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天十九岁的肖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岛田庄司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岛田庄司所著的《夏天十九岁的肖像》描绘了一座可爱小洋楼的一生。在广阔的草原上,流淌着一条小溪,小溪旁建起了一座雅致的小洋楼。在小洋楼刚建成时,它可是无比美观大方,让其主人为之骄傲不已的小家。家中爱犬在小楼周围欢快地奔跑,老人则在小溪边悠闲地垂钓。

内容推荐

岛田庄司所著的《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讲述因事故住院的青年,对病房窗外一户独门独院的小楼产生了兴趣,开始观察起那一家人的生活来。《夏天十九岁的肖像》中不料,某个夜晚,他似乎目击到了那家的女儿杀掉父亲的场面;第二天夜里,他又看到了女儿鬼鬼祟祟地现身医院工地。那是弃尸现场吗?不想对此事不闻不问 的青年,出院后开始了跟踪行动。渐渐地,他坠入了爱河,却离真相越来越远……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病房窗前

第二章 跟踪

第三章 告白

第四章 海

第五章 偶像

尾声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我记得那件事发生时,披头士乐队刚解散不久,所以应该是一九七0或一九七一年的初夏。一切都缘自我的一场交通事故。当我骑着摩托车疾驰在第一京滨高速公路上时,冷不防被一辆卡车蹭倒了。

在那次车祸中,我受的伤比想象中要严重许多,不仅肋骨和锁骨折断了,连右腿胫骨也被摩托车压折。待清醒过来时,我已经躺在品川外科医院的病床上了。

还好,每一处骨折的部位都没有伤到关节,那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虽说如此,我还是不得不面临长期住院治疗的痛苦。

至于我的爱车,那辆川崎W1则彻底成了一堆废铁。那是比腿骨骨折更让我无法接受的事实。现在,那次车祸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只有十九岁。 那一年初夏,我浑身打满了石膏,每日百无聊赖地坐在病房窗前,眺望着日渐炫目的夏日阳光,压抑了整整两个月的青春朝气。

我所在的病房是个双人间。隔着一块帘子,隔壁病床上的是一位老人,经常在深夜发出痛苦的咳嗽声。不过我运气也算不错,被分到了窗边的床位。

我的病房在五楼。每到夜晚,都能透过窗外楼房的间隙看到远处高速公路的路灯。不过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正午强烈的阳光下,在高速公路另一头反射着白光的蔚蓝大海。在我卧床休养时,阳光日渐强烈,路旁的树木变得愈发葱郁,远处的那片海也变得更加蔚蓝了。极目远眺,还能看到上空的海鸟们如同天空洒落的白色粉末般翩翩飞舞。夏日的大海对一个十九岁的男孩来说,无疑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因此,每日面对着那般风景,着实让我感到坐卧难安。

住进医院的头十天,我只顾着忍痛呻吟,根本没法起床。因此,我也就无从知道这个医院在什么地方,究竟有多大,不,甚至连病房外的走廊长什么样子都不得而知。不过三周以后,我终于能勉强从床上坐起,这才发现窗外总是异常嘈杂。

见我总是不自觉地瞥向窗外,隔壁床的老人告诉我,这座医院如今正在进行扩建工程。不久之后,我终于能拖着身上沉重的石膏,一个人摇摇晃晃地上洗手间了。从那时起,每天我都会把供来访客人用的不锈钢椅子摆到窗边,坐在那儿眺望楼下的工地。

黄色的挖掘机看起来像一头勤劳的大象。眺望着楼下的工地,让我不禁回想起儿时经常在其中玩耍的公园沙堆。那时的我最喜欢用手抓起一堆沙子,将其搬运到假想的目的地去,再用手掌把沙堆推平,拍上两下。此时,窗外的那台挖掘机虽然是笨重的机械,却也灵巧地做着同样的动作。

病房的窗户上装有铁丝网。我只要打开窗户,将鼻子抵在铁丝网上向下凝视,就能看到没有门的驾驶室里坐着一个男人,甚至连他手脚的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因为整天无所事事,我甚至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一直观察那台挖掘机的驾驶室,直到自己学会操作方法为止。

工地周围安置了一圈铁板。只有正对我病房窗户的那一面开了一个出入口。

工地的地基已经打得很深,因此比周围低了不少。从那唯一的出口到挖掘机的位置,堆起了一个能容一辆土方车通过的陡峭斜坡,斜坡中央还铺着两块铁板。土方车每次都撅着屁股小心翼翼地倒退着驶下那条斜坡,把装载的泥土倾倒在工地上。

在挖掘机周围,竖立着无数根如同灰色铅笔一般的水泥柱。挖掘机在水泥柱间穿梭着,将土方车卸下的泥土铺平。每过一天,工地的底部都会被堆高一些。

附近往来的人们应该无法看到被铁板围绕的工地。因为在没有土方车进出的时候,写有建筑公司名称的塑料布(也有可能是帆布)会将唯一的人口盖住,像门帘一样遮住工地内部的光景。

而我病床旁的那扇窗户则堪称特等席位,因为从那里可以看到工程的每一步进展。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工程的进展速度非常快,只消花上一小时眺望,就能看到工地一点一点地变了样子。此外,挖掘机驾驶员和土方车司机开玩笑的场景,以及他休息时间熄掉引擎,坐在挖掘机履带上吸烟的样子,都被我一一收入眼底。

每当厌烦了对工地的观察时,我便会抬起视线,眺望隐藏在高楼背后的大海,有时甚至能看到低空飞行的飞机。那是因为羽田机场就在我视线的右侧。

随后,我的视线又会逐渐向近处移动。工地另一头是高楼大厦组成的混凝土森林,公寓和杂居大厦重叠交错,密密麻麻地矗立着。其中有崭新的建筑,也有老旧的房屋,但所有建筑物都非常高大。在那些高大的建筑物脚下,如同长期坚守阵地的战士一般,竖立着一座小小的二层住宅楼。

住宅楼虽小,也只是与周围的摩天大楼比较而言罢了,那座房子若放在过去,恐怕也算是个气派的建筑吧。面对大道的出人口处竖立着砖砌的隔墙,还带有一个不算大却也不太小的院子,院子里种着好几棵上了年纪的老树,还有一个车库。建筑物是和式风格的,外表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陈旧不堪,但二楼的走廊部分却被改造成了日光室。因此,现在那座建筑应该算是和洋混搭的风格了。从我这边看到的房屋一侧,还设有兼作晾衣间的阳台。P7-10

序言

今天,我在银座某家外文书店的一角,发现了一本好看的绘本。它在我所有的藏书中,也能称得上数一数二的上品。

这本书描绘了一座可爱小洋楼的一生。在广阔的草原上,流淌着一条小溪,小溪旁建起了一座雅致的小洋楼。在小洋楼刚建成时,它可是无比美观大方,让其主人为之骄傲不已的小家。家中爱犬在小楼周围欢快地奔跑,老人则在小溪边悠闲地垂钓。

翻开下一页,时代发生了变迁。小洋楼周围迎来了宅基地开发的浪潮,草原逐渐被侵蚀,外表相同而无趣的标准化住宅接二连三地竖立起来,住宅群组成了一个无趣的小镇。小溪被导入一条巨大的排水管中,原本像个干净小蛋糕般的洋楼,如今也渐渐被熏黑,变得陈旧、肮脏起来。

时代继续向前推进,原本新兴的住宅区也逐渐变得陈旧了。整个住宅群被卷入城市化的浪潮中,慢慢地都被推倒了。残留的瓦砾被推土机推到一边,紧接着,大型压路机也开始运作,将地面压得平平整整。可是,唯独那座小洋楼残存了下来,独自老去。

人们开始兴建摩天大楼。楼群矗立在孤独的小洋楼周围,像屏风一样把小家的三面围得水泄不通。此时的小洋楼就像被三个巨人俯视着的老狗一样,变得渺小无比。

继续翻动页面,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间苟延残喘的小洋楼愈发地破败、肮脏,墙壁上也开始出现裂缝。最后,玻璃窗被打碎,大门也变得摇摇欲坠,终于连屋顶也坍塌下来。在新式摩天大楼的脚下,小洋楼变成了一堆残破的瓦砾。

抱着绘本,我呆立在书店一角,久久无法动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实在过于感慨。书中的故事简直就如同我的“青春”一般。我同样也有着与这座山谷之家同样的体验。那些经历至今仍会让我感到坐立不安、万般苦恼,不知自己该去往何处,让太多的话语憋闷在心中,难以释怀。

在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我总会抱有类似的感慨。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难以对他人诉说的青春伤痕,我们都是怀着这种近乎于羞耻的感慨成长起来的。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我所经历的那些青春,恐怕也算不上特殊了。

如同惊涛反射出的夏日阳光一般,霎时间炫目无比的惊险往事,日后回顾之时,那段经历看起来是如此短暂,却不知为何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经历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有时甚至连彼时的痛楚也会重现。我认为,那种强烈的痛楚,正如夏日艳阳灼烧在视网膜上,让人不堪其苦。

后记

文春文库邀请我将此书进行一次全面改订后再次出版,因此,我也得到了将文章重新整理一遍的机会。

因为年代久远,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这本《夏天,十九岁的肖像》似乎是我在昭和五十九年还是六十年为《全读物》写的故事。当时起的名字叫《夏天,十九岁的勋章》。后来,在昭和六十年十月出版单行本时,又考虑到书中并未出现堪称“勋章”的事物,便将其改成了现在的“肖像”。

当时本人正值而立之年,跟书中回忆的十五年前,亦即自己十九岁时青春体验的那个“我”在年龄上刚好吻合。而今岁月如梭,自那之后又过了二十年之久,这部作品却依旧顽强地存活到现在,甚至还遇上了改订、再版的好运,这对一个写手来说无疑是意外的幸事。书中的故事距今已过去了三十五年,其中种种念想也定然有所改变吧。

在某网站的非系列岛田作品排行榜上,这本《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自开站以来便一直高居榜首。想到有这么多的读者还热情地支持着这部作品,此次的再版我不仅为自己,同时也为他们感到欣喜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时隔二十年再回首这本《夏天,十九岁的肖像》,我不由得惶恐不已。因为早已忘记了内容,我得以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要说我的感想,该作表现力极为幼稚低下,但对整体情节发展的控制却异常老练,甚至显得有些老奸巨猾。如此失衡的状态实在让我费解,若将此书投到什么奖项的评委会那里,想必评委大人们也会为之汗流不止吧。

另外,由于书中各处都描写到了如今已经面目全非的城市旧景,同时理津子这一女性角色的塑造又意外地栩栩如生,使我读完之后久久未能摆脱书中的情节,心中无以发泄的情绪让我憋闷不已。因此,至少对我来说,书中充斥的那股激情即使在多年以后多少有些退色,却也绝不是毫无意义的。

这幼稚而拙劣,同时又如此老练的文字究竟怎么回事呢?幼稚而拙劣的部分明显属于我本人,但那“老练”又从何而来呢?为什么如此不可思议的作品,竟会是我二十年前的旧作呢?阅读此书虽然给了我不少欢笑,但当我回过神来,心中却多了一些难以磨灭的伤痕。这种奇妙的读书体验,是我并不熟悉的。

书中的“我”后来是否平安无事地、比较开朗而愉快地度过了人生呢?一个尚处于毫无防备的年龄,对人对事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年轻人,竟为一个人而懂得了爱是一种近乎悲伤的感情,甚至愿意为那个人放弃自己的生命。当他收到对方从加勒比海小岛上寄出的那张几近残酷的明信片,意识到两人再也无法相见时,心中究竟会泛起什么样的痛楚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胸中阵阵疼痛。

他者的痛楚和自身的痛楚,经历了正常的成长道路,能够清楚区分二者的成年人肯定无法写出如此失衡的小说。话虽如此,这也只是将自己的心情套用到了他者身上,亦即所谓的自我妄想失控而已,或许拿到明信片的那个人,正因为糟糕的人际关系和第二天繁重的工作而烦恼不已,只飞速地浏览了一下文字罢了。若是这样,却也让人释然。

尽管如此,这也还是一本让人难受的小说。因为是自己的旧作,就像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皮肤移植一样,理所当然地不会产生任何排斥反应,只是一旦进入书中,我还是惊讶于眼前所出现的场景。日本剧院、东京剧场周边的银座街道、关东调研中心内部、主人公为进行问卷调查而奔波的东京旧城区,还有银座和蒲田夜间的景致。理津子的说话方式、为人禀性、一颦一笑,以及主人公出的那些似曾相识的洋相,都给我一种惊人的即视感。为什么二十年前的自己,能够写出如此栩栩如生的故事呢?

再继续说下去,恐怕就有人要骂我王婆卖瓜了吧?可是,我现在却觉得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了。为了恢复小说的平衡性,最保险的手法就是把故事改造成现在的自己永远找不回来的青春,以及青春的热情酝酿出的无限能量这一主题。虽说如此,我也觉得那已经不必要了,至少那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有了如此略带轻视的想法,在我展开书页后,瞬间便落得个体无完肤的下场。

直到结尾,在我彻底修改完毕之后,依旧无法摆脱脑中的混乱情绪。照理说,我并不是如此轻易就会方寸大乱的人,因此由我现在这个混乱之态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确不简单。明明没掌握几分写作的基本技巧,却狡猾地戳中了人心中最软的一块地方,然后便极尽所能为所欲为。

尽管如此,这本小说的文章却实在是教人拿不出手。虽然我在修改之前便告诉编辑,说此次修改必定会是满纸通红,因此并未过于惊讶。但不管怎么说,这文笔实在是臭得可以。

当时我的写作风格尚未成熟,又被出版社强迫我模仿某些流行作家的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这本小说还是我被编辑堵在九段的一家酒店里紧赶慢赶写出来的。拙劣的手法再加上不断的催促,我自然不会对文章抱任何希望,结果翻开一看,果然惨不忍睹。因此我从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对该作进行修改了。经过此次的修改,文章应该顺眼了不少才是。

记得当时我住的都市酒店都装有BGM系统,有时候写了一天小说,疲惫不堪准备睡觉,或是躺在床上让思绪飘飞的时候,我就会打开BGM的开关,呆呆地倾听曼托瓦尼、日向敏文或莫扎特的作品,听着听着,心中总会油然升起一种莫名的苦楚。我以前在《蓝调酒店》中也提到过。那种青涩感最强烈的时期,正是该作的创作之时。

如今,酒店里已没有了BGM功能,那种感觉:一个人待在酒店里的那种莫名其妙的苦楚,恐怕再也不会出现了。这部作品中暗藏的强硬,那种不容你保持旁观态度的蛮横手段,跟当时自己那种敏感的精神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也跟那拙劣的文风有着很大的关系。再往下说,甚至跟恋爱小说这一故事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我在那之后又成长了很多(究竟说不说得上是成长,对此我不太有自信),开始渐渐向论文性的世界倾斜,变得更加倾向于冷静而充满逻辑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看似有种大人的成熟味道,但被本作稚拙而强大的力量一冲击,却变得摇摇欲坠了。我甚至想拜入二十年前的自己门下,重新学习他的写作方式。

若是论文,当然存在文字的巧拙之分。但在小说的世界,那种黑白分明的单纯评价却是不可取的。就算文风拙劣,其中的世界却并不会因此而缺乏表现,甚至应该说,正因为作者被过于强有力的书中世界所翻弄,才会写出了拙劣的文章。有时候,优秀的文章反而会阻碍了作者的视野,是他无法成功表现书中的世界。

说了这么多废话,想必各位看客也烦了。总之,本次改版让我得以将自己一直很在意的作品彻底修改了一番。不过正因为文字拙劣而凸显了文章迫力的地方我尽量让其保持了原貌,至于理津子的话语,我甚至不敢用红笔去亵渎。那不是我能够随意去改动的东西,因为,那是理津子自身的话语。

不过,小说的序幕和尾声却糟糕得令人发指,尤其是前者,直接被我删掉重写了一遍。

不过话说回来,小池理津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她从哪里来,又消失到哪里去了呢?存在于作中的那种凛然,究竟是什么样的奇迹造就的呢?她现在在哪里,又在做什么?性格是否还与当时一样?会长去世之后,她又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

她母亲又如何?她们在那以后是如何在争吵中相处的呢?每日不间断的斗争,是否夺去了理津子的笑容和魅力呢?她心中柔软的一角以及曾经的信念,是否能经历岁月的考验?相信关心这些的并不只有我一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理津子也积累了一定的阅历,到了当时她母亲的那个年龄。她至今为止都书写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呢?她的道路,与母亲又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在美国,我曾经有机会接触到有着理津子性格的女性。例如在大财阀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的同时,又在世界股票市场活跃不已的著名美女实业家。又如不断在电视和广告中亮相的著名女演员。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因为各种原因而逃避着日本这个国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现在都过得不太幸福。

但理津子却不同。她有着对纯情的主人公表现出来的那份出自心底的诚意,故我坚信,她的人生会因此而获得丰硕的成果。如果她现在也在美国,那么我想,她身边一定趴着几条爱犬,本人则躺在泳池边的躺椅上,与已经成年的孩子们共享热带果汁吧。想必作为主人公的“我”,也一定会赞成我的想法吧。  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岛田庄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