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书文“文革”前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参加工作。改革开放后,第一届(77级)大学毕业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宣武区成教局教研室做教研员,并参加过宣武成人教育地方的编撰工作。在《民政之声报》、《光明日报》、《红大校刊》等发表杂文、论文若干篇。本书为他的杂文论文选集“孔乙己和他的长衫”。主要包括了夜读偶拾,说东道西,学海拾贝,人物春秋,文苑撷英和旅游天地六个版块,供读者朋友们阅读。
一、夜读偶拾
从伯乐与马之关系谈起
孔乙己和他的“长衫”
“诽谤”杂谈
爆竹趣谈
知识分子“下海”之我见
中国古人的商贾观
中国古代用人方略小议
论名士风度及酒与创作之关系
谨防身边的小人——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想到的
从心理变态看社会行为畸变
二、说东道西
远来的“和尚”
“美”的误区
女人哉,祸水乎?
也谈“改行”
走出知识迷惘的怪圈
民工种树
学会走路
时髦与健康
五十年流行语的沧桑变迁
反客为主友为先——试论友善的社交接近术——套近乎
三、学海拾贝
“合来主义”琐议
这“御史”不是那“御史”
异形词规范取向之我见
再说规范异形词
“的、地、得”语义演变及语法功能
再议《拿来主义》
略论北京话的语言特色
新世纪的师德规范与师德建设
四、人物春秋
刘邦与松下幸之助
他也说曹操,我也说曹操
梅花香自苦寒来——简忻晋公子重耳的成材之道
“类型”还是“典型”?——试论林冲的性格特点
五、文苑撷英
《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初探
绚丽恢宏、波澜壮阔的诗篇——从《离骚》中探求屈原的浪漫主义
纵横有序巧安排,条块搭配润华章——浅谈《豳风·七月》的时间安排技巧
创作灵感的出现与捕捉——从苏轼的《文与可画篑筜谷偃竹记》得到的启示
东鲁春风“吾与点”——读《论语·侍坐》有感
以儒家教育思想为鉴,补现代教育之不足
六、旅游天地
九曲溪漂筏览胜
京西有个“爨”底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