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老风采
分类
作者 戚泉木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简称百老讲师团)现由600余位老干部、老红军、老将军、老劳模、老专家、老教师、老艺术家组成。8年来,已为150多万青少年等举办了近1600场德育讲座、德育展览和德育演出,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并被誉为全国和上海德育教育著名品牌。

本书真实记述了我党早期党员夏征农等31位著名人士的风采人生、非凡经历、感人故事和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呼唤广大青少年不忘历史,学习百老忘我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内容推荐

本书实录革命老人风火年华,书中记载了百岁革命老人夏征农亲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记载了百老德育讲师团团长戚泉木由一个农民儿子成为作家的尽心历程;记载了88岁的老红军贺永昌在革命年代担任游击队员,在陕北给毛主席当警卫员的故事;记载了战斗英雄韩德彩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击落5架美国敌机,击伤一架敌机的传奇故事;记载了全国劳模杨怀远的小扁担精神;记载了建造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的总指挥朱志豪、上海地铁之父刘建航为发展上海、建筑精品的奉献精神。

目录

夏征农:半是书生半是兵

戚泉木:共产党给我一支笔

叶尚志:友情 亲情 诗情

韩德彩:空中雄鹰

潘其槐:为人民而战斗是幸福的

相守荣:峥嵘岁月磨炼人

贺永昌:从长征走来

杨富珍:从心贴布到心贴民

杨怀远:为人民服务到白头

吴佩芳:鸡毛飞上天

马人俊:今天我休息

程德旺:心中有把大算盘

徐道明:血染的红旗永不倒

孙佑民:戎马一生 奉献一生

郭志宏:保卫战线献忠诚

刘建航:地铁功臣

程不时:我欲乘风贯长空

朱志豪:造桥大师

魏敦山:设计凝固的音乐

董德长:与死神较量的名医

周明行:从放牛娃到大学教授

陈醇:善严求高56年

陈天仁:从人民战士到大学教授

尚长荣:花脸人生

陆春龄:笛王神韵

筱文艳:一生钟情是淮剧

顾泉雄:老摄影师的新长征

陈奇:从蜻蜓姑娘到千面老太

王世英:活画牡丹

周伯钦:小火花蕴藏大世界

蓝翔:筷子王

编后

试读章节

相守荣:峥嵘岁月磨炼人

相守荣将军14岁参加解放军,成为一名通信战士。在这支天天向上的队伍里,他如饥似渴地学文化、学技术,再加上战火的磨炼,相守荣很快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顺风耳”。

第一次战火中的磨炼

相守荣刚参加部队,就碰到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绕过敌之进攻方向,部队只得不断地向安全地域急行军。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大雨不停地下着,道路十分泥泞,路上行军的部队很多,还有支前的民工挑着担子,推着独轮小车都拥挤在一条道上,雨声、车轮声和踩在泥地上的脚步声,不时地传来上级的命令和战友间的招呼声……汇成了一首场面十分壮观的交响乐,任何艺术大师,用任何手段,也不可能再现这种战争场面。

在嘈杂声中,他听到一个熟悉的乡音:“车子歪到泥里啦!快扶一扶。”他一听就认准是同街坊参加支前的邻居尹世洪的声音,他比守荣大七八岁。“是世洪吗?”他大声地喊道。熟悉的声音也很快地传了过来:“是守荣吗?”“是的,是的!”他们相互应声着,但车子很快在众人的帮助下从泥坑里拉了出来,他还想再说说什么已经来不及,人已随着人流车流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了。他多想让世洪带个信给孤身在家的老母亲呀!如果在当今,有手机一打就通,当时,离开家乡几百里,哪有条件向母亲通个信,报个平安呀!当然,与战争中首长通过电话指挥作战比起来,个人的事毕竟是小事,所以他分到通信连以后,就一门心思学架线设线,装置通话设备。在壕沟里,在炮火中,在枪林弹雨下,哪里有断线的地方,他都要冒着生命去把它接上。

在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通信战士的教导下,他学会了装置电话设备的技术。在淮海战役发起前,他们接受了为前线部队装置电台的任务。当时相守荣还不满15岁,一边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一边一丝不苟地赶装电台。当时条件简陋,焊接电路用的是炭火炉里烧的火烙铁,焊接一个线头,因为温度不够高,要烧几次烙铁,焊几次才能成功。但大家非常重视装机质量,决不让一个虚焊点出现。特别在调试发报机时,在频率刻度的调整上,做到一丝不苟,才能确保前线报务员在作战联络上的畅通无阻,为战斗胜利提供良好的保障。

装置过程中,新老同志通力协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几十台电台按时送到前线淮海战役备战部队。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战斗持续了56天,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55万人,赢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想到前线的战友们使用自己制作的电台保障畅通的联络,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相守荣和战友们感到分外自豪。

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的磨炼

1984年,相守荣担任了南京军区的通信部部长,正好遇到百年罕见的暴风雪,飞机停飞,铁路停运,公路交通阻断。1月23日我国又要发射通讯卫星,某基地负责监测的线路亦全部中断。鉴于此种情况,他立即带领参谋人员到现场组织指挥抢修。在茫茫暴风雪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咽喉严重充血,发烧数日不退,直到抢修任务完成,才被送进医院治疗。

调任上海警备区以后,相守荣更是整天下基层作调研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为基层服务放在首位。有一次他发现司令部农场的一些解放上海时的老战士,因工作需要改为农场职工,现今已五六十岁了,还常年住在河边非常简陋的棚子内,生活十分困难。相守荣回到办公室立即召开会议,决定给他们移点建房。经过一年努力,建成了40套住房,解决了这些老职工包括其子女的住房困难。分房后,他们都十分激动,要来拜年送礼,都给相将军谢绝了。

在担任通信部部长不久,相守荣收到原军区研究所一位工程师的平反申诉。这位同志大学本科毕业参军后,因被怀疑隐瞒家庭成分,1965年已任上尉军衔和连级干部的他被作为“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军籍,送回老家劳动改造,靠拉板车度日。相守荣仔细听了申诉,并向有关方面作调查,结果证明这位工程师入伍时已填写过家庭成分,不存在隐瞒问题。相守荣彻底为他平了反,恢复党籍、军籍,适当地安排了工作。

军民鱼水情越老情越深

离休以后,相守荣人离心不离,仍一心一意扑在为党的事业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他热心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看到有一些老人生活困难,就提议设立助老帮困基金会,并带头捐款1万元,使首批基金达到3万元,成为静安区第一个成立居委帮困助老基金会的单位,现基金数已达到9万元之多。社区专门向他颁发了“永葆军人本色,革命传统长存”的奖状。他的家庭也被静安区评为“五好文明家庭”。2003年过春节时他把小区里两位百岁老人请到家里来举办“百岁寿喜宴”,送上红包,书写了“寿山福海”的大字送给他们。两位老人激动地说:“头一回进将军家吃饭,这样亲切热情的招待,如此丰盛的‘百岁寿宴’,好像我们有一个当将军的儿子了!”

在纪念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的日子里,相将军也忙得不亦乐乎,刚在华东理工大学为大学生介绍了上海战役的情况,上海电视台又邀请他去参加全台人员的纪念活动,带领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社区党委刚请他给青年讲“讲传统、树理想,高举红旗向未来”,上海百老讲师团又要举行纪念建军八十周年活动的报告会……他参加这些社会活动,一点也不觉得累和苦,反而高兴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老母亲用一双小脚把自己送进革命队伍,老乡们用独轮推车和机帆船支援革命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上海才能有今天这样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我们能过幸福生活是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

军人的人格魅力,是磨炼出来的,是峥嵘的革命岁月磨炼出来的!

作者:贝自强

P44-47

序言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简称百老讲师团)现由500余位老干部、老红军、老将军、老劳模、老专家、老教师、老艺术家等组成,他们离退休后不甘享清福,依然激情满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百老讲师团专注德育,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场所、八次搬迁办公场所的困难条件下艰苦创业,执著奉献,无怨无悔。无论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百老讲师团成员始终坚持进学校、下社区、走城乡、入军营、去工厂、到机关……说那过去动人的故事。8年来,已为150多万青少年等举办了近1600场德育讲座、德育展览和德育演出,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并被誉为全国和上海德育教育著名品牌。德育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百老讲师团关心未成年人的德育活动一直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指导。创新、创造、创意,百老讲师团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感人,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百老讲师团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2005年2月7日,日理万机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呈报给他的一份综合报告中看到报告第四条“其他建议”有一段:“‘百老讲师团’由上海市的老红军、老科学家、老劳模等组成,迄今已在学校、社区、农村举办了600多场专题报告会,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宣传作用。这种形式可加以推广。”胡锦涛同志特别重视,专门用笔勾出来,并在旁作了批示:“请将此建议转长春同志。胡锦涛。”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当天作了批示:“云山并炳轩:可在中央重点媒体报道上海这一做法,以推广之。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2月8日作了批示:“即请吉炳轩同志安排。”

2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了“关于对‘百老讲师团’进行报道的通知”:“由上海市的老红军、老科学家、老劳模组成的百老讲师团已在学校、社区、农村举办了600多场专题报告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大力宣传‘百老讲师团’经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遵照中央领导指示和中宣部领导安排,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近期对‘百老讲师团’进行重点报道。”

2007年4月29日,温家宝总理亲笔给百老讲师团成员顾泉雄——一位老电影工作者写信:“作为一个文化老人,到处为人们免费放电影,热心传播先进文化。尤为可贵的是,您对教育事业和青年一代的关心,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同大学生作心灵上的交流,让他们懂得理想、信念和人生的价值。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青年、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您为此奋斗不息,令人甚为感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2007年4月27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给百老讲师团全体同志回信:“你们离退休后不辞辛劳,满腔热忱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令人尊敬和钦佩。”“知悉你们正着手编写《百老风采》丛书,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老同志们的精彩人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写照,是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珍贵素材。希望丛书能够早日付梓出版,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百老风采》丛书第一辑出版了,这是献给广大青少年的德育读本。百老的奋斗历程,定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所启迪,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走好人生每一步。

后记

百老讲师团是一个特殊团队,老同志专注德育教育,已形成长效机制,创造出一套德育教育新模式:

开展德育讲座——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举办德育讲座是百老德育讲师团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途径。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是百老讲师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肖卡在上海宝山区烈士陵园举行的新党员宣誓仪式上,动情地谈起当年在这里进行的“血战月浦,解放上海”战斗经历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叶尚志讲赴延安参加革命的故事;邵有民讲15岁参加地下党,跟敌人作斗争的故事;韩德彩讲抗美援朝期间打下美国飞机的故事;杨富珍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杨怀远作“学雷锋,见行动,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报告……每一场讲座,“百老”都精心准备,每一场讲座都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听众。

建立德育基地——高擎老一辈革命火炬,照亮新一代道德前程。弘扬德育,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是百老讲师团德育工作的一大尝试。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形成长效机制,百老讲师团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宗旨,在条件成熟的学校、社区和单位建立德育教育基地:讲师团根据各位成员的实际情况和专长,选派部分成员到学校担任名誉校长、辅导老师,通过讲革命故事,传授知识,老少结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筑健康的课外环境。德育教育基地活动发展迅速,已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又从学校向社区等领域拓展。2005年,先后与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宝山区教育局、徐汇区斜土街道、湖南街道、宝山区泗塘学区、上海公安博物馆和东方绿舟以及奉贤区青村镇共建了德育教育基地。2006年又先后与闸北区临汾街道、上海市青浦监狱、上海滑稽剧团、上海华阳街道、上海华东医院、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社、上海绿波廊酒楼、上海嘉定菊园新区、上海金山石化街道、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安康通”公司等共建文明并成为百老德育教育基地。

进社区下基层——德艺双馨颂晚情,爱满申城处处春。笛子泰斗陆春龄,著名歌唱家任桂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文丽,沪剧表演艺术家马莉莉等百老德育讲师团的艺术家们“从小舞台走向大舞台”,深入社区、部队、农村、学校,义务为群众演出,深受欢迎。自从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百老讲师团的艺术家们认真领会“八荣八耻”精神实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艺演出的主要内容,自编、自演,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越剧表演艺术家汪秀月用越剧演唱褒荣贬耻,中青年歌唱家李坤与他人合作谱曲创作,演唱了《八荣八耻要牢记》,著名播音员陈醇为观众朗诵《树荣辱观赞》,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奇朗诵诗歌《我是中国人》等。

《百老风采》编撰过程中,不少老作家不顾高温炎热,艰辛写作。尤为令人感动的是老作家章大鸿冒着高温乘公交车到远郊采访老红军贺永昌,直到完稿才住院治疗。老同志杨智福,老作家王森、黄亦波,民间文艺家白鸥、贝自强,老出版工作者陆潜,老新闻工作者刘鸿毅,老编辑姚根宝,副团长孙群等冒着盛夏高温,放弃休息,认真参加撰稿与审校。感谢上海师大中新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施碧贤女士,感谢上海现代领导进修学院、东方文明画报社等单位对《百老风采》丛书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百老风采》第一辑与广大读者见面时,我们谨向关心、支持、参与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百老风采》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8: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