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大师讲庄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邢群麟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博大精深,涵盖世间、出世间的重要观念法则和人生修身养心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最伟大的不朽经典之一。钱穆、章太炎、林语堂、南怀瑾、梁启超、蔡元培等国学大师们凭借渊博的学识,阐扬《庄子》之宗旨大义,清晰明白,通俗生动,精义迭出,是现代读者阅读、理解《庄子》的最好的导引。

内容推荐

《庄子》是一本深刻而妙趣横生的书,其中包涵着丰富的人生大智慧,比如“不争”、“忘我”、“去机”等,但要想真正读懂《庄子》并非易事。王夫之、朱谦之、钱穆、章太炎、林语堂、方东美、南怀瑾、陈鼓应、梁启超、蔡元培、冯友兰、徐复观等国学大师对《庄子》都曾有过深入的研究,并在相关著述中提出各自独到的见解,听他们讲《庄子》,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我们为人处世的能力,以更广阔的眼界看待现实问题,走向成功人生。

目录

绪论 枯枝繁花看庄子

1.庄子其人

2.《庄子》其书

3.随庄子一起逍遥

第一讲 王夫之:“机心”是痛苦之源

1.“机心”遍布天下

2.“势利”满心的悲哀

3.“机心”是痛苦之源

4.永远追求“虚”的境界

5.以真示人,其心亦真

6.祛除机心,返璞归真

第二讲 朱谦之:名利河畔的得失判断

1.贪腐者不得不上的美学课

2.听“至人”说名利

3.庄子也在谋的“利”

4.不求名来名白扬

5.君子穷而不乏

6.人生总有路可走

7.享受生命的大自在

第三讲 钱穆:心灯如莲次第开

1.心灯如莲次第开

2.达生需要养心

3.心若止水则灵美

4.和庄子一起做“心斋”

5.近自然,见灵性

第四讲 章太炎:“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1.庄子“道”眼观物

2.自性灵秀圆满

3.圣人、凡人各具“神通”

4.唯我独尊,并不为过

5.潜能藏在心深处

6.把主见出卖给别人不可取

7.“圣人”就在平凡的“人间世”

第五讲 林语堂:算命不如修养

1.螳螂“守形忘身”酿悲剧

2.别被“我”遮住视线

3.人生智慧有开始

4.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5.展现真我的风采

6.把自我优势发挥到极致

7.算命不如修养

第六讲 方东美: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1.大鹏和晏鸟:同一世界,不同“心界”

2.“蓬心”骂尽天下人

3.心界决定你的视界

4.视线圈定你的脚印

5.小者逐利,大者逐道

6.把心域拉到无限远

第七讲 南怀瑾:成功就在一刹那

1.大鹏高飞的势能积累

2.寂寞,成功的另一种境界

3.前途,一次有计划的旅行

4.惟其好之,惟其乐之,所以成之

5.成功就在一刹那

6.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第八讲 陈鼓应:人生需要求知

1.人生需要求知

2.求知需求真知

3.虚怀若谷,心自丰盈

4.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九讲 梁启超:呆若木鸡是凝神的最高境界

1.“承蜩”和“捶钩”

2.专注就是成功

3.失败的预兆:患得患失

4.“游刃有余”的前因后果

5.呆若木鸡是凝神的最高境界

6.凝神还需坚持

第十讲 蔡元培:变化才是真正的和谐

1.“变”才是不变的真理

2.把思维停留在“变”字上

3.因时随化,因地制宜

4.庄子,我思我何在?

5.不断创新才是生命的本质

第十一讲 陈鼓应: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1.行走世间,必学“脚法”

2.庄子的“护己学”

3.由来才命两相妨

4.“宁为瓦全”才是上策

5.嘴巴闭关,舌头收箭

6.内直外曲≠胆小怕事

7.进亦乐,退亦乐

8.以柔的状态进入刚的境界

第十二讲 冯友兰: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1.相对幸福和绝对幸福

2.幸福没有特权

3.是非欲念,见易别难

4.勉强自己,庸人自扰

5.止水澄波,悟道须静

6.幸福在哪里

第十三讲 徐复观:生死何茫茫

1.何处来?何处去?

2.生如夏花之灿烂

3.“死”字当头,活着悲哀

4.死亡就是一次“快乐旅行”

5.灿烂平息,生生不息

第十四讲 徐复观: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1.庄子的第二条人生道路

2.精神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3.“道”是悟出来的

4.放下即逍遥

5.坐忘无迹

6.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第十五讲 南怀瑾:真正的伟大与平凡

1.三千弱水,只饮一瓢

2.祸福只在一念间

3.永远保持一颗“初心”

4.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5.做一只容易满足的鼹鼠

6.生命,各自有各自的快乐

第十六讲 朱谦之:因由看破自逍遥

1.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悲哀

2.你心中还有“天地”吗?

3.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

4.相助何如相忘

5.因由看破自逍遥

6.当下就是幸福

附录《庄子》原文

试读章节

天下才子庄为首

明代奇人金圣叹曾批阅六才子书,第一本就是《庄子》,正所谓天下才子庄为首。庄子到底奇在哪里,使得金圣叹对他如此推崇?

《史记》上又说:庄子的学说“无所不窥”,“著书十余万言”,“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庄子,发他人所不能发,鸣别家所未曾鸣的言说方式;表面上“不可与庄语”,其实是外冷内热的性情特点;尘埃富贵、傲视王侯的人格取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既遗世独立泠然蘧然,又虚己游世不离不弃的处世风采,等等,都引发了他之后众多士人文人的无限想望和强烈共鸣。

《庄子》其书,以其想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袍,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嗇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今观其(庄子)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先秦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在哲学领域,庄子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思想上,他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通常被并称为“老庄”。他发展并丰富了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在先秦道家中的地位,与孟子在先秦儒家中的地位大略相当。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生活态度,庄子的文学,以及庄子表达和实现他的思想、态度和文学的途径与过程,以及这种途径和过程所蕴藏的深刻与丰富的内涵,不但给后人提供了可供效法的生存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双重模式,而且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源泉,为后世开启了无数法门。魏晋玄学就是在庄子学说影响下的直接产物。

在文学艺术领域,庄子的影响至为深远。三国时代的曹植,其诗文中已经开始频繁地引用《庄子》书中的言语典故;陶渊明诗篇中达观放任、恬淡自然的思想亦明显来自庄子;而李白诗的纵浪自肆、超旷不羁的风格,柳宗元的精致绝妙、想象奇幻的寓言,苏东坡散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作意,辛弃疾词的意境的雄奇阔大及语言上的放纵和嬉笑怒骂等,无不可以看到庄子散文的影响。在文学上,庄子很早就同屈原被相提并论,唐韩愈已经有此说法,明末清初的钱澄之有《庄屈合诂》一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以《离骚》安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清人胡文英在《庄子独见》中说:“庄子最是深情,人第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庄子已和屈原一起,被称为我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另外,庄子对后世出现的文人山水画家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庄子很孤傲而不外显,庄子很热情而放冷言,庄子很明晰而故意汪洋恣肆,庄子很朴素而外表瑰丽荣华……谁能真正理解庄子,谁就能真正理解生命,理解人生的价值。

庄子的确是一位能量巨大的才子。对于这位第一才子,他的生平是怎样的呢?庄子的生平很简单,历代经传所涉及的都很少。最早的涉及庄子生平记载的史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也只用了200多个字对庄子生平进行概括。但是庄子又太吸引入,他的一生平凡至极却又灿烂至极;他的思想诡异奇崛而汪洋恣肆;他幽居孤独,却又名满天下,独步古今……让我们沿着他灿烂思想之光铺就的“道”,去考察一下他的生平吧。

工于技艺任平生

通过阅读《庄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庄子是一个通达天地、逍遥自在的得道者。但是无论庄子的精神多么自由,他还不是神仙,他还要养活自己和家人。那么,逍遥自在的庄子以什么过活呢?《史记》中记载“周尝为蒙漆园吏”,庄子做过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我们可以推测庄子一定会一些工艺活。《庄子》中记载曹商出使秦国获得赏赐后来看庄子,他正在打草鞋,说明庄子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以打草鞋为生。

在《庄子》一书中,庄子记载了许多“其艺通神”的手艺人的故事,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艰难思索后的哲学结论。比如有这样一则故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木匠在堂下做车轮子。木匠停住手中的活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桓公漫不经心地说:“圣人之言。”“圣人还活着么?”桓公说:“已经死了。”“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桓公听了大怒,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今天如果说出个子丑寅卯倒还罢了,否则就处你死刑。”木匠不慌不忙地来到堂上,对齐桓公说:“我这道理是从做车轮中体验出来的。榫眼松了可以省力但不坚固,紧了则半天敲打不进去;我可以让榫眼不松不紧,然后不慌不忙地敲进去,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嘴里虽然说不出这松紧的尺寸,心里却是非常有数的。我心里这个‘数’,无法传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继承下去。所以我都60岁了,还在这里为您做车轮子。圣人已经死了,他所悟出来的最深刻的道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了,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是浅层次的道理,所以我说您读的书是古人留下的糟粕。”

庄子还曾写道: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摸、肩靠、脚踩、膝顶、刀尖刺、刀刃割、刀根砍、刀背砸,很有节奏,好像踩着《桑林》乐章在跳舞,似乎和着《经首》的旋律在伴奏。文惠君说:“嗬!真棒。技艺竟然可以高到这种地步!”屠夫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艺的层面了。开始学宰牛,牛是浑然一体的;3年后,一眼就能看到牛的骨骼、肌肉、经络所组成的内在结构。现在我不用眼睛看,好像不是运动手脚在杀牛,而是全身心贯注到了牛的自然纹理结构中割肉、剔骨,顺着牛的自然结构下刀,不会碰到任何大的障碍,连经络相连处我都可以轻松地分解开来……我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杀了几千头的牛,刀刃却仍然锋利如初。因为骨与骨之间有缝隙,而刀刃的刃端无厚度,无厚度的刀刃进入有隙的骨节,当然就应该游刃有余,所以我这把刀用了19年还像新的一样。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在杀牛时遇到筋骨盘结处,我仍然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看准关键后,刀轻轻一动,牛就哗啦一声解体了,好像泥土散落一样堆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立,顾盼左右,感到一种愜意和满足,于是乎擦净刀收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这番话,连养生的道理都明白了。”庄子写庖丁解牛是如此的细致传神,没有深刻的体验一定做不到。

类似这样的精湛技艺,庄子还记载了很多,如“大马捶钩”、“梓庆削绋”、“津人操舟”,等等。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推测,庄子一定精通于很多种技艺。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中,庄子敏于观察,对人间的道理、自然奥秘这些人类面对的亘古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通过这种体验和思考进入了“直观体道”、“道不可言”的精神修养境界和哲学境界。P1-4

序言

在华人世界,有两个人的思想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里,一是孔子,二是庄子。孔子为世人设计了一套适用于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很多方面人们至今还在遵守。庄子为世人设计了一套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人们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鲁迅先生说:“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淑弟子。”可谓一针见血。当代学人李泽厚先生也洗“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世事变迁,沧海桑田。2000多年来,文人墨客在现实中受了挫折,往往痛读《庄子》,幻想虚静无为,放浪形骸,做“逍遥游”,生云外之志。且中国的文人,大都在现实的纷争中以孔子思想自励,又在内心世界以庄子自谴,所以,几千年来,庄子给人们提供了在现世安顿的心灵家园。闻一多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由此可见庄子的影响之大。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几十年来,《庄子》和其他典籍一样,也被人们当做“故纸堆”、“老古董”扫地出门,不再过问。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急剧的变迁,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了优厚的物质享受,却也同时带来了精神的紧张。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最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一个高度机械化的世界,那种悠然自得、心平灵美的生活成为过去。每一天,每个人都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的漩涡中,像是被恶魔赶着,匆匆忙忙地随波逐流。都市文明的生活,使人已不再和泥土或自然有任何接触,那种优美而富有情调的田园式生活亦已被毀坏。人们天然的性情已被工业社会的教条压抑殆尽,灵动的精神也被僵化的形式扼杀……

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自发地寻找精神的慰藉,而庄子也在社会大潮的涌动之中再次浮出水面。但人们的热情却在现实面前碰了一壁,因为庄子难懂。翻翻市面上关于庄子的书籍,大多浮光掠影,并未触及庄子思想的内核。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问:到底谁能为我们讲解《庄子》?

答案很简单,真正能读懂《庄子》,并将庄子的精神整合到现代文明中去的人只有国学大师们。他们学问精湛,知识渊博,巨笔如椽,对《庄子》的理解深入浅出;他们人格高尚,修养精深,代表精英文化的前沿,绝非文化快餐和学术泡沫可比;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不是太远,其思想的火花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景仰心理,翻阅卷帙浩繁的书海,像海边的拾贝人一样,将大师们的思想精华采撷出来,并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悟,编纂成文,以飨读者。听国学大师讲《庄子》,就像品尝一场思想的盛宴,将滋润、丰盈我们贫瘠的灵魂。

书评(媒体评论)

庄子明白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气度学问能力,像大海一样深广才行。要够得上修道的材料,也要像大海一样汪洋才行。

——南怀瑾

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淑弟子。

——鲁迅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李泽厚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闻一多

如果中国每一个人都履行他儒者的责任,而每一步都按照理性来走,则中国不能延长到二千多年仍然存在……中国有幸,中国人有一半时间是道家……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林语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