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与苏武的姓名位子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当时汉代全新的外交诗篇。
杜呈祥所著的《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前半部分描述了汉代的西域概况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及深远影响;后半部分叙述了苏武的家世、出使匈奴被囚和最终还朝的复杂经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杜呈祥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与苏武的姓名位子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当时汉代全新的外交诗篇。 杜呈祥所著的《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前半部分描述了汉代的西域概况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及深远影响;后半部分叙述了苏武的家世、出使匈奴被囚和最终还朝的复杂经过。 内容推荐 杜呈祥所著的《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以汉开帝的“文治武功”作为切入点,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从汉武帝的“优秀干部”说起,前半部分描述了汉代的西域概况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及深远影响;后半部分叙述了苏武的家世、出使匈奴被囚和最终还朝的复杂经过。《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贯穿着汉朝与匈奴的和战反应出大汉王朝强大的雄风。 目录 绪言 中国历史上的两颗明珠一一汉代的文治武功——“好大喜功”是 罪吗?——匈奴的“黄金时代”——“进攻”和“有为”的时代——汉武 帝的优秀干部。 张骞 一、汉代初年的西域概观 从匈奴说起——“攻势战略”的精义——“西域”的范围—— 东西文化的博览会——天山北路——天山南路——葱岭外诸 国——西域的国际形势。 二、张赛第一次西征 牵牛去几许?——大月氏的建立——“伐交”的工作——中国 的哥仑布——被扣十年余——从大宛到大月氏——国际形势 变了——回归长安——一个好助手——这次西征的成就。 三、探寻新国际路线与从军封侯 海上英雄与陆上英雄——安全!快速!——邛竹枚与蜀 布——探寻新国际路线的提议——西南夷的开发——四路出 发探险——夜郎自大——失败的原因——博望侯。 四、二次西征 最伟大的战时外交家——一个神话——砍断匈奴的右臂—— 一个组织庞大的外交团——大王应该下拜——三个条件—— 乌孙内部的情势——副使们出发了——位列九卿——乌孙以 马千匹纳聘——愿为黄鹄兮归故乡——他接受了这个命令。 五、张骞凿空后的中国与西域 信孚中外——河西走廊——张骞以后的汉使——姑师与楼 兰——大宛之战——动员情形——战争经过——天马——三 大战果——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国际贸易的发达。 苏武 一、诗人,将门之子 白雁上林飞——李广难封——司马迁的宣传——五言诗的起 源——“别诗”四首——“与苏武”三首——李都尉不及苏属 国——将门之子——苏建的军功——苏嘉、苏贤的殉职—— 家庭教育。 二、胜利使节变为阶下囚徒 匈奴的缓兵之计——汉朝在觅取和平——使团的组织——匈 奴的内乱——苏武第一次企图自杀全节——自刎——一个招 降的阵式——苏武大骂卫律——卧云吞毡——“等你牧的羝 羊生了奶,我便放你回去!”。 三、一个《正气歌》中的故事 《正气歌》中的故事——从容尽节难——开始发挥他的创造天 才——节上的旄完全脱落了——于轩王——李陵劝降的一 幕——哭临。 四、麒麟丹青 匈奴人向汉求和——径万里兮度沙幕——丈夫不能再辱—— 位不过典属国——常惠——不幸中的大幸——号为“祭 酒”——呼韩邪入朝——麒麟丹青。 出版说明 试读章节 一、汉代初年的西域概观 从匈奴说起——“攻势战略”的精义——“西域”的范围——东西文化的博览会——天山北路——天山南路——葱岭外诸国——西域的国际形势。 匈奴,一个蒙古利亚种的游牧民族,是汉族或华夏族在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前期的重要边患。举凡中国上古史上记载着的“猃狁”、“獯鬻”、“昆夷”和春秋战国时代与齐、晋、燕、代诸国常发生冲突的“戎”、“狄”与“胡”都是这个民族的别名。他们从殷朝末年到周朝末年的重要根据地,便是现在的陕北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秦始皇帝曾巩起了一道号称“万里长城”的防胡要塞,更派蒙恬把匈奴的势力驱逐到黄河以北,将河南地划归秦代的版图。 但到了秦汉之交的时候,匈奴又强大起来了。她不但统一了塞外,而且进一步侵略汉代的国土,侵略的数次之多、范围之大与汉方的牺牲之重要,我们是无法在这里详细叙述的。我们只要知道,第一,汉代初年已经不得不把备胡当作一件大事,第二,备胡的方案,从和亲到屯边固守,更从屯边固守到进攻,已经成了一个必然的运命!领导这个备胡的“进攻运动”的民族领袖便是汉武帝。 究竟怎样向匈奴进攻呢?在这个重大国策决定的时候,汉朝的君臣已经估计过匈奴的人口不及汉之大郡,总数不会超过二百万,所能动员的数目,除了老弱妇孺之外,大概只有壮丁五十万人,平日所能保持的精锐,也只有控弦之士三四万骑,汉代为了一劳永逸,便只好找寻匈奴的精锐一决雌雄,而且在交绥的时候,不妨硬拚,以便用牺牲换取牺牲。在硬拚过后,还要穷追深入,以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这是汉代对匈奴的“攻势战略”的精义!汉武帝为了执行这个攻势战略起见,更采取“外交”与“军事”并重的手段,首先派遣张骞去通西域,以便对匈奴取包围形势并斩断匈奴侵略武力的一个重要补给来源,这是“政略”与“战略”配合的具体表现,也可说是汉朝进攻匈奴运动中的一件极值得称赞的重大措施。 “西域”这个地理名词,是从西汉才开始有的。这个名词在汉、唐、元、清各代应用的时候,所包括的范围、广狭不同。综括各代所谓“西域”的范围,是不但包括了天山南北路(新疆)及中央亚细亚、印度、伊兰高原以西至阿拉伯及小亚细亚,还达到了欧洲的东部及中部。汉代初年的“西域”,广义地讲,包括今新疆省天山南北及葱岭外中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以北一带的地区。狭义地讲,仅指我国境内天山、葱岭、昆仑三山间的塔里木盆地而言。在汉代以前,中国和西域的交通,大概仅限于商旅的往还,中国古书上所称的“昆山之王”,是来自西域,中国的绢丝,也是在张骞使西域以前就流人了印度、波斯等地并转轮到希腊、罗马等地了。在张骞通西域以后,对于西域各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多寡、国力强弱、种族派系等,才渐有明确的认识。兹将汉初西域诸国的一般情势,略述如下: 汉初西域的国家(实际上是部落),为数甚众,民族也极复杂。尤其在马其顿王亚力山大东征之后,希腊人的政治文化势力已散布到西亚和中亚各地,使西域变成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博览会! P1-4 序言 中国历史上的两颗明珠——汉代的文治武功——“好大喜功”是罪吗?——匈奴的“黄金时代”——“进攻”和“有为”的时代——汉武帝的优秀干部。 汉唐两代,是中国历史上光耀照人的两颗明珠!无论就它们在全人类历史上所引起的波澜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有的贡献而论,都是值得和西洋史上的希腊罗马两个时代等量齐观的,甚至在某些地方,这两个朝代在东洋史上的比重,还要超过了希腊罗马在西洋历史上所发生的影响的。抛开唐代不论,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兼有武功文治的民族统一国家(秦帝国的建立为汉代之序幕)。在这个朝代里(两汉共计406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中华民族曾有过严重边患和复杂的政治问题,但经过汉代君臣子民的努力,不但边患解除,而且造成了疆土宏拓、民族融合的伟大史绩。在政治方面,虽然发生过外戚宦官专政,终至汉祚两移,却奠定下此后几千年的典章制度和文物思想的发展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以后,希腊的势力早已侵入西亚,罗马的新政治触角也渐渐达到地中海东岸,就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挺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政治、外交天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国防和保障民族生存,不得不对北方的侵略民族匈奴作战,更不得不和散列在中亚甚至西亚的各国取得联系,这样,便造成了东西文化、政治、经济的第一次密切接触,而破天荒地写下了历史(世界历史)的新页!这不是顶值得纪念的一件人类历史上的大事吗?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谁?就是十六岁即帝位,在位五十四年的西汉第五代皇帝汉武帝(名彻,生卒年代: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位年代: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汉武帝,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民族领袖,在一般传统的历史家的恶毒批评之下倒卧了一两千年,现在应该是他翻身的时候了!这批历史家们,不是说汉武帝“好大喜功”,便是骂他“穷兵黩武”,试问“好大喜功”是罪吗?如果一个民族领袖缺乏一种远大的理想和进取精神的话,他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呢?“穷兵黩武”的评论,更是厚诬古人、眩惑来学的烂言,汉武帝的用兵,是为了巩固国防和保障民族生存,毫无侵略意义,已为一般略有民族主义思想和国防观念的历史评论家说过了,用不到我们再多话,现在,只引近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中赞扬汉武帝的武功的话,来说明汉武帝的用兵是出于不得已。他这样说: “攘夷之功,使中国并东西南北各小族,而成为大国,削弱匈奴,其绩尤伟。不然,金元之祸,见于秦汉,而中国古人之文物,且不存矣!” 这真是十分持平的议论。因为,汉武帝用兵的主要对象是匈奴,而匈奴这个北方塞外的游牧民族,在秦汉之交的时候,也出了一位军事天才——冒顿单于,在他的领导之下,匈奴族东破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兼并西域诸国,悉复夺秦蒙恬所收河南地,更不断侵袭汉边,造成了匈奴史上的“黄金时代”!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面对着这个北方强敌,当然寝不安枕,所以在他统一中国之后,曾企图用重兵(步兵三十二万)一举而击溃匈奴的侵略武力,结果,反被冒顿的三十多万骑兵(骑兵是当时的机械部队)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七日不食,采用了陈平的“奇计”,纳贿于冒顿的阏氏(皇后),才得解围。从此刘邦认识了匈奴的强大,只有采用和亲和馈赠絮缯酒食的办法,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到了汉惠帝(汉高帝之子,名盈)在位,吕太后(高祖皇后,名雉)摄政的时候,这位北方之强的冒顿单于,便又异想天开,向这位吕太后提出了“愿以其所有,易其所无”的荒唐要求,明白点说,便是要求吕太后转嫁给他,由他作皇帝,她作皇后,使两邦合成一国,这对汉代和汉代的太后,是如何重大的一个侮辱啊!无怪乎当时有汉代开国的将军也兼是吕太后的妹夫的樊哙将军大发雷霆,要求发给他十万大兵去横行匈奴中,结果由当时的另一位开国将军季布提出了高祖被围的历史教训,认为当时三十二万大兵还敌不住匈奴,以致高祖被围于白登,使天下唱道:“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现在樊哙竟说以十万众能横行匈奴,简直是当面说谎。吕太后也只得派人善言答复冒顿,并且送上御车二乘,马二驷,才算应付过去,这是多大的一件民族耻辱呢? 文帝景帝在位时代,虽不断与匈奴和亲,匈奴仍寇边不已,文帝时代,匈奴候骑至甘泉,真可说是要逼入堂奥了。同时,汉初所以对匈奴一味采取守势,忍看边民连年遭劫,边吏横被杀戮,完全是为了国力未充的关系,实际上,在文景时代,因为鉴于和亲政策之无效,也已经准备采取一个对匈奴进攻的计划了。所以汉武帝的讨伐匈奴,正是名正言顺,一方面是代祖宗复仇,一方面更是执行既定的国策,绝不是轻举妄动,更非“穷兵黩武”! 汉武帝是时代的英雄,他能认识时代,顺应时代,更能创造时代,光大时代,所以,我们现在应用“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两句成语来评论汉武帝的一生,是再恰切没有了。他从祖宗手里接受了一个真正统一(景帝时削平七国之乱)的国家。尤其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培育,到这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即位的时候,国力已相当充沛:在政府方面,已经是“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其至“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余外,腐败不可食”;在社会方面,更是“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甚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悖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他如人口之增加,军备之强大等等,也大非汉初可比。“新时代啊!”我们想像得到在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他虽然还只是一个幼童,由于他的天才超绝,观察锐敏,他已经会这样惊喜、赞叹,而且准备要在这个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了。在另一方面,由祖宗传给他的却还只是一个方告统一而仅为富庶的国家,还不是一个“真正坚强统一”的国家,如何去巩固统一和造成国防绝对安全的重担,便落在他的身上!因此,汉武帝所主持的新时代,便成为一个“进攻”和“有为”的时代! 对世为边患的“匈奴”进攻,对不服王化的西南夷进攻,对互相攻伐而又违抗政府命令的两粤进攻,对多诱汉人入境而又拒绝入朝的朝鲜进攻,对杀汉使臣的大宛进攻,他为了国防的安全,民族的生存和国家尊严的维护,动员了全民族的人力、物力,用兵数十年,虽然不免劳民伤财,却解除重大的边患,而且果真造成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作为东方文化发展的核心,还不是顶大的历史功勋吗?在内政方面,他更一反前代“无为”的政治作风,重新订立种种制度,使适合于统一政权的维持和发展,更开创了后代几千年的政治规模。如此武功,如此文治,他真可算是一个能适应时代需要而完满达成历史任务的民族英雄了! 汉武帝之所以不愧为这个新时代的民族领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善能根据自己的军事政治外交计划而去勤加搜求人才,热心培养人才,破格提拔人才而领导人才。所以在他在位的时代,人才尽出,其中最重要而最优秀的人物,有如下列(根据《前汉书·公孙弘传赞》): 儒雅:公孙弘,董仲舒,倪宽 笃行:石建,石庆 质直:汲黯,卜式 推贤:韩安国,郑当时 定令:赵禹,张汤 文章:司马迁,司马相如 滑稽:东方朔,枚皋 应对:严助,朱买臣 历数:唐都,洛下闳 协律:李延年 运筹:桑弘羊 奉使:张骞,苏武 将率:卫青,霍去病 受遗:霍光,金日磾 这些人物,都可称是不世出的“非常之才”,却能萃集于武帝一朝,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巩固国家统一和造成国防安全的伟大号召,深为一般富有国家民族观念和进取精神的时代青年所向往,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能知人善任,因为这批人才中间,有不少是出身微贱,经过武帝特别提拔才能身居显要的,例如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碑出于降虏,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文武大员,可见汉武帝是极善于选拔干部和使用干部的,他也正是因为凭借了这批新干部的努力,才能达到“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的成就。同时,这批优秀干部也正是因为获得了汉武帝的领导,才能达成每个人卫国保民的宏愿。这真可说是明主贤臣,相得益彰了。 本书所要叙述的张骞和苏武,都是这个新时代中的新领袖统率之下的外交干部,他们所具有的干部条件之优良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之伟大,更是可以与当时其他的著名人物并驾齐驱,甚或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他们同是西汉对匈奴战争中的得力外交人员,又同是知识分子,张骞更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调查统计专家,苏武是一个诗人,又是将门之子,他们为了配合汉朝对匈奴的军事攻势,先后出使异域,一则完成了中西交通的“凿空”工作,并且实际帮助了对匈奴的围困,一则留胡不辱,使匈奴充分认识了汉族精神力量的强大,其功其节,焜耀古今。 后记 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有过一定影响的人物,就会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影子。张骞与苏武、卫青与霍去病,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故事的传播,历久不衰。这些热爱祖国、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被历史授予了崇高的荣誉,他们不仅仅振奋了当时的时代,并且也已经在不同层面上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数代国人。 作者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以每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展现了西汉王朝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和辉煌的历史成果,因此谓之“大汉雄风”。 本次整理出版的两本著作分别为:《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杜呈祥著,青年出版社1946年版)、《大汉雄风之卫青与霍去病》(杜呈祥著,青年出版社1946年版)。并且,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内容选配了部分相关图片,以飨读者。作者杜呈祥先生在史学领域颇具造诣,使该书材料翔实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加之所配图片弥足珍贵,使本书增色不少,值得一读。 此外,我们一直通过多方途径寻找作者杜呈祥先生或其著作权代理人,未果,诚请作者或其著作权代理人与我社联系,我社将付予相应稿酬或版税,谨表歉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