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朝光的《蒋介石的人际网络》中,两岸学者共同解读蒋介石日记,重建其人际关系网络: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他对部下的评价大多是“无能”、“愚蠢”,越级指挥,兼职数十;他借师生、同学、同乡、盟兄弟之名,建立与各将领的关系,公权私授,掌控军队;他罗织亲缘、乡党人脉,网络人才,加强了统治,不料为之所累,一损俱损,影响政治形象;他情爱复杂,离合颇多,三妻一妾,或怨恨,或疑心,因爱生恨、因乐生悲,痛苦多快乐少,家事难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近世中国两岸视野)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汪朝光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汪朝光的《蒋介石的人际网络》中,两岸学者共同解读蒋介石日记,重建其人际关系网络: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他对部下的评价大多是“无能”、“愚蠢”,越级指挥,兼职数十;他借师生、同学、同乡、盟兄弟之名,建立与各将领的关系,公权私授,掌控军队;他罗织亲缘、乡党人脉,网络人才,加强了统治,不料为之所累,一损俱损,影响政治形象;他情爱复杂,离合颇多,三妻一妾,或怨恨,或疑心,因爱生恨、因乐生悲,痛苦多快乐少,家事难言…… 内容推荐 蒋介石在其政治、军事,生活中有着复杂多面的人际关系,由此构建起纵横上下左右的立体人际网络,在其执政过程中起着或隐或显的重要作用。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中,两岸民国史学者,首次将各自的蒋介石研究成果融聚一炉,共同探讨蒋氏在政治、党派、军事、亲缘、爱情、地缘等方面的人际关系,深度解析蒋的为人处世和精神世界,努力形塑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蒋介石。 《蒋介石的人际网络》由汪朝光编著。 目录 第一部 蒋介石的党政人际关系 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蒋介石的早年成长经历与个性特质 蒋介石:一个“继承性创业者”初期人际网络的建立 讨论 第二部 蒋介石的军事人脉 君臣师友之间——“围剿”期间的蒋介石与陈诚 蒋中正在军事方面的人际关系网络 讨论 第三部 蒋介石的亲缘 战时的蒋介石与孔祥熙 蒋介石的亲族关怀 讨论 第四部 蒋介石的爱情 “家事难言”:蒋介石笔下之情爱世界(1927~1937) 蒋中正的爱与恨 讨论 第五部 蒋介石的地缘关系 蒋介石的1932年 蒋介石的地缘关系 讨论 第六部 回顾与展望 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讨论 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讨论 蒋介石相关主题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讨论 综合讨论(一) 综合讨论(二) 试读章节 过去我们都认为蒋介石独裁,初读日记后,我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发现蒋介石的独裁比我以前想象的还要厉害。过去我认为蒋介石的独裁,是对权力的一一种追求、欲望,但最近重新阅读日记后,我发现并不完全是这样。他的日记显示他认为党内无才,对别人不放心,唯有自己亲自做才能成功。例如军事上,他对任何高级将领都不放心,所以他越级亲自指挥,有时在一场战役中,他直接用电话遥控,他自己说好像亲临战场指挥一样;同时行政上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爱兼职。过去我认为他的兼职也是一种权力欲望,但现在我认为他的兼职是出自他的不放心,所以他自己兼任省长、校长、部长等职位。一般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元首,最高的首长,如果说他要追求权力欲望,他已经达到巅峰,他没必要由高往下去兼职,所以我觉得这不是权力欲望,而是他不放心,事必躬亲的缘故。所以我认为他独裁的状态,很大程度是他认为他手下无能无才。这也是他的一种无奈。也因为他的目中无人,党内他除了对总理孙中山、陈英士、吴稚晖比较佩服外,没有什么人长期受到他的敬重和佩服。 其实他这种性格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我看他的日记,在20年代以前,他还可以听进周边人的意见,大概到40年代以后。基本上很少听进别人的意见了,只偶尔会听取吴稚晖等极少数人的意见。也因此他在日记里常会强调:我以一人治天下;对日本自称以一人敌一国;对中共以一人抵敌一党。我觉得他在日记中对自己的归纳非常典型,事无巨细都是他一个人在操心,把正式的制度、正式的机构撇在一边,然后重视他非正式的那一套系统。譬如说侍从室,如果看侍从室的机能,几乎就和清代的军机处是一样的。但他也完全要靠情报系统来获得信息、依靠手令来往下贯彻。所以他的一切运行都是靠非正式系统。 我的讨论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李朝津:谢谢王老师。从心理分析去看蒋介石的论点比较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把它变成一篇文章?下面是吕老师,他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做“继承性的创业者”。我们很有兴趣,听听吕老师如何对其解释,谢谢吕老师。 吕芳上(主旨发言):主席,各位朋友大家好。这篇文章是在比较匆忙的状态下写出来的,有一些想法其实未必成熟,我最近一两篇文章,提法都被人怀疑其正当性如何。譬如说我提蒋是“弹性的国际主义者”,就饱受批评。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主席已经提出质疑了。我提两个观念,代表我的看法:第一个是“继承性的创业者”。一般来说,大家都了解开国的人物,都是创业者或创造者,都比较有阳刚之气。这样才能辛苦奋斗,才能打天下。守成者都是比较阴柔,可用忧患慎重来形成他的政治生涯。我会说蒋介石是“继承性的创业者”,是因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有主义,有一些建设的规模。但他要建设的民国,是在内忧外乱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他所有想法都还未能展开就过世;而由蒋继承了孙的棒子。当然,继承的过程非常的繁复,但最后蒋继承了孙,从种种方面来看,孙的志业的确是由蒋继承下来。但蒋继承后有很多的问题、矛盾,险象环生、艰苦备尝,这从他日记中可看出,他从一开始就饱受辛苦。其建国的想象跟规模的展开,其实都是继承孙创业的构想。如果看他的创业想法,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育乐》两篇是他补述之外,其他都是孙先生的东西。我说他是“继承性的创业者”。原因在这个地方。P030-031 序言 作为中国和中国台湾一度的执政者,蒋介石在1949年以前统治中国22年,在1949年以后又统治中国台湾26年。他对近代中国历史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影响深远,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对他则褒贬不一,特别是有过两次合作而又长期对抗的国共两党,对蒋氏功过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研究20世纪中国历史的学者,很难绕过蒋介石这个人,虽然蒋氏已在1975年故去,成为历史人物,但对其功过得失的评价在两岸仍然存有很大的差异和争论。 自1990年代开始,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两岸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蒋氏的历史地位,对蒋氏的历史功过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在台湾,蒋氏形象由高而低,从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神话领袖”,渐渐被还原为功过参半的“普通人”,甚或是应为白色恐怖负责的冷酷无情的“独裁者”;而在大陆,蒋氏在北伐和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渐被肯定,其形象亦从“人民公敌”渐渐被还原为有功有过的政治领袖。可以想见,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因素,也因为蒋介石在历史活动中的诸般复杂表现,两岸对蒋介石的评价仍有差异,但都渐趋平实可信,渐趋历史的真实。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自1990年代后半期始,台湾档案机构典藏的《蒋中正总统档案》陆续对外开放,为学界研究蒋氏提供了过往难得一见的丰富史料。自2006年起,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亦将其收藏的《蒋介石日记》原稿陆续对外开放,又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凡此种种,对于蒋介石研究的扩大和深入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课题研究亦植基于此。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民国史学科,是中国社科院的重点学科,一向致力于扩大民国史研究的层面,推动民国史研究的深入。近几年来,我们和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蒋介石研究群”为中心的台湾蒋介石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在不同的学术场合,有过多次学术交流与讨论。为将蒋介石研究推向深入,两岸学者于2010年1月假台北大板根度假村相聚,以“蒋介石的人际网络”为主题,举行学术讨论会,相互切磋,深入研讨。作为政治领袖人物,蒋介石在其政治生涯中有着复杂多面的人际关系,以此而构建起纵横上下左右的人际网络世界,在其执政过程中起着或明或暗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关于蒋介石人际网络世界的研究,对于分析与理解蒋介石执政时期的政治理路与作为将大有裨益。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与台湾学者虽然有时意见相左,彼此争论,但都是为了追求学术的真谛,我们为这样的坦诚讨论而欣慰,而这样的讨论能够实现,也说明了两岸学术研究的共同进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与其他学术论文集不同的是,我们将与会学者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也一并整理出版,以使读者诸君与我们共同回味当时讨论的现场情景,体验与分享历史研究多样性的乐趣。 收入本书的论文和发言,均经作者和发言者审订,我们也进行了若干技术性的编辑工作,并为编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讹误之处负起责任。本书的出版,得益于中国社科院科研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以及与会者的多方支持协助,在此谨表衷心感谢。我们规划的蒋介石讨论会还将继续举办,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有更多的收获,俾可推动学术研究事业的不断进步。 2011年4月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