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观大清帝王的神秘生活,嗅皇家宫殿的威严气息。
天子的卧室,皇家的宫殿,为你叙说古老的智慧——“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一转手,一投足,皇家威严的气息从它身上嗅出神秘的痕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密大清皇宫(彩图典藏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宋晓明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读本书,观大清帝王的神秘生活,嗅皇家宫殿的威严气息。 天子的卧室,皇家的宫殿,为你叙说古老的智慧——“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一转手,一投足,皇家威严的气息从它身上嗅出神秘的痕迹。 内容推荐 第一部 沈阳故宫 努尔哈赤建都沈阳后,就开始大规模地修建他的宫殿,但可惜的是,宫殿还没有建成他就撒手人寰。皇太极继位后,花费了了六年的时间重建沈阳都城,从城垣到城市布局,从皇宫到城内建筑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而沈阳,也在皇太极的入关野心中更名为“盛京”。 第二部 北京故宫 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的宫殿建筑群。 顺治元年,顺治皇帝和一千皇室成员进入了明代统治者们的居住地——紫禁城。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历经十四年,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朝统治者给自己建造的宫城。紫禁城经过明清两代统治者的不断改建,修缮与扩建'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辉煌面貌。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清代的10位皇帝在这里生活了200多年后,这里成为了“故”宫。现在,我们在这里还能看到清代的皇室成员们日常生活的痕迹,一转手一投足,还能嗅到一丝皇家威严的气息。 目录 前言 ·第一部——沈阳故宫 盛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背景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迁都沈阳 盛京都城的形成和发展 汗宫——太祖居住之宫 大政殿——国家大事的中枢 大政殿的建筑艺术 努尔哈赤征匾的传说 十王亭——八旗议政的发源地 十王亭的建筑艺术 清代独特的八旗制度 銮驾库和奏乐亭 沈阳故宫的脸面——文德坊、武功坊 大清门——盛京故宫正门 大清门的建筑艺术 大清门前勇敢的示威 崇政殿——皇太极的金銮殿 崇政殿的建筑艺术 “镇殿侯”的传说 凤凰楼——后宫之首 凤凰楼与飞龙阁、翔凤楼 藏品丰富的东西七间楼 清宁宫——皇后的居所 清宁宫独特的万字炕 盛京故宫奇特的御寒方式 清宁宫的烟囱 清宁宫的使用功能 神秘的萨满祭祀 乌鸦救主的传说 索伦杆的故事 皇后哲哲的传奇故事 东宫关雎宫和宠妃海兰珠 西宫麟趾宫和蒙古福晋 次东宫衍庆宫和蒙古福晋 次西宫永福宫和庄妃 乾隆时期新建的东所和西所 太后驻跸的东所建筑群 皇帝的居所西路建筑群 沈阳故宫的剧场——嘉荫堂戏台 博纳群书的文溯阁、仰熙斋 宫门边的太庙 太庙的建筑风格 与皇宫为邻的三官庙 作《不二歌》的张春 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故事 盛京十一座王府 盛京将军公署 盛京的统治方式 盛京五部 盛京五部公署 奉天府尹及其公署 清初神秘的堂子 盛京的天坛 盛京的地坛及后建的其他坛 皇家寺院长宁寺 长宁寺的建筑 皇帝东巡祭祖的行宫 岌岌可危的皇宫重地 从皇宫到博物馆的转变 ·第二部——北京故宫 巍峨的天安门城楼 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紫禁城的银河——金水河 通往西路的熙和门 通往东路的协和门 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 文武双楼——体仁阁、弘义阁 故宫前三殿的整体建筑特色 三大殿匾额上为何都有“和”字 “金銮宝殿”太和殿 太和殿正脊上的大吻 “金銮殿”上的小兽 太和殿的金砖墁地 太和殿内金柱的特色 藻井有什么意义 太和殿上的镇殿之宝是什么 外朝宫殿匾额上为何没有满文 太和殿的十一个开间是否违背了“九五之尊”的寓意 金銮宝座是哪个皇帝的遗物 金銮宝座前的陈设与寓意 金銮宝座为何会偏北两米 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的大典仪式 谁曾误闯了金銮殿 中和殿独特的建筑特点 中和殿有哪些功用 保和殿与其他两大殿有哪些不同 保和殿后大石雕的位置变换缘由 保和殿具备哪些功用 清代殿试的地方在哪 乾清门的建筑特色 乾清门前的“御门听政” 景运门、隆宗门的建筑特色 “宫内禁门”的重要位置 隆宗门的匾额上为何有箭头 军机处的重要功用 乾清门前威武的双狮象征 养心殿有哪些特色 养心殿在紫禁城中的特殊地位 乾隆帝传位不离位 养心殿内的垂帘听政 谁曾在养心殿颁发了清帝退位诏书 三希堂内都收藏了谁的作品 后三宫的整体建筑特色 乾清宫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康熙为何要设立南书房 嘉靖年间的乾清宫宫变事件 乾清宫的秘密立储 乾清宫举行的千叟宴 交泰殿有什么功用 交泰殿里的二十五宝是怎么回事 铜壶滴漏的原理是什么 坤宁宫的功用有哪些 坤宁宫内的祭祀活动 皇帝怎样行大婚 皇帝的洞房什么样 故宫的三大殿和后三宫为何没有古树 后三宫门槛为什么被锯掉了 御花园的三大建筑特色 御花园内有哪些建筑 御花园的三宝都是什么 天一门的来历 钦安殿具有哪些特色 钦安殿前石刻为何刻有海妖、水怪、 鱼、虾、蟹类…… 堆秀山下的龙口喷出的是泉水吗 神武门的特色与功用 “秀女”们必经的皇城大门 嘉庆皇帝神武门遇刺事件 紫禁城的西大门——西华门 供奉历代帝后画像的南熏殿 皇宫书局——武英殿 咸安宫官学 皇帝的浴室——浴德堂 清代内务府——仁智殿 皇太后的私人花园——慈宁花园 皇太后的寝宫——慈宁宫 康熙亲侍太皇太后于慈宁宫 乾隆生母入主慈宁宫 太妃居所——寿康宫 居住在寿康宫的两位太妃的不同命运 太妃们的另——处居所——寿安宫 太后、太妃嫔们的礼佛之地——英华殿 最大的佛堂——雨花阁 乾隆年间增建的建福宫 乾隆的最爱——建福宫花园 紫禁城的第二个太子宫——重华宫 演戏之所漱芳斋 后妃们的住处——东西六宫 董鄂妃的寝宫——永寿宫 隆裕太后的寝宫——太极殿 居住在太极殿的末代太后、太妃 画有《红楼梦》壁画的长春宫 居住在长春宫的孝贤皇后 长春宫内的《红楼梦》壁画 慈禧在长春宫的日子 长春宫的最后一位主人 默默无闻的翊坤宫 光绪帝体和殿选后 慈禧的寝宫——储秀宫 居住在储秀宫的嘉庆朝皇后 慈禧对储秀宫如此钟爱的缘由 储秀宫最后的主人 嘉庆帝的倚庐——咸福宫 珍妃的寝宫——景仁宫 康熙皇帝的出生地 珍妃在景仁宫的日子 道光皇后的寝宫——承乾宫 居住在承乾宫的咸丰帝生母 咸丰皇后的寝宫——钟粹宫 慈安太后猝死钟粹宫 隆裕皇后与钟粹宫 “冷宫”——延禧宫 孝恭仁皇后的寝宫——永和宫 雍正皇帝的出生地 入住永和宫的瑾妃 藏书处——景阳宫 珍妃井的故事 囚禁珍妃的景祺阁 太后礼佛的景福宫 乾隆归政的憩息之所——颐和轩 慈禧晚年的寝居——乐寿堂 宫中最大的戏楼——畅音阁 太上皇的居所——养性殿 专为乾隆而建的乾隆花园 皇太后养老的宁寿宫 孝惠太后在宁寿宫的幸福生活 举办千叟宴的皇极殿 太上皇的千叟宴 皇帝祭祀前的斋戒之地——斋宫 为太子而建的毓庆宫 康熙太子允初在毓庆宫的日子 嘉庆皇帝与毓庆宫 皇室祭祖的奉先殿 尽显帝王之尊的九龙壁 阿哥所——南三所 试读章节 嘉庆皇帝与毓庆宫 乾隆年间,皇子、皇孙们六岁入学后,大多居住在毓庆宫,每天凌晨,这些孩子们就从这里去上书房学习,下学后再一起回来,这些皇子、皇孙中就有后来的嘉庆皇帝永琰。这些孩子们将在毓庆宫内居住到成婚,成婚后,他们会搬到皇帝赐给的院落中居住。 嘉庆皇帝从五岁到十五岁就是在毓庆宫居住的,大婚后搬到了东六宫北面的乾东五所居住,后又移居到文华殿后面的撷芳殿,后来的道光皇帝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举行了禅位大典,将皇位传给了嘉庆,乾隆虽然成为了太上皇,但并没有从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内搬出,那么从嘉庆继承皇位到乾隆去世这段时间,嘉庆居住在哪里呢?嘉庆帝后来在《毓庆宫记》和《毓庆宫即事》诗注中透露了自己在那几年的住所。“宣谕立储,命自撷芳殿移居毓庆宫。”这就是说嘉庆帝从即位到乾隆去世这段时间是居住在毓庆宫的。 嘉庆皇帝在乾隆去世后搬到养心殿,但他同时下令毓庆宫不再作为皇子们的居所,而是留给他自己“几暇临幸之处”,之所以嘉庆会做出这个决定,也许是因为这个毓庆宫在他的记忆里太重要了。 毓庆宫的前殿叫作悖本殿,乾隆皇帝为这个殿题写的匾额是“笃祜繁禧”,对联是“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天恩引以翼,远逮云扔”,这是乾隆六十年宣布永琰为皇储时赐给他的寄语。嘉庆帝即位后,又把乾隆赐给他的“履道安敦”匾额和“笃学在躬行,宜循实践;淑心惟理顺,克务懋修”的对联移到毓庆宫悬挂。 小知识 清代专供皇宫使用的冰窖有哪些 在清代,为了满足皇宫内皇帝后妃们夏季使用冰块的供应’北京建有多处冰窖,并根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不同的等级。御窖有三处,分别是紫禁城内隆宗门外的5座冰窖、景山西门外的6座冰窖、德胜门的3座冰窖,这互处御窖共藏冰10.5万块,供各处庙坛祭祀以及皇宫内部使用。此外,正阳门外的2处冰窖、德胜门的2处冰窖是不属于御窖的,这两个地方的冰专供各衙门、官学等地方使用。 皇室祭祖的奉先殿 明清两代皇室祭祖的地方,宫外有太庙,宫内就是奉先殿了。奉先殿位于紫禁城东路毓庆宫的南侧,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顺治十四年(1657年)曾进行过一次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的修缮。 奉先殿是一座建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前面是正殿,后面是寝殿。前殿面阔9间,进深4间,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有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开门,三交六梳菱花隔扇门,后檐中5间有穿堂,其余的都是槛窗。殿内陈列有依次在位的已故皇帝、皇后的龙凤神牌、宝座,以及摆放祭祀用品、供拜祭用的笾豆案、香案、帛案、祝案、尊案等。 后殿面阔9间,进深2间,是黄色琉璃瓦单檐庑殿顶,外檐彩画也是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中5间有穿堂,其余的都是槛窗。殿内为每个已故皇帝、皇后分出一室,供有该位帝、后的神龛、宝床、宝椅、衣架,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摆设有供案、灯檠。前后殿之间有穿堂相联。室内都是用金砖铺地,天花是浑金莲花水草纹。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宽敞的院内陈设有日晷、嘉量。须弥座及月台的四周有栏板、龙凤纹望柱。奉先殿没有东西配殿,也没有庑房,仅在奉先门外正南有群房13间,是神库、神厨。 按清制,凡遇朔、望、万寿圣节、元旦及国家大庆等,都要在前殿举行大祭;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要在后殿上香行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谒陵、巡狩、回銮等之类的庆典,都要在后殿举行祭礼;遇有立春、端阳、重阳等佳节,奉先殿的前后殿要陈设香灯,每位帝、后的神牌前要陈设酒、脯和果品等。而在平日,已故帝、后的神牌前供案上的物品从不间断。 小知识 皇宫内是怎样取暖的 北京的冬季漫长而又寒冷,帝后们对于怎样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有自己的一套心得。首先,紫禁城内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这样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其次,每一个宫殿内都设有暖阁,之所以叫暖阁,就是因为这种房间内设有火道;除了暖阁外,宫廷内的宫殿大部分都有暖炕,这种暖炕和北方农村的形式基本相似,取暖方式也是一样的;清宫内还有大量的火炉、火盆等取暖用具。 尽显帝王之尊的九龙壁 叫作九龙壁的地方中国一共有三处,一处在大同,一处在北京的北海,还有一处就是紫禁城内,这里要说的就是紫禁城内的九龙壁。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的南侧,南三所的北侧。九龙壁的总壁长有29.4米,高有3.5米,厚度是0.45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建造的时间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是改建宁寿宫的时候烧制的。 九龙壁的上部是黄琉璃瓦庑殿顶式,檐下是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是汉白玉石须弥座。壁上的九龙采用高浮雕的雕刻方法刻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有20厘米之多,这就使整个九龙壁有很强的立体感。整个壁上的9条蟠龙被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分隔在5个空间。黄色的正龙位居整个壁的正中,前爪做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非常威风。在黄色正龙的左右两侧还各有蓝白颜色的两条龙,白色的是升龙,蓝色的是降龙。左侧两龙的龙首相向;右侧的两龙则是相背的,四龙各自追逐着火焰宝珠,四龙的形象非常逼真,好像要破壁而出一样。在壁的最外侧的双龙,一黄一紫,左端的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左右分张,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二龙也是动感十足,就像真的在争夺什么东西一样。 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所以古代的帝王经常以九五之尊来形容,这种规格可以说是最尊贵的。紫禁城内的九龙壁的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而且在壁顶的正脊上也装饰有9条龙,中央的是一条坐龙,两侧各有4条行龙。两端的戗脊跟其他的庑殿顶不同,没有装饰的走兽,而是以行龙直达檐角。檐下斗拱之间用了九五45块龙纹垫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的方式蕴含了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了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小知识 宫中取暖用的木炭是怎样的木炭 在皇宫内取暖所用的手炉、脚炉等所用的燃料都是木炭,皇宫中所使用的木炭都是从涿州、通州、蓟州、易州以及大兴等地选用上好的木材烧制而成的。做成炭后,运到现在的西四东侧的红罗厂,按照尺寸截成小段,装入红色的圆形荆筐中,再送入宫中备用,所以这种木炭又叫作“红罗炭”。红罗炭具有燃烧持久、不冒烟的特点,是木炭中的上品。 阿哥所一南三所 南三所位于外朝东路文华殿的东北方,皇极门、九龙壁的南侧。南三所并不是一座宫殿的名字,而是一组殿宇的总称。明朝时期,这一带有端敬殿、端本宫,是专供太子居住的。其中还有一座殿日“撷芳殿”的,清康熙年间的太子允视的宫人在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撷芳殿原址上兴建了三所院落,作为所有皇子的居所。之所以叫这里为南三所,是因为这里在宁寿宫的南侧,所以才叫作“南三所”的,因为住的是皇子,所以也称为“阿哥所”,从嘉庆朝以后,再称呼南三所的时候,多以“撷芳殿”来代称整组建筑。 在清代,皇子们在幼年的时候都是跟母亲一起住在后妃们居住的东西六宫,到了读书的年龄后就要移居到毓庆宫,毓庆宫就是皇子们读书和生活的地方。到了成婚的年龄,皇子们就要移居到南三所,受封亲、郡王后,再移居到皇帝赐给的府邸居住,只有特别受到皇帝看重的皇子才可以一直居住在宫内。 南三所的几处宫殿共用1座宫门,面阔3间,进深1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当中开门,内外设礓磋道。宫门内有一东西方向窄长的小广场,广场北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3所,每所都是前后3进院落,中间的那所就是撷芳斋。三所的形制也完全相同:南端有1座琉璃门,前殿面阔3间,中殿、后殿皆面阔5问,绿琉璃瓦硬山顶。殿前都各有东西配殿3问,中殿前还有1座井亭。此外还有耳房、顺山房、值房、膳房、净房等殿宇。虽然这里称为南三所,但这里的房屋却远远不止三所,整个南三所的房屋加起来有200多间。 南三所位于紫禁城东部,按阴阳五行之说,东方属木,青色,主生长,故屋顶多覆绿琉璃瓦,并安排皇子在此居住。同时,依封建礼制,南三所建筑的屋顶皆为单檐硬山顶或歇山顶,形制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级稍逊。 南三所建成后,康熙朝的太子曾住在这里,嘉庆皇帝在即位前也曾住在这里,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也是在这里出生和生活的。道光皇帝的长子以及早年的咸丰皇帝都先后在撷芳斋里生活过。宣统年间,这里还曾作为摄政王载沣的起居所。 小知识 皇室成员使用木炭的标准 皇室成员数量庞大,人员众多,等级也不相同,所以在使用木炭上也有一定的规定。以乾隆年间为例,每月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皇太后120厅;皇后11O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厅;皇孙10斤。 P380-387 序言 大清王朝从努尔哈赤开始,历经了两百多年宣告结束,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清王朝的统治者们的居住地是什么样的呢? 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凭借祖父留下来的十三副盔甲起兵。33年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定国号为金,正式成为了一代汗王。后金天命六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第二年又迁到辽阳东部的东京城,这里的宫殿建设刚刚完工,天命十年,努尔哈赤又召集王公大臣讨论迁都沈阳的问题。从短时间内来看,这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但努尔哈赤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后金的都城在天命十年搬到了沈阳,就是清代时称的盛京。 定都沈阳后,努尔哈赤开始修建宫殿,这个时间是公元1625年。然后,宫殿尚未建成,努尔哈赤就含恨而死,留下了一座未完工的宫殿给他的儿子。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在大政殿登基,修建沈阳故宫的使命就落在了皇太极的身上。从天聪五年开始,皇太极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重建沈阳都城,从城垣到城市空间布局,从皇宫到城内建筑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使沈阳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 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沈阳)城内最高的建筑物。凤凰楼后面就是所谓的后宫之地,是皇太极的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顺治元年,多尔衮挥军南下进入了北京城。随后,多尔衮带领顺治皇帝和皇太后等一干皇室人等,进入了北京的紫禁城,并把这里作为新的都城。而沈阳的故宫就成为了陪都。清代后期的统治者们为了显示自己对于祖先的念念不忘,时常回到这里祭祖,并把沈阳故宫作为来到这里的行宫。所以沈阳故宫在清代入关后的几代内又经历了一些重修和新增。其中乾隆朝祭祖次数最多,在沈阳故宫内新建的建筑物也最多。现在的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虽然它的规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的特色,却一点也不逊色于北京故宫,现在的沈阳故宫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顺治元年,清王朝正式取代了明朝进驻中原。顺治皇帝和一干皇室成员也进入了明代统治者们的居住地——紫禁城。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历经十四年,于明永乐十八年建成,是明朝统治者给自己建造的宫城。紫禁城经过明清两代统治者的不断改建、修缮与扩建,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改建和清乾隆时期的改建,紫禁城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辉煌面貌。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还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 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这里曾经是五个封建王朝选定的都城。之所以都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非常优越。北京北依太行山脉,东、南、西三面还有永定河和大运河环绕;而从军事上来说,北京向北可控制北部边塞,向南可以遏制中原之地,是兵家的常胜之地。紫禁城建在北京的正中位置,自古就认为中央最为尊贵,《吕氏春秋》中就说:“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也就是说选择国都的中心建立宫殿是非常理想的位置,而这种思想对后来都城的设计者们影响很大。 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不光注重宫城位置的选择,还非常注意宫城与周围建筑的配合,严格按照周礼“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设计。就是说,在中轴线的左侧设置了祭祀祖先的太庙,而在右侧则设置了祭祀土地和五谷的社稷坛;处在前朝位置的三大殿是皇帝登基、颁发诏书等的重要场所,而后宫佳丽们居住的地方则处于大内的深宫之内。 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的宫殿建筑群,巍峨的紫禁城内有众多的宫、殿、阁、楼,民间传说故宫有9999间半房屋,这虽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但也说明了故宫内建筑物的众多。紫禁城内的宫殿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就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在外朝的东西两翼,还对称矗立着文华殿和武英殿两座殿宇。内廷的中心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寝宫。在后三宫的后面就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园林——御花园。在后三宫的两侧还对称分布着东西六宫,是皇帝的妃嫔们居住的地方。在外东路和外西路还分布着太上皇的寝宫宁寿宫,以及太后们颐养天年的慈宁宫、寿安宫、寿康宫。除了这些重要的建筑外,紫禁城内还有众多的花园、佛堂、戏台、各种衙所、库厉等建筑。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清代的10位皇帝在这里生活了200多年后,这里就成为了“故”宫,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这里成了可以供人参观的博物馆。现在,我们在这里还能看到清代的皇室成员们日常生活的痕迹,一举手一投足,还能嗅到一丝皇家威严的气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