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吴先生的生活支柱;孤独,是他的精神背景。
吴冠中先生将其多年写生创作过程的得与失,审美故事,对人生的思考,编辑整理成了这本《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吴先生写生创作时的情景与心境,同时也记录下了他对创作、艺术发展路径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化、科学与艺术的思考,甘苦与心得。
本书采用以一图一文为主,附以两图一文,甚至三图一文的形式,为读者逼真细致,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吴冠中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思考,是吴先生的生活支柱;孤独,是他的精神背景。 吴冠中先生将其多年写生创作过程的得与失,审美故事,对人生的思考,编辑整理成了这本《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吴先生写生创作时的情景与心境,同时也记录下了他对创作、艺术发展路径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化、科学与艺术的思考,甘苦与心得。 本书采用以一图一文为主,附以两图一文,甚至三图一文的形式,为读者逼真细致,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 内容推荐 吴冠中先生将其多年写生创作过程的得与失,审美故事,对人生的思考,编辑整理成了这本《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吴先生写生创作时的情景与心境,同时也记录下了他对创作、艺术发展路径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化、科学与艺术的思考,甘苦与心得。 本书采用以一图一文为主,附以两图一文,甚至三图一文的形式,为读者逼真细致,全面立体地还原吴先生创作时的情境。从吴先生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具体的创作方法,感受到了细腻丰富的情绪宣泄。用吴先生的话说,中国传统谈经营位置,西方重视构成,其实都是推敲平面的分割问题。欲控制画面上下左右的所有领域,其间必然要运用纵横之术,无论以何种形象状貌出现,都不能疏忽纵横的构成,其间的相辅相成。这种纵横手法用多了,就逐步想扬弃物象,抽出纵横的魅力,这抽象画面的启示者正是我所拥抱过的大量现实。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的出版,展现吴冠中先生的整个创作历程和对艺术、人生的感悟,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热爱艺术,且决心从艺的读者朋友的一盏指路明灯。 目录 富春江上打渔船 扎什伦布寺 桑园 高梁与棉花 瓜藤 胡萝、花 漓江新篁 水田 硕果 太湖鹅群 青岛红楼 木槿 长江三峡 鲁迅故乡 渔家院 绿苗圃(芊头苗) 苗圃白鸡 鼓浪屿 乐山大佛 碾子 孔林 江南人家 高昌遗址交河故城 双燕 静巷 老墙 花溪 大漠 乾陵石人 狮子林 今日巴东 松魂 白皮松 刍乐 春曲 长城 水乡周庄 崂山松石 旅途 天台山国清寺 印度妇女 奔流 秋瑾故居 武夷山村 补网 夜咖啡 塞纳河卢浮宫 巴黎蒙马特 莫奈故居池塘凡·高教堂 老虎高原 小鸟天堂 楚国兄妹 伏 白桦 紫藤 英国乡村民居四合院 情结 汉柏 长白山下的白桦林 田 女裸 泉 忆江南 点线迎春 冰雪残荷(红蜻蜒) 书画缘 遗忘的雪 五牛图 夜宴越千年——歌声远 水乡行 围城 渔港 海风 张家界 老重庆 夕照华山 墙上秋色 都市之夜 母土春秋 黄河 草与莲 沧桑之变 苦瓜家园 在天涯 扎根南国 夕阳兮晨曦 瀑 裂变 窗 双喜 长日无风 夜航 纠葛 草兮草兮 天问 酱园 江南居 大宅 依附 残阳如血 生命 荷塘春秋 迹 白发之花 玉龙山下古丽江 残荷新柳 长江山城 又见风筝 乌江老街 太湖岸 高桥 土地 落红 岳飞的兵 汉字春秋 试读章节 漓江新篁 夜已笼罩了阳朔,只在稀疏的路灯下还能看清道路,别处都已落在乌黑之中。我一脚高一脚低,沿漓江捉摸着方向和岔道回旅店去,心里很有些着急了。快到旅店大门口,一个黑黑的人影早在等着,那是我的老伴。她一见我,急得哭起来了。 那是1972年年底,各艺术院校师生还正在各部队农场劳动,咀嚼着臭知识分子的滋味。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总算获准短短的假期,到贵阳去探望老岳母的病情。路经桂林下车几天,到阳朔只能停留一天一夜。多年来我似平生活在禁闭中,早被剥夺了拥抱祖国山河的权利。即使只有一天,我多么渴望在阳朔能作一幅画啊!要作画,我必须先江左江右、坡上坡下四处观察构思,第二天才好动手。但住定旅店,已近黄昏,因此我只好不吃晚饭,放下背包便加快步子走马选景。其时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小偷流氓猖獗,老伴不放心在这人地生疏暮色苍茫的情况下让我一人出去乱跑,但她知道是无法阻止我这种强烈欲望的,她只好在不安中等待,也吃不下晚饭。直到我回到旅店后,她只能拿出饼干就水来吃,因供应紧张的饭店早已不卖晚饭了。 我彻夜难眠,构思第二天一早便要动手的画面。翌展,却下起细雨来!我让老伴去观光,自己冒雨在江畔作画,祈求上帝开恩,雨也许会停吧!然而雨并不停,而且越下越大了!老伴也无意观光,她用一把小小的雨伞遮住了我的画面,我俩都听凭雨淋。我淋雨作画曾是常事,但不愿她来吃苦头。她确乎不乐于淋雨,但数十年的相伴,她深深了解劝阻是徒然的,也感到不应该劝阻,只好助我作画。画到一个阶段,我需搬动画架变动写生地点,迁到了山上。雨倒停下来了,但刮起大风来,画架支不住,我几乎要哭了。老伴用双手扶住画面,用她的身体作了画架。冬日的阳朔虽不如北方凛冽,但大风降温,我们四只手都冻得僵硬了! 我们已是鬓色斑斑的老伴,当时我们的三个孩子:老大在内蒙边境游牧,老二在山西农村插队,老三在永远流动的建筑工地,我们俩也不在同一农场,不易见面,家里的旧房子空锁着已三四年了,这回同去探望她弥留中的老母,心情是并不愉快的。但她体谅到我那种久不能作画的内心痛苦,在陪我淋雨、挨冻中没肯流露出心底的语言:“还画什么画”! 水田 梯田种水稻,田里灌满水,一片明亮,四川人谓之镜子田。偌大的镜子照谁,照天空。莫道水田仅是水,其间反映了微妙的天空,天光云影共徘徊,我半辈子在调色板上追求那种银灰的水色天光。 随山坡上下回旋,阡陌蜿蜒曲折,墨线在寰宇间浮游,是美是丑,全凭山坡的体态身段。于是我背着笨重的油画箱,踩着泥泞的田埂,上下左右地跑,找、选、配,组织既入画又合理的构图。田埂上偶植有小树,瘦瘦的树衬着水光分外坚硬而俏巧,其落入水中的倒影又那样清晰,轻描淡写地绘出了水田之宁静与淡泊。 如镜子的水面色调变化极为微妙,冷暖倾向难千言传。如色彩单调,则线组织虽完整,也只追随了版画效果而失油彩之特色。胸中已伏龙蛇,但绘画还须从色调开始,先铺色。铺满了油彩的画面难于用色彩勾勒,我多半是用大笔扁侧着将色切入画面,如经涂抹,翻动了底色,则将无法收拾。在水田中作油画写生,难干找到安插画架的立足点,何况在窄窄的田埂中尚需搬动货郎担式的画架,确乎极为不便。 或者索性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滞凝,且更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当又可创造另一番境界与腔调,这便是我经常将油画水田移植进水墨的初衷。 选水田要靠季节、地形,还要阴天,避免阳光干扰。是散文诗,要排除噪音。我自己较满意的油画水田仅寥寥数幅,大都作于上世纪70年代,均来之不易,是自己的绝响了。 硕果 法国雕刻家马约利用“圆”来创造人体的丰硕之美,正如霍去病墓前雕刻“马踏匈奴”是发挥“方”来夸张量感美。林风眠的画面追求最大的扩展与最严谨的紧缩,在胀与缩的矛盾搏斗中构成力的平衡。他画圆脸团团的花,大理花、绣球、向日葵、甚至鸡冠花与丁香,都着眼其球状的饱满,团团的花覆盖了团形的盆罐,曲与圆占尽了方形画幅的风流。 凡·高不倦地画向日葵。当他说:“黄色何其美!”这不仅仅是画家感觉的反应,其间包含着宗教信仰的感情。对于他,黄色是太阳之光,光和热的象征。他眼里的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向日葵时,我立即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我在瞻仰一群精力充沛、品格高尚、不修边幅、胸中怀有郁勃之气的劳苦人民肖像!艺术是人情,作者从个画像者进入了窥视感情深层的探索者。西方现代文化吸引我,因其从现实出发,从性情出发,张扬个性,挖前人未曾觉察的情之奥秘。 凡·高的向日葵岂有种子? 门前手植向日葵,秋结实,大如小箩筐,采之,细读硕果,密密麻麻的籽粒排列复杂而有序,错综而具轨迹,比之蜂房,更胜精微,克利等人的画面似亦曾追逐如此天工而未能夺。我竭力刻画此微观中之宏观,有形中之无形,千军万马之奔腾却未超越黑、白、灰之罗网。近年李政道教授与我谈及物理学中最简单因子构成最复杂现象,却求证于艺术,今忽忆及这幅《硕果》,应属例。 太湖鹅群 宋代杰出画家李公麟笔底的人物极其精美,马匹也栩栩如生。他画过密密麻麻的马群,虽每匹马都很严谨,但整体效果不佳,近乎一群耗子。他重视个体之形,忽视了全局的整体造型效果,这是我国传统绘画致命的弱点之一,巨匠如李公麟,也不免犯此失误。 面对太湖鹅群,生命的白块在水上活蹦乱跳,我自己在荡漾的渔舟中写生,摇摇晃晃,湖山均在舞蹈中狂歌。心情激动,手忙脚乱,我竭力追捕白色的变幻,又须勾勒出鹅之神态,虽顾不得细节,却须牢牢把握银亮湖面上白块的聚散、碰撞、其间的抽象韵致。乌黑的渔舟是杠杆,是秤锤,压住了画面的平稳,红点更是点白成鹅的关键之笔,虽点时匆匆,实落笔干钧。画成,如一气攀登了海拔三千米的高峰,累极,作者以紧张的艰辛营造观众的轻松欢愉。P17-25 序言 形式的语言 语言的形式 形象与语言范畴各异。“可意会不可言传”,似平语言无能表达形象之真谛,同样,形象也无能展示语言意蕴。赵树理的小说不愿人插图,具象的图形破坏了意象。多种阿Q画像都不像人们心目中的阿Q。西方许多人反对文学性绘画,追求纯绘画,东方的苏东坡却明确赞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之融会成了中国独特的强大传统。有人说,一切艺术都倾向于音乐,也就是说艺术的终极是节律、均衡,是抽象的韵。我感到这终极不止于韵,应是意,是诗。艺术的盟主是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在形式与意境之间徘徊,奋斗,竭力捕获潜藏于人民感情中的活生生的真艺术。我发觉凡·高的向日葵其实是一群性格鲜明的头像。移花接木,移山倒海,是我创作中的常规,一切为了表达跃动于心头的情。难于用形象显示时,也常于舟车中用语言文字抒写。有时心中萌动,真是不可言传的萌动,这是抽象的形式思维了,跃跃欲试,便在速写本上猛扑、乱扑。 纵观自己的画集和文集,岁月奔驰,风格虽具一贯性,也多歧途和矛盾,毕竟新苗成了老树,体态多变矣。燕子有心,她翻遍了我绘画的全集,又通读了我一百七十余万字的文章,辑成七卷本《吴冠中文丛》,她发现了画与文之间的姻亲,分析作者不同时代的不同心态。看图索骥,她从一幅画延伸到其他画作及文章;或者从一篇文章中挖掘出一批画作诞生的来龙去脉,她视作者之情如镜,从镜中照耀作者的驰骋与哀乐。在这基础上,拉郎配,将一幅画作及其相应的文字对照着看,帮助读者探及捷径。最近,我们到苏州博物馆展画,燕子想看我作品的母体——汉柏,我们到光福镇司徒庙,找到清、奇、古、怪,面对古树,庞大、开阔、苍劲,虽已两千年高龄,未修边幅,却老而美,令人仰止。我题词: 数度来朝汉柏, 如拜屈原, 民族之魂, 中华之形, 愿世代子孙, 独立如此风骨。 人们想了解诞生,虽然诞生过程甚苦。我希望“诞生记“受欢迎,因奉献的是一颗赤诚之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