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姜若木编写的《3小时读懂晋朝》是一本简易晋朝史。它精选了晋朝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为介绍对象,如司马炎称帝建西晋,贾南风与八王之乱,桓温三伐,秦晋淝水大战,桓温乱政,刘裕灭晋建宋等均在其中。语言通俗,故事性、情节性、可读性很强。有了本书,你就能对晋朝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3小时读懂晋朝/一目了然速读史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姜若木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姜若木编写的《3小时读懂晋朝》是一本简易晋朝史。它精选了晋朝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为介绍对象,如司马炎称帝建西晋,贾南风与八王之乱,桓温三伐,秦晋淝水大战,桓温乱政,刘裕灭晋建宋等均在其中。语言通俗,故事性、情节性、可读性很强。有了本书,你就能对晋朝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 内容推荐 一目了然速读历史故事,穿越时空见证文化传承。“一目了然速读史系列”丛书的特点就在于“一目了然”,即清晰、简要。本书《3小时读懂晋朝》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描述,讲述了晋朝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司马炎、贾南风、西晋名将羊祜、西晋士风、晋孝武帝之死等等都在其中。 《3小时读懂晋朝》由姜若木编写。 目录 第一章 西晋王朝的建立 曹魏政权下的司马氏家族 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 司马炎称帝建西晋 第二章 西晋统中华 西晋名将羊祜 王浚惊涛下益州 第三章 西晋王朝的短暂统治 自新之人周处 司马炎对天下的治理 西晋士风 石崇、王恺等士族之间的奢华斗富 晋惠帝不惠 贾南风与八王之乱 苟灌娘单骑闯营救黎民 第四章 晋室南迁建东晋 西晋的丧钟 “王与马,共天下” 第五章 北伐空梦 祖逖悲恨击水 庾亮与庾翼兄弟 桓温三伐 第六章 东晋名流 周凯之死 殷浩的空谈 孙盛着史 第七章 偏安江南 “侨置”与“土断” 秦晋淝水大战 第八章 僵死之躯 晋朝门阀 王敦叛乱 庾氏兄弟集团 桓温乱政 晋孝武帝之死 另一个白痴皇帝 第九章 东晋的灭亡 桓玄与司马道子之乱 晋末的北府兵 “五斗米道”起义 刘裕灭晋建宋 附录 一、西晋文学 二、“书圣”王羲之 三、谢安风流 四、桃花源中的陶渊明 五、才女谢道韫 六、“画圣”顾恺之 七、晋朝历代皇帝年表 试读章节 西晋为三国时的司马氏家族篡取曹魏政权所建,其建立于公元265年,于公元316年灭亡;其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存在了52个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统_王朝。西晋虽为武帝司马炎所建,但其帝业的基石是由司马炎的祖父,曹魏政权时期的权臣司马懿所奠定。 司马懿,字仲达,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即公元179年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焦作安乐寨村。司马氏家族是河内郡的世家望族,据说其宗族为祝融的后裔,原本并不姓司马。司马氏家族的先祖在祝融以后,历尧、舜、禹、夏、商数代,世代充任夏官。夏官在周代以前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官职,到了西周,周人将夏官一职改称为“司马”,由于司马氏家族功勋显赫,在周宣王时被恩准以“司马”这一官名为姓氏,自此才有司马氏。而司马氏家族定居河内一事,还要从楚汉时期说起。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方起义势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当时的赵将司马印与诸侯共同伐秦,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封司马印为殷王,“都河内”,从此司马氏族人便聚居在了河内。司马印的第八代后人司马钧曾为汉朝征西将军。司马钧的后人多为汉代重臣。司马钧子司马量,字公度,任豫章太守;量子司马隽,字元异,任颍川太守;隽子司马防,字建公,历任京兆尹、尚书右丞。司马防有八子,皆有才识,时称“八达”,他们是长子司马朗字伯达、次子司马懿字仲达、三子司马孚字叔达、四子司马旭字季达、五子司马恂字显达、六子司马进字惠达、七子司马通字雅达、八子司马敏字幼达。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青年时期的司马懿曾为河内郡上计掾,因他勤于职守而名声远扬。东汉末年,黄巾党人起义,自此天下大乱,司马懿“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当时的南阳太守杨俊听说了司马懿的言行后,觉得司马懿“为非常之器”,尚书崔琰也常对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说“你的弟弟聪明且明辨是非,处事平正,果断独特,这些都不是你所能企及的啊”。司马懿娶妻张春华。张春华是温县北平皋人,出身世家名门,她为司马懿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三子司马仙和南阳公主。 最初,曹操为司空时,听说司马懿博学多才,欲擢用,便派人去请司马懿。司马懿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就以风痹之病为借口推脱不仕。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献帝拜为丞相。曹操再次派人去请司马懿。这一次,来人态度强硬,说:“如果司马懿不能去,就将他抓去。”司马懿无奈,只得到丞相府做了文学掾。 司马懿自知已经得罪了曹操,因此在曹操手下办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先后迁为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及主簿。另外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也被曹操征辟,先任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掾,后迁为太子中庶子。司马懿本来一直都被曹操所猜忌。他人生的转折点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东吴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并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如荀或、崔琰等著名人物都持拥汉的态度,对曹氏代汉颇有异议,也因此而不得善终。司马懿看出了曹操的野心,他对曹操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这一番话是很合曹操心思的,从此司马懿成为曹操的亲信重臣。在曹操称魏王以后,就用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非常好,“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后来司马懿为曹丕“篡汉”更是出了大力,所以他才一直为曹丕所“信重”。曹丕代汉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黄初五年,曹丕以尚书令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当时,军权主要仍在曹氏手中。论地位,曹真、曹休、陈群也略在司马懿之上。公元228年曹休死。公元231年,曹真死。公元236年,陈群死。这以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突出,对蜀战事,多由他来主持。 在曹丕一生中曾两次伐吴,每次都以司马懿居守许昌,到曹丕临终时,更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四人为辅政大臣,一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在魏明帝时期,司马懿成为了魏国政治舞台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只是曹睿的谋臣,同时还掌握着军权,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首领。 司马懿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他第一次展示这一才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那时蜀将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虏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而汉献帝都许昌,离樊城很近,曹操为避关羽的兵锋,曾打算迁都河北。时为曹军司马的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听后,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暗地里与孙权联系,达成了联合攻蜀军的同盟。结果关羽丢失了荆州,自己最后也身首异处。 魏明帝时,司马懿的军事才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长期参与领导对吴作战,有一天,魏明帝向司马懿询问对吴作战的方略,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揞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在公元231年和公元234年,司马懿曾两度领兵于祁山和五丈原抗击蜀丞相诸葛亮。虽然魏军在当时有二十万左右,而蜀军为十万,在数量上占优势,但诸葛亮善于治军,蜀军又经过长期北伐准备,训练有素,故在战斗力上胜魏一筹。当时魏明帝向司马懿下令:“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掳掠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司马懿则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执行。尽管被他的将领讽刺为“畏蜀如虎”,司马懿仍轻易不与诸葛亮交锋。在司马懿这种坚壁不战的策略下,诸葛亮竞一筹莫展,不能越雷池一步,结果他的北伐最后以失败告终。 P2-5 序言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两晋的历史,在我眼中,就是“乱”。 这一“乱”字表现在以下几点上。首先这是一个伦理思想混乱的时代。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自汉以来,从来没有过哪一时期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如此之小。士族们都以谈玄为荣,以谈儒为耻,玄而又玄的思想充斥了这个时代,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放纵了思想的同时,也放纵了人们的行为。所以两晋时期又是一个伦理纲常混“乱”的时期。 没有了伦理,没有了上下,兄弟之间一切都以利益为重。“八王之乱”是国家的动乱,是社会的动乱,同时也是伦理纲常的混乱。正是没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限制,进入东晋以后,强大的世家门阀可以随意更替天子,以至于问鼎。一百多年的东晋历史实际上就是门阀政治的兴衰史,“天子”与“皇权”不过是门阀政治的装点而已。 两晋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社会极为动荡的“乱”世。华夏纷乱,长江两岸、南北社会同时动荡不安。先是皇室内乱,八王纷争,后是五胡乱华,北人南渡,而后又门阀更替不断。在这一“乱”世中,人命如草,最缺的是人,被残虐的也是人。在这个时代里,白骨如山,,屠城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一次屠杀,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排除异己是这一时代所有枭雄的“正常思维”,在他们的眼中,人是最脆弱,也是最可怕的,不为我所用者,必须尽快铲除。另外,在战斗中报复性的屠杀就更为常见了。 两晋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族思想相互混杂,“乱”在一起的时候。当时,因时势的变迁,居住在北方早已被汉化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这一结果就是使早已经汉化后的少数民族,在破坏摧毁中原文明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接受、亲近汉族文化。本来过着半原始生活的游牧民族,其文明程度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从单纯的游牧生活,迅速转变为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模仿汉族文化,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权。虽然都不长久,往往一战而亡国,而从兴到亡的这一过程,本身也成为了汉化的重要步骤。 “乱”是这一时代的特征,也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封建思想的确立是漫长的,代表中国封建思想特征的就是儒学,但儒学是在汉朝武帝时期才得以确立的思想。而在汉朝,在吸取了秦亡教训,否定了独尊法家,以吏为师的同时,汉人是既重视黄老的无为,也重视儒家的人世的。所以,如果说两晋时期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进一步筛选的话,那么其所有表现,就可以看成是在独尊黄老后的社会状况。以吏为师,驱民为奴,必将人心崩溃,同起反抗;而以黄老治国,以无为而达无所不为,虽有利于休养生息,却不利于长治久安,往往导致奢靡之风盛行,将帅各怀其志,久则生变,四海分崩。 不过,自两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真正确立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直到隋唐才形成了以孔孟为本,黄老与申韩并用的统治模式。总之,两晋社会是乱的社会,这一“乱”的结果,有其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