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孩子,在一位普通母亲的“设计”下,没有跟着高考指挥棒转,也没有被家长送到国外进行“素质”教育(尽管家里有充足条件可以这样做),而是在同样的普通环境中,随性发展,任何辅导班没上过,英文却能夺得全国大赛第一名;高考中成绩突出,但是北大不去,就上自己喜爱的某大学某专业,刚上大一就被陆川导演看中,点名收为助手…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位传奇女孩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女孩母亲的18年教子心得,共93篇,方法简便,人人可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用出国同样出色(一位成功母亲的18年家教心得) |
分类 | |
作者 | 阎静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普通孩子,在一位普通母亲的“设计”下,没有跟着高考指挥棒转,也没有被家长送到国外进行“素质”教育(尽管家里有充足条件可以这样做),而是在同样的普通环境中,随性发展,任何辅导班没上过,英文却能夺得全国大赛第一名;高考中成绩突出,但是北大不去,就上自己喜爱的某大学某专业,刚上大一就被陆川导演看中,点名收为助手…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位传奇女孩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女孩母亲的18年教子心得,共93篇,方法简便,人人可学。 内容推荐 如果你也是一位母亲,请读一读这部《不用出国,同样出色——一位成功母亲的18年家教心得》吧!这位对孩子充满挚爱的母亲,用自己生命记录了一个幼小生命成长的历程,也记录了一个伟大母亲的情怀。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不仅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而且一步步引导孩子长大成人;她不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最爱,舍得为孩子付出爱,更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她不仅关心今天能够做什么,更关心明天孩子能用什么;她不仅希望孩子耳聪目明,更希望孩子的生命充满阳光。这就是母亲的形象。 目录 序一:生命的感动 序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前言 1.抓周。人生选择中的第一次预演 2.孩子撕书有原因 3.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4.孩子的要求总会得寸进尺 5.自己动手做玩具 6.小涂鸦,大秘密 7.鼓励女儿在游戏中再创造 8.多说入耳的话 9.用身体语言与孩子沟通 10.一旦许诺。就要兑现 11.女儿不会看电视 12.动词就是儿童的代名词 13.别强化孩子不喜欢的食物 14.孩子不爱吃菜怎么办 15.允许在家中“胡闹” 16.让孩子多思多想 17.让孩子学会亮出自己 18.从小事中培养“规矩”意识 19.孩子不是坐不住 20.幼童不该提前登上小学快车 21.自信心必须从小建立 22.讽刺是自信的杀手 23.习惯是学习的同义词 24.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25.学习别人的,不忘记自己的 26.分享是独生子女必修课 27.玩耍中对知识的体验会更深 28.让孩子再玩几分钟吧 29.文明是表现给孩子看的 30.不要总想着改变孩子 31.女儿教我不伤害动物 32.女儿喜欢这样的老师 33.孩子为何远离快乐 34.做一个“听话”的家长 35.懒妈妈带出勤孩子 36.家是孩子坏情绪的回收站 37.不要轻易地举起你的手 38I示范公开课的思考 39.看世界。学英语,一举两得 40.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41.质疑永远比答案重要 42.好成绩是“睡”出来的 43.明确学什么,不在乎考咋样 44.孩子成长中的性与爱 45.尽量减少“陪读”的时间 46.教科书不是真正的“书” 47.家教真的有必要吗 48.热爱生活,学会自理 49.给孩子搭把手就行了 50.别让孩子的创意沉睡 51.捍卫孩子的学习兴趣 52.女儿从没得到过物质奖赏 53.别拿自己孩子与他人做比较 54.让孩子有说话的份儿 55.生活充满否定。孩子将会怎样 56.孩子需要妈妈。也离不开爸爸 57.爱得越深,伤害越大 58.情感需求高于物质需求 59.女儿不愿意让我变老 60.母亲——一个多变的角色 61.了解智商加减法 62.先根深,后叶茂 6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可以双赢 64.尊重个性。成就人才 65.有“野心”不是坏事情 66.培养成熟的人格 67.女儿有了男朋友 68.锻炼需要时间和空间 69.参加社会活动比课堂学习更重要 70.分数虽可贵,能力价更高 71.不去最好的学府。要读最适合的专业 72.女儿是个有目标的人 73.尊重孩子的选择吧 74.做自觉学习的一朵奇葩 75.做个不听话的好孩子 76.发扬个性的光辉 77.不仅看得惯。还要跟得上 78.发挥天赋是成功的秘诀 79.寻找孩子的贵人 80.微笑出魔力 81.感恩之心不可无 82.需要说声“对不起” 83.尽早培养工作经验 84.创业与就业。哪个更适合你的孩子 85.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86.树立四个“万”字目标 87.养儿育女。别图回报 88.营造祥和与温馨的家庭 89.在不满意与知足之间 90.快乐总在放弃后 91.做合格妈妈的五种能力 92.常问自己几个问题 93.我与女儿一起成长 附录一:正是因为妈妈爱你——说给女儿的话 附录二:童年的记忆——写在明天幼稚集团成立十周年 附录三:由宓简历及主要经历 后记:把伟大的母爱变成伟大的课题 试读章节 明天就是女儿周岁生日了,怎么过?还是奶奶提议,除了庆祝一下,还得举办一个抓周仪式。 住平房就这点好,谁家要是有点高兴事,街坊四邻都愿凑个热闹。第二天一大早家人开始忙活起来,街坊也闻讯挤进我们并不宽敞的屋里,满满当当的,好不热闹。 那时抓周都需要准备些什么我也不清楚,不像现在,想找个什么只要在电脑上敲一个关键字,五花八门的信息就可供你参考。 奶奶说:“这些东西家里差不多都有。如最先抓取的是笔和书,就预示着孩子将来有文才;印章代表当官、钱代表富有、葱代表聪明、大蒜代表会计算、和医学有关的代表当医生,还有……还是先把大床腾出来慢慢想着摆吧。” “那我得先把这小东西支走,不然她会把你刚摆好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的。” 我抱着女儿屋里屋外地到处找着可以用来抓周的道具。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多放点书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希望女儿将来能干个跟文化艺术沾边的事。于是光书就找了好几种:低幼的图画书、小人书,又从书柜里搬出了一本线装书。知道吗?钱锤书抓周时抓取的就是一本书,因名“锺书”。当个画家或其他与文字设计有关的事也不错,于是我找出了各种笔:毛笔、蜡笔、彩色画笔、圆珠笔、铅笔,都摆上了,回头看见丈夫中山装口袋别着的钢笔顺手也让他贡献出来了。嗯,能当个医生也不错,以后一家人的身体有保障了,没有听诊器怎么办?邻居拿来了血压计代替也行。印章就用在书市上让人家刚给刻的吧,起码预示着将来能官运亨通,至少有管理方面的才能也好。玩具嘛也不能少啊,毕竟是孩子的所爱。百元大钞也少不了,不是说了嘛,有钱能使鬼推磨。放个乒乓球拍吧,不管练什么,赚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强。胭脂口红也得摆呀,早知道《红楼梦》第二回中就有关于宝玉“抓周”的记述:“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宝玉抓取“脂粉钗环”,令其父贾政大为不满。毕竟咱是个女孩,看惯了我‘出门化妆,要是选上这个也没的说。什么大葱、蒜头也上来了,毕竟它们代表了聪明、会计算,管它好闻不好闻。芹菜代表勤劳,纯粹是采用了谐音,话说回来了,谁不希望孩子将来勤劳致富。再放点儿好吃的东西,抓着可能会被认为没多大出息,是个吃货,可谁离得开吃呢……闹了半天只要大人期望的编个说词统统都可以搬上来呀。 看女儿过生日,最兴奋、最开心的要算是大人了。我抱着胖嘟嘟的她一遍又一遍录磁带,生日歌就没停地在嘴里哼唱着。女儿看着大人们都那么高兴,自然也莫名其妙跟着咿咿呀呀、咯咯傻笑。 “照这么找还有完吗,有几样代表不就行了。”一旁帮不上手的丈夫发话了。“嘿,你这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吗?好了好了,差不多了,仪式马上开始。” 舞台的道具都准备好了,真正的主角登场才能称得上是一台戏。 我抱着女儿站在众多的物品面前,她睁大了眼,先瞄了一下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扭着劲儿地让我靠近它们。我把女儿放到了预留出的位置,本想着她会斯斯文文拿拿这个、摸摸那个,结果屁股还没坐稳就冲向自己的左手边,抓起那支灰不溜秋的钢笔看着我笑,真奇怪,那么多好玩的、好看的东西,她单单选那支最不起眼的钢笔,我心中暗喜。“小女孩儿长大当医生多好”、“当作家好,你们家就是书香门第”,邻居大妈们争先恐后地说着。那好,为了验证一下,再让女儿重新抓一次吧!我们打乱了这些道具原有的秩序,这次我把那支笔放到离女儿最远的角落,还用别的东西把笔帽稍微遮挡了一点儿。女儿又一次回到了床上,她不顾平时喜爱的玩具,穿过漂亮的书本,不在乎爱吃的东西,百元大钞也没看在眼里,直奔目标,啊,又是它!她又一次举起了这支笔,向我炫耀。周围的人都笑了,我更是打心眼里高兴,孩子抓周,倒成了逗着大人乐了。 P1-2 序言 这是一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书。它会吸引着你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动。 一位平凡的母亲,却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她从女儿出生的第一天,开始记录女儿成长的历程,18年从未间断!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真实,好似发生在昨天;每一段感言都是那么真切,好似从心底流出;每一种教育的体验,都是那么真实,好似书写生命的百科全书!18年,这位母亲用心记录了一个孩子成长的历史,让我看到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容易!一个生命从小长到大是多么不容易!让每一个做过孩子母亲的人都体会到生命的分量。 正当我沉浸在对这位母亲的敬佩和感激中时,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顿时山崩地裂,无数的房屋倒塌,无数的母亲失去了孩子,无数的孩子失去了父母!无数的人失去了亲人! 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发出救人的命令,10万多官兵奉命挺进,及时打通了通往灾区之路,成为挽救生命的希望。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组织救人,他站在废墟上,用沙哑的声音呼喊:救人是第一位的!“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他的声音划破长空,成为救人的号令。无数人自觉投入到这场抢救生命的战斗中,大家毫不计较地付出,无论是献血、捐款,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中国人在面对灾难的那一刻,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令西方传媒一时间改变了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他们说:“中国人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屹立千秋万代,风吹雨打不倒!” 大地震震碎了山河,也震撼了人的心灵。 那一幕谁也不会忘记:一位母亲在大地震发生时用自己的身体为3个月的孩子撑起的一片天,当她的生命停止时,她身下的孩子还甜甜地睡着,当救援人员把她的孩子救出来时,发现在孩子小夹被里,有一个手机,上面打着母亲的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那一幕让所有人落泪!在救灾现场,从倒塌的废墟救出的许多母亲都用身体给孩子支撑起生命的空间,虽然她们的姿式各不相同,可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她们本能地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孩子的屏障。许多大人死了,而孩子却安然无恙。被感动的救援人员都是流着泪在挖……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爱!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然而当毁灭性的灾难降临时,母亲选择了牺牲自己,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这伟大的母爱感天动地。感动之中,我在想,那位母亲用身体保护下的婴儿长大之后,是否能够理解母亲的感情,是否能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否思考过:用怎样的爱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用怎样的营养来滋养自己孩子的心灵?用怎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出生命的价值? 如果你也是一位母亲,请读一读这部《不用出国,同样出色——一位成功母亲的18年家教心得》吧!这位对孩子充满挚爱的母亲,用自己生命记录了一个幼小生命成长的历程,也记录了一个伟大母亲的情怀。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不仅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而且一步步引导孩子长大成人;她不仅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最爱,舍得为孩子付出爱,更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她不仅关心今天能够做什么,更关心明天孩子能用什么;她不仅希望孩子耳聪目明,更希望孩子的生命充满阳光。这就是母亲的形象。 作者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母亲。 …… 后记 伟大的母爱被视为世界上最无私的爱。 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国家的命运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还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我们明天能否立足于世界,取决于今天我们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童年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与喧闹;青年的一圈是爱情与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如果有任何一圈未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受到损害,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在日本,母亲象征着一种职业、责任和权利,她们把教育子女看成自己的最高责任。美国教育部的一项报告《今日日本教育》撰文说:“日本母亲的成就感源于其子女的成就,母亲参与教育是日本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马卡连柯曾说:“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的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小小的创造力?” “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幽默地说,“虽然全国的父母从来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全国的父母每天却说着非常相似的话:要好好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北京的教育专家李圣珍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弊病,我们这个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合格的父母,他们大多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莫名其妙地恋爱、结婚,莫名其妙地做父母。被他们培养出来的所谓“问题孩子”,本质上是来自“问题父母”,再加上一些“问题教师”,孩子们就更加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不出“问题孩子”,才是咄咄怪事! 如果我们还能够回忆起鲁迅先生80年前那句痛切的话:“中国少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在父母们高喊“救救孩子”之前,还是先救救父母们自己吧! 母亲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是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因为随着孩子的长大,新的问题总是会不断地出现。这需要母亲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在不断探索和自我完善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自己生的,没有哪个人比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也最想让母亲真正了解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绝不能“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生理知识和成功的教子经验,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我不是儿童心理学专家,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我和你一样就是一个普通孩子的妈妈,我也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但母爱同样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也应像渴求其他知识一样,努力把伟大的母爱转变成研究教子的伟大课题。 这本书完成归功于很多人,对此我深表谢意。我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系教授冯忠良,是你最初的肯定让我有信心坚持写下去;我还要感谢幼儿心理学专家郝建玲,你对本书的敦促让我无法停歇下来;尤其要特别感谢中青社的冈宁先生,你为我的拙稿放弃了春节整个假期,让我感动;还有我的好朋友小妹、雪冬、虹燕、一如、永梅、雪欣、马俐等朋友和老师,你们都说过要当我的第一位读者,我总算对你们有了交代。没有你们热情的关注,本书是无法完成的。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家人给予我的爱和支持,特别是来自于女儿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受到,成人做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有支撑的,谢 亲爱的朋友,你的孩子在成长中开心的事,我愿与你一起分享;烦心的事,我也愿与你一起分担。如果信任我就和我联系吧: 书评(媒体评论) 涂人生最佳底色——精彩人生从这里开始。 ——明天幼稚集团总院长郑佳珍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感动。 ——知心姐姐卢勤 尊重个性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典范。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本书的经验表明:沟通是成功教育的钥匙。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忠良 由宓走在北京现代化的前沿,这代表了中国的和她自己的梦想。 ——德国二台ZDF对由宓的报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