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可道幸福道(一生幸福的48个秘诀)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樊惟证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温柔与善良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一对台湾夫妻很幸运地订到了火车票,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他们的一个座位上。于是,先生示意太太坐下,自己则站着,却没有请那位女士让位。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这才明白先生不请她让位的原因。先生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

下车后,心疼先生的太太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中途大可请她把位子还给你,让你坐一下。”先生却说:“人家不方便了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几小时而已。”太太听了相当感动,觉得先生非常温柔体贴,富有魅力。

“人家不方便了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几小时而已。”这是多么柔软、暖心的话啊!它能将善念传达给他人,感染周遭的环境氛围。如果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我们又何必吝啬一句柔软的话或一个善举呢!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过去不少人都认为女人要像水一样柔顺,不可有半点粗犷。然而,男人就不可以像水吗?

在道家看来,“水”泛指人的德性,并非女性的专利。《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最显著的特性是:柔,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柔”总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是指女性妩媚纤弱、百般依顺的样子。其实,“柔”是一种气质和修养。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善行都是“柔”的体现,它所释放的能量是无坚不摧的,任何人也无法抗拒这种“柔”。

柔弱的水不嫌卑下、坚忍负重,而且“善利万物而不争”。能够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不问回报,这难道不是有内涵的男人应该有的表现吗?假若一个男人爱斤斤计较,受不了一点屈辱和挫折,动不动就对人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动脚,他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道德经》指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暴躁的人常会装腔作势、欺善媚恶,他们以为这样便是刚强的表现,其实这只会反映出他的软弱与无能,这种人容易闯祸或受伤。柔和善良且处处关怀、体谅别人的人则容易与大众融洽相处、和谐共存。

美貌与内涵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君形者亡焉。

——《淮南子·说山训》

三国时代,魏国的许允迎娶卫尉卿阮彦的女儿,但他发现新娘阮氏长相奇丑。新婚当日,夫妻二人行过交拜礼后,许允就不想进入新房,许允的家人为此都很忧虑。

这时,恰巧许允的好友桓范前来恭贺。桓范对许允说:“阮家既然将丑女嫁给你,一定是别有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于是,许允回到新房,但见了新娘后马上就想离开。新娘知道许允这次若是离开,就不会再回来了,于是拉住他的衣襟不让他走。许允不客气地问新娘说:“妇女应具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美德,你有几种?”新娘说:“我只缺少美貌而已!然而,士人应具备许多品行,你有几种?”许允说:“我全都具备。”新娘说:“各种品行中以德为首要,你却爱美色而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许允听了很惭愧,从此对妻子十分敬重。

后来,许允被密谋篡魏的司马师杀害,许允的门生赶来向许妻阮氏报信,此时阮氏正在织布,她神色不变地说:“早知如此。”门生欲将许允的儿子藏起来,以免遇害,但遭阮氏拒绝。后来,司马师派钟会来许家试探许允的儿子,如果其子有才学,便杀之以除后患。而此时,许允的儿子早已听从母亲的吩咐,装成了一个庸人,因此逃过一劫。

许妻虽然容貌不美,但却有智慧,受人敬重。所谓“十年美容,千年美德”,人的容貌终有一日会衰老,但德行和智慧却可以万世流芳。因此,一个人即使容貌很漂亮,但如果欠缺智慧和内涵,就不会打动人。

以绘画为例,画家必须认识并传达物象的精蕴,才能显现其艺术价值。同样,认识一个新朋友时,最初我们或多或少会关注其容貌和外表;但相识一段日子后,果你对其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你就不能正确地评价他并与之深交。另一方面,要想令他人欣赏你,只有美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内涵,只有花瓶式的外表又怎能成大器!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

道家一向主张人要养身、养心,期望世人皆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延年益寿,故道门有不少长寿和美容的功法与药方。不过,道家更重视人身心的内在健康。如今,许多人为了追求好身材而去瘦身。其实,在道家的思想中,胖与瘦是相对的概念,没有一定的界定标准。瘦并不代表健康,胖人亦非一定不健康。所以,大家要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首要选择,绝不能盲目瘦身以一味追求所谓的漂亮。不过,当人的身体因肥胖而出现毛病时,瘦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亦不能以不健康的方法施行。

所谓“相由心生”,如果我们修心养性,常怀慈爱之心行善助人,并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自然会流露出清秀脱俗、和悦可亲的美的气质,而这种美是不能通过整容手术做出来的。大家是否发觉,我们和他人交往时,很容易会对对方产生一种主观感觉,即使对方其貌不扬,但如果对方亲切诚恳,你也会对其产生好印象。相反,如果其傲气逼人,无论容貌如何漂亮,你也会心生反感,这就是内涵对美貌的影响。

庄子曾在《庄子·骈拇》里提到,有的人天生双脚相连,或天生有六只手指,这都是自然而生的;一切皆自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一个人如非五官有严重缺陷或容貌被毁,则整容是没有必要且有违自然法则的。

清代有一本著名的相书名《太清神鉴》,其中提到:“人之形美矣,苟无德则以虚美,而天祸人损,遭之凌辱无疑也。是知德在形先,形居德后……”人若无品德,就算有再美的容颜亦是徒然。切勿偏重外在美而忽略对内在品德的修习,否则即使再貌美,也不是一种贵相。

P3-10

书评(媒体评论)

是书乃樊君常居蓬瀛仙馆学修并进之结晶,文采飞扬,慧聪流溢;引经释典,化奥义而达简明;崇德扬善,彰根本而绎真风。一旦付梓流传,良可导人向善,必能为淳风俗、善世情、博仁爱、致和谐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孟至岭

(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

目录

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恬静·身心

 温柔与善良

 美貌与内涵

 高低与贵贱

 失败与勇气

 逆境与喜乐

 得到与失去

 清心与怨气

 简缘与名利

 正念与邪念

 执着与放下

 报怨与报德

 天堂与地狱

第二章 耕耘·生活

 清贫与乐道

 快乐与满足

 困苦与幸福

 小事与习惯

 恶口与伤人

 说话与修行

 种福与消灾

 安乐与感恩

 勤劳与收成

 生活与修行

 下签与吉凶

 算命与祸福

第三章 节制·欲求

 财富与梦境

 富贵与学道

 功成与身退

 追求与失去

 压力与松弛

 利欲与人生

 静心与烦躁

 欲念与节制

 减价与欲望

 抛砖与引玉

 简约与生活

 心足与欲求

第四章 施爱·社会

 大爱与无私

 忍辱与美德

 慈爱与奉献

 真爱与回报

 闲息与懒散

 利人与利己

 节约与环保

 节俭与施惠

 求神与自力

 丧葬与祭祀

 临终与关怀

 清醒与沉迷

序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看电视、电影要高清的、3D的,听音乐时要求音乐有逼真的现场感,用餐时则挑选精致的美食……适度的享受是无可厚非的,但人们如果过分地追求享受,只会令身体和精神不胜负荷,以致身心受到损害。

当大家不断追求各种享受时,是否静心想过要学会知足、寡欲、退让和不争?或许大家会认为这些不过是老生常谈,但道教却视之为处世待人、返璞归真的最佳途径。

道教认为,人生圆满与否并不在于你得到多少,人越简单、越舍得放下、越能慷慨地与他人分享,得到的反而更多。古往今来不少修道之人都恪守清静、简朴、寡欲的生活原则,目的就是保存真性,追求与天地自然和谐的人生。可惜,到了近世,世人误以为道教只是符咒、法术等脱离现实生活的事物,以致掩盖了道教的真义。

今天,道教要面向大众,更需逐步厘清世人的误解。所谓“欲修仙道,必修人道”,信众必须做好现世生活的修行,修心养性,否则其修行将毫无意义。2000年,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首先提出了“生活道教”的理念,强调仙道要以乐生和济世为基础,修行要从尽人道开始,而后才能修仙道。

《西升经》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干鱼终。”人不离道,道不离人,道就在世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生活道教就是将道教的智慧和精神融入生活当中,利己利人,最终使世间万物和谐共存。

我们常说行、住、坐、卧都是修道的一部分,因为日常生活就是最基本的修道体验。无论饮食、言谈、走路、坐卧,都是对人修为德行的考验。所以,修行是不能离开生活的。若我们能够以清静之心体验道,品味生活,自然可以从中找到意义,而这正是生活道教的宗旨,也是本书写作的目的。希望大众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在清静中培养智慧,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

此书能够面世,得感恩于蓬瀛仙馆理事会的鼓励和支持,中国道教协会的尹志华博士和蓬瀛仙馆道教文化中心众同事在资料搜集和审阅上的协助,以及孟至岭道长的赐序。

《道德经》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希望此书有助于大家亲近大道,同得福慧,和谐快乐。

内容推荐

《道可道·幸福道:一生幸福的48个秘诀》乃樊惟证常居蓬瀛仙馆学修并进之结晶,文采飞扬,慧聪流溢;引经释典,化奥义而达简明;崇德扬善,彰根本而绎真风。一旦付梓流传,良可导人向善,必能为淳风俗、善世情、博仁爱、致和谐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道可道·幸福道:一生幸福的48个秘诀》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黄山书社联合出版。

编辑推荐

每日为工作奋斗,你快乐吗?

每日为生活奔波,你幸福吗?

每日为名利左右,你知足吗?

道家说:欲望无穷,人生有限,与人分享,方得圆满。内心清净,则神色安定;欲念一生,则思虑不清。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惟证道长教我们以简单朴实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

不沉沦,不迷失。养护身心,自在生活。心灵平静,幸福一生。

樊惟证编写的《道可道·幸福道:一生幸福的48个秘诀》借由一则则触人灵魂的小故事,以道家的睿智,代领我们审视人世间的各种利害,启发我们更为清醒地思考生命、认识、改善生活,从而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