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神”和“入神”
出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神情专注,像灵魂出窍了一样。
入神,是指对眼前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注意力高度集中或是达到精妙的境地。
二者都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进入了催眠状态。在咖啡厅、地铁上、公交车上和电梯里常可看到这种现象,有坐公交车坐过头的,搭电梯下错楼层的。这种状态下的人们,语言会减少、不喜欢走来走去、面部表情松弛等。
所谓催眠术,是指催眠师运用不断重复的言语或动作向求治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人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而催眠疗法则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集中,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催眠师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借助催眠,人就能够使用自我没有觉察到的天生能力和潜能。这种注意力更集中的状态让我们能照着想要的方向集中我们的觉察力,同时挡掉分心的事物。此外,催眠也是研究和开发人类人格的绝佳工具。
我们自己针对催眠所做的实验使我们确信,催眠状态只是普通意识状态的一个变奏而已。既然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进入出神和入神状态,那出神和入神状态无疑是意识的一个正常面向。它应该具有我们尚未发现的巨大潜能。
在睡眠中的意识层次也需要更多研究,因为调查显示,人格在做梦状态会展现有目的的活动,而且个人会尝试解决问题以及从事通常被认为只属于醒时人格的其他活动。
催眠只不过是提高专注力的一个方法。利用自我催眠,我们就能够换挡,改变我们的觉察焦点。
你有过很多次轻度的出神和入神状态,但你自己可能一点儿都不晓得。当你排除一切,全神贯注在一个问题上,很可能你就是处在一种轻度出神的状态。看电视时,你经常是在这种状态,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你正在看的节目上。
当你想要的时候,你可以进入这种状态并且善用它。要进入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无论何时,当你想要的时候,这种出神和入神状态都能够帮助你迅速放松。
坐在一张舒服的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闭上双眼,从你的脚开始,放松全部的肌肉。大声地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你将完全放松,在你脑海里倾听那些话。在引发松弛上,暗示是非常有效的,你会发现你真的在放下。渐次放松所有的肌肉,从小腿上去,大腿、小腹、臀部、腰部,直到后背,向上放松脊椎直到颈部。
想象松弛扩展到肩膀,往下到手臂、手肘、手掌、手指。然后想象松弛延伸到颈、肩,一直到喉部、下颚、脸部肌肉,往上到眉和头皮。继续下去,你会感觉到紧张和神经质离开了你的身体。
一开始,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上差不多20分钟。你可能花更多或更少的时间,视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而定。后来,你只要暗示自己做得到,就可以获得同样的结果。每当你用催眠术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在你选择的时刻或是数到三的时候,你就会立刻脱离催眠状态。
在任何情况下,出神入神一次持续太久的可能性很低,但你应该一直做好上述的预防准备。在此唯一真正的可能性是,你可能就这么睡着了。因此,你需要告诉自己你不会睡着。
不过,你的肉体会非常放松,所以万一头几回你真的睡着了,也别泄气,很快你便会学会维持适当状态的诀窍。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心智非常警觉,注意力也很集中。你的身体会放松,但你的心智不会受到身体的干扰。
你甚至可能怀疑自己是在轻度出神状态,因为有时候在你的觉察感受上很少有显而易见的差异。不过,在你和物质环境之间的有意识关系上,的确有一些微妙改变。你的双眼闭着,你知道房间在哪里,阵阵声音可能从街上传来。差别是,对于这种刺激,你不再感兴趣或关心。
催眠治疗的目的之一和冥想一样,是可以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使我们不受逻辑、时间、空间所限,能回忆任何时空发生的事情。在意识觉察到的灵光一闪间,我们可体验到刹那的直觉、智慧、创造力与透彻绵密的转化过程。所以,催眠不仅可以开发人的潜能与强化人格优势,更能启发内在自我康复系统。能有效运用你潜意识的力量,就能开发你的潜能,创造美好丰足的生命。P3-5
第一章 冥想和催眠:既不神秘也不陌生
关于“出神”和“入神”
所谓的“专心”和“灌注”
“忘我工作”之“忘我”
“忘情”于人于事于境
用冥想解析“难以忘怀”
说说“十分投入”这个词
什么是“迷恋”或“痴心”
从“公路催眠”现象说起
第二章 必须弄明白的几个专业术语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
入定:“定”不是指“不动”
入静:如何正确理解“静”
入净:“净”指纯粹而非简单
入境:进入什么样的心境
放松:怎样才算是放松了
导引:自我导引及被导引
暗示:与明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行为催眠:全新的概念行为催眠的概念
行为催眠的含义和界定
行为催眠与传统催眠的区别
行为催眠对生活的意义
行为催眠在职场上的应用
行为催眠与企业管理
行为催眠工具和技术
第四章 冥想的概念和技术什么是冥想
所有想“法”中,冥想最健康
冥想就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
如何通过冥想协调身与心
为什么冥想能使左脑与右脑交合
获得深度宁静状态的方法
瑜伽冥想体系
冥想的初、中、高级修炼方法
第五章 冥想与催眠的关系冥想和催眠都是心灵修炼的重要工具
冥想和催眠对时间、场地的要求有区别
冥想只能自我修炼,而催眠可以由别人导引
行为催眠中也需要冥想的技术
冥想和催眠能不能同时进行
睡眠与催眠完全是两码事
没有冥想,就没有催眠
第六章 心理催眠的常规应用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
改善消极情绪状态
提高睡眠质量
消除身心疲劳
调整心态使之变得更积极
促进人际沟通效果
提升授课效果
作为思想工作的工具
第七章 行为催眠企业管理学如何对人力进行行为催眠
企业文化建设其实就是行为催眠
产品研发中如何运用行为催眠思维
客户服务中的行为催眠新思维
使企业的发展战略成为催眠工具
品牌建设要追求对市场的催眠效果
广告宣传就是催眠潜在顾客
企业管理者要成为催眠大师
第八章 行为催眠在营销中的运用基于催眠理论设计营销计划
运用行为催眠术使潜在客户心甘情愿
广告渠道、形式和内容的催眠元素
产品内外包装的形、色与催眠
培养销售人员的催眠技巧与训练
销售员要把自己当作催眠师
不同客户需要采用不同的催眠术
第九章 行为催眠的成功意义将目标作为经常性冥想主题
强烈的意念就是冥想力
愿望导引行动——心想才能事成
痴迷行为是催眠后的效果
只要够坚定,一定有办法
催眠原理:成事需要简单化
行为被催眠,不会感觉累
生活中,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会让人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如因工作、人际交往、自我提升引起的焦虑,职业倦怠引起的抑郁情绪,压力引起的强迫行为、恐惧心理、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都是心中的毒素,但却都可以通过冥想与催眠改变。
事实上,冥想与催眠除了能够解决人类注意力紊乱问题,还有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的作用。通过对大脑的扫描可以知道:有规律地冥想与催眠,可以调节大脑神经,让处于压力下的大脑得到放松。
许多医学研究证明,冥想与催眠可以预防冠心病、前列腺疾病、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防止或减轻心脏病、艾滋病、癌症等慢性疾病所产生的疼痛,同时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一些大脑神经系统专家利用复杂的成像技术做测试,得出的结论更是让人激动:在深度冥想与催眠中,大脑如同身体一样会经历微妙的变化。冥想与催眠可以训练头脑,重新改造大脑。
任何一种冥想和催眠技巧都能起作用,在尝试不同的冥想和催眠技巧时,你会有不同的体验,你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关注的焦点,创造出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但是真实的,也是有疗效的,可以打破旧的思维习惯,带来持久的积极变化。
每个人都拥有道家所谓的各种“神通”,这些就是人类的潜能,只是多数人不知道怎么运用,而运用冥想和催眠就可以快速开启人类潜能。
无论是一般人还是敏感体质的人,潜意识中总有许多正向与负向的元素,正向的元素是过去的学习能力,负向的元素则是尚未完成的生命课题。在还未完成这些课题之前,我们经常会被莫名的情绪和经验干扰,却不了解其中的缘由。许多演员及作家就有入戏太深的情况,戏结束了,情绪却无法抽离,对身心造成困扰,以致患抑郁病或自杀。
只有学习观察自己的正向思维和信念,才能让自己从不断重复的负向想法中抽离出来,进而产生正向动能。正向思维就像一道安全防火墙,让人们从此免于负向“病毒”的侵害,并带来持久的积极变化。
冥想和催眠的原则正是建立这样的正向思维。它能帮你培养一种应付疼痛、压力和痛苦的习惯。
冥想和催眠将向你揭示一个事实:你拥有选择权,可以选择让一个想法压过另一个想法。只要你认真练习,你就能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养成能够从消极身心状态中摆脱、升华的习惯。
显然,作为提升生活质量和人生境界的重要修炼工具,冥想和催眠不失为你生活的极佳助手。只要你善用二者,你会发现人生理想境界的焕然一新并不遥远、并不困难,它就在你点点滴滴的修炼积累中发生、发展、成长、成就。
本书就是帮助你成为冥想和催眠大师的火种。书中除了全方位地阐述了冥想和催眠的意义、功能、训练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各种使用技巧外,还首次提出了行为催眠的概念,系统阐述了行为催眠的内涵、意义、应用和技术等。
对于每一位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的人来说,对于各行各业积极关注和探索发展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助手,帮助人们将人生正能量发挥到最好、最高、最完满的境界;协助人们更好更快地抵达结满健康、智慧、财富和幸福等累累硕果的美好花园。
作者
2016年7月
杨安编著的《冥想与催眠》是催眠大师杨安的又一力作。书中主要讲述了,因工作、人际交往、自我提升引起的焦虑,职业倦怠引起的抑郁情绪,压力引起的强迫行为、恐惧心理、精神分裂症等。这些都是心中的毒素,但却都可以通过冥想与催眠改变。通过冥想与催眠进入“忘我”的状态,从而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杨安编著的《冥想与催眠》就是帮助你成为冥想和催眠大师的火种。书中除了全方位地阐述了冥想和催眠的意义、功能、训练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工作、管理等各方面的各种使用技巧外,还首次提出了行为催眠的概念,系统阐述了行为催眠的内涵、意义、应用和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