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曲黎敏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万畅销书作者曲黎敏再推力作,从养生到养心,解读人体,医疗身体和心灵之疾!

身体结构体现了造物主的崇高精神,《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要探究的,就是身体内部隐藏的秘密,以及这崇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不论我们学什么,无论我们修什么,最终都要完成自我超越。从祭坛走向神探,从乞讨者变为给予者,从被创造者变为创造者。我的人生我做主,自足之后深沉广大地爱,觉知、欢乐,法喜,新我。有了这个新我,才有新世界。

内容推荐

《生命沉思录(2人体文化解读)》从文化角度,对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病变、身心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解读,对现代人的健康与生活管理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作者反思中医、西医在今天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我们的应对态度。作者曲黎敏认为,详细地了解人体、掌握一定的养生常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尊、自觉、自救是最重要的。只有内心觉悟,才能离苦得乐。

目录

前言 人体:自我觉知的起点

第一章 死生契阔

 生与死

 生活

 诗性与医学

 《黄帝内经》

第二章 人体解读

 从头到脚

 头

 脸

 喉咙

 手

 后背

 胸

 肚子

 脊柱

 腰

 骨盆

 子宫

 阴户阳物

 臀

 腿

 脚

 骨骼

 皮肤

 汗

 肌肉

 空间

 结语:生命之道

第三章 中脉七轮

 松果体

 脑下垂体

 甲状腺

 胸腺

 胰腺

 肾上腺

 生殖腺(卵巢、睾丸)

 脉轮说

第四章 五脏六腑

 五脏如是观

 心

 肝

 脾

 肺

 肾

 心包

 五脏之于人体

 六腑如是观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第五章 生命高潮

 精气神

 五脏神

 五官窍

 五情真意

 味之道

 声之道

 色之道

 五行之道

 天之六气

 肉体的直觉

 生活之道

第六章 医辨中西

 中西医之差异

 反思市场医学

 中医之美

 中医已然大病

 中医的未来

 医者之共情能力

第七章 疾病因果

 看病:故事的叙述与理解

 常见病解读

 疾病和自救

 中医文化常识

第八章 觉知新我

 做人养生艺术

 我的学医历程

 传承与继承

 新我新世界

后记

试读章节

生与死

1.生命与死亡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可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与死,只有一次。

生命和死亡是哲学思考的核心问题,除此,无他。

这个世界,最大的恐惧是死亡恐惧,最大的伤痛是知道只有死亡确定无疑,而其余的,皆是无常。人可以从生活中退出,但不能逃离死亡。当生命闭上了雄辩的唇,死亡就张开了沉默的嘴,活着和死亡,是孪生的兄弟,它们一同来,一同走。

人出生,是固执地抓住;人去世,是无奈地撒手。人,刚降生时坚信世界是我的,所以双拳紧握;走时两手摊开,是说人生一无所获,一切都是宇宙之神的,包括自己。生不可喜,死不可悲,悲喜只在一念之间。

中国有个惊世骇俗的庄子,他把生看成一场玩笑,把死亡看作解放在他眼里,生与死、物与我、利与害、是与非,通通一样。他把无差别发展到极致,把无情发展成有情。当你不情愿接受时,却发现石头已经流泪,爱情卷土重来

我们是应该为离港的航船欢呼呢,还是该为入港的船只欢呼?其实,离港犹如出生,我们不知等待它的是什么样的风浪或什么样的天空,我们应该为前途深深地忧虑和担心才是;而入港犹如死亡,它已平安抵达,它已结束艰险的航程,它已呈现过了上天的荣耀我们终于放心了。我们终于可以击鼓而歌了。

死亡,是生命轮回的一部分。

关于肉身死亡的定义大致有四:(1)呼吸的停止。(2)心脏的停跳。(3)脑电波是否还存在。(4)瞳孔放大。从中医的角度说,瞳孔放大是肝魂飘散。过去的人们只是从前两者判断,现在的死亡判断却让人有些难堪,比如用人工器械维持体征等,这会搅乱我们对生命的敬意。生命,真的不是只纠缠于肉体是否鲜活,灵魂是否飞升,以及她飞向何处,可能才是生命的高级状态。

在中国,死亡是一个大忌讳,一个大秘密,是中国人语境中的一个困境。在中国神话中,至今找不到关于死亡的明确解读,但却有几个大巫环绕一个死尸,手持青蛇以驱除死神的场景(见《山海经》)。中国人对死亡的凝视并没有从中产生出病理解剖学,在《黄帝内经灵枢》中有过解剖的意味,而且中国上古战事频繁,有足够的机会来凝视那些战士鲜血淋淋的伤口,并完成对生命机体的认知和解读。但直到宋代,道教中人才开始涉及死亡的体验,而其主旨依旧是祛死趋生,它关注的要点是死亡的过程而非死尸。

2.肉身与魂灵

肉身,是伟大的不容忽视的存在。身心合一,是更伟大的对现实存在的超越。

肉身,是造化恩赐的精品。虽说每个灵魂都完全不同,但上天却公平地给了这不同灵魂以相同的肉身,都是五脏六腑,谁也没多一颗心或少一个腑。如果我们不先弄懂它,我们就无法为我们的灵魂找到正确的出口,我们就无从去谈论解脱。此词专为这二者的关系而定顺从肉身之消解,为灵魂之脱离找到方向。

人不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如果人感受不到灵魂,就无法绽放,就无法有绚丽的值得回忆的人生。

上天神明用泥土捏了我们肉身,用气息灌注了我们灵魂,此两大系统必各有其进化程序。人之一生,灵魂顽强地执着于肉身、肉身贪恋缠绕灵魂都是没意义的。终归是,肉身归于泥土,灵魂归于神的荣耀。

肉身,也遵循成、住、坏、空这一原则,就是生、老、病、死。人们更多的是贪着生,畏惧老,害怕病,对死亡,讳莫如深。于是,宗教就在对这一切的沉思中诞生了。  到底什么更需要救赎,是肉身,还是魂灵?

如何有尊严地死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世上,贪生者多,怕死者亦多。人生再苦,贪生者也会以苦为乐,怕死者也会不求解脱。

人生命的完整性在于了生死。生命的生、老、病、死自有其规律,不必强求。在亲人的怀抱里安然而逝,也是今人难求的福报。

所谓末法时代,就是人们不再求得道的快乐,而是甘愿任人宰割。过去的人都求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现在的人都死在手术台上,灵魂和肉体都支离破碎,无从得到慰藉。

P3-5

序言

人体:自我觉知的起点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类,就肉身而言,基本别无二致,都有五脏六腑,都有眼耳鼻舌身意,都有相同的动作,都能逃跑或进攻,都喜欢用言语、用眼神、用手舞足蹈来表达情感。因此,人类也有共同的命运,至少在肉体的层面上讲,都有生老病死。从这一点上说,身体结构也体现了造物主的崇高精神。因此,此书要探究的,就是身体内部隐藏的秘密,以及这崇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对于人类而言,肉体的程序已经固化,只是生长、壮大、衰老、死亡,且肉体每每要先碰触这现实的围墙。现实中的人,对肉身的固化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欲求祈求生长,渴望更壮大,拒绝衰老,恐惧死亡谁都想让终结生命的子弹对自己擦身而过、拐弯、落于虚空,人人都想在被抓住的同时又被放下,可是,肉身顽强地遵循着自己的路径,一路快速前行。

越来越深刻地认知到:有些疾病的降临,仅仅是为了粉碎人类的野心。人类医学和疾病史记录的不只是人体的历史,更是人性的历史,人心的历史。一切伤痛,一切糊涂,一切贪嗔痴,一切妄念,一切虔诚与不敬,皆在其中。人,皆因人性而病,但,人只想解决病,对人性的贪嗔痴依旧听之任之。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病,只是一次痛苦的经历,而非自我觉知的起点。这一切,多么令人心痛。

所以,佛祖在四城门观生老病死四象之苦后,断然去找寻终极的解脱之路。因而,人之进化,必谋于心灵和思想。但,这心灵和思想的进化也须借这肉身的感知的进化。如若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感知的锐化与灵动,人也无从知晓一切不过梦幻泡影而且这心灵和思想的进化也会随肉身感知的钝化或锐化而倏忽变化,时而进化至巅峰,时而一下子跌入死亡之山谷。所以,修行的路也不尽然安全,如何训练和磨砺我们的肉身,其实也是修行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唯有在它之上,我们才可能训练和把握精神之节奏,保持警惕的心,让它尽可能平稳地向高处飞翔。

生命能否以一种沉思的方式、以一种文学的方式,来诠释和解读?生命如此炫目、美丽,我们干吗沉溺在病痛的挣扎中,沉溺在刀枪剑戟中?生命对于我们,无论一次,还是两次,还是无穷无尽,我们都可以美美地痛饮这生命的琼浆,把她当一次历练,当一次觉悟,当一次涅槃,当一次重生,让她不枉此行

这是一次忧郁而又快乐的心路历程,在生命的风景线中,踟蹰、徜徉,低吟、长啸,并以冥想的方式、以书写的方式、以吟诵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道场。在那道场的中心,是精神的曼陀罗花、酷烈的阳光和黑洞般被吸附的宇宙。于是,百般被世俗荼毒、碾压的肉身和思想,再次从桎梏中得到解放和飞升

后记

其实,这本书2012年已经写就,但始终不愿拿出来。因为有好多话可能会刺痛某些不认真阅读的人。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理解2012对我们人生的意义。但它关于末世的解读可以警醒我们的人生,对个体而言,生命并不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有必要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界标,来唤醒和提升我们的心灵。在这个共业的时代,2012就可以作为这样的界标,让人类可以一起对这个世界表达我们的疏离、拒绝或敬意。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因为是在电视上,而憋屈自己,而压抑自己。我可以坚持自己的性情,自己的愤怒,自己的幽默感,自己的抒情,自己自由而豪放的心灵我希望它成为你随身携带的小册子,随手翻开,都能会心一笑。希望它的留白大一些,你也能在边上写上几句

其实,我非常讨厌养生专家这个称谓。其实我更喜欢《史记》《道德经》《诗经》等,但医道确实是个基础,而且《内经》慈悲广大。凡家都有局限性,非要称家的话,最喜欢玩家。愿意像个孩子那样心无旁骛地开心地玩儿着成长。学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问能否让你成长和从灰暗的现实里得到救赎。

现在讲养生的人真多,但生死关头时还是慌乱,还是四处求医,甚至连医都不求,只是问药。为什么?因为不通天地人之道,所以,再怎么讲,也是虚妄。别把我归于养生家好不?我讲的是天地人之道,我对养生的关注点和他们不同,我苦熬着生命的资粮,升腾着心识的光芒。就把我认定为玩家吧,我是传统医学的票友,偶尔亮一嗓子罢了。那个真我,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呢!

所以,这本书,跟所谓的养生没有关系,但跟生命有关。如果你想看如何吃药、如何喝药,你就别买这本书;如果你关注生命,关注因何而生、因何而病、因何?那。咱们就一起惚恍着吧。

因为幸福着,所以不孤独;因为痛苦着,所以不畏惧:因为纯真着,所以不媚俗;因为热爱着,所以不放弃。

活到今日方知,一切都不是求来的,而是老天给的。首先老天给了我一个好天性,让我可以诗意地享受一切给了我旺盛的精力去完成一个好使命,给了我稳定的好生活而让我保持生性的淡泊和慵懒,也给了大家一颗包容喜悦的心来敬我爱我。而我对老天给的一切都心存感激,我只须勇敢地活着,以配得上你的恩宠!

十二年沉溺情性,不知有世界。又十二年沉浸歧黄,不知有情性。如今又十二年,欲东西相参,南北抟和,阖辟自由,可乎?

人存在的意义在于:知道肉身必朽,更知道肉身内寓居着不朽灵魂。知道自己像尘土一样毫无意义,更知道内心深处那灵魂的爱抚,可以让我们上升,可以让我们永垂不朽。

病,不是单纯指身体的不适与困顿,其中还包括神魂的不安、颠倒与飘零;不病,不是指浑浑噩噩地活着,而是指清醒地、安详地、智慧地活着。

愿有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心如明月,内外清澈,净无瑕垢。(《药师琉璃光本愿经》)愿人间善男子善女子,秉烛夜游的伤痛者,默念此句含泪而眠者,晚安,晚安。

2014年7月写于北京元泰堂

书评(媒体评论)

灵魂进入肉体,于是有了人的生命。生命,灵魂是道,肉体是器。养生,不是调养肉体,而是调养灵魂,使之阳光明媚,照亮肉体。真正善养生者,必善采人类智慧之精华以养心,且听曲黎敏说。

周国平

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是一本有见解也有意趣的书,难得的是作者的明白事理与自有主见,是她的灵感一现与延伸发展的结合。

王蒙

《生命沉思录》是一部非常有趣而充满大智慧和深刻哲理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之作,随手翻开几页,便被书中精彩美妙的解读深深吸引住,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时寒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