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药铺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亦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出生于中医药世族的作家,以其充满神秘的含有浓郁百草气味的思索与文字,诉说着对祖国中医药辨证施治思想的推崇,对肴着深厚民族底蕴的传统文化的崇拜;自始至终彰显着作者的一贯主张:文学对人生必有实在的抚慰。

由李赤编著的《药铺林》是一部近距离透视中医药的文学作品,被北大中文论坛评为二十世纪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药铺林》以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为背景,以一个中医药世家的真实故事为蓝本,以不动声色的幽默和感性流畅的语言,讲进一部神奇诡秘的家族史:处处体现对兴衰、爱恨以及病态与健康、人性与自然的透视。

故事是家旅的也是民族的,是私秘的也是社会的,是虚构的也是真实的。由李赤编著的《药铺林》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为妇人滑胎病脉证治第一,狂喜病脉证治第二,母亲身体里有一朵罪恶的白花,发明家和废止中医法,虚劳病脉证治第四。

目录

自序

一点解释或说明

上卷

 妇人滑胎病脉证治第一

  柳英

  甜蜜的药味

  节奏鲜明的音乐

 狂喜病脉证治第二

  进城

  为什么裹脚

  第一次出诊

  血虚病脉证治第三

  勤工俭学

  钦犯

 母亲身体里有一朵罪恶的白花

 发明家和废止中医法

 虚劳病脉证治第四

  山西来的药商

  一块刻着李盛奎名字的石碑趴在地上

  先人国

  梦游先人国

  英年早逝

  三缸银子

 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五

  城里来的病人身上有锦纹斑

  拜师

  男女同浴

 瘟疫阴阳交病脉证治第六

  针刺双乳与冷语如箭

  要什么口供

  这是一场革命

  壕沟

  “大东亚共荣”

 瘟疫

 永别

 当上了军医

下卷

 不孕病脉证治第七

  区长章太雷

  不孕门诊

  湿温毒邪

  学习班

  提前降生的孩子

 不育病脉证治第八

  一家人

  中西医结合门诊

  《黄帝内经》

  失眠症

  试着和把自己打翻在地的事实共处

  痉病脉证治第九

  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假设

  好像有人捏住了我的舌头

  阴纵案

  面对生活人人都得苦苦挣扎,但方式各异

  清水里不养鱼

 肝中风病脉证治第十

  对生命的主人来说生命到底是目的还是服务的手段

  地区医院也无能为力

  康复过程

 阴阳应象大论第十一

  又可以在自己家里当大夫了

  阴阳论

  牛皮癣

 中风病脉证治第十二

  一把亮闪闪的短刀架在脖子上

  压缩了的故事

  团圆饭

  富贵病

  嗜睡病及瘟疫

  南方来信

  关门弟子

试读章节

我姓李,这没什么奇怪,天下姓李的人多得让人无法想像。过去,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前几天有人告诉我,李姓已经排名第一。这个消息如果早一点到来,会让我的爷爷李兰英欣喜若狂。他会把这看作家族的荣誉。我不明白,李姓家族这么多人,这荣誉就算有千钧重,摊到每个人头上还能有一根头发丝吗?再说,人多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如果我们的人口不是那么多,说不定现在我们比美国也差不到哪里去。当然,我爷爷如果现在还活着,我是断不能讲这些话的,因为他会为了这些话而难过。

那时我还年轻,正是容易相信别人容易崇拜别人的年龄,放到现在,我会觉得他的话幼稚可笑:我们是皇族皇孙,到什么时候也不能给李世民的脸上抹黑。

那时我还不知道我们家族的来龙去脉,也不知道李世民是何许人也。有一个时期,我很自觉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爷爷给我的那些书,读了那些书,我不仅知道了李世民,还知道了一些其他的人物:李隆基、武则天、爱新觉罗弘历、张仲景、孙思邈、沈括、神农氏、黄帝等等。但因为受家族意识的影响,书里提到的那么多人差不多没多少印象,只有李姓的几个人倒是牢记在胸,比如李时珍、李鸿章,他们的事迹都让人感动,尤其是那个喜办洋务兴水师、建学堂、一心想救大清于水火最后仍落一身骂名的李鸿章,更是让我入迷。我情不自禁地给爷爷说起这几个人,爷爷立刻睁大了眼,接着压低了声音说,你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也是李世民的后代呀,是我们的先人哩,你要好好跟他们学习呢。爷爷的脑筋真的有问题啦,哪能天下姓李的都是李世民的后代呢?照他的说法,那些跟李家沾亲带故,甚至一些旁门外姓都可能是李世民的后代呢。天下这么大,谁还能记得自己的祖宗八代,谁还能把自己从十几亿人的海洋里分离出来呢?不久,爷爷又把另一些书放到我的跟前,那是些字很大的线装书,尽管书用绸缎一层层包裹着,但书页仍然很黄了。那些书里就有我们同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那本书是一个学科基础的基础,没有它,什么都谈不上。

读史先于读医,这是爷爷有意的安排。在我年幼无知的时候,在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时候,我就慢慢地接药铺林的班了。可惜,我没有接好这个班,我没能按爷爷的设想发展他和他先人开创的事业。这一点是爷爷无法预料的。

即使当时能预料到又能怎么样?他别无选择,他只有两个孙子,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我。他的另一个孙子,也就是我的哥哥、本来的继承人不可能按照他的思路行事,他有自己的打算,谁也别想牵着他的鼻子走。

那时,爷爷只看到了我身上他需要的品质,而另一些品质他却没看到,也许他是不愿看到。比如,我是一个不大不小不轻不重的悲观主义者。我没有他所希望的热情、果敢和坚忍不拔。因此,没过多久我就对我们的身份——皇室后代——这个让爷爷引以为荣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只有那些显赫的家族才可能真凭实据地查找他们的族谱,像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家族(跟普通家族稍有不同的是我们的先人里每一代都有一个行医的郎中,我们的祖坟地也像孔家林一样不以姓氏命名,孔家林叫至圣林,而我们的林叫药铺林),凭什么样的证据才能断定我们是那个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死掉的李世民的后代?这事我得跟爷爷好好理论理论,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为此有了一次简短的对话:

有什么证据说明我们一定是李世民的后代?

证据?当然有。

证据在哪里?

在你我的脸上,在你我的心里,在千千万万个李姓人的念想中。

这还是很难让人相信。

这不是让谁相信不相信的事,这是事实。这事实首先自己得相信,连自己的荣誉都不相信,还指望谁相信你呢?

我认输啦,我知道我没办法说服爷爷,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坚定不移地认为我们是李世民的子孙,因为他有可靠的依据,这依据就是他的父亲我的祖爷爷李盛奎认真而有成效的调查的结果。这些后面都会提到。由此可见,爷爷不是一个只凭想像做事的人。

但爷爷确是一个想像力丰富的人。如果他不是药铺林的子孙,如果他不是像我一样很早就学了医,没准他能成为一个不错的诗人,他的满腔热情也许能给后人留下李白那样的诗章。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他并愿意和他常相守的原因。虽然他是个医生,从事的是不得有半点马虎的职业,但他常常脱离开正常的人生轨道,遁入他自己虚幻的天地。他不仅一口咬定我们是李世民的后代,还幻想着我们的后代里终会有李世民那样的英雄,重整李唐王朝的江山。因此,他给哥哥取名李诵,给我取名李纯。这是唐王朝十四、十五朝皇帝顺宗和宪宗的名字。可我不是英雄,李诵也不是英雄,英雄都死了,英雄都挨了劈蛋一脚。我们白顶了一回皇帝的名字。

现在我一个人住在这个空荡荡的大院子里,没人来找我看病,也没人跟我说话,即使有人来也没法说,我不会说话了,我的舌头不听使唤。大家都忘了我是个大夫,是个曾经很不错的中医大夫,我救过很多人的命,让很多人摆脱了疾病,恢复了健康,我认真研究过中医的原理和若干病症,有些记在了栗原小子给我的本子里。可这些谁还知道?现在大家只知道我是一个嘴上挂着痰涎的老头儿。

不过,这个连吐痰都不利落的老头儿快成一个气象学家了,我知道天气在一天天恶化,病毒在一天天泛滥。我不敢抬头看天,因为天上到处都写着毒瘤,写着那个曾经让我非常陌生的“癌”,它们把这个世界劈蛋一脚,再一口口吞噬掉。我们惹恼了我们一代代供养的神,他不再像保护自己的孩子那样保护我们,他不喜欢我们了。想想这些,真是叫人不好受。

不过,也没必要太悲伤。虽然取代我们的新世纪的时间已经确定,但这期间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供我们悔过自新、洗心革面,我们还有机会在我们热爱的土地上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剩下的时间里,我必须兑现三十年前对一个女人的承诺。P1-4

序言

许多年前一个飞雪的傍晚,我和家人去汶河对岸的小火车站接我父亲。爷爷、奶奶几天前就开始念叨,母亲也不动声色地收拾屋子,很显然,父亲的归来是我们家的大事件,大家对父亲充满期盼。

我们一行几人走出小车站,就影影绰绰看见夹在汶河和徂徕山之间的村子。父亲的眼睛明显地亮了一下。离家八九年,现在家就在眼前,肯定是有些激动了。但父亲并未急着回家,而是绕道走进药铺林。他领我们穿行在一个个坟茔间,在一块高大的石碑前驻足,他告诉我那是家族里有史可查的老祖宗。那时,我对面前的石碑和坟茔毫无兴趣,老祖宗只是凝在花岗岩上有些女人气的名字,他与其他逝者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由他开始或兴盛的中医药事业对我来说非常陌生,而在他之前的故事更像是传说。父亲在祖宗之间流连,告诉我祖坟地药铺林的由来:在我们的家族史里,每一代人中总有一个精通中医药的医者,历经几百年而不断,而每一代医者去世,都能带来极大反响,久而久之,药铺林就成了这些逝者的家。父亲谈兴正浓,而我只希望父亲尽快回家,因为雪越下越大,天也慢慢黑了,家里人正在急等。可父亲仍然在一块块石碑前辨认那些模糊的碑文,好像他千里迢迢回来就是为了寻找碑上的文字。尽管此前我不止一次来过药铺林,但这一次却有了“第一印象”。

药铺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坚硬、冰冷。大雪覆盖了所有的坟冢,连松柏树也穿上了雪衣,满眼里只有单一的白色,我看不到它的过去,完全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不知道它曾经演绎过种种非凡的故事。即使后来从父亲那里陆续听到了一些故事,也仍然引不起我的重视。

父亲归来时带回一口质地上乘的木箱,箱子漆色杏黄,光可鉴人。家里人都说那是上了洋漆,然而在这口上了洋漆的木箱里,只装了一个绸缎的包裹,包裹里是父亲奶奶的一捧骨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父亲的奶奶逃荒关东,不幸亡故在冰天雪地的北国。父亲不能容忍奶奶葬在药铺林之外的任何地方,执意将奶奶带回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的奶奶连同那口上了洋漆的木箱终于在药铺林里安了家。那天的一切深深印在我心里了:柳丝新绿,碑前朝阳的地方,迎春花刚吐出第一朵鹅黄,背后的大山黛色渐浅,不远处的柴汶河水也哗哗有声。药铺林给我的第二印象有了生命力,但它是安静的。

在我的意识里,药铺林似乎一夜之问就消逝了。几十亩上百亩地的药铺林在那个年代是不合时宜的,它就要变成耕地。过去一代代人安息的地方,如今要让它长出茂盛的谷子、高粱、玉米、大豆……这个过程其实很短,但对父亲来说,这个过程却很长,因为丈量痛苦的尺子总是拉长。父亲无法忍受推倒坟冢和墓碑的行动,更无法让父亲忍受的是挖开坟墓,拉走砌坟的石条去建桥修渠,让先人的尸骨露于日光之下。父亲不可能与还是孩子的我交流,我不知道药铺林存在和被毁的意义,但我只知道父亲那时非常痛苦。又是一个傍晚,我随父亲去了已被夷为平地的药铺林,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都是拆散的棺椁碎木,我的脚随时都可能踩在骷髅和白骨上。那印象是可怕的,久久挥之不去。

1974年,因批林批孔的需要,我随同学去曲阜参观,目睹了至圣林的尊贵。走在至圣林高大的树木和碑林中,眼里却一再浮现药铺林。这个被历代君王尊崇的林地其实与药铺林有着相近的意义,它们因不同的理由被人念记;至圣林是由官方的刻意而延续,而药铺林则是由真情存于民间。离开曲阜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我第一次明白了药铺林和我们家族的关系,它是我们家族历史的一个缩影,尽管它没有进入任何官方文档,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有理由把它记录下来,放进现在的档案。

二十几年后的2000年,《药铺林》书稿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已故的高贤均先生和作家出版社的杨德华先生同时看中.最终由作家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药铺林))面世不到三个月,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先声夺人,抢先购得繁体字中文版权,次年6月在台湾出版。此后的几年,读书界不断有人谈起它,它曾被一些中医药大学指定为必读书,《中国中医药报》用一整年的时间全文连载了小说。它得到了一系列好评和荣誉,让我意外的是北京大学中文论坛还把它列为现当代文学“我最喜爱的小说”。2003年非典后,有人撰文说是这部小说谶语般地招来了非典。这显然是笑谈,而中医在非典中所做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这在官方的许多资料中都能找到确切证据。《药铺林》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对中医的兴趣,而非典让国民真正开始重视中医。三年后,又一次中医的存废之争兴起,北京的某些媒体电话采访我,并让我表态,《药铺林》给了我对中医存废评说的话语权。显然,中医存废之争是一场闹剧,因为中医对中国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力正日趋增强,这用不着我多费口舌。我想说的是,中医对我们思想方法的影响还方兴未艾。这种影响,《药铺林》里已有所显现,这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小说出版十年后,仍然有许多读者在网上传播读《药铺林》的感想和体会。我这样说,不是说《药铺林》是一本什么了不起的名著,而是说《药铺林》吻合了当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与期盼。

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大气安全,等等,还有什么需要安全呢?有了这么多的安全倡导,正说明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极不安全的境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了生存危机。许多人怀着这样的危机感与《药铺林》不期而遇,许多人读过这本书再把它介绍给朋友,这就是《药铺林》十年不被遗忘的原因。

《药铺林》出版十年来,我时常还会接到求医问药的电话和邮件,因为书中详细而逼真地介绍了几十种疑难杂病,出现上百种药方和民间验方,这让许多读者把我当成了中医大夫。《药铺林》是一本小说,是一本以药铺林家族故事为原型虚构的文学作品,它隐在故事和医理背后的人类精神被魏里亚女士和朱立群先生一眼识破,他们决定重新出版此书以飨读者。但愿此书能如其所愿,对读者有所裨益。

201 1年2月于济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