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艺术学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安宁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艺术作为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对于我们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态。而艺术学院,就是一座充满高雅的艺术殿堂。近日,作家安宁最新出版的《艺术学院》,则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审美思想,向我们展示的却是发生在艺术学院里那些最世俗的生活。

《艺术学院》以艺术学院美术系女老师美兰为中心,以她所在的艺术学院为视点,生动讲述了发生在艺术学院的一个又一个事件。从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到职称评定送礼事件,再到爱情去留抉择事件等,每一个事件都看似独立,却密切相连,一环紧扣一环,从而描绘了80后、90后们在世俗生活中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们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摩擦。

内容推荐

现实生活中的无助与孤独,俗世烦恼中的挣扎与苦痛,如何得以化解或稀释?艺术如何引导我们避开让人庸俗不堪的东西,使灵魂依然保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温度?《艺术学院》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也告诉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来功利地定义他的灵魂及人性的优劣。

《艺术学院》由安宁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第二章 老师醉酒呕吐事件

第三章 离婚另娶未遂事件

第四章 宝马校园撞人事件

第五章 申请省级课题事件

第六章 向第三者投降事件

第七章 婚礼宴清名单事件

第八章 职称评定送礼事件

第九章 师生恋爱曝光事件

第十章 约会秘密跟踪事件

第十一章 爱情去留抉择事件

第十二章 End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学生打架斗殴事件

美兰被系主任陈大力连讽带讥地训斥完后,涨红着脸走出办公室,隔着走廊上的玻璃看到窗外浑浊的天空,便想,除非辞职,而且,与未婚夫刘志国分手,否则,自己怕是会客死在这个陌生肮脏的城市,或者,跟刘志国捆绑在一起,厮打到形同朽木的金婚银婚钻石婚。

这样想着的时候,于飞的短信,便发了过来。美兰站在二楼楼梯拐角的窗前,打开短信,看到上面只有4个字母一“tbxn”。淤积在美兰心中无处发泄的那些情绪的污泥,瞬间就在这4个字母的引导下,哗啦一声,倾泻而出。美兰背对着来往的老师和学生,默默流了一会儿眼泪,想着要写什么样的话给于飞呢?用同样的话回复他“特别想你”吗?还是冲他任性发脾气,问他为何不来拯救自己逃离这里?再或告诉他,她哭了,特别想他,如果可以,飞过来抱抱她吧。可是这样胡思乱想一阵之后,美兰擦掉眼泪,只写了一个“晚”字。那是他们在北京热恋时,她常发给于飞的一个字,意思是:wan一我爱你。

只是美兰发完这个字,一层一层下了楼梯,又穿过学校喧哗的操场,被几个打球的学生撞了几下,接了三两个学生关于毕业论文或者作业的电话,而后_..拐弯,走进校外那条永远都有车在堵的吵嚷的马路之后,便将于飞,还有8个月之前的北京,给暂时地忘记了。

美兰现在常常有些想不起8个月前,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陌生的省会城市的。但她淡忘了过去,也未曾对现在的生活,有深刻的记忆。她似乎处于一种暂时性休眠的状态,现在、过去和将来,均不能够在她心里,停留片刻。她只是这样在生活里梦游一样走着睡着,至于生活的河流,会将她载到哪里去,她怎么知道呢?

但她在梦里,常常回到过去。有时梦到跟于飞在长长的胡同里走,是安静的胡同,阳光从长条的蓝天上洒落下来,将美兰的裙裾,照得斑斓耀眼。有时梦到于飞隔着马路看她,不说话,也没有任何举止,好像故乡稻田里的稻草人,那时的阳光,则是诡异刺眼的,美兰想穿过马路,却总是看不清晰穿梭来往的车辆,她恐惧着车祸,终归没有在梦里穿越车流。也有时候,梦里的于飞,是背离她的姿态,她只看得到他的背影,而且,那背影越走越快,到最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小点,尘埃一样,在阳光里飘着。

奇怪,她总是梦到阳光,炫目的黯淡的炽热的惨白的阳光。这阳光让她每天早晨起床时,觉得有些超现实,跟她最近创作的一批画的风格相似。她很想跟什么人谈谈这批画,但同事们都在各忙各的,办班的办班,开画室的开画室,带学生的带学生,在北京上海大城市卖画的卖画,弄画展的弄画展……像她这样安心地备课做老师,又每日想着在画技上提高一下自己,并顺便将心得写成论文发表一下的,基本没有几个人了。

这也是艺术学院整体老师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艺术学院在这所省级重点大学里,鹤立鸡群一样,比较晃眼。大家一提艺术学院,就觉得有钱,没文化,爱显摆宝马别墅。走在校园里,若看到路边牛气冲冲地停着的~辆吉普,那大抵是艺术学院老师的座驾。那吉普车将别系老师的QQ或者马自达,衬托得有些小家子气,拿不出门,还带着点受气的小媳妇样。美兰还不知道开着QQ从宝马旁边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会不会跟她当年在北京读书时,穿着路边摊上10元一件的T恤,与一个浑身都是名牌味道的小资擦肩而过时的自卑一样呢?那时候刘志国跟她一样穷困潦倒,都在读研,尽管考取了国家公费,无需交学费,但生活费用也常常将两个人愁得眉头紧锁。后来刘志国研究生毕业回到省城做报社记者,能够挣钱供她一些生活费,这才让她的博士,读得不是那么艰苦。

就是这3年的生活费,让美兰在博士毕业时,几乎有些卖身的意思,从南方来到北方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这所大学的艺术学院,而且一签,就是5年的合约。她还挣扎着,离开了于飞,尽管,于飞答应,等她3年,可是她离开北京的时候,就知道,这样的许诺,如果不会落空,大抵,也会被生活消磨掉当初的激情。P1-4

序言

提笔写作这部长篇以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艺术之于我们世俗人生,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这是一个看似抽象又空旷的问题,我们会因一部电影泪流满面,会因一尊雕塑心惊魄动,会因一首歌曲思绪飞扬,会因一本小说愁肠百结,会因一幅油画心旌摇荡,但我们在匆忙的前行中,很少会考虑,与我们并肩同行却从不主动打扰我们喧嚣生活的艺术,它在漫漫路途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小说中的人物美兰,代表了所有热爱艺术并愿意艺术地美好地生活下去的常人,尽管她的学历是一个博士,职业是一个油画老师,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与我们凡人一样,面临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烦恼。她头上的光环越多,她越是无助。而这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助感,在俗世烦恼中的挣扎与痛苦,如何得以化解或稀释,艺术又如何引导她避开那些让人变得世俗不堪的东西,使她依然保有一份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温度,便成为小说探讨的焦点所在。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很自然地将小说结局设置成了悲剧。但我恰恰觉得,只有悲剧的力量,方能让我们真正地思考人生,思考可以慰藉人类忧伤的艺术,思考世俗人生与理想生活剧烈冲突时,我们种种选择背后的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中的美兰、唐放、于飞、秦笙,皆是我试图传递理想人性的代言人,尽管他们本身也有种种缺陷,而且,在外人的眼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人物,因为他们皆在与世俗人生的对抗之中,溃败下来,不能给读者以正面的激励与力量。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来功利地定义他的灵魂及人性的优劣。尽管我们当下的教育,恰恰相反。这四个有缺陷的理想人物,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也就是他们代表了在社会中存有理想也试图逆流而上的80后一代人,这一群人依然保持着青春时期的锐利与光芒,但同时在现实中,也因为这样的尖锐,而付出了各自的代价。

尽管悲观,但我始终愿意相信,人性之中会有美好温润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的存在,才会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式的艺术作品时,会瞬间生出孤独、喜悦、澄澈、静寂、柔软,或者无助与悲伤。一个懂得孤独并学会享受孤独的人,才会内心纯净。也只有在孤独之中,我们方会静心思考,祛除尘埃。而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孤独的人,在孤独的时刻,喷薄而出的。

而将小说的地点,放在艺术学院,不过是因为,我熟悉这里,并热爱这里,我从这个地方,所汲取的营养,远远多于我给予它的微不足道的付出。它几乎囊括了我生活的城市,所有的艺术精华。而其中行走的人,也必然因此,更能够代表理想与现实,艺术与人生的冲突矛盾,以及当下在媒体中频繁出现的80后、90后两代人的对立与摩擦。

我当然是其中的一员,我借助所有的人物,来表达我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我裹挟在他们中间,像一个观望的路人,觉得毫不相干,却也清楚地知道,我同样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我们在同一条道路上,前行,或者后退。

我宁愿做一个一路后退的人,逆时光与俗世的河流后退,一直退回到我还是一个纯真的会为一首小诗而安静流泪的少年。

是为序。

后记

小说写完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与快乐。相反,我突然觉得惆怅万分。

窗外,是一个喧嚣的夜晚。这个城市的道路,正在开膛破肚般全城翻新。我们总是这样迫不及待地推翻旧有的一切,并试图用新改的容颜,来遮掩过去的伤痕,以为这样,便是进步,便是向前。国人大约都习惯于如此快步急行,似乎慢了一步,就会赶不上便宜的房子车子位子。就在几个小时以前,我在尘土飞扬中,站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等待出租,却一直到两个小时之后,才终于在拥堵的道路上,有一辆空车,肯载我回家的时候,我对于当下急功近利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便生出了刻骨铭心的悲观与绝望。

一转眼,我抵达这个城市,将近一年。我在距离这个北疆城市的艺术世界最为接近的艺术学院,也近一年。这其实是很短暂的时间,不足以让我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看得更为透彻。但我还是将这些思考的点滴,用虚构的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像一种自言自语的倾诉,无论有没有听众,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写了出来,将淤积在心底的种种困惑,或者惶恐,或者悲伤,或者逃避,毫无隐瞒地,渗透进文字当中。

小说中的人物,皆是虚拟,但小说中的世俗生活,却真实无比。我试图用此种琐碎庸常甚至让人生出绝望的生活,阐释我所热爱的艺术世界。曾经问过我的身在艺术领域中的学生,艺术之于现实生活,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他们给了我各式的答案,一说谋生,一说愉悦,一说欣赏,一说休闲,但唯独没有人解释为,艺术最终极的意义,是为了抚慰人类的忧伤。

我借助小说中主人公美兰的情感与职场体验,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做了认真又近乎无力的探讨。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不过是为了考验人在俗世中,挣扎坚持的持久与耐力,同时也是为了将人逼进一个理想与现实必须对峙的胡同,只有在这样逼仄的胡同中,我们方能够真正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并看清头顶澄澈的珲想的天空。

或许,这样的探讨,在一些读者那里,会觉得虚弱。但我依然觉得,它是虔诚的。甚至,因为我一向对文字的敬仰,而带有不容忽视的卑微。

而艺术,不过是世间所有不肯妥协的灵魂,对生命最卑微的呼唤。

2011年5月10日于青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