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外债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陈争平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争平编著的《外债史话》分别介绍了甲午战前的外债、清末外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债等情况,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大举外债,备受剥削、盘剥的历史。

内容推荐

在近代世界史上,外债不仅是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方式,也是国际外交斗争,国际政治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近代中国,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外债问题成为影响中国财政、经济、政治、外交等许多方面的一个熏大问题,以至要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深入一点的考察,就必须了解近代的中国外债。近代不少有识之士痛陈滥借外债的害处,但是又有另外一些中国人明知是火坑,却硬要往里跳。旧中国一些政府要人、企业家把外债当做救命稻草,梦寐以求,而另有一些人则避之唯恐不及。故《外债史话》的作者陈争平认为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认识近代中国的外债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脱离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应充分尊重当时的历史事实,这些就是《外债史话》这本小册子展开叙述的前提。

目录

引言

一 甲午战前的外债

 1.鸦片战争前的“商欠”改“官欠”

 2.镇压小刀会、太平军所用外债

 3.“西征借款”

 4.福建台湾防务借款

 5.中法战争用借款

 6.实业借款的开始

二 清末外债

 1.有关甲午战争的外债

 2.清末铁路借款

 3.所谓“庚子赔款借款”

 4.清政府其他外债

三 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

 1.南京临时政府的外债

 2.国际银行团对中国借款的垄断及“善后大借款”

 3.1913年5月至1916年北洋政府的外债

 4.“西原借款”

 5.新国际银行团与北洋政府后期外债

 6.汉冶萍借日债的历史教训

四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债

 1.南京国民政府对外债的整理

 2.美麦借款、美棉麦借款和中德易货信用借款

 3.抗战前南京政府的铁路外债

 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外债

 5.抗战胜利后的外债

五 总的评价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80年代清政府内为“借洋款筑铁路”之事,曾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李鸿章等人“借款筑路”的主张占了上风。这时,“所有已成或拟借未成的债款,几乎遍及洋务派官僚的大小企业”。同时在另一方面,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对于它们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它们在中国利用贷款掠夺工、矿、铁路等项权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又极大地制约和扭曲着近代中国利用外资的活动。

还在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者一面和中国打仗,一面又于1884年10月通过李鸿章的亲信D.德璀琳,企图向清政府提供2000万两的贷款,作为“止兵”的条件,并言明贷款的一半必须用来购买法国军火及铁路器材等,还规定中国兴办铁路时要用法国监工,贷款先以海关作保,铁路建成后以铁路作保。在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时,法国方面要求在和约第七款中规定,如果中国建筑铁路,要“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这“商办”二字是可以把借款和让与权都包括进去的。中法战争后,以法兰西银行为后台的法国辛迪加在天津成立,立即与李鸿章的亲信周馥商洽向中国贷款之事。法兰西银行也在天津、北京成立分行,专门和中国官员“在金融上打交道”。

英国则力图维持它在中国的大债主地位。当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与法国进行谈判时,英国公使就警惕地注意到谈判中有关铁路修建的条款,一直到打听到这一条款并不给予法国以“专有利益”,他心上的一块石头才算掉了下来。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也关注着英国在华的贷款权益。由于英国在中国有较强的实力。中国具有较大实权的李鸿章也一再声称,“有需借款,则英商最称殷实,谅无舍此而与他国商借者”,因此从8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24笔借款中,英国包揽了19笔,还和德国合贷了一笔(津沽铁路借款),借款额占总数的90%以上,其中单是汇丰银行一家就承揽了15笔,借款额约占总数的70%。在激烈的竞争中,英国资本家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头露在水面上”。

西方新兴的德、美等国资本不甘落后,向英国在华传统的大债主地位发起了冲击。在左宗棠西征军需要借款时及在中法战争期间,德国资本都曾与汇丰银行争夺过对华贷款权。虽然一再被汇丰占先,但德国人仍然野心勃勃。叉于1885年秋成立了一个以中国铁路让与权为目标的辛迪加,不久就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专供中国建筑铁路需要的3500万英镑的贷款计划。虽然当时清政府还不敢吞下这样一大笔借款,但一年以后津沽铁路(天津至大沽)的修建,部分地实现了德国资本家的愿望。这一年,德国华泰洋行以被李鸿章赞为“岁息减轻无过于此”的低利率,打破了英国资本的垄断,获得了三海工程借款和津沽铁路借款这两项权益。但是在津沽铁路借款中,德国的独占又受到英国的冲击。李鸿章在“英法各银行争来询商”的包围中,又把津沽铁路借款的一大半分给了英国怡和洋行。不过,缺口已经打开了。德国人在这以后把手伸向山东、福建、上海、贵州等地方当局,终于在山东有了新的收获,兜揽了两笔借款(见表1—5)。

美国旗昌洋行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参与过向清政府贷款的活动。1885年,美国公使馆的参赞还拉拢美国国内资本家,企图以2000万两的贷款包揽中国铁路的建筑。美国囊括中国借款权的野心在1887年的米建威计划中彻底地暴露出来。米建威是美国金融资本白银集团的代表。他于1887年来中国向李鸿章、周馥、盛宣怀等兜售他的计划——通过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机构华美银行,包揽中国的借款和其他投资活动。这一新银行资本初定为1000万两,中美各半,中国的一半资本除了用借款抵充外,中国政府再在美国发行年息3%的长期公债。银行的董事长由美方派人担任,中方的经理也得由美方董事长指派。银行业务包括经理中国外债、发行货币、为中国政府采办物资、经理中国国库。可以说,“笼天下之利,尽归所设银行”。当李鸿章的代表到美国进行接洽时,美国资本家们争着要借钱给中国,凑出来的数目共有5亿两。由于米建威计划不仅直接和英国财团及法、德等国资本发生尖锐冲突,也引起中国一些封建官僚的反对,在多方反对下这一计划没有实现。P24-26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