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故事》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重大事件单独构成一本书。在选题上,我们选取每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在内容上,详细讲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册为《流水回头》将带你去参观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水回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学亮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共和国故事》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重大事件单独构成一本书。在选题上,我们选取每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在内容上,详细讲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册为《流水回头》将带你去参观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重大事件单独构成一本书。在选题上,我们选取每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在内容上,详细讲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册为《流水回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目录 一、决策规划 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构想/002 邓小平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007 江泽民召开治黄座谈会/012 中央批准南水北调规划/016 二、设计研究 提出中线工程规划报告/024 提交东线调水规划报告/027 规划设计东线调水工程/030 设计研究中线调水工程/035 提交西线工程规划报告/039 设计研究西线调水工程/041 成立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043 三、施工建设 举行东线一期工程开工典礼/048 石京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050 决战北段输水总干渠/052 工人员奋战在工地上/058 东线济平干渠开工建设/064 隆重举行安阳段开工仪式/068 考察南水北调河北段工程/070 考察南水北调山东段工程/077 东线穿越黄河工程全面开工/085 召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088 举行工程总结表彰大会/091 建设截污导流和输水航运工程/094 实施黄河以北干线工程/096 洪泽湖至骆马湖段工程开工/099 大学生到施工现场演出/102 中线工程郑州段开工建设/104 中线天津干线河北段工程开工/106 对千年古墓进行技术处理/109 丹江口库区首批移民外迁/113 试读章节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游,他选择了被中华民族视为“母亲河”的黄河。 在河南郑州黄河边的邙山,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汇报了黄河的治理情况,并提出了一个从长江引水补充黄河的构想。 毛泽东自上而下望着滔滔的黄河,他略作沉吟,忽然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南水北调这个宏大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了出来。 王化云意识到,毛泽东提出的“南方北方”超出了长江、黄河的范畴,也超出了他自己的设想。于是,他说:“长江水量充足,北方借水,长江不可替代。”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没想到你王化云还是个踢皮球的高手,一下把这个球踢给‘长江王’了。”毛泽东提到的“长江王”指的是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1953年2月19日,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毛泽东从武汉军用码头登上“长江”号军舰,顺江东去南京。军舰离开码头时,林一山奉命登舰。 毛泽东找到林一山,主要是了解长江治理的问题。 在与林一山着重探讨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构想之后,毛泽东又提到调水问题。他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给北方?这个问题你研究过没有?” 那时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要精力放在根治长江水患和三峡论证上,毛泽东忽然提出这个问题,林一山没有丝毫准备。他说:“没有考虑过。” 毛泽东显然已经考虑了很久,他站在一幅地图前,手拿红铅笔,笔尖稍稍悬空指点着祖国江山,逐个提出他设想的引水地点。 毛泽东最先提出的是位于西北高原的白龙江。红军长征时曾经通过此地,毛泽东对其水量的印象十分深刻。 但是,林一山回答说:“白龙江发源于秦岭,向东南流向四川盆地,越向下游地势越低,离北方也越远,很难穿过秦岭把水引向北方,因此引水的价值不大。”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 之后,毛泽东就像他曾经指挥众多战役一样,他的红铅笔先后画过了嘉陵江、西汉水,直到铅笔指向了汉江。 这时,林一山说:“汉江有可能。汉江上游和渭河、黄河平行向东流,中间只有秦岭、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量反而越小。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听林一山这么一说,毛泽东顿时为之一振。他用铅笔沿着汉江的曲线画了许多杠杠。当他的铅笔指向丹江汇入汉江的丹江口时,他突然画了一个圆圈,问道:“这地方行不行?” 林一山脱口而出:“这里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线路。” 毛泽东笔端停留在丹江口,这正中林一山下怀。 在此之前,长江水利委员会从汉江防洪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出发,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基本确认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这是开发汉江的最佳工程方案。不过,由于规划尚未完成,还没有向中央汇报过。 经毛泽东一提醒,林一山马上意识到:丹江口水利枢纽将来很可能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问:“这是为什么?” 林一山回答说:“汉江再往下,流向转向南北,河谷变宽,没有高山,缺少兴建高坝的条件,向北方引水也就无从谈起。” 得到林一山肯定的回答,毛泽东高兴地说:“你回去以后立即派人勘察,一有资料就即刻给我写信。” 军舰快到南京时,毛泽东又一次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P002-004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同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罔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