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邮票上的科学家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黄风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200多位科学家的纪念邮票邮品,以丰富的史料,清新幽默的笔调介绍了这些帮助过世界的巨人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功绩,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本书是献给集邮爱好者的一份礼物,愿集邮爱好者拓宽眼界,不只关心中邮,也应关心更精彩纷呈的外邮,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

本书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精美的邮票讲述了如此众多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人生道路。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400多张科学邮票珍品,以邮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这些巨人们在各个领域的探索和功绩。全书17万字。特别适合青少年,大学生和爱好科学史和集邮的读者。定价32元。

目录

序言/1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4

比长城更古老的故事——李冰和都江堰/6

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伊巴谷/8

蔡伦造纸惊天下/10

张衡和候风地动仪/12

盖伦——解剖生理学的先驱/14

祖冲之与圆周率/16

太守农学家贾思勰/18

百岁神医——孙思邈/19

身入佛门心向苍穹——唐代天文学家一行/21

花拉子密和“阿拉伯数字”的传播/22

从“一千零一夜”中走出来的

物理学家——阿尔哈曾/23

东方智者——阿维森纳/24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沈括/26

女纺织专家——黄道婆/28

元朝太史令——天文学家郭守敬/30

十五世纪最伟大的航海家——郑和/32

铁蹄翻做观天仪——蒙古天文学家兀鲁伯/34

东西方的活字印刷——记毕异和谷登堡/36

达芬奇的数学老师——帕乔利/39

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者/41

亚美利哥——新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43

哥白尼——近代科学革命的第一人/44

归来没有统帅——麦哲伦的第一次环球航行/46

拨开中世纪医学迷雾的“疯子”——帕拉塞尔苏斯/48

现代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50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52

叩开中国大门的第一人——利玛窦/54

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徐光启/55

处于火力交叉网内的伽利略/56

现代天文学的引路人——开普勒/58

哈维——现代生理学奠基人/60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62

解析几何的开创人——笛卡尔/64

神秘的马德堡半球——葛利克的著名实验/66

“前进的事业仍为前进所代替”——帕斯卡/68

晚年牛顿,发人深省/70

日本的牛顿——关孝和/72

十七世纪里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74

哈雷和哈雷彗星/76

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78

富兰克林——捕捉闪电的科学家/80

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欧拉/82

“上帝创世”——林奈分类/84

罗蒙诺索夫——俄国伟大的科学先驱/87

康德——哲学界的哥白尼/88

美国首都的设计师——本杰明·班奈克/90

分析力学的鼻祖——拉格朗日/92

从青蛙腿产生的发现一伽伐尼/93

伏特——电池之父/94

作为科学家的歌德/95

富尔敦——汽船的发明者/98

洪堡——近代地学的奠基人/100

平版印刷术之父——塞纳费尔德/102

阿伏伽德罗常数/104

欧洲数学之王——高斯/105

德贝赖纳——催化剂的发现者/107

蒸汽机车之父——斯蒂芬森/108

第一个测定恒星视差的科学家——贝塞尔/11O

揭开阳光的奥秘——太阳光谱的发现者夫琅和费/112

欧姆和欧姆定律/114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记电报的发明者莫尔斯/116

电学世界的巨人——法拉第/118

填平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鸿沟的巨人——维勒/120

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122

发现“恐龙”的动物学家——欧文/125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127

一个传教士踏勘了非洲——记利文斯通/129

西门子三杰/131

细胞病理学的创立者——魏尔啸/133

星座灿烂,师生双辉/135

现代生物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138

帮助过世界的科学家——巴斯德/140

光谱的故事——记基尔霍夫和普朗克/142

外科消毒之父——李斯特/145

有机结构化学的开拓者——凯库勒/147

轰轰烈烈诺贝尔/149

发明汽车的双子星座——戴姆勒和本茨/151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153

电话发明的先驱——赖斯·菲利普/155

齐伯林——飞艇的发明者/156

卑尔根的铜像——汉森/158

甲状腺治疗的医学先驱——科赫尔/160

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162

白血球的发现者——梅契尼科夫/164

伦琴的“就职演说” /166

贝尔——电话发明者/168

水殿风来暗香满——记现代香料工业的奠基人瓦拉赫/170

俄罗斯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茹科夫斯基/172

爱迪生——天才的发明家/174

利林塔尔——航空滑翔大师/176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178

鞋匠的发明——记黑人发明家马泽利格/179

“绝对零度先生”——欧尼斯/181

“606”和现代化学疗法之父——埃利希/183

旋转磁场理论的创立者——特斯拉/185

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187

第一位具有国际声望的印度科学家——博斯/189

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狄塞尔/190

电离理论的创立者——阿里纽斯/192

波波夫——无线电发明的先驱/194

中国铁路工程先驱——詹天佑/196

结束交直流电之争的天才科学家——施泰因梅茨/198

摩尔根和遗传染色体学说/200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性/202

从原子量的测定到发现同位素——记美国化学家理查兹/204

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205

人类血型的发现者——兰德斯坦纳/207

比利时细菌学家博代/209

“大炮打手帕”所引出的原子结构——记卢瑟福/211

庆祝新世纪来临的飞行——巴西航空先驱桑托斯·杜蒙特/213

天才作恶,双倍危险——斯塔克/215

马可尼——实用无线电报的发明人/218

在战俘营中获奖——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巴拉尼/221

动作学的创始人——吉尔布雷思夫人/223

x射线晶体学的诞生和发展/224

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228

发现原子核裂变的化学家——哈恩/230

撕开的报纸——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魏格纳/232

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234

巴克豪森效应/236

昨天的梦想,今天的希望,明天的现实——美国火箭物理学家戈达德/237

旋转的陀螺仪——斯佩里和劳伦斯/239

华伯——细胞呼吸机制的发现者/241

德拜——偶极矩理论的创立者/242

玻尔——原子理论的奠基者/243

薛定锷——量子力学的奠基人/245

泽尔尼克相衬法/247

中国水稻栽培学的奠基人——丁颖/249

维生素化学结构的发现者——卡勒和铃木梅太郎/251

实用直升飞机的设计发明者——西科尔斯基/253

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254

无线电调频制的发明人——阿姆斯特朗/256

中国气象事业的奠基人——竺可桢/258

中国制碱大王——侯德榜/260

糖尿病的克星——记胰岛素的发现者班廷/261

德布罗意物质波——逆向思维的伟大成果/263

发明雷达的功臣——沃森瓦特/265

错误的假设,传奇的成功——记尤里/267

一代数学大师——熊庆来/269

超流现象的发现者——卡皮查/270

化学反应动力学大师——谢苗诺夫/272

中国现代物理学先驱——吴有训/274

中国西医学的先驱——张孝骞/276

第一个破解沙眼之谜的人——汤飞凡/278

合成聚乙烯的化学巨擘——齐格勒/279

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梁思成/281

这位意大利的航海家已经到达了新大陆/283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海森伯/285

有千万个孩子的人——林巧稚/287

数学大师华罗庚/288

茫茫太空觅星踪——记小行星专家张钰哲/289

那串蓝色的微光——切连科夫和“切连科夫效应” /290

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者——朝永振一郎/292

看见原子的眼睛——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卢斯卡/294

敢为天下先——航天科学家科罗廖夫/296

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298

旷野中的一声呐喊——卡逊和《寂静的春天》/299

考古学时钟的发明者——利比/301

左右半脑的分工——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303

克里克、沃森与DNA/304

奎宁的故事——记196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伍德沃德/306

现代热力学的奠基人——普里戈金/308

氢弹的爆炸与科学家的良知——记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310

大脑是如何处理视觉信息的/312

从观察细菌到“看清”染色体/313

切割基因——记1978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得者内森斯、史密斯和阿尔伯/315

寻找航海经度——位钟表工匠解决的世界性难题/317

试读章节

寻找航海经度——一位钟表工匠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1993年,英国发行了一枚邮票,邮票的画面是一块相当华丽的钟表。邮票上还有一行文字:John Hanrrison(1693—1776)Marine Time.keeper No.4,这段文字可译为“约翰·哈里森制作的第4号海钟”。邮票如图168-1。

制造钟表的工匠不可胜数,华丽的钟表也比比皆是,为什么英国政府要为一个钟表工匠发行纪念邮票呢?这里面有什么神秘的故事吗?

如果我们能沿着这台海钟的时间回溯300多年甚至更久远一些,我们会被这位钟表工匠所感动。这位孤独的天才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约翰·哈里森生活在17—18世纪,那时欧洲航海事业蓬勃发展。哥伦布已在15世纪末发现了美洲大陆,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在1512年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航海中所有的技术问题,恰恰相反,这时的航海家们最为苦恼的是在茫茫的大海上他们不能精确地知道船在何处。在狂风暴雨之后,有时甚至无法确定目的地是在东边还是西边,以至于船舶在大海上迷航。也就是说,航海家们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确定经度的科学手段。

大海茫茫家何在1707年,在地中海战胜了法国舰队后,英国海军上将肖威尔从直布罗陀率舰队返航。连续12天的大雾使上将胆颤心惊,他要求导航员小心观察,但是导航员还是无法准确地测定经度。在以为是安全的航线上,舰队在锡利群岛触礁,4艘战舰相继沉没,2000多士兵葬身海底,而锡利群岛离英格兰西南端大约20英里,海军上将和他的士兵几乎就是在家门口触礁身亡的。

肖威尔上将和他的士兵葬身海底的惨剧使英国朝野为之震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因经度问题造成的惨剧了。17世纪末,有300艘商船战舰往来于不列颠群岛和西印度群岛之间,这些勇敢的船长们仅仅根据相对出海的港口或东或西确定方向,再靠罗盘或星辰确定航向。他们无法精确地确定船队的位置经度,经常迷失方向,在大海中漂泊。大批船员患败血症死亡,商人和航海家为此伤透脑筋,他们强烈要求政府解决经度问题。1714年7月,英国国会通过了“经度法”,悬赏用各种方法解决经度问题。在奖金方面分3等:精度在1/2度范围内的,奖赏2万英镑;精度能达到2/3度的,奖赏1万5千英镑;精度能达到1度的,奖1万英镑。

为此英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经度局,由科学家、海军军官和政府官员组成,专门审查、检验各种确定经度的方案并发放奖金。

经天纬地谁主张

采用经纬度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方法可以追溯到与欧几里德同时代的古希腊地理学家狄西阿库斯,这位生活在公元前350多年的地理学家首先在地图上画下了从东到西的经线,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伊巴谷(Hiparchus)(图168—3。希腊邮票)将经纬度用于天体星图的绘制。

从伊巴谷开始,经纬度变成了地图上井井有条的坐标格。通过地球两极的连线称为子午线,其相对位置称为经度。现在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计算基准,称为本初子午线。在地图上当然容易画出经纬线,但在茫茫的大海上如何确定船只位置的经度呢?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科学家、航海家提出过各种办法:

月距法1514年,德国天文学家维尔纳提出利用月球的运动来确定经度。月球每小时运行的距离大致等于它本身的宽度,它以稳定的速度穿过繁星闪烁的天空。如果制定出月亮运行轨迹表,根据其掠过某颗星的相对位置,就可换算出经度。但这种方法几乎要求海员成为天文学家,而且当时的基础观测工作也不到位,因而难于实行。它太超前于时代了。

炮船法这种方法听起来很可笑,但它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惠斯顿和迪伦提出来的。他们建议在海上选定的战略要点上驻扎足够的信号船,定时发射炮弹,这样在海上航行的船舶就能听到或看到炮声和烟花,从而校准自己的时间,换算出经度位置。

除了以天上的星辰作为参考坐标之外,其他方法的要点就是必须以某个出发港(基准点)的时间为标准,将其与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所测得的当地时间相比较。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一周,每小时即转过15度,因此只要船只与启程港有1小时时差,即表示该船向东或向西航行了15。的经度距离。在船上调整当地时间的方法为:每天中午太阳位于天空最高点时,导航员就将船上的钟表拨为正午12点,将此时间与出发港时间相对照,就可以求出时差从而换算出经度。

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值一提,用两只手表就可办到,但是在17世纪几乎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因为17世纪是使用摆钟的时代,在颠簸的海船上摆钟会时快时慢,温度的变化会使润滑油变稀变稠,金属部件热胀冷缩,气压和重力也会对摆钟的快慢产生影响,使得摆钟难以在海上正常丁作。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经度委员会向他咨询时说:“用钟表精确计时也是一个方法,但是由于船的运动,冷热干湿的变化以及不同纬度重力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样的表还没制造出来,而且不大可能造得出来。”很显然,作为一个科学家,牛顿更希望天文学家而不是T匠来解决经度问题。

谁能制造一台精密的计时器呢?

英雄辈出看哈郎

英雄总是应运而生的。英国约克郡一个看门人的儿子,木匠出身的哈里森自学成才,他极其热衷于制造钟表。

哈里森的第一台时钟完全是由木头制成的,木头的齿轮、木制的轴。1720年,哈里森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钟表匠,他制造的木钟无摩擦,不需润滑,他发明的钟摆用双金属片制成,不受温度影响,这个发明至今仍在温控器上使用。经度局的巨额悬赏公布后,哈里森决意一试。这时已是1730年,哈里森带着自己对海钟的构思来到经度局,他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哈雷(即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作为英国第二任皇家天文学家,哈雷是当然的经度局成员。哈雷很认真地听取了哈里森关于海钟的设想,并把他推荐给伦敦最有名的钟表大师。哈雷很宽宏大量,作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也正研究解决经度问题,但他毫无偏见地支持竞争者。哈里森在得到哈雷的赞同后花了5年时间制造第一台海钟,称为哈氏1号。哈氏1号重75镑,4个表盘,分别指示小时、分、秒和日历。哈氏1号随英海军战舰航行至里斯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哈氏1号有足够的精度。经度局的官员甚表满意,甚至召开了一次鉴定会。会上只有哈里森自己不太满意,他认为精度不够。随后,他制造了第二台、第三台海钟。

1759年,哈里森完成了哈氏4号海钟的制作。这台计量器最终获得了经度奖,它是哈氏大铜钟家庭的最后成员,直径5英寸,重3磅。哈里森很喜欢哈氏4号,他说:“在世界上没有其他的数学或机械装置比我的经度计时器在结构上更美妙的了。”哈氏4号海钟的防摩擦部件都是用钻石制成的,上足发条可以走上30小时。1761年11月,哈氏4号海钟乘“迪普特福特”号船出海测试,从英国朴次茅斯到牙买加。横渡大西洋花了近3个月时间,1672年1月19日,“迪普特福特”号抵达牙买加罗亚尔港。经度局的代表用天文仪器测定了当地正午时间,与哈氏4号钟对照确定罗亚尔港的经度。结果证明哈氏4号钟只慢了5秒钟——在航行81天后!哈氏4号获得了成功!现在哈氏4号海钟陈列在伦敦国家海洋博物馆,每年吸引着几百万参观者。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表”,它跳动的指针记载了人类寻找经度的艰难历程。

钟表史专家们说:哈里森的工作加速了英国对海洋的控制,成就了大英帝国的霸业。到了1831年,英国派出“比格尔号”执行海外土地经度测量时,共带有22只海钟。这时“比格尔号”上还有一位年轻的博物学家,他就是日后震惊世界的达尔文。1860年,英国皇家海军只有200艘战舰,却拥有800只海钟,这意味着哈里森航海天文钟时代的到来。

P317-320

序言

我第一次注意到外国科学家纪念邮票是在武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琴台邮摊上,那天日近黄昏,摊主欲收摊归家,我在随手翻阅他的一本邮册,其中一枚印有外国大胡子老头的邮票引起了我的注意。摊主说:“这是马克思也可能是恩格斯,快拿去吧。”我看到邮票的背景是一个个化学元素符号,知道是一位化学家,便买下了这枚邮票,同时买下了两枚一套波兰发行的哥白尼邮票。回家一查资料,那位大胡子老头果然来头不小,他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

琴台邮市从此成为我的乐园,每逢周日我就游弋于各个邮摊中,可惜大部分摊主经营中国邮票,只有寥寥几个邮商经营外邮,我成了他们最忠实的顾客。从邮摊上寻觅鉴别科学家纪念邮票并非易事。一般说来科学家纪念邮票的背景会有令他成名的公式、实验仪器或奖章,如熊庆来的“熊氏无穷大公式”、侯德榜的‘联合制碱装置”、玻尔的原子模型、达尔文的生物标本、伽伐尼的蛙腿试验、贝尔的电话等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人头像,这时就只能凭运气。我因此也收集了很多世界名人的邮票,而且有时也能带来惊喜,如卢梭、黑格尔、瓦格纳的邮票。但更多的时候以为是一个科学家,结果却是一个红衣主教或者其他什么人。

我曾经有过几次很好的运气。一次有一个摊主将一大书包外邮摊在地上,让我坐在那里尽情地挑选,当时的心情就像淘金一样。我挑到了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天文学家贝塞尔、数学家莱布尼茨等人的邮票,那是一种喜悦从心里漫到嗓子眼的感觉。

在琴台邮市,我收集到的第一批珍贵的科学家邮票有德国发行的纪念普朗克量子理论的“黑体辐射”邮票,弗朗和费发现“太阳光谱”的邮票,赫兹发现电磁波的实验装置和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装置的邮票。德国邮票与英、美、法等国邮票相比更为精美,色彩明丽而不艳俗,构图严谨富于理性。一枚弗朗和费发现“太阳光谱”的邮票,票面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依次排列,色彩柔美自然和谐,令人爱不释手。而“黑体辐射”邮票以深蓝色为背景,理想黑体放射出不同波长的光量子,邮票将一个极其复杂并导致了现代物理学诞生的量子理论问题用极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真可谓匠心独具。德国是一个盛产世界级名人的国度,发行了许多纪念本国科学家的邮票。

匈牙利也是一个邮票发行大国,发行的邮票题材众多,自然也有很多科学家题材,例如医学科学家从希波克拉底到盖伦、哈维,探险家从斯科特到罗斯。匈牙利的邮票发行真是具有国际主义胸怀。

古人云:“雪夜关门读禁书”是人生一大乐趣。对我而言,寻觅邮票是一种乐趣,整理和研究邮票是一种更大的乐趣。夜半独坐灯下,手拿放大镜,仔细观赏收集来的邮票,对照着参考资料将一个个“外国老头”“验明正身”,是我心情最宁静最畅美的时候。同时,也是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手头上最重要的一本参考资料是美国人阿西莫夫所著的《古今科技名人辞典》,这部辞典是按科学家的出生年月先后编排的,查阅起来确实感到是在读一本全面的科学史。而我书案上那些尚未“验明正身”的邮票基本都标有人物的生活年代,各国邮票上的文字虽不相同,但年份数字是相同的,只要按年代先后查找,常常能将邮票上的人物在书中对号入座,这时候就有一阵惊喜从心头掠过:啊,这就是德国数学家高斯吗?这就是氧气的发现者普里斯特利?这就是苯环结构的发现者凯库勒?这就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原先只在教科书上出现的一个个巨人像从遥远的时空隧道走来,活灵活现地与我侃侃而谈,述说着他们科学探索的曲折和艰辛。

有很多时候拿着一张邮票翻遍所有参考书也不知道邮票人物是“何方神圣”,这时候就感到沮丧和无奈,也许是其他方面的明星吧。就让这些明星邮票留在我的邮集里面,也许以后会派上用场。  收藏界有一句名言:“收藏而不研究,只能算是一个保管员。”因此对科学家邮票不能只停留在喜爱上。每收集到一枚科学家邮票,我都要翻遍手头的参考资料如《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等等,综合对照,仔细阅读他们的事迹。我进入的是一个对我说来遥远而陌生的年代,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科学长河徐徐而行,捧起清水如饮甘泉。每回掩卷灯下,我都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向青少年和集邮爱好者介绍这些英雄。

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只有单一红色的时代,当时的学校把物理、化学课程改为《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课程简而又简,只知道欧姆、伏特、安培是一种电量单位,根本不知道他们曾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被一层层厚重的竹幕所阻隔,离世界越来越远,离科学越来越远。那一段混乱的历史使我的同龄人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上显得十分贫乏,因此即使是对于中年人也很有进行科普教育的必要。

我的第一篇集邮科普小品发表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当时是以一组邮票介绍了实用无线电报的发明人——马克尼。后来又以邮票为线索介绍了亥姆霍兹、赫兹、基尔霍夫和普朗克这两对师生在能量守恒定律、光谱研究、量子理论等领域建立的不朽功勋。也许以邮票人物来讲述科学史的某一片断的手法比较新颖,《知识就是力量》在《攀登者的足迹》专栏陆续发表了我的几十篇集邮科普小品,使读者在欣赏邮票的同时也摘取了科学森林里的一片绿叶,一片值得夹在笔记本里的绿叶。我要深深感谢《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编辑们。后来我还为其他报纸杂志撰写过有关专题文章。本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充而成的,书中收集了古今中外200多位科学家的纪念邮票邮品,以丰富的史料,清新幽默的笔调介绍了这些帮助过世界的巨人们在各自领域的探索和功绩,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本书是献给集邮爱好者的一份礼物,愿集邮爱好者拓宽眼界,不只关心中邮,也应关心更精彩纷呈的外邮,那里有更广阔的世界。

本书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精美的邮票讲述了如此众多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家的人生道路。我始终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只有科学真理才能引导青少年走上正道。

读者可以发现,本书所引用的绝大多数邮票都是销票,我为此感到自豪,这是我辛勤搜集邮票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告诉青少年们,即使只用很少的钱,就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收集到精美的科学巨人们的纪念邮票——只要你愿意。

黄风

2008年1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