的失败。如果说他们冒失轻率,还不如说他们缺少耐性。 如果说他们什么都不在乎,可是谁又能知道他们在乎什么呢?今天。法国社会毕业和失业几乎是同义词。现实生活中。在他们见过的失业大军中,有他们的学兄学姐们,有他们的亲戚朋友们。他们在乎这些,又能改变这些吗? 还有指责,说他们没有信仰。实际上,在信仰多元化的今天,他们或许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他们坚信人生的重大价值:自由、团结、平等、友谊、爱情、本色等。他们或许不愿意听人说教,希望凭着自己的经验、推理以及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作出自己的判断。 他们因年轻而“不成熟”,试想青少年尚未踏入或即将踏入社会,何来成熟?再说,成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从肯定角度上讲,成熟意味着稳重、深沉、大度,成熟意味着能够独立去思考、处理,并能很好地完成某种事情。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成熟就意味着接受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就意味着受到了禁锢,就意味着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的朝气只可鼓,不可泄。 或许这样理解了他们,法国的青少年的形象会好许多。 二 性格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家庭必然要表示出反对和不满。按卢梭的说法,就在于一个年轻主体不愿继续被“当做孩子”,也就是说不愿继续被“管”。想来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已经不希望自己再做孩子啦。然而父母们好似不愿意“放弃”这习以为常的权力。 他们把孩子的自主理解为一种个人的失败。于是情绪紧张,脾气变坏,产生“控制欲”。孩子因此起来反抗、甚至是挑衅权威或做出其他过激的举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便进入了一个打压与反叛的可怕旋涡。 即使孩子生活在稳定的家庭环境中。即使父母态度开明并乐意与孩子沟通,但是孩子们不愿意继续“屈从”,这势必还要带来麻烦。发育中的年轻人特点就是不守规矩,令人不快。这不是家庭问题,而是新旧两代人理念交汇时产生的社会矛盾。 今天的青少年虽然具有反叛性格,但并不想颠覆世界。他们希望在这个世界自由、平等、团结地生活着。从整体上看,他们对这个世界不抱幻想,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领地。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利益上。如果说青少年们麻木,不关心国家大事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他们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便会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将反叛精神释放到极致。在此不妨以2005年的“巴黎骚乱”为例,事情的诱因并不大,但却激发了震惊全球的骚乱。 2005年10月27日,巴黎东北部郊区两名移民少年在遇到警方讯问与他们在一起的一名21岁男子时,误以为警察正追逐他们,当即仓皇逃跑,最后因慌不择路而不慎触电而死。两人分别是17岁的扎耶德·班纳与15岁的博纳·特拉奥瑞。 巴黎郊区小镇克里希苏布瓦市立即出现骚乱,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开始,骚乱只在大巴黎地区蔓延,媒体称其为“巴黎骚乱”。十几天之后,巴黎周边市镇形势缓和。法国外省却爆发更大规模的骚乱,每晚均有近千辆汽车被烧毁,舆论认为当时已经是“法国骚乱”了。而且,事态甚至有发展为“欧洲骚乱”的可能性,因受法国骚乱的影响,11月8日,比利时和德国一些城市也出现了焚烧汽车等骚乱行为,欧洲各国为此忧心忡忡。 如果要论及这场骚乱的原因。显然是这些年轻人长期积郁于胸,两位移民青年之死不过是个诱因,他们一直想找个导火索来引爆内心的愤怒,放火烧车只是他们想引起关注的手段之一。有名参与骚乱的非洲裔青年直截了当地说:“我们想改变政府。除了放火这个沟通途径外,好像没有别的办法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劳动力需求,欧洲各国引入了大量外来移民。不可否认的是,外来移民为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融入了所在国的主流之中,由于自身和社会的原因,他们中大多数人仍旧被他们的社会所边缘化。这也为这次骚乱埋下了祸根。 年轻人表达不满的手段虽然过激,但也反映了法国阶层间的裂痕在扩大,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次参与骚乱的年轻人主要是贫困地区的非洲和阿拉伯移民的子女,属于法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当然,这次骚乱虽然在宵禁高压下平息下来,不过法国政府亦意识到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为此,德维尔潘总理承诺实施一项“重大计划”,改善移民社区的生活条件。P106-109 序言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等,即一个社会成员所能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文化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真实地映照出社会生活的环境。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文化是……。如果愿意,我们还可以引述许多种智者或哲人们的观点或看法。 文化当然还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且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例,文化的功能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上,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和调控,表现在发挥社会的凝聚力,强有力地驱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可以讲,文化是平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任何文化形式,不仅是社会行为的;隹则,更重要的还决定着社会行为的价值取向。换言之,当一种旧的、落后的机制难以为继的时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文化便会发挥出评价与批判功能,它在否定旧机制的同时,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启迪着人们的理想,支撑着人们的信念。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毋庸置疑,文化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决策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主导着物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理念。文化作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由于理念的互通性或相互的认同感,已经将一个民族凝聚为一个整体。而整体的优势可以高效能地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赋予经济发展的更大活力! 唱歌、跳舞、音乐、体育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这话要是三十年前的中国,肯定会成为笑柄,因为当时的文化理念是不允许沾上铜臭味的。如今,好些地区已经提出将“文化旅游业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产业或支柱产业”的生态发展理念,难道还会有人质疑其可行性吗?文化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实践,比如国际旅游业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文化已经开始直接进入到经济发展的领域之中。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演变与发展是它的客观规律。一种文化如果长期地关闭自守,便很难获得发展的动力。回顾历史,唐代的佛学引进便是成功的一个实例,宗教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完善并发展了自身。所以,一个民族如想发展,如想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必须兼收并蓄其他的民族文化,在“异质文化”中吸取营养,才能确保自身文化的健康发展。 毛泽东早就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他希望中华民族能够借鉴与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 法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沉淀丰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以文学为例,可以列数出享誉世界的一流文学大师:如巴尔扎克、雨果。说到法国艺术,自然会想到罗丹等。 法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子路易十四,闻达于大革命时期。拿破仑横刀立马,雄视欧洲。法国文化之所以贵,贵在法兰西民族对文化的尊重,贵在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法国文化不仅仅加速了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变革,更重要的是催生了现代的“戴高乐主义”。如果说戴高乐主义在张疡法兰西民族的个性,还不如说它是对单极霸权主义的叫板! 法国文化的特色在于它的厚重。历史的传承令法兰西民族表现得与众不同,先贤祠中的英烈,不仅仅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而且还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法国文化的鲜明个性还在于它的卓尔不群。追梦大国虽然常感到力有未逮,但是他们却敢于展示其大国风姿,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法国文化还在于它的俊逸。法国女郎、时装、香水,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法国美食…… 在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今天,了解别国的文化,尤其是了解大国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有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更新观念,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 介绍大国的文化,了解它们对本民族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目的只有一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在课堂上讲述外国的文化时,常常有一种冲动,希望让一些优秀的内容在更广泛的范围得以分享。 总之,写一部文化书,尤其是撰写法兰西文化的书,仅仅二三十万字的确难以包容一个博大、丰厚、源远流长的文化于万一,我们只可能给读者描画出一个法兰西文化的轮廓。由于时间和水平的关系,书中或许还有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与同仁们指教。 罗顺江马彦华 2007年10月写于青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