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林瀚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斗彩瓷是彩绘瓷的一个品种,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最初见于明代宣德年间,至明代成化年间逐渐发展成熟。

在瓷器制作上,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组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青花五彩,一种是斗彩。它们有共同之处,如:先在瓷坯上画青花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入窑用1200℃-1300℃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取出后,在釉面上画其他彩料,再入窑以900℃左右的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不同之处在于:青花五彩中的青花,是作为诸彩色中的一彩而存在于画面,并且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不大;而斗彩中的青花,在绘制时主要是用来勾画图纹的轮廓线,高温烧造后,其他彩料填于青花双勾的轮廓内,或者青花在画面中所占的分量很重。参照后面这条标准,我们将青花釉里红和青花加彩,也收入本书“斗彩”这一章中。

对“斗彩”的含义,当今人们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有说“斗彩”是指釉下青花轮廓与釉上填彩争芳斗妍之态;有说“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逗成趣之意,应写为“逗彩”;也有说“斗”是江西方言,有“拼垣”“拼合”之意;还有说青花色如豆青,“斗彩”应为“豆彩”。

斗彩,是明代景德镇窑受铜胎掐丝珐琅彩(也称“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启发,在陶瓷制作上的一种创新品种。制作时,只是将作填色轮廓用的金属掐丝改为青花双勾,其他工序两者差不多。但是,“斗彩”这个术语的出现却比较晚,在明代尚无“斗彩”一说。明朝一些介绍瓷器的书籍,如《博物要览》《长物志》《野获编》《敝帚轩剩语》等,在谈到斗彩时,称之为“五彩”或“白地青花间装五色”。直至清雍正年,仍称成化斗彩为“成窑五彩”,清代其他有关著作也很少出现“斗彩”一词。只有在清中期的《南窑笔记》中提到了“斗彩”:“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人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人彩炉填入五色,名日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这应是最早提出“斗彩”之说的著作了。不过,其所说的“斗彩”,与当今对斗彩的定义略有不同。《南窑笔记》讲的“斗彩”大约是我们现在说的“青花加彩”,与“填彩”的内容加起来,差不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斗彩”,而“填彩”一词我们现在已不再使用了。

中国瓷器是一种地位十分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大约从唐代开始,它的发展之路,就直接受到历代皇帝的审美情趣、性格爱好以及皇帝自身经历的影响,有些瓷器器型、纹饰或釉色的制作,是在皇帝的密切关注甚至直接参与下进行的。这种现象在其他工艺美术品种中是比较少见的。斗彩瓷在成化年间的繁荣,就与成化皇帝特殊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介绍斗彩瓷的时候,不能不简单谈一谈成化皇帝的这一段特殊经历。

成化皇帝朱见深是明英宗的长子,在“土木之变”中,其父英宗被北方部落首领瓦刺所俘。国不可一日无主,英宗之弟朱祁钰做了监国。皇太后孙氏为防宫内有变,立时年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并派自己19岁的侍女万贞儿去照顾小见深。3年后,朱祁钰果然称帝,改年号为“景泰”,废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并将其赶出紫禁城。在这段孤独无助的日子里,只有万贞儿始终陪伴并照顾着朱见深。英宗奇迹生还,但被代宗朱祁钰软禁于南宫。八年后,英宗在“夺门之变”中复辟,改朝为“天顺”,10岁的朱见深被重新立为皇太子。英宗驾崩后,17岁的朱见深继位,改年号为“成化”。当上皇帝的朱见深,对皇后吴氏及王妃、柏妃均不感兴趣,一直深爱着患难与其、大他17岁的万贞儿。成化二年,万氏被封为贵妃,成为成化皇帝终身唯一宠幸的妃子。

成化皇帝精诗文,擅丹青,其所绘《岁朝佳兆图》和《一团和气图》,至今仍被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万妃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并对瓷器兴趣浓厚,尤其对斗彩瓷情有独钟。成化皇帝为满足万妃赏玩瓷器的欲望,不惜一掷千金,令景德镇窑大量烧造各种“奇技淫巧”的瓷器,包括精心制作的玲珑俊秀而庄重圆润的斗彩瓷。在《明史·食货志》中曾有记载:“成化间,遣中官之浮粱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赀:计算)。”万氏父子及其亲友们为了讨万妃欢心及成化皇帝的封赏,也在民间大肆张罗奇珍异宝的搜集和斗彩瓷器的制造。

命运的大起大落,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使成化皇帝“看破红尘”,对治国安邦没有兴趣,整日在万妃陪伴之下,吟诗作画,赏玩古董,沦为一个胸无大志的庸庸国君。这种心态,决定了他在审美取向上与博大、雄伟无缘。后世民间称“成化无大器”,就是对成化瓷器器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成化时期的瓷器,尤其斗彩瓷,确实没有了宣德时期的敦厚大器,都是些小杯、小罐、小碗、小盘之类。但是应该看到,成化帝是个艺术修养颇为高深的人,加之为了万妃,对瓷器烧造格外关注。成化斗彩瓷器型虽小。但艺术格调极高,所呈现的是轻盈秀雅、精巧玲珑,一派雅逸之风。

成化斗彩瓷器的艺术品位不仅表现在器型的精巧之上,其洁白细密的胎质、秀美轻薄的胎体、润如凝脂的釉质、柔和淡雅的青花色调、协调韵致的缤纷五彩、飘逸潇洒的纹饰线条、轻歌曼舞的诗情画意,堪称旷绝古今。瓷器收藏界“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足可证明这一点。 成化斗彩瓷器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鸡缸杯。成化斗彩鸡缸杯(图6、图7、图8)的器型很有个性:似碗而壁形如缸;似缸而体小如杯;似杯而平底卧足。所以,收藏家将其称为“缸杯”。纹饰的题材是鸡,取其谐音,有“大吉大利”之意。图样由宫廷画家设计,经皇上御览批准之后,交由仁智殿的艺人在杯上绘制。杯上公鸡、母鸡、小鸡,觅食、嬉戏,造型朴实活泼、栩栩如生,用笔简练概括、圆润流畅;间以湖石、幽兰,或月季、牡丹,自然明丽,春意盎然。如此端庄秀雅、精美绝伦的杯子,没有走出明代就已价格不菲。明万历年间文人沈德符在其笔记《万历野获编》中记载:“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一只普通成化杯的价值,已令这位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吓得伸出舌头,而成化鸡缸杯的“身价”就更高了。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这里的“钱”应不是指金或银,而是指铜钱。十万铜钱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目!清初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也记载:“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一镒为二十或二十四两。也就是说,当时一个鸡缸杯的价值在一百两白银以土。时至今日,成化鸡缸杯就更是天价。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先生的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在1989年苏富比拍卖时,以2917万港元的高价,被一位英国古董商捧走,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近20年来,拍卖市场再没有成化鸡缸杯露面,如有,按可比价,如今应该突破两亿元了。P1-6

后记

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的工艺品收藏热方兴未艾。俗话说“盛世收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未间断过,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全程见证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其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制作的精美程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许多出版物及互联网,对国内现存的工艺美术精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精辟的研究。但是,大量流传在海外的中国工艺品在国内介绍的相对较少,我们出版这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图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收藏工艺品,并非只是为了保值、增值,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该书的叙述文字及图片说明中,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器型、纹饰、色彩等主要特征及制作工艺、辨伪技巧加以介绍外,还对这些器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予以阐述,同时结合纹饰的内容和形式,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传统;对这些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所形成的流、派及发展和衍变过程,它们在美学上所产生的影响,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行情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由于这些藏品现存于海外,我们也特意介绍了中国工艺品在西方是如何受到狂热的追捧,及它们对西方艺术品制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工艺品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等。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博物馆,对藏品的征集和研究是严肃认真的,鉴定是细致和科学的。我们把一些图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馆的同类藏品进行了比对,彼此的鉴定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书中所载的图片,除了极少数的附图外,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拍摄,因此,器物色彩还原比较真实。这样,对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准确地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原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由于本书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对书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对某些藏品的真伪表示质疑,也欢迎读者提出来讨论。

我们本次出版的“瓷器卷”和“杂宝卷”,图片主要来自欧洲收藏中国工艺品最多的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几个世界级的大博物馆。随后,我们把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搜集、整理,也将陆续编辑出版。

本系列图书在作品的翻拍过程中,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卫中国艺术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西班牙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卡纳克·杰美术馆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编辑、出版方面,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

2010年10月

目录

斗彩瓷

 一、青花五彩 争芳斗艳

 二、帝妃真 情感地动天

 三、贵妃垂青 成就斗彩

 四、鸡缸天 罐值钱十万

 五、大起大落 缘起万贞

 六、康熙雍正 再造辉煌

珐琅彩瓷

 一、珐琅彩瓷 始自明代

 二、宫中烧窑 千古一绝

 三、中西合璧 彩瓷新宠

粉彩瓷

 一、别开生面 耳目一新

 二、工致殊常 叫板国瓷

 三、一代陶监 永载汗青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瑰宝正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来自地球各方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

说它们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这里有存世唯一的一对元代纪年款的至正青花象耳大瓶,有国内绝迹的明洪武款青花器,有近几年才听说的克拉克瓷和难得一见的五彩缤纷的外销瓷;还有一些在国内只有几件最多几十件的洒蓝碗、暗花枢府釉器、霁蓝龙纹梅瓶、宣德釉下三鱼纹高脚杯、永乐压手杯、德化何朝宗最精彩的关公和观音、汝窑器、官窑器……

当我在异国他乡,徜徉于这些出自本民族之手而自己却十分陌生的国之瑰宝面前时,出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本能和责任感,陶醉与感叹之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们装在书里带回去.与我们的同胞分享。

面对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

内容推荐

“斗彩”是指釉下青花轮廓与釉上填彩争芳斗妍之态或相逗成趣之意,在明成化年间流行,还引出一段成化皇帝与万贵妃动人的情感故事。威化斗彩鸡缸杯在明万历时已“值钱十万”,成化斗彩天字罐如今存世只有十余只。

受从西方传入的铜胎掐丝珐琅影响,康熙皇帝命在紫禁城内建窑,由宫廷画师在景德镇所烧高温索胎瓷上,用进口珐琅彩描画纹饰,最后入窑低温定彩,精妙绝伦的瓷胎画珐琅终于创烧成功。与此同时,景德镇窑在督陶官唐英率领下,仿照瓷胎画珐琅技法,用一般彩釉加“玻璃白”,创烧出了颜色鲜亮、层次丰富、甜美柔润、清丽淡雅的粉彩瓷。雍正、乾隆二朝所烧瓷胎画爱琅和粉彩瓷,达到中国彩瓷巅峰,是继“国瓷”青花之后中国瓷器的新宠。

《斗彩瓷 珐琅彩瓷 粉彩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

《斗彩瓷 珐琅彩瓷 粉彩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由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斗彩瓷 珐琅彩瓷 粉彩瓷》为其中一册,介绍了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