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一: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兰儿心里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慈禧前传(慈禧全传)/高阳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高阳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晚清历史全景式画卷,系列史诗巨著《慈禧全传》之一: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兰儿心里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了…… 内容推荐 一个女人的政治生涯,始于其作为皇帝的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即位,其生母兰儿被称为“以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利的诱惑,丧夫之痛的失落感,兰儿心里滋生出的是世人不可想象的人生路途,她将自己逼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了…… 试读章节 清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六日,文宗崩于热河。遗命以皇长子载淳继位,并派怡亲王载垣等军机大臣,额驸景寿及辅国公肃顺等总共八人,“赞襄一切政务”。这就是清朝家法中“顾命大臣”辅弼幼主的制度。 不久,幼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其时仿明朝万历的成例称她“圣母皇太后”),既不甘于大权的旁落,又深憾于肃顺的跋扈,于是与文宗异母弟恭亲王奕诉密谋,夺取政权,由“顾命”而变为“垂帘”,两宫临朝称制于上,恭亲王综揽全局于下,是为近代史上有名的“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争权的两方,缩小范围来说,一方为慈禧和恭亲王,一方是肃顺及其同党。但肃顺为文宗所重用,而文宗的重用肃顺,则在恭亲王于咸丰五年奉旨“罢直军机,回上书房读书”以后——此为文宗与恭亲王兄弟失和的表面化。换言之,没有恭亲王于咸丰五年的退出军机,就没有肃顺于咸丰六七年始的逐渐被重用,即令肃顺在御前当差,有心揽权,则以恭亲王的地位,足以裁抑,然则文宗的末命,必以嗣君付托恭亲王,不特无“政变”之可言,且亦无“垂帘”之变局。王湘绮诗:“祖制重顾命,姜姒不佐周”。“垂帘”原是恭亲王与慈禧合作的条件之一,倘恭亲王亦在“顾命”之列,一定也跟肃顺、载垣一样,对“垂帘”之议,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由此可见,“辛酉政变”实种因于文宗与恭亲王的兄弟失和,其间牵涉到帝位、亲情、礼法、隐衷。重重因素的纠结,构成了复杂微妙的过程。我以为在贡献《慈禧前传》于读者之前,有先议议此过程的必要,因作本篇。 宣宗生前,三后九子,二三两子幼殇。第一子薨于道光十一年四月;两个月以后,皇四子奕让生,是为文宗。 文宗的母亲钮祜禄氏,由全嫔累进为全贵妃。十三年四月,继后佟佳氏崩,全贵妃晋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十四年十月,正位中宫。二十年正月初九崩,年三十三。宣宗亲自定谥为“孝全”。 清宫词:“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原注:“孝全皇后为承恩公颐龄之女,幼时随宦至苏州,明慧绝时。曾仿世俗所谓乞巧板者,斫木片若干方,排成‘六合同春’四字,以为宫中新年玩具。”因生长苏州之故,亦可想见其在“明慧”以外,还有江南女儿的温柔,这与旗下格格的开朗爽健是大异其趣的,此所以独蒙帝眷。 孝全之崩,曾有异闻。清宫词:“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日:‘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以其为孝全所出,且于诸子中年龄较长。”照这首诗看,孝全暴崩,似是新年宫中家宴,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妃怙宠及庆历八年,近侍作乱纵火,曹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不知意何所指?词连孝和,尤不可解。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尧佐乞官;或者孝全亦有类似的举动,而宣宗继母孝和太后秉性严毅,有所责备,孝全因而羞惧服毒。宣宗哀矜,谥以“全”字。这是我的猜想,究竟真相如何?诚所谓“宫闱事秘,莫得闻矣”! 孝全崩后,宣宗未再立后。其时妃嫔中,名位最高的是静皇贵妃,幼殇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皇六子奕诉。孝全崩时。奕芭即由静皇贵妃抚养,王闽运《祺祥故事》:“恭忠王母,文宗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文宗,故与王如亲兄弟。”静皇贵妃在文宗即位后,被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所谓“乳文宗”的“乳”字,如作哺育解,不实;“舍其子”更不实,静皇贵妃多少是偏爱亲子的。但文宗与奕诉为皇子时如“亲兄弟”则可信,因不独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同在书房;兼之皇五子奕谅出嗣为悖亲王后,不在宫中,皇七子奕谡还小,不足为侣,除此以外,宫中别无可以谈得来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亲密了。 奕沂的才具,无疑胜过奕诖。宣宗亦最钟爱这个儿子。但大位终归于奕七者。另有缘故。清史稿《杜受田传》:“文宗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日:‘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晚日:‘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文宗的这段话。就是杜受田的传授。又清人笔记载:“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人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亲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日:‘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如上所引,文宗得位,不无巧取之嫌;而恭亲王的内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兄弟各有心病,种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而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积嫌到咸丰五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兹就王湘绮所著《祺祥故事》中,有关此事的记载,分段录引注释如次,以明究竟。 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亲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孝和太后于此;文宗即位,亦奉康慈太妃居绮春园,这是文宗以宣宗尊孝和者尊康慈;而视疾问安,又无异亲子,凡此都是报答抚育之恩。但看康慈误认文宗为恭亲王所说的一段话,偏心自见,而猜嫌固先起自康慈。 又一日,上问安入,遇恭亲王自内而出,上问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 此记康慈不得太后封号,死不瞑目。“哦,哦”是暂不置可否之词,恭亲王则以为文宗已经许诺。这可能是一种误会,但恭亲王行事,有时亦确不免冲动冒失,因而被认为“狂妄白大”,以后与慈禧的不和,即由于此种性格使然。 恭亲王初入军机在咸丰三年十月,虽为新进,但以爵位最尊,成为掌印钥的“领班军机大臣”。所谓“军机领袖”、“首辅”、“首揆”都是指领班的军机大臣。召见军机,自乾隆十三四年间开始,全班同见,但首辅或一日数召,面听指示称为“承旨”;既承旨而缮拟上谕进呈,称为“述旨”;至于“传旨”,通常指口头传达旨意而言。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