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文景主编的《丘吉尔》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丘吉尔的精彩一生,选有多幅历史照片,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文中出现了各类文化知识、科学常识、典故趣闻等都随文注出,为阅读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丘吉尔是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世家,从小受到典型的贵族式教育。1894年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从军,参加过英国在古巴、印度、苏丹、南非的殖民战争。1900年后连续当选自由党或保守党议员,历任贸易委员会主席及内政、海军、军需、陆军、空军、殖民、财政等部大臣。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他主张对德实行强硬政策,反对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复任海军大臣,并于1940年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组织战时联合内阁,领导英国对德作战。1965年1月24日,因脑溢血去世。
《丘吉尔》是“世界名人画传丛书”之一,由文景主编。
《丘吉尔》选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名人丘吉尔,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勾勒出他的精彩一生,向青少年朋友描述一段百味人生,将丘吉尔坚毅的品性、过人的胆略、恒定的信念与执著的勇气展示给你。
英国上层社会有一个传统,即自己不教养孩子。因为他们害怕优越的生活环境会使孩子养成不思进取的习惯,况且上层人物也没有很多时间管教孩子。为了照看小丘吉尔,家里为他请来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安·爱维莉丝特的中年保姆。爱维莉丝特太太是一位生性和善的妇女,她一直照顾温斯顿,跟着丘吉尔家一起去伦敦,一起赴爱尔兰;后来,她还负责照顾丘吉尔的弟弟约翰,同时兼管家务,直到丘吉尔兄弟长大成人。
温斯顿亲昵地称她为“爱姆”。小时候,照料他的是“爱姆”,在他上学之后经常给他写信,问寒问暖的也是“爱姆”,他在学校遭鞭答后安抚他心灵的仍是“爱姆”……爱维莉丝特太太的慈爱和善良,深深地印在小温斯顿的记忆里,以致很多年后他仍然念念不忘。
此外,丘吉尔还从爱维莉丝特太太那里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懂礼貌,说话要温柔随和,要善良、勤奋,要注意节俭等。丘吉尔与爱维莉丝特太太的关系很好,他像对待母亲那样地爱她、依恋她,甚至在他当上首相后,办公室里依然挂着她的照片。
童年的丘吉尔并不是一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他说话有些口吃,发音不清楚,但是很喜欢缠着大人间这问那,并且没完没了。丘吉尔性格内向、自信,但是非常固执,认准的事从不轻易改变。在学习上,丘吉尔也不像其他孩子,他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根本不去理会。他不喜欢数学,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对拉丁语和希腊语也不感兴趣,学了好几年也记不牢,但是他对英语却非常敏感,学得非常好。他尤其对军事格外青睐,喜欢每天蹲在儿童游戏室的地板上摆弄兵器和兵俑。
丘吉尔不喜欢学校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生性自由散漫。在家里,人们都顺着他的性子;而在学校里,他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受别人的摆布。由于经常不遵守学校的纪律,而且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劣等生”。
7岁的时候,丘吉尔被父亲送进一所贵族子弟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的环境非常优越,学费也非常昂贵,但这对于丘吉尔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父亲完全能承担得了。只是丘吉尔受不了这所学校的严格管束,因为学校里的领导并不注重教学质量,只看重如何管教学生。丘吉尔受不了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和令人讨厌的拉丁语课,学习成绩自然不怎么样。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他不但不回答老师的提问,还经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难为老师。因此,老师很生气,经常责骂他,甚至鞭打他。
那段经历给丘吉尔造成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灰色记忆。在回忆学校生活时,他总是说:“那时我天天盼望着学期结束,以逃避那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那期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课外读物,而那些读物都超过了我的年纪。我的成绩是全班最差的,我非常讨厌学校的生活。”
丘吉尔在那所贵族学校生活得非常糟糕,导致他的情绪十分压抑,再加上学校的严厉处罚,使得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因此,伦道夫·丘吉尔听从医生的建议,将小丘吉尔转到布赖顿。那不是一所贵族学校,对学生的管束也不严格。虽然小丘吉尔不再遭受体罚,但是他倔强的性格,使他再次与这里发生冲突。在老师的眼里,丘吉尔依然是一个不守纪律、不认真做功课的学生。但是丘吉尔的头脑并不笨,他思维非常敏捷,能够丝毫不差地背诵1200行的古罗马书,以及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大量台词。
在布赖顿,丘吉尔生活了3年,学习了法语、历史,背会了许多名人的诗歌和戏剧台词。在体育方面,丘吉尔还学会了游泳和骑马。对于过去曾经讨厌的数学和拉丁语,丘吉尔依旧如故,看到它们就头疼。当伦道夫想将他转到哈罗公学去读书时,需要对他进行一次测验,要参加他最讨厌的数学和拉丁语考试。丘吉尔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考试,成绩出来后,他的数学不及格,而拉丁语竟然得了零分。按照正常的规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是不能入学的。可是伦道夫与哈罗公学的校长是朋友,看在这层关系上,哈罗公学勉强接收了这个学生。
在哈罗公学,丘吉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遵守纪律,而是依然我行我素,有时竟然与老师公然对抗。有一次,校长说:“丘吉尔,我对你非常不满意!”丘吉尔反驳道:“校长先生,我也对你非常不满意。”
在哈罗公学,主持校政的是该学校的创办人、高派教会的一名年轻牧师雷夫·H·W·斯尼德一基纳斯里,他的教育方式极其刻板,方法非常严厉。丘吉尔认为:“它们甚至比内务部所设任何感化院中的责罚都残酷。”
后来,丘吉尔在回忆这段生活时写道:“我刚满12岁便走进冷酷的考试领域,这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我愿意参加历史和英文测验,但学校方面却偏重拉丁语和数学。而这两门功课,我几乎都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父亲伦道夫对儿子的顽劣非常担心,害怕儿子将来什么也干不成。伦道夫经常看到丘吉尔和弟弟玩打仗游戏,发现这个在学业不上进的孩子指挥打仗和排兵布阵竟然头头是道。伦道夫看到儿子的长处后很欣慰,问丘吉尔:“孩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丘吉尔充满自信地说:“爸爸,我想当兵,我喜欢军事。”看到儿子并不适合在学校学习,与其强迫他上学,不如让他去当兵,到军队去锻炼一下。于是伦道夫决定将丘吉尔送到军校去学习。
然而,丘吉尔的从军之路却是曲折的。他准备报考英国著名的桑赫斯特军事学校,但因为文化知识实在太差,连续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为了让他进入桑赫斯特军校,父母将他送进詹姆士上尉办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是专门为那些想进入军校的青年进行培训的地方。詹姆士对军校可能提出的问题了如指掌,他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教给学生们。
就在丘吉尔要报考军校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贪玩,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造成严重的脑震荡,过了三个月才恢复过来。痊愈后,丘吉尔开始认真学习,准备报考桑赫斯特军校。8月份,他终于收到军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可惜他只能选择骑兵专业,因为当时骑兵比步兵容易录取,步兵学员只需交纳生活费,而骑兵学员不但要支付昂贵的生活费,还必须配备马匹、运动器械和狩猎工具,所以报考骑兵的人比报考步兵的人要少得多。
昂贵的学费并没有难住伦道夫,只要儿子高兴,花多少钱他都舍得。于是,丘吉尔顺利地进人军校,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军校生涯。在军校里,丘吉尔的生活是愉快的,这里没有了令人讨厌的拉丁语、希腊语,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兴奋的骑马格斗和军事理论。跑马场上的训练是他最感兴趣的,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许多军事书籍。每当丘吉尔骑上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他就幻想自己像祖先约翰·丘吉尔一样,成为一名统帅,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沙场上。
就在丘吉尔意气风发,充满幻想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伦道夫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于1895年1月24日去世,享年46岁。正当丘吉尔沉浸在悲痛之中时,他的保姆也去世了。这两件事给了丘吉尔双重打击,使他一下子懂事了许多。从此以后,他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终于在毕业考试中名列130名学生中的第20名。这对于一个原本顽劣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从此,丘吉尔以父亲为榜样,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
P4-11
丘吉尔是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世家,从小受到典型的贵族式教育。1894年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895年从军,参加过英国在古巴、印度、苏丹、南非的殖民战争。1900年后连续当选自由党或保守党议员,历任贸易委员会主席及内政、海军、军需、陆军、空军、殖民、财政等部大臣。纳粹党在德国执政后,他主张对德实行强硬政策,反对首相张伯伦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复任海军大臣,并于1940年出任首相兼国防大臣,组织战时联合内阁,领导英国对德作战。1965年1月24日,因脑溢血去世。
丘吉尔曾两度(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任英国首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英国人民坚决抗战,同时联合美国及其他抵抗力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与斯大林、罗斯福在签订《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宣言》、《开罗宣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参加德黑兰、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6年,丘吉尔应邀访美,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鼓吹英美联盟,对抗苏联,力图加强英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并由此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生著述颇丰,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能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同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行。1953年,丘吉尔被封为爵士,获得嘉德勋章,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丘吉尔未上过大学,其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是通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从柏拉图、叔本华、达尔文等人的著作中吸取丰富的思想营养,从而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世界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