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断海峡(晓钢诗文自选集)
分类
作者 晓钢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晓钢,本名郑晓钢,历任《北方文学》诗歌编辑,《光明日报》记者,《诗刊》编辑,副编审。著有长诗《铜像》,诗集《维纳斯》、《散落的花瓣》、《柠檬杯·红玫瑰》、《云雪歌》、《眼泪是什么液体》、《晓钢抒情诗百首》,另外发表《情断海峡》、《女人无妻性》、《血默默地流》、《长江九歌》等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评论数十篇。组诗《纹身》获上海市第三届优秀文学作品奖。

本书收录了晓钢的诗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是晓钢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发表于海内外书报刊的作品。

内容推荐

晓钢,本名郑晓钢。自幼受苏俄文学艺术熏陶,十一岁开始写诗、木偶剧,接受芭蕾舞、俄文歌曲、舞台戏剧等专门训练。十七岁就读大学汉语文学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创作、评论工作,并做过报社新闻记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及中国婚姻与家庭研究方面的工作。本书收录了晓钢的诗文佳作。

目录

前言 再见是朋友

情断海峡(散文)

 ——致香华

[附]凭诗寄意——海峡两岸姊妹情

相通的诗心/(香港)王业隆

香华信(三则)

奇人与奇情的写真(评论)

 ——读柏杨《家园》

生命的光芒(评论)

 ——读《柏杨诗抄》

战俘与囚徒飘零的悲歌(评论)

 ——读从维熙中篇新作《野浮萍》

人鬼参半的格子世界(评论)

 ——读呼啸长篇小说新作《死亡弥撒》

梦莉的河(散文)

 ——遥寄梦莉

梦是碎的(散文)

 ——寄曼谷友人书

受难于智慧巅峰的产床(评论)

婚姻随想录(杂文)

女人无妻性(杂文)

[附]是呼唤“第三者”吗?/常稔

血默默地流(报告文学)

 ——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部分中年创作人员

抛弃游戏(小小说)

 ——沼泽系列之一

雪珊瑚(小小说)

 ——沼泽系列之二

重庆八月的火锅(散文)

酒(二题)(散文)

偷花儿(散文)

 ——给敬容

海天遥隔的爱(散文小品)

祭祖(散文小品)

芳华长江(组诗)

 芳华长江

 咖啡与乌

 案头敷乃(并寄屈子)

 同你一道迷恋月光(致李白)

 老杜

 面具·围困

 瞬间:“对我来”

 夜过棺木岩

 白帝公孙述

 鸣玉溪听瀑

 托孤咏

 险象·西陵硬汉

 心境:香溪宽谷

 屐痕·吻痕

 玫瑰瓷瓶

 回溯

眼泪是什么液体(组诗)

 奶瓶

 文身

 声音的玫瑰

 金属·夜·黑猫

 眼泪是什么液体

 呓语:蜜桃之夜

 我宣布:我不再懂得爱情

 这颗心

 遗忘了一半的记忆

 头骨化石系列

 交替

 超女性

印象·静默(组诗)

 印象·静默

 酥油花

 辇牛遗诗

 龙羊峡

 小雪雀的歌声

 沙漠风

 遗产

 征服

 将军俑独自

主战场(组诗)

 第一滴血

 和平:混浊的,透明的

 备忘录:空爆以后

 另一种残酷

 十月

 柠檬杯·红玫瑰

 馨香的气息在你身上旅游

 因为你我重新评价男人

 柔润的唇膏

 我向你展示我全部的忧郁

 那一夜你们化作自然风雨

 彼岸

热带故事(组诗)

 狮子与圣象

 鳄鱼对恐龙的祭奠

 湄南床

 黄宝石

 灰烬与情债

 无爱之性

 辣椒柠檬,柠檬辣椒

 老月亮,老流浪汉

 帕塔耶海滨

 倾心之杯

 中药·同仁堂

 严冬

肖像与回忆(组诗)

 声音

 黑夜

 友谊

 人(眉·眼睛·额头·耳朵·嘴唇·乳房)

 四月

 绝望后的希望

 印度榕

 局外人

 灰烬在恐怖中复燃

 拟情诗再作

 只有你的声音代表爱情

读晓钢的诗/艾青

今天没奶/[美国]黄国澐

 ——诗集《晓钢诗出击》代序

爱神维纳斯/(香港)彦 火

 ——诗集《维纳斯》序

晓钢其人/周葵

晓钢:战火中诞生的爱与夜的歌手/何开四

奶瓶已被枪声打碎/(台湾)张香华

读晓钢的诗/(台湾)上官予

 ——诗集《母爱与海》序

小档案

试读章节

距同柏杨、香华于大陆的晤面,已隔三秋。这以“虎”“猫”相昵称的伉俪,堪可视为一对“奇人”。率真得出奇,直来直去得出奇,透明得出奇。要到他们的奇镜之前打量一下身影,似乎还真得有足够的勇气。我知道,他们有很侠义的朋友,也有对头敌手。似乎聪明人最好保持“大音息声”,免得招惹是非与误解,甚至破坏中国人素来称道的“难得糊涂”的佳境,“醍醐灌顶”之后,难耐痛苦的清醒。

香华是我于香港结识的第一位从未到过大陆,多年生活在台湾宝岛的文友。我同她的海峡两岸诗坛首次对话,已无可更移地成为历史陈迹。对于柏杨先生,恐怕我难免有隔海望山、隔山望月之感,而由于性格上的某些因素,在我同他伉俪二人相处的日子里,少不了揶揄、挖苦、硬碰硬。有一次为了他翻来覆去地丢三落四,似乎将香华当做了一个“管家婆”,竟要好好地修理他。而当他半认真地怒目金刚式地回眸,又只能以一场大笑了之。

但我毕竟不能把他只作为好朋友的先生对待。在读了他诸多作品后,我对他在狱中所著的《中国人史纲》,及报道文学体的奇书《异域》很看重,明白他素以历史学家的眼光横着纵看中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犀利锐敏不留情,可说再硬的甲壳也会被他看出“洞”来的穿透力。我想到对两岸文友、作家的文化交流,对任何一位诗人、作家的评价、介绍,都不应以偏概全,出现一叶障目的偏执现象。以柏杨先生勤奋不辍、作战不已的精神,创作出斑斓、浩瀚的作品世界,这自然同这位奇人非常人作家的生活道路、际遇处境有关,不是一个具有科学探讨精神的研究者,以短短时间与有限心力、笔力可能驾驭的。作为我,目前尤其不能。任何高估自己的力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架势,“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虚妄,难免都在人们的讪笑之中化作泡沫。最好的可能,恐怕还是从“0”开始,也是从“灵”开始。开始做,学着做。此次我试着从他的大陆行《家园》开始,阐发一点我的心得与感想。

人之为万物灵长,是因为有灵。作为文学艺术家是要以一己之灵性,最大限度地展现生命。展现的方式,恐怕同各自的性格、阅历、素养、经验、才能、趣味……息息相关。柏杨从小失去母爱,父亲远在天涯,内心本就落寞孤苦。而他由于坚持个性,从小就喜欢提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在传统权威凌驾一切的社会里,走到哪里都令人头痛,甚至令人讨厌。看不惯人间不平,又不肯逆来顺受,老师打也不管用,曾被校方开除。但他资质并不坏,考取了苏州大学,在既无路费又无学费的情况下,却能接受一位长者指点迷津,挣扎而前往。在多次面临人生选择时,也一直无法持保守态度。艰难跋涉地谋生,决定了他走坎坷崎岖的道路。对英雄好汉人物的崇尚,决定他对一切世俗的身外之物,在所不惜。中国历代传统文人依附官场,官场文化恐怕可以构成中国历代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而柏杨由于“还我自由之身”生命运动的完成,他坚决反对官场文化,同权势势不两立,这种激烈与坚决也导致他受民间欢迎而为官场所排斥。同时,由于他的独立人格,往往是实话实说,不兜圈子,不留情面,自然谈不上讨什么人的好。基于他的性格,他的视角,他的表达方式与笔法,自然对自己久违了的家园,不会是旅游风景式优美闲逸的描摹,更不会图一己情怀,仅对个人的遭遇进行一番单线条的、狭隘的记载。他胸中充塞四十年的块垒,自然不吐不快。同时,也的确因了他是柏杨,他的大陆行,必定是柏杨式、问题式。如果没有引起任何冲突,如果不坚持自己做自己的主,而是“客随主便”,听凭安排,大约问题便不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许多。他之大陆行,是返国回家之举,所以他做定了主人不做客人,思路之所逆,观念之所异,行为之所奇,对于这样一块陌生的大陆,不生出系列麻烦来,不是才怪么!所以,对于这本书,在全球先行于六家报纸连载后引起的反响,才不足称奇,当在意料之中。香华曾说这本书没有写好,如果是谦辞就算了,不然,这本距访问大陆仅四个月,即以六十一篇计十七万字的阵容所展现的著述,是作者以全副心血每天投入《柏杨版资治通鉴》翻译工作同时进行。这对于已届七十岁的人,该是怎样一种坚顽毅力与战斗实力的表现!这本书,倘以十月怀胎的常例,该是一个早产儿。字里行间自然显示了时间的孔武急迫,是大刀阔斧而非精雕细琢之作。依着骨架,肉与血的敷衍是恣肆的,有时是来不及审慎选择,而一吐块垒之快的,但又是现实与历史并行,观察与思考并重,因而尚不显得浮泛、平面,而是以富于力度的笔触详尽地触及了社会与人的各种层面。

自然,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能够完全苟同,也以这本仓促而就的著作未能以很高的美学价值,很具深度的文学价值见长为憾,但我觉得这些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简略地客观评价,也不会影响我在三年之后再读这本书时力所能及地写下一些文字,以与作者、读者、文友们共勉。

P36-39

序言

这里选编的诗文,多是我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发表于海内外书报刊的作品。遗憾的是颇有一些篇什在我连续辗转的人生旅途中散失了,而欲追回已力不从心。所幸有些不无纪念价值的旧作尚存,管中窥豹,权充没有向自己从事的大半生文字生涯、向热血青春已逝的倥偬岁月交白卷。

自1993年从俄罗斯回来,由于我个人生活的变化,我先是去了台湾,后来去了北美,旅居美国、加拿大。十几年来,我不下七八次飞越太平洋,回来近距离看中国。体验过各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模式,差异之大,感触良多。在海外多是同数字、外文打交道,现今编就这本往日的诗文自选集,实在有如暌违已久的老友重逢,杂陈百味,尽在不言中。

人常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人常道“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或许就是这“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不能不回来,不得不离开。我并非那种拿不起放不下的小女子,却是这样“西方舍不得,东方放不下”。使命感使然,我需要同这颗星球的东西方,保持均衡的熟悉度。我做不来那种“一去不回头”的人。说句自嘲的话,或许我原本就是那插了翅膀的“鸟人”。

适逢声像影画时代,拥有原始悠久阅读习惯的人群,益显弥珍。沉溺一个人的阅读世界,由书陪伴,遨游五色斑斓多彩多姿的书香大千世界,此谓人生独特的精神享受,令你丰富,伴你成长,不可或缺。

转瞬,人化灰烬,而书的世界不灭。有一天,我终会飞到人生尽头,我的文字,可否接替我继续飞翔?

热爱阅读,这是我终生保有的习惯。面对熟悉或陌生的新老读者,我只想说一句:再见是朋友。

晓钢

2007年春节于中国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