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随医疗队下到最偏远、最穷困的农村。曾经在一个小学调查蛔虫疾病。那是有200多名孩子的小学,一至六年级都没有厕所,只是在校舍的两侧各有一个大坑,以分男、女。大坑里只有3件东西:大便、蛔虫、石头片,无论谁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时,那里穷得全村找不到一块手纸,连报纸也没有。孩子们只有到教室的后山取石头片揩屁股。干旱季节,尘土飞扬,苍蝇成团,尘土夹着无数的蛔虫卵满天飞;赶上雨季,那情景就更糟了。下课了,孩子们在坑沿蹲一排,一不小心还会掉下去,蘸个“屎葫芦”。
这使我一下子联想起在医院做的一例手术,肠蛔虫引起的肠梗阻,一下子从肠管里取出一小盆蛔虫,手术室的护士好奇地数了数,总共有827条。蛔虫钻进胆道里,病人疼得死去活来,翻身打滚。当时我们都是用氧气驱虫法,因为蛔虫厌氧、怕氧,见氧就逃、就死。我们用鼻胃管下到十二指肠通入氧气,每当拔除胃管时,经常看到3—5条钻进胃管里的蛔虫拔了上来。如果蛔虫死在胆道里,久而久之其尸骸或蛔虫卵等形成胆道结石,胆结石可使胆道梗阻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如果堵在胰腺管开口,则会引起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这两种病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都达50%以上。如果蛔虫钻进胆囊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胆囊壁坏死可和与之粘连的小肠壁穿通,结石排入肠道。我见过一胆肠瘘病人,大结石堵在回盲瓣,引起肠梗阻。如果蛔虫钻进肝里,死在肝内,久而久之其尸骸可引起肝脓肿。我见过一个肝脓肿与肺支气管穿透,形成肝胆肺支气管瘘的病人,她居然从口中咳出胆汁。
知心话
(1)全国每年因蛔虫引起的重危病人成千上万,不要说个人家庭要遭受的痛苦,花费上千数万元治病,乃至于倾家荡产;国家为此所耗费的大量卫生资源、人力、财力、药品,统计起来也触目惊心。
(2)预防蛔虫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自感染期虫卵进人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两个月,成虫寿命约一年,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每个化验大便有虫卵的人,只要吃几角钱的驱虫药,驱净蛔虫,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只要不再吃进蛔虫卵,蛔虫老死就会逐渐排净。
(3)我记得,当年国家领导人亲自上街发放小儿麻痹糖丸,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使用糖丸后,避免了100万以上的儿童因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造成的肢体残疾。多年实践证明,我国目前使用的糖丸是安全有效的,我国将继续开展糖丸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以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这种严重危害人类小儿麻痹的疾病,现在几乎绝迹了。当我两个双胞胎小孙子在母体怀孕不到3个月时,我把CT扫描光碟放进电脑一看,竟惊讶地叫出声,“A”是男孩,“B”也是男孩,而且全身及内脏无病态。更令我叹服的是,剖宫产的第二天,双胞胎竟双双被做了包皮环切术。一项简单小手术却可使艾滋病感染率下降38%一66%,男女双方的尿道感染概率大降,并能阻止男性手淫的发生。尤其可有效预防因包皮垢导致的阴茎癌的发生。
(4)1960年,全球约两千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缺医少药,比尔·盖茨夫妇已宣布未来10年将捐赠100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疫苗,这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吗?
(5)在盛京医院搬到农村的10年里,我诊治过许多破伤风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孩。这种在美国、中国的大城市几乎绝迹的疾病,很多医学生、年轻医生根本没见过,更不用说在几个科室都挤在一起治病的艰难岁月,还为其专门开设了一个“破伤风病房”。当地的老乡都流行一句话,“七天风,八天扔”,即婴儿出生时感染了破伤风,第七天开始抽风,第八天就死了,便扔了出去,说明这种疾病的残酷性。老百姓说,新中国成立前有些山坡上到处是得了这种病死去的婴儿白骨。不少人一辈子生过十几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仅仅两三个,其他都被破伤风要了命!看到从病房里抱走的一个个病儿尸体,医护人员的心都碎了。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几乎花掉全家的积蓄,甚至卖了房子。其根源就是旧法接生,那些从未受过训练的“接生婆”用老乡家的笨剪子,情急之时还会用藏满污垢的黑指甲掐断脐带,脐带断端就用炕土、灶灰、门槛上的灰尘止血,然后,用那盖了几辈人棉被的棉花包扎,真是触目惊心。解决的办法就是多办几批新法接生员学习班,才能有效预防。
(6)全球每年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此病。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有3000多人无有效临床治疗,死亡率100%。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全世界先进的技术被引人中国。据报道,因被宠物仓鼠咬一口,马鞍山女童猝死。逛大街在卖宠物仓鼠处逗一下仓鼠,就染上了非常凶险的流行性出血热;成都某军医大收治一个儿童,眼内有40条线虫,这就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经苍蝇传播。如果没有宠物狗,就不得狂犬病,也就捡回一条命;消灭了苍蝇,眼内就不会生有寄生虫,省了几千上万的花费;在疫区消灭了老鼠,就消灭了出血热。就这么简单,然而,消灭苍蝇和老鼠谈何容易。
我这里只是讲几个“预防为主”的典型例子。从你自己来说,你是愿意只通过验便查虫卵、饭前便后洗手、吃几片驱虫药呢?还是想患上花几万元也治不好的、死亡率在50%以上的急性重症胆管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呢?
P9-11
第一篇 预防胜治疗 一本万利
1.名人为什么接二连三地倒下 / 3
2. 冠心病夺走医大老校长的命 / 4
3. 开国上将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堵死 / 5
4. 养鸽人得的怪病 / 6
5. 少年同窗挚友噩耗传来 / 7
6. 肚子里取出827条蛔虫的启示 / 9
7. 带状疱疹狂痛攻心 / 11
8. 生活中处处有预防 / 13
9. 养生“聚宝盆” / 15
10.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 / 19
11. 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基石 / 21
第二篇 有病早治 病从浅中医
1. “三不硬汉”的可怜去世 / 25
2. 毫不在乎的乳腺小包却要了命 / 26
3. 男性长了女人乳房的不归路 / 28
4. 自己取尿结石的电脑工程师 / 30
5. 最怕划船的美女欲哭无泪 / 32
6. 临渴掘井悔之晚矣 / 33
7. 歌舞团的女演员竟然是男生 / 34
8. 脑溢血要了骨科医学专家的命 / 35
9. 别以为能吃能喝就没大病 / 36
10. 千万不要迷信高、精、尖检查 / 37
第三篇 防意如城 平安是福
1. 从宝宝“掉环儿”说起 / 45
2. 不摔跟头学不会走路 / 46
3. 一粒云豆粒险些要了一个小男孩的命 / 48
4. 年糕噎死多少老年人 / 50
5. 秀发女郎成终身秃子 / 51
6. 烟花爆竹带来的死亡 / 53
7. 村姑救了丈夫一命 / 53
8. 猎枪炸没了猎人一只手 / 55
9. 旅游不忘安全 / 56
10. 生活中处处有危险 / 57
第四篇 智慧看病 看对医生
1. 妇产科医生怎么治上乳腺癌 / 63
2. 家庭医生转诊制度 / 64
3. 综合医院有点像家庭医生 / 65
4. 一例狭窄性腱鞘炎竟7次误诊 / 67
5. 宫外孕病人在内科、外科、妇科被“踢皮球” / 69
6.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不育的元凶 / 70
7. 小儿麻痹的瘸腿却被穿上高跟鞋 / 72
8. 一例“结肠癌”病人却奇迹般地生还 / 72
9. 一例流行性出血热被误诊为胃穿孔 / 73
10. 黑热病被误诊、误治 / 75
11. 我国规定的传染病分类 / 76
12. 专科医院更专业化 / 76
13. 医生的职业敏感 / 77
第五篇 医无中西 唯效为尚
1. 一例乳腺癌患者的死里逃生 / 81
2. 别以为半身瘫都是中风 / 83
3.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之死 / 85
4. “梅核气”险些丧命 / 87
5. 小儿“大气卵子”不一定都要开刀 / 88
6. 别以为小手术就不会死人 / 89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90
8. B超才是透视眼 / 91
9. “鹰爪手”的惨痛教训 / 93
10. 一秒钟治愈手指的“腱鞘囊肿” / 94
11. 谁说“五十肩”非得开刀 / 96
12. 小夹板治疗“柯莱斯骨折”就是好 / 99
13. 背痛怎会困扰一个老医生30多年 / 99
14. 频繁打嗝针到病除 / 102
15. 三天喉痛音哑20分钟治愈 / 103
16. 别以为一个小痔,没啥 / 104
17. 极其隐匿的肛周窦道痛苦10多年 / 106
18. 一个大老爷们却用了15年“例假带” / 107
19. 治贝尔面瘫针灸拿手 / 109
第六篇 得病不怕 愉快带病生存
1. 著名耳鼻喉专家死于喉癌 / 115
2. 有时候“有病乱投医”还投对了 / 116
3. 最牛抗癌者17年战胜5种癌 / 117
4. 乳腺结核误诊为乳腺癌 / 118
5. 险些锯掉一条大腿 / 119
6. 滑囊炎险些丧命 / 120
7. 别以为长个包块就是肿瘤 / 122
8. 表浅淋巴结是医生最好的侦察兵 / 124
9. 金门大桥多少枉生者 / 126
10. 带病生存照样可提高生活品质 / 129
11. 绿色环保延年益寿造福子孙 / 133
第七篇 太医土医 相辅相成
1.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137
2. 冯天有的新医正骨疗法 / 138
3. 世代相传的民间骨科世家 / 138
4. 您见过“乒乓球”颅骨吗 / 139
5. 一次误诊两条人命 / 141
6. “猪奶头”病还真多见 / 143
7. “闭孔疝”患者之死 / 146
8. 天下多少“X一刀” / 147
9. 误诊使病人白白丢了“命根子” / 150
10. 子宫直肠陷凹疝险些丧命 / 153
11. 一例正常产妇的遭遇 / 154
12. 互联网全球会诊 / 157
第八篇 别让美容变毁容 树立健康审美观
1. 她怎么烂没了耳朵 / 163
2. 耳环没戴成,却挂了两个“鸽子蛋” / 164
3. 割双眼皮不成反成疤瘌眼 / 165
4. 瘢痕疙瘩手术后放疗 / 166
5. 一颗小小的黑痣,却断送了两条生命 / 166
6. 天王歌星之死 / 168
7. 肉毒素有剧毒 / 169
8. 面部植“金丝”很多人受害 / 170
第九篇 健康减肥 切莫舍本求末
1. “胖子”减肥之死 / 175
2. 不是什么肥都能减 / 177
3. 因减肥患上肝癌 / 178
4. 应用“诱发呕吐”减肥当心食道、胃穿孔 / 180
5. 第一例吸脂者之死 / 181
6. 应用甲状腺素减肥 / 182
7. 因减肥饿死 / 183
第十篇 天成胜金玉 人造总不如
1. 牙是拔一颗少一颗 / 187
2. 三叉神经痛却拔掉了满口好牙 / 188
3. 一次补牙造成一生痛苦 / 190
4. “镶牙的”真的没什么学问吗 / 191
5. 良医使死关节变活 庸医把活关节变死 / 192
6. 两种心脏搭桥术的两种结局 / 194
7. 人工股骨头压塌多少骨断端 / 196
8. 中医正骨八法是几千年无数病人智慧的结晶 / 197
第十一篇 药为双刃剑 可救人可杀人
1. 天天进补的至亲就这么走了 / 203
2. 从“海豹儿”说到“心肌溶解” / 205
3. 含碘盐大作用 / 206
4. 漂亮的女博士为什么不敢张口说话 / 207
5. 一例青霉素过敏致死 / 208
6. 舌下含药误口服险些丢命 / 209
7. 别以为尿道感染是小毛病 / 210
8. 一例终生耳聋是怎么造成的 / 212
9. 氯化钾造成慢性肾炎病人死亡 / 213
10. 一碗剩茄子却要了一个医生的命 / 214
11. 小病大治引起的真菌败血症 / 215
12. 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吗 / 216
13. 一个老人院怎会有三例乳腺癌 / 218
14. 阳光是最洁净的不花钱的良药 / 219
15. 一位上眼睑下垂的老太太多次骨折 / 222
第十二篇 谨防非死于病 而死于医
1. 一位新移民看病的曲折经历 / 229
2. 一掌下去两根肋骨骨折 / 231
3. 一例全身肌肉风湿病者竟被误诊骨折 / 232
4. 一例医源性结肠穿孔 / 233
5. 一连串的误诊、误治导致一位英才早逝 / 235
6. 诸多名医用尽全力也没救活的病人 / 236
7. 刑侦处长死于胃出血 / 238
8. 有时候一句话竟可挽救一个肢体 / 239
9. 鱼刺哽喉的痛苦遭遇 / 241
10. 被做了十二次手术和十五次麻醉的人 / 243
编后语 / 246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这可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奢侈的碗了。杏林春燕图,真是令人神往,不要说那精美的绘画,只是一听《杏林春燕》已是诗趣盎然。它生动、深邃、脱俗、超群。
杏林是人们对中医界的代称、美称,也是医学界的代称,多美好的字眼啊!全球60亿人都希望医学为杏林。春燕,多浪漫、美丽的词汇,人们多么希望天下的医生都像那呢喃的春燕“衔泥补窝”,去建造养生、健康、长寿的家园。
这本书就是一个旅美资深的医学专家用一生心血打造的“杏林春燕”。它是您生命健康的高参和保护神,是健康的金钥匙。带上《旅美中医话健康》吧,即便是随手翻看,您都将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古今中外,“病”涉及千家万户的每一个人。“广”字是多两点麻烦;如果把人分成三种类型,健康人为“甲”等人,亚健康状态的人为“乙”等人,病房里的病人即“丙”等人。人的一生孰能无病?无论男女老幼。其实很多病在人还没降生时就已悄然产生,诸如各种各样的畸形:连体儿、无脑儿、兔唇等,CT扫描已经将它们看得一清二楚,还有数不清的遗传病。有些人死了,进了太平间或盖了棺(古时候甚至埋上了),却死而复活,如一氧化碳中毒。您一定以为是奇人奇事,然而在2013年确实发生过,据报道,76岁老人人殓31小时后奇迹般生还,棺内喊家人终被发现。本书用大量实例告诉人们如何正确的防病、看病,这是谁也躲不过将伴您一生的大事。
养生保健、健康长寿是没有国籍的,美好的东西人人追求。
作者的这本书写了一辈子,他把一颗滚烫的心,献给全世界的每个人。首先是献给养育他的祖国和人民。
作者自幼几乎得遍了所有儿童传染病,几次奄奄一息眼看就不行了,但都死里逃生。1963年,作者鲤鱼跃龙门,从小山沟里保送并考取第四军医大学,却因肺结核被转到中国医科大学,且还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在面临辍学、“肺痨”的双重打击,且有一年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其境遇堪称几经生死、绝地逢生、百折不回,在与逆境、病魔搏斗中获胜,终于坐上了大学的课堂。毕业后留校,成了医生、大学教师,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东方国家——中国看西医。在缺医少药的穷乡僻壤多次上山下乡巡回医疗,治疗过“拉帮套”样的穷苦病人。1994年作者到了美国,在周围满是尸体的解剖地下室,对照古代中医瑰宝《黄帝内经》和《现代中英文解剖学》,孤身一人天天工作到后半夜,可谓在尸体堆里“爬”过。次年考取美国中医针灸执照,又在世界上移民最多的西方国家——美国看中医.确是行医天下,看病无数。作者是在病人堆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医生.围绕着如何正确防病、看病,有着讲也讲不完的、永生难忘的、刻骨铭心的真实病例。作者用一生的经验与您赤诚分享,拳拳回报之心,令人感动。
全书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于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平安是福,看对医生,中西结合,愉快带病生存,太医土医,各有所长,健康美容减肥,天成胜金玉,人造总不如,医药为双刃剑,可救人可杀人。
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以无数痛苦不堪的经历,以血、以残、以生命的代价换取的至理名言,是毋庸置疑、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医学界推崇的核心观点,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必将随岁月而增辉,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世界上什么最值钱?黄金?钻石?古董?都不是,它是生命的喜悦。是健康的快乐,是幸福的人生。“人命至重,有贵干金。”还等什么?你花了最少的钱,却买了无价之宝。
红涛
2013年8月
戴允明所著的《旅美中医话健康》——资深旅美中医的倾力原创,通俗易懂的健康宝典六十年代,他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中国看西医;九十年代,他在世界移民最多的西方大国——美国看中医。他行医无数,学贯中西,视角开阔,语言犀利,以大量的实例精心编撰此书,与读者明明白白话健康。《旅美中医话健康》——大量的行医实例、直白的理论讲述,更真实、更震撼作者在书中使用了自己行医数年所见的大量实例,配以简洁明了的理论讲述,将生命的脆弱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大声疾呼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只要有疗效,中医西医都是好的。
《旅美中医话健康》由戴允明所著,古今中外,“病”涉及千家万户的每一个人,躲不过也逃不脱。与其害怕不如跟着资深旅美中医一起,听他教您如何正确的防病、治病,保健康。本书作者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著名中医针灸医师,他以大量的行医实例和通俗的理论讲解,呼吁大家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他用医者的父母心,告诉大家药和医生均为双刃剑,选择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他以大气的胸怀,畅言医学不分中西医,唯有疗效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