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由文景主编,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1945年)。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哈得孙河畔一个显贵家庭,14岁进入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学习,后来又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不久,罗斯福出任纽约州参议员,开始涉足政界,历任助理海军部长、纽约州州长。总统任内推行新政,挽救经济危机,颇有成效。外交上提出“睦邻政策”,力图缓和美国与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德、意集团的侵略政策。1941年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起提出《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加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第四次当选总统,1945年4月12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罗斯福》由文景主编,本套丛书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每位名人的精彩一生,每个人物的传记都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主人公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每册名人传记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罗斯福》中出现的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也是本套丛书的一大特色。
在美国纽约州哈得孙河河谷的东岸有一片高地,高地上有个小山丘,山丘上坐落着一幢漂亮的别墅。那是海德公园镇罗斯福家族的别墅。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就出生在那里。
他的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毕业于美国哈佛法学院,是一个热爱生活,具有很高商业头脑的商人。他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事业也很顺利,但在他48岁那年,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与他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突然离开了人世。不久,他唯一的儿子又因结婚而搬了出去,当时,他苦闷极了。
这时,年轻漂亮的萨拉·德兰诺出现了。两人一见钟情,彼此倾慕,尽管年龄相差了28岁,他们还是很快相恋了。1880年10月7日,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组建新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1882年1月30日,德兰诺生下一个健康漂亮的儿子。詹姆斯老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高兴得终日合不拢嘴。两个月后,他们在海德公园镇的小教堂里为儿子举行了洗礼,并给他取名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罗斯福家族原系荷兰移民的后裔。大约在17世纪中叶,他们的祖先从荷兰阿姆斯特丹移居到北美东海岸的哈得孙河上游附近,后来分成两支,一支迁居到哈得孙河奥伊斯特湾附近,另一支迁居到哈得孙河上游的海德公园镇。罗斯福就是海德公园镇那支荷兰移民的后裔。
当时,罗斯福的家境富裕,生活比较殷实。詹姆斯夫妇都很喜欢他,把他视作掌上明珠,对他格外疼爱。罗斯福3岁时,他们前往欧洲旅行。返回时,他们乘坐的“日耳曼号”轮船遭遇了大风暴。在狂风的催动下,海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轮船被海浪冲得东倒西歪,船身严重倾斜,海水不断地灌进船舱。轮船眼看就要沉没,大家不禁焦急万分。
小罗斯福丝毫不知道就要大难临头了,仍然坐在床上欢快地玩着眺娃娃。这时,一个巨浪打来,船身猛地一晃,船舱里又灌进了很多水。萨拉急忙抱起儿子。罗斯福不小心把跳娃娃掉进了水里,他尖叫着哭闹起来:“我要跳娃娃!我要跳娃娃!”詹姆斯看见了,也不怕危险,急忙跳进水里,摸索了半天,才把跳娃娃捞上来。罗斯福破涕为笑,急忙抱住,詹姆斯夫妇都开心地笑了。所幸的是,轮船终于躲过风暴,平安地抵达了岸边。
后来,詹姆斯送给他一艘小汽艇,作为生日礼物。罗斯福高兴极了,急忙把它抱在怀里,给它取名“半月”号,说将来要乘着它去环游世界。那时,詹姆斯夫妇经常带着他出海旅游,曾到过欧洲很多国家。随着不断的海上旅行,小罗斯福渐渐萌发了一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勇敢的水手。遗憾的是,他没有成为水手,却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也许,命中注定罗斯福要与美国总统结缘。1887年夏天,在父母的带领下,年仅5岁的罗斯福来到白宫,受到当时美国总统的亲切接见。
那天早晨,罗斯福被父母早早地叫起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坐上马车出发了。在路上,罗斯福发现父母都很高兴,收拾得也很整洁,心里很好奇,就忍不住问道:“爸爸,我们这是到哪儿去呀?”詹姆斯开心地说:“孩子!我们是去白宫拜见总统。”当时,罗斯福还不知道总统是怎么回事呢,不过从父亲庄重的神情上看,似乎是场很重要的会见,于是就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不久,他们来到白宫,见到了父亲的好友克利夫兰总统。见面后,父亲与总统亲切地握手交谈。小罗斯福很规矩地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克利夫兰总统,觉得总统跟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总统向他问好时,罗斯福很大方地伸出小手,认真地说:“非常感谢您,总统先生!我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克利夫兰总统见他彬彬有礼,不亢不卑,心里十分喜欢。
P1-4
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1945年)。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哈得孙河畔一个显贵家庭,14岁进入著名的格罗顿公学学习,后来又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不久,罗斯福出任纽约州参议员,开始涉足政界,历任助理海军部长、纽约州州长。总统任内推行新政,挽救经济危机,颇有成效。外交上提出“睦邻政策”,力图缓和美国与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反对德、意集团的侵略政策。1941年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起提出《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加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第四次当选总统,1945年4月12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1932年11月,罗斯福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当时,美国正值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全面大萧条的时期,面对危机,罗斯福一改前任总统赫伯特·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实施“国家干预,振兴经济”的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整顿金融秩序、增加公共开支、救济失业者、加强竞争力等,史称“罗斯福新政”。由于措施得当,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在外交上,罗斯福提出“睦邻政策”,力图缓和美国与拉丁美洲各国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最初奉行不干涉政策。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罗斯福要求国会修改中立法,积极摆脱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1940年,罗斯福极力促成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支援英国反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向日本宣战。
从1940年开始,罗斯福参与了许多关于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决策,并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1941年8月,与丘吉尔参加大西洋会议,共同提出《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会集白宫,签署了由罗斯福最后修改的《联合国宣言》,联合国由此诞生。1943年11月,与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会谈之后,飞抵德黑兰参加“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会议,吹响了反法西斯战争反攻的号角。1945年2月,与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晤,达成《雅尔塔协定》。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成功打破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惯例。在总统任内,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之一,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罗斯福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