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斋志异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泰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奇书。有人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写鬼与狐的神怪小说;也有人说,蒲松龄通过写鬼写狐来讽刺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在张泰编著的《聊斋志异解读》中,《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但承载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更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另类女性形象。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完全颠覆了中国古代小说用家写狐狸精的旧传统,不仅写出了狐狸精的美丽,更可贵的是写出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对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大声说“不”。《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们,想爱,就主动地受;想恨,就绝然地恨;想合,就义无反顾地合;不想合,就拂袖而去,坚决不做男人的附庸……

张泰编著的《聊斋志异解读》对《聊斋志异》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它不但承载了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的男人梦,更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另类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解读》中对一些篇章的分类,可能与其他专家学者的分类结果不同,这是划分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对于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目录

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劳山道士

二、妖艳莫贪,对欲知禁

画皮

三、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续黄粱(节选)

云翠仙(节选)

四、爱君之心,昭乎日月

娇娜(节选)

青凤(节选)

连城(节选)

瑞云

香玉(节选)

五、千年沉痼,时文空言

司文郎

王子安

六、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晚霞(节选)

公孙九娘

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促织

胭脂(节选)

席方平(节选)

红玉

八、贞女正心,贤女柔心

小翠

黄英

婴宁

商三官

聂小倩

试读章节

【经典原意】

又一个月过去了,王七实在吃不了这个苦,道士却是始终没有传授给他一点点法术。他下定决心向师父辞别,说:“弟子步行几百里,来找仙师求教,就是求不到长生不老之术,哪怕传给我一点小小的法术,我的心里也会好受一些。我来这里已经两三个月了,每天所干的活不过是砍柴而已。弟子在家时哪吃过这样的苦。”道士笑了:“我早就说你吃不得这个苦,今天果然证明了。明天早上就打发你回家吧。”王七说:“弟子在这里也劳动几个月了,请师父传授点小技给我,也算不负此行。”道士问:“你想学点什么法术?”王七说:“我常见师父行走时,坚硬的墙壁也无法阻隔你,能学到这一法术我就很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并把穿墙的口诀传授给他,叫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过去!”,可王七怎么也不敢进去。道士鼓励他说:“你试着往里去。”王七慢慢地往墙里走,走到墙根却又停下来了。道士说:“你低着头,猛地朝里进,不要犹豫!”王七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冲过去了。他禁不住心中大喜,连忙向师父道谢。道士说:“回去以后,应去掉私心杂念,否则不会灵验的。”于是送给他路费让他回去了。王七回到家中,逢人便讲自己遇到了神仙,学到了法术,再坚硬的墙也不能阻挡他。妻子却不信这一套,王七便在离墙几尺远的地方,猛地一下冲向墙壁。结果一头撞到墙上,跌倒在地。妻子扶起一看,头上鼓了一个大包,有鸡蛋般大小。妻子不由得笑起来。王七愧恨交加,一个劲地骂老道士没安好心。

【当代阐释】

弄巧往往成拙

我们做事往往会急躁,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就使得人们无法深入研究事物的规律,无法用心探讨事情的本质。于是,好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就会寻求技巧与策略,认为有捷径可走,不去踏踏实实地做事。《崂山道士》中的王生就犯了这样的毛病,既怕吃苦,又喜欢卖弄。《大学》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可惜王生没有做到。

常言道:一口不能吃成大胖子。道理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同样,心太急的人照样吃不了热豆腐。

但凡成功的人士,没有一个不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目标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事沉着冷静,稳扎稳打,周密谨慎。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耐心,无论做什么事情,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投资比利时富通公司失利,损失人民币157亿元,这次失利教训是深刻的,管理层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加深了,经营风格也开始趋于稳健。其实,中国的国企和民企,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管理素质都无法同国外的大企业相抗衡,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些企业表面上很大,却不强大,看上去很专却不精湛。因此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说,中国的企业家有明显的浮躁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心态。他评论说:“他们采取的方法就是投机取巧,例如TCL收购汤姆逊,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是这两种病态心理的体现!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摧毁股东价值,并且这样的事例不是偶尔发生一次两次,而是反复重演。我们的企业家乐此不疲,投机到底。”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有一定的道理,起码能说明一个问题,解释一种现象。

古人说得好:“欲速则不达。”王生的急躁轻率,投机取巧,要是不碰壁的话,那也就太对不住他了。因为,当一个人失去耐心寻求投机的时候,他的思维是混乱的,他的大脑是偏执的,为了达到目的就会变得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急于求成者,往往事与愿违。而一旦投机成功,那么不劳而获的喜悦就让人变得狂躁,洋洋自得而忘乎所以。

富兰克林说得好:“平凡人最大的缺点,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

【国学故事】

鲁侯养鸟

一天,一只巨大的海鸟在鲁国京城附近栖落。体型硕大,外表美丽,与传说中的凤凰类似,当地人把它当做神鸟供养。

这件事很快被鲁国的国君知道了,他欣喜若狂,决定以盛大的礼节来迎接这位不速之客。帮它沐浴净身之后,在宗庙里设上最好的美酒,摆满了全牛、全羊和全猪,并且让宫廷的乐师奏起了舜帝时在最隆重的场合下才演奏的最高级的《九韶》曲。鲁侯侍立在海鸟身边,毕恭毕敬,诚心诚意地请它用食,请它赏曲。

海鸟从未见过如此的场面,只看得目瞪口呆,浑身哆嗦。辽阔的大海才是自己的家园,蔚蓝的天空,那里有自己的梦想。面对纷乱的人世,只有惊恐和悲伤,哪里还有吃肉喝酒听音乐的心情。不久,海鸟就在极度的恐慌与忧郁中死去了。

自作聪明的鲁侯见状沮丧异常,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晏子使楚

春秋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齐国的晏婴便是突出的一位。他第一次出使楚国便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楚王听说能言善辩的晏婴要出访楚国,就想羞辱一下他。

晏子如期而至,楚王率群臣设宴款待。酒过三巡,畅饮正酣之时,突然两个差役押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故作吃惊地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连忙回答道:“他是个齐国人,跑到我们楚国偷东西。”楚王得意地回过头,看着晏婴说:“你们齐国人怎么喜欢偷东西!”

晏婴早已识破了楚王的把戏,镇定自若地站起来,郑重而严肃地对楚王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结橘子,要是移到淮河以北,结的就是又酸又苦的枳。除了叶子长得十分相似以外,果实的味道大相径庭,是水土的差异造成了如此的结果。你所逮的这个人,他在齐国是不偷盗的,到了楚国却学会了盗窃,这也许是水土的原因吧。”

楚王听后强作欢笑,群臣更是面面相觑,嘴角勉强挤出点笑容。

真是冤家路窄,不久晏婴又被派往楚国。楚王欲借机报仇。这次,他想从晏婴的身材矮小入手来戏弄他,于是就吩咐手下在城门的旁边单独凿开一个小门。晏婴到达之后,侍卫便让他从小门进去,晏婴见状,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色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进出。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国,你不会要我从狗洞中进去吧?”侍卫觉得自己无理,只好让他从大门正中进了城。

楚王见到晏婴,笑着说:“齐国大概没有多少人吧?”

晏婴闻言,义正词严地说:“齐国都城就有七八千户居民,街上行人来往穿梭,大家挥挥袖子就能遮住太阳,怎么能说齐国无人呢?”

楚王听罢,哈哈一笑,进一步挑衅说:“既然人多,为什么总是派你这样身材矮小的人做使臣呢?”

晏婴也哈哈一笑,无不调侃地说:“齐国派使臣的原则是根据出使国的情况而定的,友好的国家派好人,不友好的国家,派丑陋无才的人。我在齐国是最丑陋无才的人,所以总是被派到楚国啊。”

自以为是的楚王哑口无言,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了。

P7-10

序言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他1640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据说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身披袈裟、瘦骨嶙峋的和尚,袒胸露乳,步履蹒跚地走进他妻子的房间,胸前贴着的一块膏药隐约可见。当他父亲愕然而醒时,孩子呱呱坠地,胸前一块痣,宛如和尚的那块膏药。因此蒲松龄在经历了一生的波折之后,曾自我解嘲说:“之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多劫,穷困潦倒,就因为自己是苦行僧转世。”蒲松龄19岁时参加秀才考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获得主考官施闰章的大加赞赏,名震一时。可从此以后,几十年如一日地一试再试,次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教书终其生。蒲松龄虽然一生坎坷,终生不得申其志,但却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花费了近40年时间完成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12卷,500余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他用优美、洗练的语言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花妖、狐怪、鬼神形象,涉及社会生活中人文、宗教、风俗、爱情、科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17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起到了“针砭时弊,劝善惩恶,移风易俗,抒写孤愤”的作用。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人木三分。”老舍也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除此之外,蒲松龄还用当地方言撰写了十四种通俗俚曲以及三出戏,编撰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祟书》等多种科普资料。但最具有世界件影响力的作品还是《聊斋志异》,清代陈廷玑说它是“空前绝后之作”,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

一、《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蒲松龄一生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多次给别人当过幕宾,做过教师,所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加上淄川区蒲家庄的风土人情给他很多创作的灵感,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所以《聊斋志异》中广泛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其中爱情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谢、婴宁、青凤、连城、青娥、晚霞、瑞云、娇娜等是突出的代表。她们或从乡间田野里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或在朦胧的月夜带着露水的清香翩然而至。在她们身上,我们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专情,也可以看到她们反叛礼教的一种野性的魅力,如小翠的“善谑”,婴宁的“嗤嗤憨笑”。

其次,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使他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残忍,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他的作品里,对不公平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表达了深深的同情。例如《席方平》、《考弊司》、《梦狼》等。司辖考弊的司主,被称为“虚肚鬼王”;一些贪官污吏,更是为非作歹,黑白颠倒,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孝悌忠信,更谈不上什么礼义廉耻,“他们是一群完全丧失了人性的恶魔”;《梦狼》中的白甲深谙做官之道,“升降之权,在上司而不在百姓,上司喜欢就是好官”。因此白甲向上司行重贿而被重用,后来又被推荐为吏部主事。

再次,作为一个热衷于功名的人,蒲松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几十年困顿场屋,最终也没能如愿。但是考试的失败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黑暗,科举的腐败,所以对科举制度也最为痛恨,揭露得也异常深刻。《于去恶》、《司文郎》、《僧术》、《三生》、《王子安》等作品,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可悲、可怜、可笑、可恨,矛头直指罪恶的科举制度。王子安本来是个名士,但是他渴望中举做官,追求荣华富贵,以至于做白日梦,神志恍惚,连连中第,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潜意识里渴求功名的被压抑的欲望,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和人性摧残。在《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词中,蒲松龄倾诉道:“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维持。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在《与韩刺史樾依书》中又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因而《聊斋志异》中,揭露科举黑暗的作品就有二十多篇。

晚年的蒲松龄已经开始冷静地看待科举,看待人生。因此《王子安》中他对秀才考举人的心态及表现深有体会,他说:“秀才人闱,有七似焉:初人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人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

最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蒲松龄,作为读书人,他清楚周围人,特别是士子们所接受的礼教的洗礼。他们看似懂得礼义廉耻,通晓伦理长幼,实则不然,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会不时地流露出虚荣与荒淫。《崂山道士》、《嘉平公子》、《雨钱》、《韦公子》等作品,要么揭示封建士人的虚荣与伪善,要么暴露他们的纵欲好色。韦公子出身富门世家,饱读圣贤之书,却是道德无行、乱淫好色,“遍染家中稍有姿色的丫鬟,遍访天下名妓,挥金如土”。以至于后来与亲生儿子及儿媳三人同榻,还意欲将儿子收为男妓。

另外,还有一些作品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的问题,主要是劝诫。这些作品多数是直写现实的人生,从现实的道德伦理观念出发,讥刺社会、家庭中的种种失德现象,如《张诚》、《曾有于》、《珊瑚》、《邵女》等。

蒲松龄通过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和批判,对美好生活和人性的深情赞美,体现了他良苦的救世婆心和先进的民本思想。劝善惩恶,同情弱者,例如《果报》、《窦氏》、《马介甫》、《李司鉴》、《瞳人语》、《韦公子》、《续黄粱》、《某公》、《三生》等等,大多体现了这种思想,该思想可以说贯穿于蒲松龄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在后来创作的聊斋俚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他的儿子蒲箬说:“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而犹恨不如晨钟暮鼓,可参破村农之迷,而大醒市媪之梦也;又演为通俗杂曲,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其救世婆心,直将使男之雅者、俗者,女之悍者、妒者,尽举而陶于一编之中。呜呼!意良苦矣!”蒲松龄自己也说:“假神道以设教,证因果于鬼狐”、“愿此几章贝叶文,洒为一滴杨枝水”。可见,蒲松龄写作的用意在于劝善惩恶,劝善是为了戒除作恶,惩恶是为了引导向善。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不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因此《聊斋志异》中也有相当多的篇幅存在着糟粕。有些篇章对农民起义进行了丑化,流露出敌视的态度;还有大量的篇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有些篇章对一夫多妻制进行了美化,讥讽寡妇再嫁,鼓吹妇女逆来顺受;相当的篇章流露出对功名富贵的羡慕与狂热的追求;还有一些篇章出现了言辞不洁的描写。所有这些都需要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  二、《聊斋志异》的价值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绝大多数内容厚重,思想进步,构思精巧,手法灵活,想象独特,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也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的价值之一,就是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主要表现为幻实相生,一是人的物化或幻化,一是异类的人格化。当人遇到异乎寻常的难题自己无法解决时,于是幻化为异物,例如《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的离奇情节,《向杲》中的向杲化为猛虎报仇的荒诞故事,都是一种奇特想象力的产物。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小说占有很大的篇幅,而这些小说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作者多是借助想象,通过幻想的世界来表现强烈的爱情。女主人公多是些聪明美丽的花妖狐魅,善良勇敢,忠诚坚贞,蔑视权贵,不慕钱财,无视礼教,追求真情。鲁迅曾不无感慨地说:“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例如写狐魅的《娇娜》、《婴宁》、《红玉》、《小翠》、《青凤》,写花妖的《葛巾》、《香玉》、《黄英》,无不体现了作者超乎寻常的、惊人的想象力,真是“百幻并作,无奇不有”。《香玉》中写黄生与香玉的真挚爱情,令人动容,奇幻的情节,让人叫绝。独居苦读的黄生偶见香玉,顿生爱慕,二人遂相恋,但好景不长,香玉的原身被人挖走,黄生才知道香玉是牡丹花精。黄生作哭花诗五十首,而且“日日临穴涕滇”、“冷雨幽窗,苦怀香玉,辗转床头,泪凝枕席”。黄生的一片痴情感动了花神,让香玉重新回到黄生的身边。经过黄生的精心照料,香玉死而复生,二人更加恩爱。黄生为了表达对妻子的忠心,坦然面对死亡,并且死后变为牡丹,陪伴在香玉的左右。由于黄生变成的牡丹不开花,被小道士砍去,死了,香玉不久也枯萎而死。生生死死,虚实转换,似真似幻,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迷幻世界。

《聊斋志异》另外一个重要的价值,是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天真烂漫的婴宁,顽皮开朗的小翠,温柔痴情的青风,喜诗善歌的林四娘,羞涩怯弱的李女。,狂放不羁的耿去病;道德败坏的韦公子,作恶多端的李司鉴,始乱终弃的南三复,朴纳诚笃的马二混,仁慈厚道的曾友于。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妖,举止不同,性格各异,千人千面,很少雷同,即使同一个人物也往往是性格富于变化,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因为《聊斋志异》具有传记体的性质。在结构上通常是以一个中心人物为主,展开故事,而这个人物属于一定的社会阶层,具有鲜明的社会本质。

蒲松龄的小说除了文学价值以外,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社会学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陈文新在《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中说,中国文言小说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和传奇小说。其中,志怪/小说成熟最早,轶事小说其次,最晚的是传奇小说。……从汉至唐,志怪长期隶于史部,直到宋代欧阳修等纂《新唐书·艺文志》,才将其归属于子部小说家类。从渊源上看,志怪小说的确是从史书中分化出来的。蓝翎认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般的传奇志怪,而是以传统的传奇志怪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他长期郁积于心底的“孤愤”之情,是对当时社会的抗争,也是为重振文言小说所作的抗争。……他心目中追随的是“二十四史”的开山祖司马迁。《聊斋志异》中很多篇末缀以“异史氏日”,议论横生,表面看是仿“太史公日”的写作方法,究其底里,恐怕还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史”来看待。两位专家的观点是对的,《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都是蒲松龄以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问题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书中大约有十多篇作品,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明末清初的一些历史事件,有崇祯年间的“济南大劫”、“齐之大乱”,顺治时期的“谢迁之变”、“姜壤之变”、“于七之乱”,康熙年间的“三藩作反”等。还有一些作品,如《林氏》、《张诚》、《张氏妇》、《鬼哭》、《公孙九娘》等,揭露了清兵人关后,对百姓的奸淫、掳掠、屠戮等令人震惊的种种罪行。

三、《聊斋志异》对后世的影响

《聊斋志异》刊行之后,“几于家家有之,人人阅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并且“《聊斋志异》风行愈百年,摹仿赞颂者众”,因此文言小说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沈起凤的《谐铎》、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和邦额的《夜谭随录》、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屠绅的《六合内外琐言》等。但是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注重形式,缺乏进步的思想内容,也没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后来又出现了管世灏的《影谈》、王韬的《淞隐漫录》、许元仲的《三异笔谈》、俞鸿渐的《印雪轩随笔》、宣鼎的《夜雨秋灯录》等,志怪色彩已经踪影渐逝,文言小说的创作日趋没落。《聊斋志异》成为文言小说系统中空前绝后的一部巨著。

清代白话小说的创作也受到了《聊斋志异》的巨大影响,影响最深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二者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知识分子的丑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给科举制度一个迎头痛击。

《聊斋志异》对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响也极为突出。《聊斋志异》问世后,根据其内容改编而成的戏曲、电影剧本可以说举不胜举,改编的地方戏有数百种之多。

《聊斋志异》刊行后,在海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迄今为止,海外约有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本,版本也多达数十种,日本受其影响尤甚。《聊斋志异》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作品。

说明:本书中对一些篇章的分类,可能与其他专家学者的分类结果不同,这是划分的角度不同造成的,对于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