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不朽的世界名著,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这就是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虫记/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法)法布尔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不朽的世界名著,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这就是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用散文化的笔调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生育和死亡等。全书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目录 一部昆虫的史诗/1 荒石园/1 毛刺沙泥蜂/9 隧蜂/18 隧蜂门卫/24 灰毛虫/30 松毛虫/36 舒氏西绪福斯蜣螂与蜣螂父亲之本能/52 月形蜣螂与野牛宽胸蜣螂/60 圣甲虫/66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75 圣甲虫的造型术/82 西班牙蜣螂/88 米诺多蒂菲/95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103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110 昆虫的装死/115 昆虫的“自杀”/123 绿蝇/130 麻蝇/138 红蚂蚁/146 蝉和蚂蚁的寓言/158 蝉出地洞/168 螳螂捕食/175 灰蝗虫/181 绿蚱蜢/189 大孔雀蝶/193 小阔条纹蝶/205 象态橡栗象/213 豌豆象/223 菜豆象/236 金步甲的婚俗/247 松树鳃角金龟/252 老象虫/256 蟹蛛/264 纳尔仓那狼蛛/269 圆网蛛/281 迷宫蛛/294 克罗多蛛/300 天牛/306 萤火虫/313 昆虫与蘑菇/322 燕子与麻雀/329 意大利蟋蟀/334 名家评论/337 法布尔生平和创作年表/339 试读章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壁蜂。有的在蜗牛空壳的螺旋壁上建造自己的窝;有的在忙着啄一段荆条,吸去其汁液,以便为自己的幼虫做成一个圆柱形的房屋,而且,房屋中用隔板隔开,隔成一层一层的,俨然一幢楼房;有的还在设法将一个折断了的芦苇那天然通道派上用场;还有的,干脆就乐享其成地免费使用高墙石蜂空闲着的走廊。让我们再来看看:那是大头蜂和长须蜂,其雄蜂都长着高高翘起的长触角;那是毛斑蜂,它的后爪上长着一个粗大的毛钳,是它的采蜜器官;那些是种类繁多的土蜂;此外,还有一些隧蜂,腰腹纤细。我就先这么简要地提上一句,不一一赘述,否则我得把采花蜜的昆虫全都记录下来了。我曾经把我新发现的昆虫呈送给波尔多的昆虫学家佩雷教授,他问我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捕捉方法,怎么会捕捉到这么多既稀罕鲜见而又全新的昆虫品种。我并不是什么捕捉昆虫的专家学者,更不是一心一意地在寻找昆虫、捕捉昆虫、制作标本的专家学者,我只是对研究昆虫的生活习性颇感兴趣的昆虫学爱好者。我所有的昆虫全都是我在长着茂密的蓟类植物和矢车菊的草地上捉到的,并喂养着它们。 真是天缘巧合,与这个采集花蜜的大家庭在一起的还有一群群的捕食采蜜者的猎食者。泥瓦匠们曾在我的荒石园中垒造园子围墙时,遗留下来不少的沙子和石头,这儿那儿地随意堆放着。由于工程进展缓慢,拖了又拖,一开始就运到荒石园来的这些建筑材料便这么遗弃着。渐渐地,石蜂们选中石头之间的空隙投宿过夜,一堆一堆地挤在一起。粗壮的斑纹蜂遇到袭击时,会向你迎面扑来,不管侵袭者是人还是狗。它们往往选择洞穴较深的地方过夜,以防金龟子的侵袭。白袍黑翅的脊令鸟,宛如身着多明我会服装的修士,栖息在最高的石头上,唱着它那并不动听的小曲短调。离它所栖息的石头不远,必定有它的窝巢,大概就在某个石头堆中,窝巢内藏着它的那些天蓝色的小蛋蛋。不一会儿,这位“多明我会修士”便不见了踪影,消失在石头堆中了。我对这个脊令鸟却是颇有点怀念,而对于那长耳斑纹蜂,我却并不因它的消失而感到遗憾。 沙堆却是另一类昆虫的幽居之所。泥蜂在那儿清扫门庭,用后腿把细沙往后蹬踢,形成一个抛物形;朗格多克飞蝗泥蜂用触角把无翅螽斯咬住,拖入洞中;大唇泥蜂正在把它的储备食物——叶蝉藏入窖中。让我心疼不已的是,泥瓦匠终于把那儿的猎手们全都给撵走了,不过,一旦有这么一天,我想让它们回来的话,我只需再堆起一些沙堆来,它们很快也就归来了。 居无定所的各种沙泥蜂倒是没有消失。我在春季里可看见某些品种的沙泥蜂,在秋季里又可看见另一些品种的沙泥蜂,飞到荒石园的小径草地上,跳来飞去,寻找毛虫。各种蛛蜂也留在了园中,它们正拍打着翅膀,警惕地飞行着,朝着隐蔽的角落,去捕捉蜘蛛。个头儿大的蛛蜂则窥伺着狼蛛,而狼蛛的洞穴在荒石园中则有的是。这种蜘蛛的洞穴呈竖井状,井口由禾本植物的茎秆中间夹着蛛丝做成的护栏保护着。往洞穴底部看去,大多数的狼蛛个头儿很大,眼睛闪烁发亮,让人看了直起鸡皮疙瘩。对于蛛蜂来说,捕捉这种猎物可是非同小可的事啊!好吧,让我们观观战吧。在这盛夏午后的酷热之中,蚂蚁大队爬出了“兵营”,排成一个长蛇阵,到远处去捕捉奴隶。让我们不妨忙里偷闲,随着这蚂蚁大军前行,看看它们是如何围捕猎物的吧。那儿,在一堆已经变成了腐殖质的杂草周围,只见一群长约一点五法寸②的土蜂正没精打采、懒洋洋地飞动着,它们被金龟子、蛀犀金龟子和金匠花金龟子的幼虫吸引住了,那可是它们的丰盛的美餐啊,所以便一头钻进那堆杂草中去了。 值得观察研究的对象简直是太多太多了,而且,光是这里,也只是提到了一部分而已!这座荒石园,人去楼空,房屋闲置,遗弃,地也撂荒了。没有人住的这座荒石园,成了动物的天堂,没有人会伤害它们了,它们也就占据了这儿的角角落落。黄莺在丁香树丛中筑巢搭窝;翠鸟在柏树那繁茂的枝叶间落户安家;麻雀把碎皮头和稻草麦秆衔到屋瓦下;南方的金丝雀在它们那建在梧桐树梢的没有半个黄杏大的小安乐窝里鸣叫;红角鹗习惯了这儿的环境,晚间飞来唱它那单调歌曲,声似笛音;被人称为雅典娜鸟的猫头鹰也飞临此地,发出它那刺耳的咕咕声响。这座废弃屋前有一个大池塘。向村子里输送泉水的渡槽,顺带着也把清清的流水送到这个大池塘中。动物发情的季节,两栖动物便从方圆一公里处往池塘边爬来。灯芯草蟾蜍——有的个头儿大如盘子——背上披着窄小细长的黄绶带,在池塘里幽会、沐浴;日暮黄昏时,“助产士”雄蟾蜍的后腿上挂着一串胡椒粒似的雌蟾蜍的卵;这位宽厚温情的父亲,带着它的珍贵的卵袋从远方蹦跳而来,要把这卵袋没入池塘中,然后再躲到一块石板下面,发出铃铛般的声响。成群的雨蛙躲在树丛间,不想在此时此刻哇哇乱叫,而是以优美动人的姿势在跳水嬉戏。五月里,夜幕降临之后,这个大池塘就变成了一个大乐池,各种鸣声交织,震耳欲聋,以致你若是在吃饭,就甭想在饭桌上交谈,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成眠。为了让园内保持安静,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不然又怎么办?想睡而又被吵得无法入睡的人,当然心就会变硬的。 膜翅目昆虫简直无法无天,竟然把我的隐居之所也给侵占了。白边飞蝗泥蜂在我屋门槛前的瓦砾堆里做窝;为了踏进家门,我不得不倍加小心,否则,一不留神,就会把它的窝给踩坏,正在忙活的“矿工们”将会遭灭顶之灾。我已经有整整二十五年没有看到过这种捕捉蝗虫的高手了。记得我第一次看见它时,是我走了好几里地去寻找的;其后,每次去寻访它时,都是顶着那八月的火热的骄阳前去的,忍受着那艰难的长途跋涉。可是,今天,我却在自家门前见到了它们,它们竟然成了我的好芳邻了。关闭的窗户框为长腹蜂提供了温度适宜的套房;它那泥筑的蜂巢,建在了规整石材砌成的内墙壁上;这些捕食蜘蛛的好猎手归来时,穿过窗框上本来就有的一个现成的小洞孔,钻入房内。百叶窗的线脚上,几只孤身的石蜂建起了它们的蜂房群落;略微开启着的防风窗板内侧,一只黑胡蜂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土圆顶,圆顶上面有一个大口短细颈脖。胡蜂和马蜂经常光顾我家;它们飞到饭桌上,尝尝桌上放着的葡萄是否熟透了。 这儿的昆虫确实是又多又全,而我所见到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且非常地不全。如果我能与它们交谈的话,那么,我就会忘掉孤苦寂寥,情趣盎然。这些昆虫,有些是我的新朋有的则是我的旧友,它们全都在我这里,挤在这方小天地之中,忙着捕食,采蜜,筑窝搭巢。另外,若是想要改变一下观察环境,这也不难,因为几百步开外便是一座山,山上满是野草莓丛、岩蔷薇丛、欧石楠树丛;山上有泥蜂们所偏爱的沙质土层,有各种膜翅目昆虫喜欢开发利用的泥灰质坡面。我正是因为早已认准了这块风水宝地,这笔宝贵财富,才逃避开城市,躲到这乡间里来的,来到塞里尼昂这儿,给萝卜地锄草,给莴苣地浇水。 P5-7 序言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一位昆虫学家的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全书共十卷,长达两三百万字。该书一出版,便立即成为畅销书。该书书名按照法文(Souvenirs Entomologiques)直译,应为“昆虫学回忆录”,但被简单、通俗地称为《昆虫记》。该书出版之后,好评如潮。法国著名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称赞该书作者时称:“这位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去感受和表达。”法国二十世纪初的著名作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罗曼·罗兰称赞道:“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人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我几年前就读过他的书,非常地喜欢”。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夸赞道:“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中国的周作人也说:“见到这位‘科学诗人’的著作,不禁引起旧事,羡慕有这种好的书看的别国少年,也希望中国有人来做这翻译编纂的事业”。鲁迅先生早在“五四”以前就已经提到过《昆虫记》这本书,想必他看的是日文版。当时法国和国际学术界称赞该书作者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总之,这是一本根据对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生活的详尽而真实的观察写成的不可多得的书。书中所记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真实可信,而且,作者描述起这些昆虫来文笔精炼、清晰。因此,该书被人们冠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作者也被赞誉为“昆虫的维吉尔”。 该书作者就是让-亨利·法布尔(1823-1915)。他出身贫苦,一生刻苦勤奋,锐意进取,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但是,他的这种奋发向上并未获得法国教育界、科学界的权威们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着能执大学教鞭的法布尔终不能遂其心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以微薄的薪酬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但法布尔并未因此而气馁、消沉,除了兢兢业业地教好书,完成好本职工作而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对各种各样的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孜孜不倦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非常人所能理解。好在他的家人给予了他大力的支持,使他得以埋首于自己的观察研究之中。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之深入细致,使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一个个活跃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它们着实可爱,就连一般人所讨厌的食粪虫,让人看了都觉得妙趣横生。 该书堪称鸿篇巨制,既可视为一部昆虫学的科普书籍,又可称之为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因而,在法布尔晚年时,也就是一九一○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昆虫记》全集本于一八七九年到一九○七年间陆续完成、发表,最后一版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五年间。后来,该书便一再地以选本的形式出版发行,冠名为“昆虫的习性”、“昆虫的生活”、“昆虫的漫步”等。由此可见,该书是多么地受到读者们的欢迎。 我的这个译本,与我先前交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译本有所不同。前译本是根据《昆虫的习性》和《昆虫的生活》那两个《选本》翻译的,而现在这个译本则是根据作者的十卷本《全集》,经仔细选取后翻译的,内容较前译本丰富,增加了许多昆虫。该本基本上是独立成篇的,读者既可以从头往下看,也可以根据目录,先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去看。因此,我劝读者们不妨拨冗一读这本老少咸宜、国内外皆获好评的有趣的书,你一定会从中感觉到它的美妙、朴实、生动来的。它既可以让你增加有关昆虫方面的知识(有些昆虫虽说是我们天天或经常所见到的,但我们对它们都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又可以让你从中了解到作者的那种似散文诗般的语言的美妙。与此同时,你也会从书里的字里行间看到作者法布尔的那份坚忍不拔,那份孜孜不倦,那份求实精神,那份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决不罢休的博物学家的感人至深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二○○四年冬 书评(媒体评论) 《昆虫记》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 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 ——【法】罗曼·罗兰 这位大学者(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地去观察,像诗人一般地去感受和表达。 ——【法】埃德蒙·罗斯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