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镜鉴记》——第一部揭秘北京城风水布局大阵的小说,揭秘明成祖迁都幕后的风水阴谋。告诉你在北京生活不能不知的五百年前兴建北京城的阴阳之道!古老而神秘的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之术,比《阴阳师》更好看的风水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镜鉴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赤军//亚古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北京镜鉴记》——第一部揭秘北京城风水布局大阵的小说,揭秘明成祖迁都幕后的风水阴谋。告诉你在北京生活不能不知的五百年前兴建北京城的阴阳之道!古老而神秘的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之术,比《阴阳师》更好看的风水小说! 内容推荐 故老相传,北京城有七大邪地:高梁桥、北新桥、积水潭、铸钟场,八宝山…… 邪地究竟邪在何处?为什么它们会成为传说中的禁区,又是在什么时候才开始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邪地呢? 从春秋时代的燕国首都蓟城开始,北京拥有着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相传,这里原本叫做“苦海幽州”,地下无数海眼,潜伏着作怪的孽龙。因此建都于此的历代王朝——辽、金、元、明、清——都会设置重重镇压之法以稳定都城根基。这些民间传说根源何在?是否真有苦海,孽龙又何所指呢? 明朝永乐四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北京城,以备不日迁都于此。詹事府左司直郎刘鉴受命从南京来到北京公干,在一系列奇特的际遇中,开始掀开古老都城的神秘面纱…… 目录 第一章 通惠河 第二章 沈万三 第三章 玉貔貅 第四章 稽疑司 第五章 蹴鞠赛 第六章 小八臂 第七章 铸钟厂 第八章 大五行 第九章 方孝孺 第十章 燕明刀 第十一章 骆家庄 第十二章 十三娘 第十三章 万岁山 第十四章 五色土 第十五章 观音庵 第十六章 桃木橛 第十七章 番邦僧 第十八章 都水司 第十九章 十字架 第廿十章 镜鉴记 第廿一章 五雷咒 第廿二章 黑山谷 第廿三章 北新桥 第廿四章 东海眼 第廿五章 白米街 第廿六章 纵横图 第廿七章 高梁河 第廿八章 琼华岛 第廿九章 华严钟 第三十章 看门人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通惠河 “如何?”宋礼把着柄老大的蒲扇,一边呼嗒呼嗒地起劲扇着,一边笑着问刘鉴。 坐在他对面的刘鉴却不说话,只是上下反复端量宋礼的面相——什么叫富贵之相?这就是典型的富贵之相,一张大圆脸,粗眉毛、大眼睛、挺鼻梁、长人中,五柳长髯,尤其是额头宽广、丰润,双眉略蹙之际还会隐现出“王”字形的皱纹,按照相书上说,必然会有出人意料的飞黄腾达。 当然这些话刘鉴不必要说,他知道宋礼官居正二品,又深得当今圣上的宠信,还用奉承说什么“大富大贵之相”吗?可是他好一会儿都不说话,宋礼反倒笑了:“不用看了。离开京城前,有位老先生说,愚兄此去一帆风顺……” 刘鉴微微一笑,从宋礼脸上收回了目光,“啪”的一声打开折扇:“大人还是谨慎些为好。就我看来,您面带煞气,必遇不祥。” 宋礼闻言一愣:“贤弟何出此言?那位老先生……相法高妙,名动江南,他可没说我最近会有什么灾厄呀。” 刘鉴右手轻轻摇着折扇,左手挑开竹帘望一眼船外:“天气越发热了——后舱里井水镇着的西瓜,不如现在吃了,正好解暑。” “吃,这就吃,”他顾左右而言他,宋礼倒揭不开闷葫芦,有点沉不住气了,“你倒说说,从我这面相上看出什么灾厄来了?” 刘鉴放下竹帘,眼望宋礼,微微一笑:“宋兄适才所说的‘老先生’,是指常年在聚宝门内摆摊算卦的那个‘唐半仙’吧?都是些江湖伎俩,不必理会。旅途无聊,所以小弟给您看相玩儿,又不收你钱,骗你干嘛?难不成我要讹你的西瓜吃?” 宋礼和刘鉴同船北上,这是在永乐四年的七月份。就在前不久,皇帝颁下诏谕,说从明年五月份起,要在北京城里修宫造殿——官场上早就沸沸扬扬地传说圣上有意迁都北京,这份诏书一下,更加坐实了传闻。于是从南京到北京的运河上,运粮食的、运货品的、运人客的、运土木石方的,以此为始,络绎不绝地出现了无数的帆影。宋、刘两人乘坐的船也夹杂在中间。 他们两个都是奉了钦命去北京公干的,但是没坐官船,只雇了一条小小的客船。虽说宋礼乃是二品大员,刘鉴只是小小的六品司直郎,但就出身而论,刘鉴是两榜进士,宋礼只是国子生,所以也摆不出长官架子,待这位官场后辈一直都很随和、亲切。两人一路上闲聊瞎扯,这天船从运河转入通惠河,不知怎么的就说起刘鉴精通风鉴之术来了,于是宋礼要他给自己相相面,可是刘鉴实话实说,宋礼却不大信。 宋礼是个大胖子,正在夏末伏天,他热得浑身难受,身上宝蓝色绸衫解了两个扣子,大敞着领口,光着脑袋,一顶四方平定巾扔在桌上,手摇蒲扇就没停过,可还是止不住满脑门的汗往下淌。他听刘鉴说自己面带煞气,忍不住就要问个清楚。 刘鉴和宋礼不同,二十来岁年纪,身形偏瘦,头戴儒巾,身穿一件宽袖的青布长衫,浆洗得一尘不染。宋礼在官场上忙活惯了的,说话又急又快,刘鉴看上去却比他沉稳得多,轻摇折扇,说一句话三摇头,颇有儒学之臣的风雅仪态。 听宋礼说不信自己的看相,还说那位“唐半仙”相法神妙,每言必中,刘鉴不禁摇头微笑:“他说什么中了?大人不妨例举一二。” 宋礼从袖子里掏出块手巾来抹了一把额头油汗,回答说:“他说我上个月身体不适,一点都没错呀。” 刘鉴挑一下长长的细眉:“此时夏秋之交,天时不定,您又是这样的……这样的富贵之体,加上公务繁忙,面有疲色,只要说身体不适,肯定是错不了。” “那他还说我年初之时大大破了一笔财呢,这也中了啊。都过去了半年,他是怎么相出来的?” “嗨,谁家过年不破财?看您年岁,定然家族兴旺,光给小孩子的压岁钱就得花费不少吧?” 宋礼还是不信:“江湖手段,愚兄也略知一二,多数都是说忧不说喜,先危言耸听吓唬人,这才能从村夫愚妇手里骗钱。可这个相士说我一帆风顺啊,这不符合常理……” 刘鉴又“啪”的一声合拢折扇,微笑着回答说:“江湖术士多数并不懂真正的相法,全靠的察言观色。凡去算命之人,必定是有了灾厄不能决断,或者是觉得自己前途难料。可看您呢?仪表堂堂,气概非凡,必能看出并非是遭了什么不测,那就只剩下前途难料这一项了。您行动坐卧又透出一股官威,加上最近坊间流言圣上要迁都北京,因此猜您要出远门,那是一点儿也不难。既然如此,再说坏话也不能骗您回头,还不如说两句好话来骗您当下的钱财呢。” 他顿了一下,又补充说:“江湖相术是靠相士的经验,察其言,观其行,然后再套用书本上的条目,大言欺人,诈取钱财。正经相术则是深究天地人相互感应之理,以其所生出的预兆来推吉断凶——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 P1-3 后记 文/马伯庸 给熟人写后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语气太过严肃,显得与作者生分;行文太过轻佻,显得与读者隔阂。更何况,这是一本涉及神秘文化的小说——而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以外,存而不论。”擅自品评神怪作品,要被他老人家打的。好在孔夫子一生最敬佩周文王,最爱听《文王操》,而周文王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功绩,是在坐牢的时候演过八卦。我姑从古人,不谈封建迷信,就来说说八卦好了,相信孔夫子应该不会对此有什么不满。 这本书从无到有的诞生,我恰好全程目睹——甚至曾经参与其中——作为一位亲历者和冷静的旁观者,我自信有资格去虚构……我的意思是,重构整个《镜鉴记》的成长历史。 最初的发起人,是作者之一的亚古。在那个时候,萨达姆和帕瓦罗蒂还健在,杜伊和中国足协关系还不错,地铁十号线还未开通,中石油仍旧盘踞在48的高位上……有一天下午,亚古打电话给我和另外一位作者赤军,说有了一个新点子。他刚看完梦枕貘的《阴阳师》,觉得连日本那种蕞尔小国都可以写出这样的题材,咱们泱泱中华上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为何不能写一个? “不是那种传统的恐怖鬼故事,重点是要风雅!风雅!” 他在电话里兴奋地嚷嚷。我一边努力安抚他的情绪,一边思索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很快我们三个凑到了一起,开始讨论起来,很快就达成了三点共识:古典、风雅、诡异。我想把“变态”也加入标准,可惜失败了。 基于这三点共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了明朝,并进一步聚焦到了明成祖迁都之前。这个时代,正是大乱方定、大治未兴的时候,最适合出点什么故事。男主角刘鉴最初是瞄着阴阳师里的安倍晴明来设计的,随着讨论的深入,他逐渐变成了我们心目中的士人形象:睿智、内敛、博而不乱、儒而不腐——至于他的僮仆捧灯,则是出自于一个不雅的笑话,有心人可以在结尾加个儿化音,自己去揣摩。 后来我们还拉来了另外两位朋友罗某和廖某,并决定采用接龙的方式,一个人写一章,再交给下一个人继续写。出于文人心态,大家都在暗暗较劲,前面的人不仅要把情节推进下去,而且要给下一个人设下圈套,在结尾处留出一个难解的扣让对方去解。若解得好,自然赢得其他人一片叫好,若解得生硬,免不了被大肆嘲笑。与其说这是集体创作,毋宁说是文字游戏的一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想象,整个情节如同在激流中挺进的皮划艇一样,跌宕起伏,全无章法。大家兴致勃勃,几乎每一章都会涌现出新的人物和线索,整个故事情节在东拉西扯中疯狂摇摆,直到所有人都精疲力竭,意兴阑珊。比如我们曾经设想在刘鉴的身边安排一个意大利人,他的身世平凡无奇,在刘鉴的帮助之后,他返回了欧洲,并与一名叫贞德的女性结婚。贞德的死只是一个假象,其实是与这位意大利人一同去了芬奇隐居,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孩子,起名叫达芬奇……现在这本书中呈现出来的,只是最初设定的十分之一罢了,可想而知那时候《镜鉴》世界的庞杂。 这次合作很快就无疾而终了,因为没有人能够从这一大堆复杂的文字里梳理出一条主线,甚至无法统计出所有的角色。但是我们玩得很尽兴,倒没有什么遗憾。事隔数月之后,赤军和亚古忽然告诉我,他们决定重起炉灶,把这篇杂草丛生的东西重新修剪一下,继续写下去,认真地作为一本小说来完成。我真诚地祝福了他们,并祈祷能够顺利完成。 于是事就这样成了。现在读者们看到的这本书,已经与它当初的相貌大不相同,原来是个蓬头垢面的虎实孩子,现在则是个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尽管它是另外两位父亲抚养长大,但这并不妨害我对它有着父亲式的偏爱。 最后我要澄清的是,小说里出现的那个姓马的二爷,和我本人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