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宫闱搜秘(历史小说)/高阳作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阳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望君、吏鱼,生于钱塘望族。1948年随军赴台湾。他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1962年,高阳应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历史小说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他的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本书是高阳作品之一——《宫闱搜秘》。

内容推荐

高阳,台湾已故著名作家。他的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宫墙九仞,秘辛千年,有多少惊心动魄,又复几许遗恨,上穷碧落下黄泉,层层帷幕为读者揭开。本书是高阳作品之一——《宫闱搜秘》,书中集合了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宫廷悬案,高老爷子带你过一把侦探瘾。

目录

烛影斧声

华阳教主

明宫大喋血发秘

朱三太子

雍正压嫡的真相

清圣主如何解决他的皇位继承问题?

试读章节

“家天下”的制度,起自夏禹传位于子。从那时开始到五代告终,约计三千一百五十年;帝位的递嬗,始终以父死子继为天经地义。“陈桥兵变”,宋太祖代周而兴,做了十六年皇帝,临死以前,不传大位于子而传弟光义,是为太宗。在传统中,这是罕见的变格。

太宗的继统,太祖不召重臣顾命,亦无亲侍在侧,于烛影摇红、斧声戳地中,举天下以私相授受,似乎帝位的更移过程,没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因此,太宗的得位,在当时就被认为一大疑案。宋人笔记中,虽不敢公然质疑,可是旁敲侧击地,在许多地方表现了对太宗的讥刺。至于正面记述其事的,据我所知,有《湘山野录》、有《涑水纪闻》;而所记的事实不同,所持的态度亦不同,前者存疑,后者意在“辨诬”。

先谈《湘山野录》,这部笔记的作者是杭州的一个和尚,法名“文莹”,与苏东坡是同时代的人。他的书中记述了一段“神话”,说太祖早年曾与一异人为友;在即位第十六年,也就是开宝九年的春天,复遇于洛阳,太祖问他:“我寿还得几年?”那异人告诉他,这年的十月二十夜里,如果是个晴天,则可延寿一纪,否则“当速措置”。

到了那一天晚上,太祖驾幸太清湖“望气”。其时星斗灿然,是个极好的晴天。正在庆幸可以延寿之际,“天地陡变,雪雹骤降”;太祖记起“当速措置”的警告,立即传旨召“开封王”光义进宫,延人内寝,把太监宫妾都撵了出去,酌酒对饮。

在远处的近侍眼中,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这里有两个名词,必须先作一解释。那时的赵光义,封号是“晋王”,领“开封甲”,所以文莹称他为“开封王”,实际上并无此爵称。其次是所谓“柱斧”,只是一把水晶小斧头,为北宋皇帝时刻不去手的一样仪物,好比老年人的手杖那样,用处甚多,可用以撑持、可用以叩门,亦可在发脾气的时候,用来打人;柱斧亦是如此,如仁宗幸张贵妃阁,见王拱宸所献定州红磁器,以张贵妃不守“不得通臣僚馈遗”之戒,一怒用柱斧把那些磁器打碎,即为一例。倘以为柱斧可以杀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前引的一段文章中,“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字里行间,显然对太祖的死因,存着疑问。因此,司马光为太宗“辨诬”,便着眼在说明太祖崩时,太宗不在禁内,他在《涑水纪闻》中是这样说的:

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问其故,曰:“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此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人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人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人。继隆使王且止直庐;德玄曰:“须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司马温公以真儒而为名臣,平生不作妄语,这段“纪闻”,自非捏造。温公自道“不诚之事,不可为之”,则“闻”其事而作“纪”,自然是深信太宗得位,绝无“斧声烛影”之疑;闻召而徘徊瞻顾,更可见无觊觎神器之意,所以得位,不过王、贾拥立,宋后“遽呼”,一场傥来的富贵而已。

这就是“君子可欺其以方”了!司马温公拳拳忠爱,大概只想到这些话可为先帝辨诬,便忽略了这些话中的错误和矛盾。错误也者:第一、“内侍都知”应为王继恩,不是什么王继隆。第二、即使有宋后命王继恩招皇子其事,所召者应为太祖的长子德昭,不是次子德芳,因为德昭为贺后所出;德芳生母不详,但宋后只比德芳大七岁。可知他绝非宋后的儿子。然则何所偏爱而不召长子德昭?第三、太祖崩时,德昭和德芳都不在开封,德昭以“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南郑;德芳以“贵州团练使”驻广西贵县,用意是在防备降服不久的“复蜀”和“南汉”。这两个人都不在开封,何由而召。

矛盾也者,说“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这话不错;而且晋王也早有接政权的准备,然则到了该他接位的时候,何以“犹豫不敢行”?这不但不合光义的性格,更不合乎当时的事实。

当时的事实是什么?细考史实及后人的评论,我认为赵家得天下的真相是如此:

第一、“陈桥兵变”,出于太宗和赵普的密谋;太祖本人并无欺负柴氏孤儿寡妇的意思。

第二、太宗在策划“陈桥兵变”,推戴太祖做天子时,就已有了“兄终弟及”的打算;但他自己不便表示,所以由杜太后以母命作成“金匮之盟”——太宗“陈桥兵变”的密谋,杜太后和太祖的姑母大概都知道,只瞒着太祖一个人。

第三、太祖不愧孝悌,忠实地执行了“金匮之盟”。

第四、太宗即位后,有悔盟之意;赵普看出端倪,设计迎合,借以复登相位。

第五、德昭、德芳的死因可疑;而廷美的获罪而死,则完全是赵普的阴谋。

第六、至此,“金匮之盟”中所约定的传位顺序,自然中断,太宗达到了传子的目的,而欺母、负兄、杀弟、逼侄的罪名,也就难逃于天地之间了。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