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枕黄梁--蒋冯阎中原大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毛洪亮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谁都知道,这是毛泽东词《清平乐·蒋桂战争》的上半阕,这首词写的是一九二九年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的战争,开过年,民国时期最大的一场军阀混战开始了。这次是冯玉祥与阎锡山联手向蒋介石开战,主战场在中原,史称蒋冯阎中原大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本腥风血雨的时代,是中原大地上一场撕心裂肺的拼杀。本书即是要将这段历史重现。

内容推荐

1930年4~11月,蒋介石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湖南等省进行的大规模新军阀混战。又称“中原大战”。

蒋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继1929年全国编遣会议后,又利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排斥异己,扩充嫡系,引起阎、冯、李等人的不满。1930年2月阎通电要蒋下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团军50余名将领联名通电讨蒋,并推举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李和张学良为副总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4月1日,阎、冯、李分别通电就职,张则保持沉默。接着,阎、冯、李、石(友三)、樊(钟秀)等部共约60万人组成5个方面军,分别集结于许昌、郑州、新乡、顺德(今河北邢台)、衡水、归德(今河南商丘)、全县等地,企图在河南境内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平汉铁路沿线取攻势防御,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和湖南取攻势,得手后与蒋军决战,彻底消灭蒋军,推翻南京政府。4月5日,蒋下达讨阎令……

目录

第一编 新军阀四大派系

第一部分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第二部分 冯玉祥始创西北军

第三部分 蒋介石的发迹史

第四部分 新桂系的崛起

第二编 明争暗斗

第一部分 奉系:耀武东三省

第二部分 大帅吴佩孚的兴起与衰败

第三部分 孙传芳与五省联军

第四部分 “张督办,坐济南”

第三编 乱象纷呈

第一部分 讨赤战争

第二部分 晋北之战

第三部分 汪精卫、改组派与蒋介石的关系

第四部分 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的关系

第四编 北伐号起

第一部分 北伐大军席卷南中国

第二部分 宁汉分分合合

第三部分 冯玉祥长袖善舞

第四部分 蒋介石下野

第五部分 晋奉战争

第六部分 龙潭之役

第五编 再度北伐

第一部分 硝烟再起

第二部分 蒋冯大战鲁直军

第三部分 北伐军济南受堵

第四部分 晋奉再战

第五部分 张作霖魂归奉天

第六部分 晋军抢先平津

第六编 诡谲的局势

第一部分 矛盾重重

第二部分 杨永泰的“削藩策”

第三部分 软硬兼施

第四部分 编遣会议

第五部分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部分 东北易帜

第七编 军阀重开战

第一部分 蒋桂战争

 一、阴霾密布

 二、桂系失败

第二部分 蒋冯战争

 一、蒋冯交恶

 二、西北军分裂

 三、风云变幻

 四、编遣实施会议

 五、豫西之战

第三部分 蒋唐战争

第八编 没有和平

第一部分 阎锡山决定倒蒋

第二部分 笔伐酣战

第三部分 冯玉祥重掌西北军权柄

第四部分 反蒋联军

第五部分 “讨逆军”

第九编 祸延中原

第一部分 波谲云诡陇海线

第二部分 血雨腥风津浦线

第三部分 大起大合平汉线

第四部分 张桂联军丧师湘境

第五部分 扩大会议

第六部分 北平国民政府

第十编 倒蒋失败

第一部分 东北是关键

第二部分 武力调停

第三部分 倒蒋联军失败

 一、西北军兵败如山倒

 二、徐永昌退亦用命

第四部分 无言的结局

 一、汪精卫出走

 二、冯玉祥隐居

 三、阎锡山逃亡

尾声

相关军政人物

一、晋系主要军政人物

二、冯系主要军政人物

三、蒋系主要军政人物

四、新桂系主要军政人物

五、改组派主要人物

六、西山会议派主要人物

七、奉系主要军政人物

八、其他相关人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晋系军阀集团的创始人是阎锡山。阎锡山,字伯川,又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子,堂名“赋役堂”,公元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河边村坐落在五台山西麓、滹沱河南岸的文山脚下。这是一座有着。7000余人的繁华富裕村镇,当地民谚:“县(五台)不如镇(东冶镇),镇不如村(河边村)。”五台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因境内五台山得名。西汉置虑厩县,北魏太和十年置驴夷县,隋大业二年改五台县,隶属雁门郡,唐朝属代州,金贞佑四年升为五台县台州,隶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废台州,复置五台县,先后隶属太原府、代州。1912年归属雁门道。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属并州,春秋时为晋国,战国时为赵地,兼属韩、魏,秦置太原、河东、上党、雁门、云中、代等郡;汉为并州,唐为河东道,宋为河东路及辽属西京道,元属中书行省;明置山西布政史,清至民国为山西省。民国初年,省会驻阳曲(今太原市),领冀宁、雁门、河东3道、96县,全省人口约1000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丘陵、盆地散落其间,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主要山脉有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和吕梁山;较大的盆地有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沁河、滹沱河、桑乾河、漳河等。山西历有“华北屋脊”,视山西而定天下之说。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东汉末年,枭雄曹操率军越太行山,进军上党,攻略并州。此役,曹操写下著名的《苦寒行》诗,专道山西势险路艰:“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佶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曩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阎锡山不满5岁,母亲病殁。6岁时,外祖父将阎锡山送人小堡义塾读书。阎锡山十分顽皮,因淘气经常挨私塾先生板子,同学们编了个顺口溜:“万喜子,挨板子,双手肿成毡片子,头发扭成一卷子,鼻涕掉了两筒子,裤裆滴出尿点子,草包从此露馅子。”但是阎锡山天资聪慧,“先一日所教者,翌晨多能背诵”。14岁那年,阎锡山随父亲经商。不久,阎氏父子因在金融市场“打虎”失手,亏损六七千两白银,债主闻讯逼上门,阎氏父子连夜逃回家乡河边村,债主追到河边村逼债。无奈,阎氏父子继续南逃,投奔在太原的同乡魏老五,阎锡山在魏家的“成钰东”药铺做伙计。刚满18岁的阎锡山决计报考山西武备学堂,他认为“欲有补于时艰,有济国危,只有投笔从戎”。阎锡山顺利通过笔试、加试,进入武备学堂。武备学堂是清政府在甲午之战打败之后,为了创办新军效仿欧洲列强而在各省新设的军事学校,有的地方称为武备学堂,也有称为讲武堂、干部学堂、将弁学堂、随营学堂、速成学堂等。

阎锡山成绩骄人,深受主持人李廷炀的器重,欣然为其赐字“伯川”,意为百川归海。1904年1月,阎锡山获得公派留学日本资格,不久进入日本士官学校。

颇有眼光的日本政府把通过培养军事留学生作为全面渗透中国军事改革与发展,进而影响和左右中国局势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1900年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不足百人,到1904年达到3000多人,1906年则达万余人。留日中国学生中,1905年学习军事者200人,1907年增加到520余人,1908年一举达到1000余人。截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陆军约有800余名军官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毕业生,其中绝大多数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这些毕业生成为民国军政要员。有组数据反映出日本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影响,民国初年,新式军队独立单位为师(或混成旅),使用中央军番号的计有35个师,其中15个师主官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地方军则达30多个师的主官,至于担任基层军官的不胜枚举。与此同时,这些留学生还牢牢掌握了新式军事教育的大权,如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任校长有5名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据不完全统计,1911年至1927年,留日毕业生中有33人在全国10多个省份担任督军、都督或省长等职务。

1905年10月20日,阎锡山加入同盟会,并成为“铁血丈夫团”成员。同盟会,全称“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下设执行部、评议部、司法部。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主持总部工作。宋教仁主编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民报》,作为机关报。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铁血丈夫团”,又称“丈夫团”,1906年,由黄兴、李烈钧等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之意,计28人。主要成员有山西的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何澄,江西的李烈钧,陕西的张凤翔,云南的唐继尧、罗佩金、李敏,湖北的孔庚、李书诚、朱绶光、何成浚、尹扶一,浙江的黄郛,湖南的程潜、仇亮,河南的杨曾蔚,河北的何子奇,四川的张群、张益谦、尹昌衡以及刘鹏基、杨延溥等。这些人回国后大多在辛亥革命爆发后领导本省武装起义,许多人成为都督、副都督或其他军事方面重要人物。

P2-4

序言

一枕黄粱——蒋冯阎中原大战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破坏告成,建设伊始”。但是封建王朝内核并未打碎,中华民国的建立如同在封建王朝之上涂抹了一层脆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壳,“不过革专制之名而已,精神上丝毫无异于清廷”。新旧思想、文化、体制交替、动荡、畸变,列强的蚕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落后的经济、错综复杂的政局为军阀割据提供了温床。袁世凯在群雄角逐中登台,成为北洋军阀集团开山鼻祖。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走向分裂,短短几年内演变成以北洋“三杰”之虎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集团和北洋“三杰”之狗冯国璋为代表的直系军阀集团,形成了第二代北洋军阀集团。各种军事力量也随之蜂拥而起,占地为王,啸聚成一群大小不等、实力悬殊的军阀集团,较大的有张作霖的奉系、阎锡山的晋系、唐继尧的滇系等,一时间风云际会,派系林立,虽有国典,亦无所施。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在奉系支持下,将掌握中央政府大权的皖系逐出历史舞台,控制了中央政权;此后,军阀战争连绵不断,军阀割据愈演愈烈,政治格局在战争硝烟中不断打碎重建,权力机构在纵横捭阖间不断分分合合,衍生出曹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孙传芳为代表的第三代北洋军阀集团。国体继续动荡,江山处于混乱,政权朝夕颠覆。断断续续进行3年左右的北伐战争打垮了暴戾恣睢、飞扬跋扈的第三代北洋军阀集团。接踵而至的是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首的新军阀集团登上历史舞台。旧军阀余孽不甘于新军阀之张狂,加上落魄旧官僚与新生政客的野心,为权力、为地盘、为正统、为名利,继续内讧迭起,不断穷兵黩武;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唐战争等,延至30年代初,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等终于鏖兵中原,一较高低,李宗仁、汪精卫、张学良等亦卷入战争。战争连绵8月有余,祸及豫鲁冀晋陕皖鄂湘桂绥察热等10余个省。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浩浩中原大地城垣瓦砾、村舍废墟,狼豸当道、鸿雁哀鸣,贫瘠赤地,日月无光。国渐衰,民日贫。

后记

我不是学历史的,研究民国史仅仅是一种爱好。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从六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合肥三十五中任教。距离学校1千米左右靠近城区的一方是蜀山镇,镇上公交车站旁有一家新华书店,每次周末返城,趁等候公交车的时间,我都要在这家新华书店内徘徊良久。偶然买到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的《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一书,回到家一气读完。从此自觉不自觉开始搜集民国方面的一些史料,虽然工作单位和岗位几经变动,但一直坚持,今天我的书架上陈列了六七百本这方面的书籍。每天晚上,我都要翻看几页,几年下来居然全部通读了一遍,尤其有关阎锡山先生和晋军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我是反复阅读。2006年在安徽省人民出版社支持下,出版了我的拙作《晋绥军简史》,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陆勤毅教授百忙之中亲自作序,多有褒奖鼓励,令我惴惴不安,也激起我继续写下去的劲头。

这本《一枕黄粱——蒋冯阎中原大战》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影像处处长王春阳、安徽人民出版社社长汪鹏生以及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员会陈劲松同志的帮助,他们为本书结构、整体框架以及文字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没有他们悉心指导,这本书问世是难以想象的。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加之手中的资料有限,很难对这段历史现象内在联系、书中所涉及主要人物真实面貌等作出准确客观地把握和深入探析,这是我深感遗憾的。本书借鉴了大量前贤著作,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忱。

毛洪亮

2008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