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痛苦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林昆辉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疾病之痛(PSB)最是苦楚,从长痘子、疹子…,从牙疼、头痛、指甲缝肿痛…,从感冒、胃痛、腹泻…,从世纪三大疾病:癌症、艾滋病、忧郁症,到各种罕见疾病和不治之症。人类从出生起,就有机会承受疾病之痛的侵袭。不同的年龄层,还会好发不同种类的疾病。遇到感染性疾病,还能推因测果引以为殷鉴。遇到遗传性疾病,就只能怨天尤人、悔恨今生。人生最憎恶疾缠身,闻之丧胆者为癌症和爱滋,心碎者为忧郁症。癌症和艾滋病,代表致死之恶疾。忧郁症则代表精神疾病,精神病不是致死的绝症,却令当代人痛不欲生。疾病不只是痛苦,更是灾难。身受疾病之痛的人,又怎生承受这种苦楚呢?

承受疾病之痛苦,区分为疑病期、康复疗养期、慢症期、绝症期、安宁期和精神病期。有人卡在某一期,有人一期渡过另一期。不同时期的人,各有不同自助和助人的方法。

(一)疑病期

不是每个人都有疑病期,只有那些俗称“惜皮仔人”(台语),比较自恋、比较怕死,平常对各种生理刺激或生理反应都比较敏感的人;或者自信心、自我安全感、容易钻牛角尖、习惯对长辈或平辈生气,平日生活较刻板化、猜疑心较重、啥事都要有个原委的人,则较易于病情初发之时,出现心理性的疑病期。疑病期可分为兩种心理现象。

1、病人之苦:兩种心理现象

过虑现象通常发生在生病初期或慢性疾病患者(或家属)身上,虑病现象则发生于虑病症患者身上。

(1)过虑现象:过度担心与焦虑

当事人在病情初发身体不适时,就开始担心“我怎么了?我生病了吗?我生什么病了?我会不会得重病?我的病会不会好?我病了,我的工作(学业、家人…)怎么办?我病了,我就不能…了?我不要生病,我不要打针吃药,我如果治不好怎么办?吃这药会好吗?这个医生行吗?诊断没错吗?检查会不会有问题?”他的担心焦虑,全部焦注在自己的病情与生活之中。

(2)疑病现象:四处看不同科的门诊

当事人如果罹患心身症,就容易出现疑病现象。因为是心理引起的生理症 候群,不是器质性的缺损,而是功能性的间歇性影响,且症状会变化。生理上的检查大抵都在安全值以内,症状也不符合疾病分类的全部要项。医生无法诊断他是什么病,无法告诉他“你得了什么病”,也无法开药给他、告诉他疗程。不是“先开些药,你吃吃看!”,或者“检查起来,没有某某病症。”,就是介绍他“挂某某科再检查看看”。

当事人的病症得不到确认,心理的过虑现象就更加码转为“我怎么了?我到底得什么?连什么病都不知道?生病了,就要知道为什么生病和生的是什么病呀?医生说没病,可是我明明就不舒服呀!”他开始找同一科不同的医生,然后开始挂别的科,看的科别愈来愈多,检查的项目愈来愈多,甚至干脆就做全身检查。结果还是一样“没病”,事实还是一样“我这里痛,那里不舒服”他更慌了“一定哪里不对”“一定要有原因”“看了那么多医生,却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我怎么办?我是不是没救了?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会这样?”“医生说还可以检查某些项目,问我要不要检查?我又不是医生,怎么问我要不要检查?到底我是病人还是医生?”

疑病现象的当事人,不但对自己、对自己的病情、对医生、对医院、对检查有疑虑而深度不安,更把这种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转移至家人或照顾者身上。他会对家人咆哮或埋怨“你们都不关心我,我生病了知不知道,不用看医生吗?医生说没病,你们就算了吗?检查没怎样,可是我痛苦呀!你们认为无所谓对不对?说我乱想的,不要想就不会痛了是不是?我这么难过,能够不想吗?那个医生竟然叫我看身心科,我疯了呀!我神经病是不是?这些痛都是我瞎编出来的是不是?大姨介绍的那个医生到底要不要去看啦?某某科到底要不要去看啦?到底要不要到另外一家医院重新检查一遍?这一堆药到底吃什么?你们又说随便我?医生也问我要不要检查特别项目?我是医生是不是?我说了你们说我乱想,我不说你们就当我没病、病好了、不会痛了是不是?”。

P44-47

目录

序论

Part 1 生与死的翘翘板

 (一)第一层

 (二)第二层

 (三)第三层

Part 2 痛苦

 (一)衰老之苦

 (二)疾病之苦

 (三)意外伤害之苦

 (四)自杀之苦

 (五)引以为苦

1、n值限大

2、所不引

Part 3 PSA:衰老之苦

 (一)切断PRn

 (二)连结FS

1、动力重建

 (1)错误的回应

A、完全否定

B、部分否定

C、拒绝响应

D、攻击反应

 (2)正确的反应

A、完全的承认与接受

a、承认

b、接受

B、完全的肯定与预言

a、肯定

b、预言

2、能力重建

 (1)抗衰老行动

 (2)晨昏定省出入报告

 (3)建构权力感

Part 4 PSB:疾病之痛

 (一)虑病期

1、病人之苦:二种心理现象

 (1)过虑现象

 (2)虑病现象

2、家属协助病人承受虑病之苦的方法

 (1)过虑现象

A、接受

B、锁定

C、肯定

D、示好

 (2)虑病现象

A、角色认证

B、角色心理替代

C、角色行为替代

D、平行角色发展

E、转介心理治疗

 (二)康复疗养期

1、病人的行为征兆

 (1)第一件事:我是病人

 (2)第二件事:你们要关心我、让我

2、承担病人之苦的方法

 (1)如何帮助病人

A、帮病人贴反向标签

B、帮自己贴标签

 (2)如何帮助自己

 (三)慢性病期

1、慢性病工作者的痛苦

 (1)工作角色怨恨病人角色

 (2)病人角色怨恨工作角色

2、如何帮助慢性病工作者

 (1)A类

 (2)B类

 (四)绝症期

 (五)安宁期

1、家属如何帮助自己

2、家属如何帮助病人

 (六)精神病期之苦

1、第一类:人格疾患之苦

 (1)家属怎么帮助自己和家人

 (2)家属如何帮助病人

A、专心聆听

B、各自表述

C、温情体贴

D、他不是病人

E、心理治疗

2、第二类(上):精神官能症

 (1)焦虑症

 (2)恐慌症与畏惧症

 (3)强迫症

 (4)妄想症

 (5)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家人

 (6)家属如何帮助精神官能症的病人

A、帮助病人就诊

B、帮助病人养病

 (7)同事如何与精神官能症病人相处

3、第二类(下):精神官能症之忧郁症

 (1)临床心理师的诊断

 (2)忧郁症病人的病情

 (3)忧郁症病人的六种痛苦

 (4)忧郁症病人家属之苦

 (5)家属如何照护忧郁症病人

A、家属一定要做的二件事

B、家属一定要说的三句话

C、家属一定不能做的八件事

4、第三类:精神分裂症

 (1)急性精神病

A、病人如何帮助自己

 (A)重生管理

 (B)作息、饮食、运动、工作与休闲管理

 (C)动机与情绪管理

 (D)预警系统

B、家属如何帮助病人

 (2)精神分裂症

A、门诊阶段

B、住院治疗阶段

C、出院疗养阶段

D、再住院治疗阶段

Part 5 PSC:意外伤害之苦

 (一)晴天霹雳与危机处理

 (二)身体的病痛与残疾

 (三)意外致死

 (四)当事人如何帮助自己

 (五)家属如何帮助当事人

Part 6 PSD:自杀致死

 (一)自虐之苦

1、自虐者的痛苦

2、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当事人

 (1)家属不该做的行为

 (2)家属应该做的行为

 (二)自残之苦

1、割腕者的痛苦

2、家属如何帮助割腕者

 (三)自杀之苦

1、自杀者的痛苦

 (1)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之苦

A、意外性自杀

B、动机性自杀

C、目地性自杀

 (2)有精神疾病的自杀者之苦:病发性自杀

2、家属如何判读生命危机

 (1)第一系统想死的危机与六大征兆

 (2)第二系统去死的危机与三大征兆

 (3)第二系统去死的危机与判读的技巧

3、自杀者家属如何帮助自杀者与家人

 (1)家属如何帮助自己与家人

 (2)家属如何帮助自杀者

Part 7 结论:最后的叮咛

Part 8 附录:精神疾病预后的心理治疗

 (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人与家属

1、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2、调药:病人以身试药

3、调药与规律用药的病人

4、精神病人的家属

 (二)为什么要预后的心理治疗

1、要求继续调药吗?

2、精神疾病的病因与治疗模式

 (三)开启预后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模式的操作

2、预后心理治疗的时机

序言

本书旨在定义与说明五种生之痛苦,并以家属为核心,来了解病人之苦、家属之苦,以及家属如何帮助自己、家人与病人之苦。幸福和痛苦的两端之间,最炫耀人心的是快乐与否?生死相逼的是值不值得?雄霸衰馁的是成败?安适与贪婪相随的是有无?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十之八九的创伤事件,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__痛苦。痛苦是什么呢?从不快乐、不幸福,以至痛苦,推着生命从生朝向于死。五种痛苦令人生不如死,什么苦比想死还苦呢?看着想死的亲人,家属之苦难以言表,精神病人家属之苦更无以言喻。苦,就怕一个“慢”字,慢慢受苦,真是折磨。病人之苦,非亲身体验不得而知。病人家属之苦,非至亲至爱罹患重病无从同理。至苦的家属照护至苦的病人,堪称痛苦心理学的终极典范。

内容推荐

幸福和痛苦的两端之间,最炫耀人心的是快乐与否?生死相适的事值不值得?雄霸衰馁的是成败?安适与贪婪相随的是有与无?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十之八九的创伤事件,造成的最大伤害就是——痛苦。痛苦是什么呢?从不快乐、不幸福,以至痛苦,推着生命从生朝向于死。五种痛苦令人生不如死。什么苦比想死还苦昵?

病人之苦。非亲身体验不得而知。病人家属之苦,非至亲至爱罹患重病无从同理。至苦的家属照护至苦的病人。堪称痛苦心理学的终极事例。

林昆辉编著的《痛苦心理学》旨在定义与说明五种生之痛苦,并以家属为核心,来了解病人之苦.家属之苦,以及家属如何帮助自己,家人与病人之苦。

编辑推荐

幸福和痛苦的二端之间,最炫耀人心的是快乐与否?生死相逼的是值不值得?雄霸衰馁的是成败?安适与贪婪相随的是有与?林昆辉编著的《痛苦心理学》旨在定义与说明五种生之痛苦,并以家属为核心,来了解病人之苦、家属之苦,以及家属如何帮助自己、家人与病人之苦。《痛苦心理学》带你认识痛苦、获得帮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