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式赞美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对上司的赞美。赞美上级是对上级的认可、支持和褒扬,是下属与上司融洽关系的“润滑剂”。上级也是人,也需要鼓励和喝彩。下属对上级的赞美,有别于其他赞美。需要更加把握好称赞的技巧。
一是思想正当 上级同其他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会为成功而欢欣,为失败而痛苦。适度的赞美,可以增强他的自信,但不可去吹捧。也不要想通过赞美企图达到其他目的。一位秘书想得到局长的重用。年初,局长到省里开完劳模会回来,心情很好,秘书说:“您呀,干局长真是委屈了,那些区长有谁能和您比?”不等他说完,局长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假如秘书说:“您当劳模,全局上下都高兴……这几年全局人员减少三分之一,效率却翻了番,确实靠您领导有方啊……”还会挨局长的批评吗?
二是言语恰当 不要故弄悬殊,言过其实。不可滥用形容词和副词。发改委刘主任的一篇论文在省报发表,小张不失时机夸赞:“刘主任,下面都在学习你的论文呢!都认为您的视角度独到,立论新颖……”刘主编听后很高兴。
一位领导经常亲自写讲稿,偶尔秘书为他准备稿子时,他也列提纲给秘书参考。秘书说:“都说写稿子是苦差事,可您当美事。像您这样当领导,我们都快失业了。”这种赞美也是恰如其分的。
诸如“您的能力没几个可比。”“您真是独一无二的专家。”“别的领导都比不上您。”这样的赞美话,不要去对领导说,不然你就显得很俗。
三是方法得当 直接赞美。对上级的讲话,采取的措施等都可以直接赞美,但不要说违心的话,不要说含糊的话,不要说抽象的话。可以说:“您主持制定改革措施出台后,税收已直线上升……”这样内容具体的话。不要说:“讲的很精彩……”“很不错……”等抽象的话。
间接赞美。在外单位人员面前或自己的同事面前,给以上级具体而高度的实事求是的赞美。
谷刚在一次同学聚会时,谈起了自己的领导,说:“遇到我们那样的处长,是我的幸运。我们做事没有压力,更不压抑,你只管做就是,无论谁做错了什么事,从来不挨板子。处长只是在没有旁人的时候找你谈谈心,让你不背包袱。假如上级追究责任,他全揽在身上……每个人的成长他都真诚的关心,不断地向人事部门和领导推荐,我们处没有超过五年而没提职加薪的人。处里近三十号人,他关心得非常仔细。我们老王的爱人下岗了,他跑了几天,求局长给办理老王爱人的调动……大家都认为。我们就是把自己当牛马,在这样的处长手下干,也心甘情愿。”
谷刚赞美的言词是真诚的。说的是事实,倾注了浓厚的感情。使人知道了那位处长的魅力所在。
四是场合适当 不要在交际场合反复赞美领导;当着领导上级的面要慎重赞美;在领导的熟人、同学面前对领导不要多加赞美;
在会议上对领导应简洁赞美。
在一次上级对经济责任制工作的检查中,劳资科长当着上级领导对公司经理大加赞芙,他说:“我们的经理敢于改革创新,经济责任制在实施的同时,进行了承包制的实践,效果很好,明显优于经济责任制,得到了职工的一致拥护,使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八个百分点……
上级领导的脸挂不住了。他觉得劳资科长是在告诉自己,这次检查不该进行,因为该公司领导有方,已经走在了前面,而且实践证明是对的,是好的……劳资科长对公司和公司领导的赞美实际上起到了批评上级的作用,并且是在上级已经来检查的当口,使上级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没面子。假如是换在其他场合说同样的话,可能会起到真正的好作用。
“欣赏”式赞美
欣赏式赞美主要用于对女人、年轻人、下属的赞美。女性的感情比较细腻,即使表面看上去很平静的女性,其内心深处也在渴望关注与赞美。
如果是男人赞美女人就是对女人魅力的一种欣赏。在男人眼里,女人身上总有特别的展现,或皮肤细腻,或身材苗条,或眉目含情,或穿着得体,或性情温和,或温柔细腻。但捕捉到的,发现了的美不一定都是赞美的范围。有品位的男人能慧眼独具,赞美得体,那样才能博得她的赏识与青睐。
赞美女人的漂亮可谓老生常谈。容貌娇好的女人,已习惯了别人的赞叹,不稀罕你多说。对于容貌不佳的女性你又不能赞美其容貌。所以说,赞美外在美太普通,也没有多少可用的词语;发掘内在美、特质的美才显真功夫,才能真正把赞美送到女性的心里。
你应该去赞美女人的内涵。有许多女人,虽然长得漂亮,稍一相处,便会让人感到俗不可耐。内涵丰富的女性有性格美、内在美、精神美,可以永久地征服男人的心。
女性最关心的并不在于男人的长相,更看重的是,谁对自己最为欣赏。男人的赞美会使女人感到安全,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她们对那些赞美过自己的男士印象最为深刻,对给予她特别赞美的男人,也许终生难忘。
有一名王姓的普通女工,离婚后一直很自卑,别人给介绍对象也没信心见面……在为灾区捐赠时,她一下就拿出半月的工资和几件半新的衣物。车间工会主席抓住这次机会,与她认真地谈了一次。工会主席真诚地对她说:“……王师傅,其实,你身上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在闪光,大家心里都有数。比如你一向热心肠,年轻同志工作没干好,你默默地帮助,不多要奖金,也不声张;你的技术是一流的,大家公认……我就不明白,你何苦去封闭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呢?离婚,并不丑,也不是你一人,重组家庭和感情是你应有的权利,所以,我认为你一次次放弃机会不妥当……希望你从此会振作起来……”
女工感动得大哭起来,她从内心感激组织和工友们的理解。此后,她变了,活泼,开朗,重组的家庭也很美满。
可以说,是真诚的赞美给了她内在的驱动力。P9-11
《能言善辩的心理学》就是告诉读者把话说好。怎样为好?方法正确,言语得当,话说得清楚,对方听得明白,心里舒服。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生活的实际就是如此。许多的问题,许多的烦恼都是由于言语不当引起的,可是我们过去对此多有忽视,把原因归咎于其他了。《能言善辩的心理学》就是要引导读者把错误的观念改变过来,从心理上给予高度重视。说话是一个互动过程,心理的因素至关重要。没有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没有顾及环境和对方的感受,怎么可能把话说得好,说得让人舒服呢?《能言善辩的心理学》从心理角度谈言语,就是让读者明白只要你留心,是能够做到言语圓满的。本书淡化理论性,着眼实用性,以平常人日常生活实际为基本点,采撷实例说明,让读者清楚话应该这样说,不应该那么讲。
说话,过去都称为语言,而《能言善辩的心理学》则称作言语。言语,就是说出的话,听到的话。泛指说话。
言语和语言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社会所使用的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比如英语、俄语、汉语、藏语都是不同的语言。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则是对某种语言的具体使用,亦即人们在相互交际中的说、听、读行为。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语言通过言语来作有声表达。言语表达必须运用某种语言。比喻我们使用汉语来说话就称为言语,而汉语则是我们言语的语言。
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广泛、最频繁的社会交际活动,把话说好是人人都需要的,也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能言善辩的心理学》能助你一臂之力。
要把话说好,首先要对言语的总体要求有一个基本认识。
一是有五样“不说”的话。
不说大话 大话就是不切实际的话,说过了头,让人怀疑,让人好笑,让人无所适从。比喻,某大型企业的老总挺着胸膛说:“在三年之内,我要让公司上市,进入世界五百强。你们中层干部在这个时限内,必须取得硕士以上的学位。”此话一出,大家面面相觑。
不说套话 言语没有个性,没有指向性,没有具体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实际上毫无用处。比喻,有些领导就喜欢说:“要超越自我,超越能力,超越极限。”“我们要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贡献”。这些话再过几十年也不错,但是,它让听众领会到什么呢?
不说废话 有些人就善于说不着边际的废话。“所谓废话,就是不应该说的话,不应该说的话说了就是多余的,多余的就是不必要说的,不必要说的而说了就是闲言,闲言就是没有用处的话,没有用处的话还要去说就是罗嗦,既然罗嗦要说它干啥呀,所以就不要讲那些废话,说了废话……”这一段痛斥废话的讲话,让人感受到什么了?好似幽默,而生活中却不少见。此风不可长。人们的时间都宝贵,没有精力和时间空耗。
不说空话 空话连篇,内容全无,就象天上的月亮,美丽而温柔,看得见摸不着,仿佛和煦的春风,捉不住,留不下。空话除了内容空洞,还有一个言语人说话不算数的行为。许下的愿如风吹过,不留踪迹。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家的收入一天更比一天高,心情一天更比一天好。所以做好事,办实事就成为各级干部的主要职责。好事要做好,实事要办实……”就象天边的云彩,只见在飘,没见其落。
不说谎话 谎话不等同于假话。假话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有意编造的,有时出于善意,如医生告诉病人说:“你的情况比你想的要好,肿瘤是良性的……”隐瞒实际病情,用假话遮掩,为的是病人的情绪稳定。谎话是有意为之。自以为高明,欺骗他人,是不端的道德品质。
二是要掌握言语表达的基本方法。 简明扼要。言不在多,简明则行;语不在华,准确则灵。以说得清楚为准则,尽量剪裁枝叶。
借言寓理 一些事理如果从理论上讲,虽然能说清楚,但让人难以理解,接受不了。如果能用俗语说,就能让人难忘。如“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戏唱三遍少人看,话说三遍讨人嫌”包涵着深刻的哲理。
推陈出新 有些俗话谚语或词组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如果旧瓶装新酒,便能推陈出新使人产生新鲜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古代对妇女有“三从四德”之说,“三从”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言、妇德、妇容、妇功。相传胡适由于惧内,便在朋友面前宣传他对夫人的新“三从四得”。“三从”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得”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当然,这不过是笑话,胡适也未必真正惧内。但由于他借用了人们熟知的言语格式,使这种奇谈怪论产生了特殊的表达效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刻意比对 把那些事物或生活仅有的一点儿相似点结合起来,故意增大比对的反差,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赵本山曾在《车把式》的小品中有个情节:……汽车司机对他不礼貌。他便说你神气什么,不就是跟我同行吗?……不都是车老板儿吗?……司机说,你知道怎样转向吗?他说,这有什么,不和我赶驴车一样吗?‘喔’、‘喔’,朝右;‘里’、‘里’,朝左;‘驾’,就是前进;‘捎’,就是倒档;‘吁’,就是刹车。把赶驴车和开车搅和在一起,虽然有些牵强,经过一比对;倒也让人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言出心声 言语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有超人的见解。
有个财主少爷出外游玩,见一年轻美貌的村妇在木桥边淘米,便生歹意。于是凑到跟前,嘻皮笑脸地说:“有木便是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说完,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村妇淫荡地笑着。
村妇听了这言词,非常生气,回敬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有子,子不敬老娘。”
村妇才思敏捷,以“粮”拆解,一语双关。一是以同样的方式回敬财主少爷,二则暗示他,我就和你娘一样,调戏我也等于侮辱你娘。
比喻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使道理说得透,气氛也活跃。
曾有外国女子问辜鸿铭,为什么可以一夫多妻,却不能一妻多夫。辜鸿铭说:“见过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哪里见过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这话虽然是“强词夺理”,但比喻形象,显得振振有词。
幽默风趣 幽默能给人笑声,给人快乐,也可以为自己解除尴尬。马克·吐温有一次乘火车旅行,中途列车员过来检票,马克·吐温翻遍身上所有口袋,就连座席和地板也仔细搜寻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车票。这时列车员已认出这位大作家,便安慰说:“算了,先生,别找了,您回来时把车票让我看一下就行了。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也无妨。”马克·吐温却像十分焦急地说:“怎么无妨呢?要是找不到这张车票,我怎么会知道今天我是上哪儿去呢?”马克·吐温丢了车票不假,可他不至于连自己去哪里都忘得一干二净。面对列车员的宽慰,自嘲一番,简直把自己夸大成一个白痴。这样一来,不仅机智地解除了眼前尴尬,还通过幽默的调侃暗示列车员,自己确实有票,只是一时找不到罢了。
三是要注意言语的态度。
集中注意力。别人讲话时,要注意倾听。四下张望,或是翻看报纸书籍等等,别人就以为你对他的话没有兴趣,会很扫兴。
照顾情绪。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都必须顾及。如果你对别人表现出刻薄的神情,或者对所谈的内容反应冷淡或鄙视,那么对方谈话的兴趣也就消失了。
假如你不喜欢听对方言语,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但还得表示友善,不要因为对方不得体的话就否定其人格。你尊重他,并不妨碍你表示与他有不同的意见。实在没有时间消耗,就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适时插话,扭转话题的方向。如说:“您的言论使我受到一些启迪,请教一下……”引出你想说或讨论的话题,不至于伤害对方。
轻松快乐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能使谈话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大家无拘无束,心旷神怡。
力戒自我 跟自己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就舒服,话多得很。遇见趣味不投的人就感到别扭,不想开口。依着这样的脾气去接近别人,真正能融洽的就很少。所以,在社交活动中,自我意识不能太强,应该主动适应别人。
谦虚谨慎 谦虚是真诚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的需要,言语要尽力避免伤害对方,用乎和的言词表达,也是自身留有余地的需要。每人的知识有限,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傲慢无礼,别人有可能出难题让你下不了台,那样更是丢人。
言语在实际运用中千变万化,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只有掌握好言语的技巧,才能成功地搞好人际关系,取得事业上的辉煌。
本书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对日常生活中的言语现象,按照内容的属性,分为14个章节进行了阐述。
本书淡化理论,着重实用。结合生活事例,告知读者话应该怎么说,不应该怎么说。既有谈判桌上的运筹帷幄;又有生活中的和风细雨。其目的是让读者知道并掌握怎样才能把话说得圆满,使人听了舒服。
许多的问题,许多的烦恼都是由于言语不当引起的,可是我们过去对此多有忽视,把原因归咎于其他了。《能言善辩的心理学》就是要引导读者把错误的观念改变过来,从心理上给予高度重视。说话是一个互动过程,心理的因素至关重要。没有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没有顾及环境和对方的感受,怎么可能把话说得好,说得让人舒服呢?《能言善辩的心理学》从心理角度谈言语,就是让读者明白只要你留心,是能够做到言语圓满的。本书淡化理论性,着眼实用性,以平常人日常生活实际为基本点,采撷实例说明,让读者清楚话应该这样说,不应该那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