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末对话/张炜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喜欢的作家

喜欢哪些作家?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因为在书海里碰撞,最喜欢的作品不断变化,有时被这几个作家吸引了,有时又换成那几个。这与进入文学的深度、努力的方向有关。

开始我像好多人一样,喜欢那些读得到的文学作品。今天看当然不尽是值得喜欢的,其中包括了很粗劣浅显的。因为最先接近的最容易把人迷住。再后来读的东西多了,才有可能比较和鉴别。我渐渐喜欢上了屠格涅夫、普里什文等。那时我怎么也读不懂先秦文学,读不懂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没法儿喜欢莎士比亚等经典作家。歌德的书中,除了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别的都读不下去。

在烟台读书时,尤其喜欢孙犁。孙犁的《铁木前传》今天看也仍然喜欢。它让人久久不忘。我把孙犁的所有作品都找来读了,深受影响。也就是这个时候我读了《猎人笔记》。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屠格涅夫的最好的作品。他的《父与子》《罗亭》等长篇,对我的影响都不如那本书大。有一股奇怪的内力从书中生出来,一直左右着我。先秦文学也开始学习,因为这是中文系的必修课。毕业后,继续自修下去。我承认,一种强大的力量彻底征服了我。我们的文学中,很少有比先秦文学更伟大更绚丽的了。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品格,是后人无法复制出来的。我只要写作,就会常常温习先秦文学。

外国文学,19世纪以前的古典作品,我也越来越喜欢。20世纪初的作品,也比20世纪后期的更能打动我。打动我的越来越是作家的心灵,是作家本身,而不仅是作品本身,不是作品的形式。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及经典作家深深地影响了我,有的使我痴迷忘返。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没有了古典主义作家的崇高和伟大。  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个年代,包括眼前的中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也迟早会有自己的经典。但问题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经典,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经典,还可以互相比较。经典不见得全是深深动人的、可以巨大地改变你影响你的,而非经典也不见得就可以完全忽略掉。

托尔斯泰是不朽的。他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梅里美、亨利希-曼,可以举出一大串我喜欢的名字。当代苏联作家,如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耶夫等人,都是大家熟悉的,十分让人喜欢。他们的作品凡是介绍过来的,差不多都读了。高尔基的作品宣传得足够多,前些年其他外国作品不让读,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可以读。奇怪的是现在人们不怎么谈论他了。这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现象。其实我们有可能因此误解了文学。文学不会进步,也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有优劣之别。我仍然十分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作为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师,他一生写了一千多万字。

现在谈论卡夫卡、加缪、塞林格的越来越多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介绍得太晚了。这是我们自己的褊狭和失误造成的。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弗洛伊德,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言必称弗洛伊德和性学。这些作家都是重要的,给人以深深启迪的。他们不具有另一些大师的强大震撼力,但他们也给人很多滋养。

现在谈得同样多的是马尔克斯。我读了他中文译介的所有作品,非常喜欢。他是一个少见的创造力极强的现代作家,可以比得上海明威和福克纳。他在独特性方面至少不差于他们。还有拉美的其他作家,如博尔赫斯、阿斯图里亚斯。这两位也是举世公认的大作家。但是另一个名声极大的略萨,我还没有特别喜欢起来。《绿房子》和《胡莉娅姨妈和作家》好。巴西的亚马多被称为“百万书翁”,在国内就知名度而言可以与球王贝利相提并论,写过著名的《加布里埃拉》。

另一位美国作家,不是常常提到的马克·吐温,是舍伍德·安德森。他的《小城畸人》是不朽的。我反复阅读这部书,深深地折服。这部书也是我喜欢的。

这样谈挂一漏万。这个问题太难以回答了。

P4-6

目录

一辑

 周末对话(上篇)

开始写诗

喜欢的作家

两部中篇

当代作家

新潮小说

“大问题”

《古船》写了哪里

幸福的童年

葡萄园

自己的影子

评论家

农村题材

基层作老

大学生活

通俗文学

上大学

去胶东

简单描述

芦青河

孤寂

学业与创作

经历和体验

废稿利用

学生生活

书信

作家和性别

油印刊物

代表作

哭了

《芦青河告诉我》

忧患意识

《梦中苦辩》

《海边的风》

文学与影视

二辑

 周末对话(下篇)

旺盛期

现代主义

日本和印度

传统

写空了

喜欢动物

爱情

业余爱好

批评

最爱写作

坚持下去

藏书与阅读

为工农兵服务

作品

为什么写作

本地评论家

成熟之后

爱静

扶持者

拜师

文学不会进步

机关生活

苦难

斧头砍不去

女性

音乐和绘画

戏剧

劳伦斯

长篇

诺贝尔奖

柏拉图式

贴近现实

海明威和福克纳

大林野

三辑

 文学是生命的呼吸

 期待回答的声音

 “文学周”答辞

 心中的交响

 土地,慨叹之余

 文学马拉松

 童年之梦

 不能丧失的

 战胜遗忘

 诗性的源流

 感动与欣悦

 “作家”及其他

 读书致远

 书的魅力

四辑

 真挚的诗声

 唯有写作

 穿越俗见

 薄薄一册

 诗之源

 致友人

 南方与北方之间

 难忘的诗意和真实

 儒学与变革

 夜思

五辑

 荒漠之爱(上篇)

痛与喊

“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

“宠犬”

“五”与“七”

貌似“民魂”

卑怯者的愤火

倒楣的责任

“老调子”与阔人富翁

更无顾惜青春

饱人饿人之爱

沦肌浃髓之毒

不掩于墨

不仅仅是冷嘲

精神的丝缕

好像

天才与泥土

依靠与凌蔑

纯谨

不绝之滓

余下的只是卑怯

沙漠中

干儿的严厉

“有效”与“有限”

蔚蓝的野草

六辑

 荒漠之爱(下篇)

力学和化学的方法

同一营垒中人

厨房与筵席

怯者的愤怒

小铃铎

时间的流驶

渺茫的悲苦

沙上之塔

“天地大戏场”

吟罢低眉

有理的压迫

本分

打诨的角色

不置一辞

谋隐与沦落

帮闲的文采

“不配”与恐惧

“除去”与将来

师道与目前之益

“非真勇也”

“没有说清的必要”

不悟

使命与战叫

附录 散文总目

序言

这是我三十多年里写下的散文和随笔,几乎是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字。更早的丢失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部分文字也找不到了。因为生活匆忙而沉重,人渐渐都像迎风奔驰的老马,背上的一些驮载难免要在路上飞扬四散,再也无从寻觅。

从头看这大大小小的篇章,让我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难以平静。这分明是树的年轮,是履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疼感。

许多篇目写在青春时段,那时的稚嫩和面红耳赤的冲动,今天看非但不尽是羞愧,而且还引起我多多少少的钦羡。单纯直撞的勇气与昨日紧紧相连,如今这一切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潜在了心底,只更多在夤时、在倾听扑扑海浪和漫漫市声的无眠之夜,才缓缓地升腾起丝丝绺绺。是的,我仍然为当年人和文学的承诺而激动不已。

我的出生地在半岛地区,即那个东部海角。那里曾经有无边的丛林,有大片的松树,离河的入海口不远,又在重要的古港之侧,于是被命名为万松浦。一个人由此地起步远行,就近的比喻是一条船从这里起航,缓缓驶入了风雨之中。如果留有一部长长的出航志,那么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必定连接着万松浦、开始于万松浦。

人是一条船,并且始终是独自一人的水手兼船长。这部出航记录未免颜色斑驳,腥成汗洇,但唯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记得有一次回到故地,一个辛苦劳作的下午,我疲惫不堪地走入了万松浦的丛林。当时正是温煦的春天,飞蝶和小虫在洁白的沙土上舞动蹿跑,四野泛绿,鼻孔里全是青生气息。这时我的目光被什么吸弓I住——那是正在冒出沙土的一蓬蓬树棵嫩芽,它们呈深紫色向上茂长,四周是迎向春阳的新草与灌木……我一动不动地站定。大野熏蒸之气将我团团笼罩,恍惚间又一次返回了童年。置身此地此情,好像全部人生又在从头开始,兴奋与感激溢满全身。我仿佛接受了冥冥中的昭示,在心里说:你永远也不要离开这里,不要偏移和忘却——这就是那一刻的领悟、感知和记忆。

那是难忘的瞬间感受。也就是类似那个春天下午的一种莫名之力、一种悟想,时不时地在心底泛起,提醒我,并用以抵御生命的苍老、阴郁和颓丧。多少年来,万松浦一直伴我吟哦,伴我长旅——它的意义,它与我、与我一生劳作的关系,若以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而论,那么更多的是“兴”,而不是“比”。它总是明亮着和激励着我的整个劳动。

这些文字是系列的短章编年,更是一部丝绺相连的心书,一部长长的书。它们出生或早或晚,都一概源发于万松浦的根柢之上。

内容推荐

张炜的《周末对话》收录了《夜思》、《荒漠之爱》等影响广泛的篇章。《夜思》是作者置身在时代的转折之地,对于自己的总结和反思。《荒漠之爱》则是作者多年阅读鲁迅先生著作,受到感动之后写下的笔记。

编辑推荐

这本《周末对话》收录的主要是张炜早期的文学对话记录,从中既可以看到作家对艺术的总结和体味,也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现场,以及作为作家与大学生、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问题与话题。

文学评论家王必胜评论:张炜的散文有开阔的题材,不拘形式的文笔,情怀深挚的精神气韵,以及安然沉静的禅意。其最大亮点为: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持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