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治国理家育人之道——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一个个经典之作,成就了他无人企及的智慧传奇!
借修身养性之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多少浮躁的心!
借慧眼识才选才用才策略——如何将诸葛亮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入现代的职场?他的卓越智慧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和帮助?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算无遗策、用兵如神的传奇。跟诸葛亮,学他运筹帷幄的智慧和决胜千里的气魄!
向诸葛亮借智慧,把自己最大的潜能挖掘出来!
欧阳彦之编著的《诸葛亮:旷世奇才的16堂人生智慧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解读诸葛亮的一生,既讲故事,又分析事件,并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总结出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欧阳彦之编著的《诸葛亮:旷世奇才的16堂人生智慧课》解读诸葛亮的一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既讲故事也分析规律,并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总结出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人际相处的部分内容,将诸葛亮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入现代的职场。
本书内容全面、案例生动、语言轻松,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人生智慧枕边书。
3.草拟人生规划图
诸葛亮认为,人生需要认真规划,没有认真规划的习惯,只能使自己每天过着粗糙的生活,更谈不上打开人生局面。成大事者的习惯之一就是善于在自己的人生规划方面精打细算。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并不仅仅在于他智谋出众,治国有方,更为重要的是他早早就为自己草拟了一张人生规划图,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着。
诸葛亮生活在距今1800多年前诸侯并起、纷争不断的三国时代。正是因为与刘备团队有着“统一中原,兴复汉室”这一共同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志向,长期隐居的诸葛亮才决定出山,投靠当时最为势单力薄的刘备团队,并终生为其奔走效力。尽管刘备团队最后并没有统一天下,但是诸葛亮个人还是为刘备团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实现了个人事业的成功。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能够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因为他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成就刘备,相反,他觉得自己是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从他亲自撰写的感人至深的《出师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
因此,一个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勇往直前。只有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目标,并顺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奋斗,才能拥有充满色彩和乐趣的人生。
有两名瓦工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地砌一堵墙,一位行人走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砌墙。”一个人答道。
“我们在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他的同伴回答。
后来,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砌墙的瓦工砌了一生的墙,而他的同伴则成了一位颇有成就的建筑师,承建了许多美丽的剧院。
为什么同是瓦工,他们的成就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别呢?其实,我们从两人不同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仅仅把工作当成工作,而后者则把工作当作一种创造性的事业;前者只知道把一块块砖砌到墙上去,别的一概不闻不问,后者却在砌砖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目标,要修建一座美丽的剧院。
两个人本在做同样的工作,却因为一个有目标,一个无目标,而造就了两人不同的成就、不同的命运。那么,你为自己的人生设立了什么目标呢?
成大事者往往在起步时就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誓死捍卫的是什么?当自己离世以后,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成大事者思维清晰,能够按阶段有步骤地设定目标。“五年计划”,“一年计划”。“六个月达标”,“本年度夏季运动会的目标”等。总之,成大事者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积累。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标,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间制订出来,还应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排出先后顺序,至少要写出六件以上顺序明确的事情。于是,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就按照既定的顺序,去身体力行。
每天结束后,他们会再次确认这张目标表。已完成的事情就用笔划掉,并把新的事情追加上去,一天内尚未完成的,就顺推到下一天去。
怎样才能进行积极的“目标设定”呢?其秘诀就在于明确规定目标,将它写成文字,妥善保存。目标就好像已经达到了一样,想象与朋友谈论它,描绘它的具体细节,并从早到晚保持这种心情。
海上行舟与人生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时间像吹到船上的风,扬起风帆的船就是我们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代替我们驾驭那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船。
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确定只走1公里路的目标后。那在你走完0.8公里的路程时,你就可能因为累而放松自己,总觉得反正就快到达目的地了。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要走10公里路程,你便会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这样走了七八公里后,才可能会稍微放松一点。可见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可以发挥人的很大潜能。
大目标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终生为之奋斗。这样的大目标的设定是很难精确、详细的,尤其是对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经验的增加,阶段性的中短期目标的实现,人会站得更高。这样人生大目标也会逐渐清晰、明确。
P7-9
人类存在的价值是多元化的,其最大的价值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真善美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追求,与此相比,某个人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激起浪花,那一定很了不起。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人。他生长在汉末乱世,怀王佐之才,抱济世之志,隐世躬耕于山野,同时交结四方名士,谈论政治,钻研学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于管仲、乐毅,有澄清宇内、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
及出山之后,他德威并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联吴抗曹。
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格,达到了和谐统一。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一个个经典之作,犹如苍穹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就了家喻户晓的智慧传奇。
那么,诸葛亮的智慧究竟从何而来呢?
是什么让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流浪少年成长为羽扇纶巾的开国丞相的呢?
他又是怎样忍耐着寂寞,一步一步不停止地提升自身的?
而千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卓越智慧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和帮助呢7
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解读诸葛亮的一生,既讲故事,又分析事件,并与当今现实生活相结合,总结出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规律和技巧。
诸葛亮的治国、理家、育人之道影响着历朝历代的贤能人士,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许多人浮躁的心,他的战略眼光更值得我们钦佩。
军事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向被誉为作战的最高境界,而善于运用心理战术的诸葛亮也在“空城之计”、“三气周瑜”、“七擒七纵”中向我们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
同时,本书还将诸葛亮为人处世的原则引入现代职场。诸葛亮正是凭借他过人的才识、超凡的智慧以及强大的人格魅力,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卓越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书内容全面、案例生动、语言轻松,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人生智慧枕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