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官不容易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赵力行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领导枕边书,提升领导境界。钱江晚报三年专栏连载,读者好评如潮!

钩沉浩瀚史籍诠释当官秘诀,观照现实生活评点往世今生,配用文人漫画勾勒人生百态。

内容推荐

本书选的都是一些百字美文,作者看到如今官场的一些做法,不少古代也都发生过,便将注意点集中在了这些史料的搜集和评点方面,觉得这样为文,可能对反腐倡廉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书名为《当官不容易》,有两层意思:一是正面理解,做官者理应有更高的人格要求,要践行不容易;二是从反面看,一些官场钻营拍马尔虞我诈,置身其中,也不容易。

目录

知书知理

 蟹说

 老读

 为子释名

 墙圮

 额外生员

 如此家教

 半部论语

 远近之辩

 虎父犬子

 苦煞小儿

 推己及人

 未能免俗

 少见多怪

 雪晨谢酒

 有字不如无字好

 真总督

 小港渡者

 江湖郎中

 丁谓溜须

养生养性

 四休

 张文端养心法

 风雨听芦

 养生

 养生四诀

 十恨

 说闲(三则)

 昨夕眼泪为多事

 惟谨而已

 远避小人

 烧饼铭文

 好好先生

 痴聋阿翁

 喜听好话

 松不可倚

 不说假话

 何谓清福

戒奢戒贪

 钱可通神

 寻鱼鹭鸶

 下马常例

 秦桧专权

 蛋笋生钱

 以人为盂

 豪厕

 恐奢恐骄

 贪夫之骨

 戒之在得

 外俭内奢

 禁止馈送

 王西庄之贪

 岂无随从

 家有贤妻

 祖阮优劣

 拒饮

 饥时易为食

 金银馔器

位尊位卑

 与虎谋皮

 何必使相

 刺客莫近

 陪君弈棋

 弹雀

 半日闲

 何用择时

 年羹尧轶事

 腹唯赤心

 曲意迎合

 狐假虎威

 无位可坐

 马屁鬼儿

 歌者妇

 笑面老虎

 馆师之死

 笑者有心

 不敢洗面

 秦桧送鱼

 罗公远

 王沈趋张

 一钱斩吏

识人识世

 当官不容易

 银样躐枪头

 闽娼

 得士

 强中有强

 英雄忌人

 坐处不安

 疗贫有术

 罚人食肉

 休说韩信

 上行下效

 杨慎

 曾国藩受骗

 华王优劣

 马猴之死

 犬不识字

 狡狼

 屠狼

 狐媚

 鬼畏人拼命

 无所不能

 官癖

 缕葱丝

官箴官德

 不爱古玩

 宰相肚里

 以待贤能

 雅步如常

 闻善眼开

 官大官小

 刚正老隶

 不记人过

 默坐

 究竟死灶

 口不言钱

 所尚唯诚

 太守医托

 五硬

 贫甚奈何

 海瑞捎信

 王质

 口碑在民

 两得刺史

 御史建言

 喜戴高帽

 随侍子弟

试读章节

《虎父犬子》

龚自珍(号定庵)一生志存改革,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可他的儿子却不入调,最终沦为了汉奸,真的是给龚家丢脸。

龚自珍这个儿子名橙、字孝棋,“幼而好学,天资绝人”,智商与学问和乃父一样,那是没得说的。龚自珍曾经骂他的叔叔文理不通,其父半通。龚孝棋深具乃父之风,他也喜欢修改父亲的文稿,动手前,总将亡父的神主木牌放在桌上,每改一句一字,便以竹击木主:“某句不通,某字不妥,你是我父亲,所以帮你修改,不致欺蒙后人。”

曾国藩督两江时,闻龚孝棋之才,想收为己用,特意设盛宴款待他。但酒过三巡,曾刚开口,龚就大笑说:“你最多给我一个监司的官职罢了。你不想想,像我这样的人,岂能屈居你的手下?我们今天只谈风月,不说这种事好不好!”弄得曾国藩十分无趣,“终席不复语”。

龚孝棋性格孤僻怪异,好为狎邪之游。他晚年自号“半伦”,直言自己无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爱一个原为沪上名妓的小妾,五伦去了四伦半,故日“半伦”。

初时,他混迹上海,结识了英国公使威妥玛,被招至幕府,周旋于旅居沪上的外国人中。据说威氏很赏识他,行动有护卫跟从,月致万金。所以,到了英法联军进犯北京,龚孝棋竟自告奋勇,将联军引进圆明园,并且抢先一步单骑直入,取金宝重器以归。后龚将这些宝物的一部分,运到上海变卖,所得用作嫖资挥霍,不久即因梅毒侵入大脑,发狂而死。

据冒鹤亭《孽海花闲话》载:英公使与清廷议和时,龚也赫然在座,席间对大清谈判代表恭亲王奕新百般刁难。奕新气不过,质问他世受国恩,为何为虎作伥?谁知龚脸无愧色,反而厉声说:“我父亲不得入翰林,我穷到靠外国人糊口,朝廷于我龚氏,何恩之有?”恭王瞠目不能对。

想不到龚自珍对天长吁:“不拘一格降人才”,自家所养,却是这样一票货色。又闻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倒是著名物理学家。不禁想到文革时甚嚣尘上的“血统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真正是一派胡言。

《苦煞小儿》

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到了宋朝,已是十分完备。为了激励读书做官,宋太宗决定“从娃娃抓起”,特设“童子科”:“十五岁以下能通经怍诗赋者,应试后以予出身并授官。”宋真宗更是赋诗一首提倡读经:“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子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到了宋神宗元丰七年,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有个孩子名叫朱天锡的,小小年纪十一岁,据说就熟读《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孟子》等七部古代经典。礼部挑了其中的五部对他进行现场测试,这位小孩果然~字不误全背了出来。皇帝大喜,亲自召见了这位神童,赐“五经”出身并授予官职。

喜讯传到家乡,邻里羡慕得不得了:朱家小儿能以神童得官,我的孩子为啥不可以。于是,不管伢儿的智商如何,只要识得几个字结结巴巴能念书,从五六岁开始就教他们读“五经”。小孩子好动,为了不使分心,家长们甚至想出了“极办法”,把孩子放入竹篮挂到了树梢上,让他们一心读经。家庭教师都是事先谈好价钱的,教完一部经典给多少劳务费。教师为了多得酬金,更是逼迫孩童日夜苦读。

此后,这种童子科曾废除过,但到了宋徽宗政和年间又恢复了。期间也有碰巧学成考中的,因此民间都传言饶州出神童。但大多数孩子不是背书的天才,如此苦读以至于被折磨夭折的,实在比考中的要多得多。

对这种摧残儿童的极端做法,有识之士当时就多有抨击。南宋度宗时,饶州籍的一位侍讲李伯玉就曾上书“请罢童子科”,认为并非这样才能“成人材,厚风俗”。

真不敢想像风中树梢那一只只装着孩子的竹篮。国人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这种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求功名”、谋一官,那往往会“走火入魔”。现在的孩子是不会再被挂上树顶了,但驮在自行车上,塞进私家车里……陀螺般赶来赶去培训这培训那的,和挂上树梢竟日苦读有什么不同?!

《推已及人》

陕西关中平原的一位商人,一次在宁夏南部的陇山购得了一只鹦鹉,居然会讲人话,自是十分喜欢。有一次,这位商人因犯了事,被地方当局拘捕入狱,关了十多天才释放。回家后他忿忿不平,不停地叹息。那只鹦鹉听到后说:“先生在牢狱里呆了几天就吃不消了,鹦鹉我被你用笼子关了这许多年,那又怎么说呢?”商人闻言感悟,就把这只鹦鹉带往陇山,哭泣着将其放归山林。自此以后,每当有商人的朋友经过陇山,那鹦鹉便会在林间打听商人别后可好,请他们捎上自己的问候。

这是一则寓言式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含意却十分深刻。

人类乃至所有的生物,就生理学而言,每一个体,都是孤独的。生老病死,别个都只能安慰扶助而已,最终的切肤之痛,还得自己抗,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古往今来,不乏彻底“想开”的人。北宋赵匡胤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三国曹阿瞒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法王路易十五的“朕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就是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白。

但人作为万物之灵,除了肉体的感觉,还有精神的感悟,所以能够由此及彼、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这也是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曾国藩说的“不为圣贤,即为禽兽”,应该没错。

鉴此,我想,作为一个大写的人,至少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那么作为一个人中俊杰的官,恐怕更应“爱民如子”、“视民如伤”。

而只要人人如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么和谐社会,大约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未能免俗》

阮仲容即阮成,是阮籍的侄子。阮籍曾当过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阮家叔侄两人虽然同为魏晋时有名的“竹林七贤”,且皆有官职,但看来家底都不殷实。居住在道路北边的同姓家族都很富有,七月七日,乡俗要翻晒衣物,北边阮家晒出来的,都是纱罗锦缎。南边住着的阮仲容也把几条人称“犊鼻裈”的无裆布裤子,用竹竿穿着晾在了院子正中。旁人看了奇怪,他说:“未能免俗,就姑且用这些来充充数吧!”

阮仲容的做法,既从众,又从容,且不乏诙谐,真正体现了一种收放自如的魏晋风度。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值得赞扬。

P19-25

序言

赵力行君写了本新书《当官不容易》,我没当过官,对此缺乏亲身体会,但从杂览中得知,当官的人,若要当一个清官,当一个敢于和贪官作斗争的清官,委实是不容易的。

《履园丛话》、《归田琐记》都记载过“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的事迹。清康熙时他做江苏巡抚,严拒下属送情送礼,传檄公示道:“一丝一屑,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拒一分,民受惠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而且说到做到,谁知却惹恼了同城的总督噶礼。

噶礼为满洲亲信,习惯贪污受贿,张伯行要当清官,很碍他的事,便不断向皇上打小报告,说张“专事著书,猜忌糊涂,不理案牍”。康熙四十九年江南乡试,噶礼伙同考官贿卖举人,得银五十万两,张伯行接到举报,上疏参他。他却抢先出政治牌,反告张包庇戴名世《南山集》一案,奏云:“《南山集》刻板在苏州印行,伯行岂得不知?进士方苞以作序连坐,伯行夙与为友,不肯捕治”,都是要杀头充军的罪名。

督抚互劾,朝廷不得不派大员来查,噶礼有钱有势多方活动,张伯行一贯清廉不会交际,于是认定:贿案虽然属实,其罪只在考官,噶礼应予免议;张伯行虽与戴案无涉,参噶礼却是“妄奏”,当革职赎徒(罚款抵刑)。幸亏康熙想做明君,想保清官,另派人来复查,“复谳仍依原议”。这下圣心不悦了,谕云:“噶礼屡疏劾伯行,朕以伯行操守天下第一,手批不准,此议是非颠倒,着九卿詹事科道察奏。”就是要群臣会议,来评判噶、张的是非功过,但察奏的结果,仍是“互劾失大臣体,皆应夺职”。

皇上明明讲了“此议是非颠倒”的重话,为何还不把颠倒的是非再颠倒过来,还要混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呢?岂不是俗话所说:“贪官人缘好,人人都想保;清官自管清,个个都不亲”的缘故么,清官委实不容易当呀。

但康熙毕竟可算是位明君,他需要保全“天下第一清官”。噶礼政治上整人得利,利令智昏,又揭参江宁知府陈鹏年《重游虎丘诗》“诽谤”,想再制造一桩文字狱,以转移视线,并立功补过,这回却打错了算盘。康熙正在为群臣不明是非生气,遂谕云:“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江南必受其腹削一半矣。即如陈鹏年稍有声誉,噶礼又欲害之……互劾之案,大臣往谳,皆为噶礼所制。尔等应体朕保全廉吏之心,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长享升平之福矣。”这样张伯行始得留任,噶礼则终被革职(几年后他谋杀母亲未遂被赐死,则是别一案件,与张伯行无关)。

这是二百九十多年前的事情,如今已经没有皇帝,靠圣天子“保全”是难得了。清官贪官则总还是有的,我耳目闭塞,只能从报纸上找例子。督抚(省部)级的贪官至少有一陈希同,其制造“政治大案”的手法亦仿佛噶礼乎。清官如张伯行者虽则我尚未找到,但相信总是有的,希望他再“不容易”也要坚持下去。

公元2008年9月25日

于长沙城北之念楼

后记

对出版界前辈、曾任岳麓书社总编辑的钟叔河先生,我是十分敬仰的。他所著《学其短》等古文今评,我常放案头,不时翻阅,十分喜爱。近年有暇,得以兼编所服务的《钱江晚报》副刊《晚潮》。鉴于时下报章长文成风,为提倡短文,便不自量力,东施效颦,也在报上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每周一期,每期选一篇百字左右的古文,我以“耕斋”为笔名予以点评;为增加可读性,且自己动手配以图画,为读者助兴。这栏目至今已坚持了三年多,得稿一百五十余篇。初夏,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宋旭华先生主动找上门来,想将此栏目的文稿汇编成书出版。

说来有趣的是,宋先生原想请我这个“责编”介绍那栏目的作者商谈出书事宜,他本以为点评者“耕斋”一定是哪所高校教历史的老先生,配图大约是哪位专业画家所为,当得知图文皆出自本人之手时,着实有点惊讶。我说,自己一直喜欢读野史写杂文,此栏目的文章如果还有点可看,那全是因为历代贤哲见闻的精到和为文的精彩。至于画画,那也是自己多年的业余爱好,未曾受过专业训练,只能取巧以漫画手法自掩其拙,信手涂鸦,不登大雅之堂的。

为写这些短文,这几年,我买了不少史籍,借用台湾作家李敖的说法,如今大家都忙,没有工夫读书,我有点余暇就来帮大家读书,看到好的文章,便推荐给大家。起初我选的都是一些百字美文,后来看到如今官场的一些做法,不少古代也都发生过,便将注意点集中在了这些史料的搜集和评点方面,觉得这样为文,可能对反腐倡廉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出版社也认同这样的选题。书名定为《当官不容易》,有两层意思:一是正面理解,做官者理应有更高的人格要求,要践行不容易;二是从反面看,一些官场钻营拍马尔虞我诈,置身其中,也不容易。

此书出版在即,出版社要我约请名家写个序言,我私心以为,我的这个栏目和文章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实在是得益于钟叔河先生《学其短》、《念楼学短》的影响,故托友人引荐,冒昧写信到长沙请钟老作序。想不到钟老还真答应了我的请求,很快为我寄来了一篇有吏实有高见的序文,真的令我喜出望外。我与钟老素昧平生,自己所写短文辞意浅陋,恐也难入钟老法眼,他能屈尊为我写序,我想除了表示对后辈的提携外,或以为“当官不容易”这个话题,在时下还值得一说吧!

赵力行

2008年11月23日于杭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