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曾国藩借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裴向敏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裴向敏编著的《向曾国藩借智慧》从曾国藩的为人、为官、管人、用人、修身、治家、读书、理财及养生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其人生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向曾国藩借智慧》案例翔实,剖析精当,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曾国藩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对自身各种境遇的感悟,还给读者介绍了解决平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策略。《向曾国藩借智慧》可以启发读者,让读者领悟到曾国藩的智慧精华。

内容推荐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

裴向敏编著的《向曾国藩借智慧》选取曾国藩生活中的言行,深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力求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位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优点的曾国藩。本书还通过他的人生事例,探索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向曾国藩借智慧》主要分为九章,分别从曾国藩为官运权、为人处世、识人鉴人、管人用人、修身养性、治家教子、读书学习、理财用财、养生保健等方面分别阐释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向曾国藩借为官运权智慧

 要有耐得住麻烦的本领

 心存敬畏才保得了平安

 对领导竭尽忠诚是本分

 不一定聪明但一定要勤

 傲气不可取。谦虚人喜欢

 找靠山也要小心成陪葬

 不做非分之想、越权之事

 以退为进以求自全之策

 危急时刻不能仰仗他人

 该出手的时候要敢出手

第二章 向曾国藩借为人处世智慧

 待人以诚才能赢得人心

 心胸宽广才能包容他人

 对人对己留下回旋余地

 留心建立广泛人脉资源

 凡事不要贪求占人便宜

 不要做绝,要给人留面子

 出现意外情况灵活处理

 慎重选择要结交的朋友

 能屈能伸才算是大丈夫

 要求同存异不轻易树敌

第三章 向曾国藩借识人鉴人智慧

 从神骨中观察人的才德

 通过观察容貌识别人才

 人的姿容以“整”为贵

 观察人的情态知其性格

 通过声音窥见其真面目

 不求全才重在忠义有德

 四种性格的为官之人必败

 全面多方考察人才能力

第四章 向曾国藩借管人用人智慧

 使用人才应该扬长避短

 驾驭人才懂得软硬兼施

 奖惩分明能使众人信服

 向人施恩也要讲究方法

 培养亲信还需心中有数

 公堂上表扬私下里规过

 言传身教时刻培养人才

 多与下属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章 向曾国藩借修身养性智慧

 志向高远才能有大成就

 时刻反省自己言行举止

 慎独是修身之最高境界

 做人不能没有倔强之气

 有恒是人生的第一美德

 要以“明强”原则做事

 知足常乐是人生大智慧

 拥有平常心是立德之本

第六章 曾国藩借治家教子智慧

 孝敬父母就用行动表达

 用家书向父母送去问候

 与乡亲邻里要忍让留恩

 兄弟和睦才能万事兴旺

 节俭作风才是持家之宝

 以德育人为本因材施教

 留财产不如教谋生本领

 联姻不必讲究富室名门

 讲求礼仪则使家业兴旺

 教子之道重在言传身教

第七章 向曾国藩借读书学习智慧

 阅读能进德修身的好书

 读书既求广泛又要求专

 文章 不必蛮读蛮记蛮温

 学习应该有志有识有恒

 读书学习在于经世致用

 切忌贪多求快不成系统

 练习书法中的一些心得

第八章 向曾国藩借理财用财智慧

 君子爱财还要取之有道

 不要都花光要留有积蓄

 适时散财才能保持富有

 脚踏实地稳健投资理财

第九章 向曾国藩借养生保健智慧

 养生以修养心性为根本

 节制饮食且以素食为主

 多活动是养生第一要诀

 热水洗脚促进血液循环

 凡药有利弊要正确使用

附录一 曾国藩生平

附录二 曾国藩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政治家角逐政坛、军事家竞胜疆场、学者进德修业,乃至普通百姓居家过El子,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艰难忧烦的事情。要克服和战胜这些艰难和忧烦,就要练好忍耐得住麻烦事、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的功夫。

身在官场的曾国藩同样会遇到大量不想做、不愿做、不屑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官场的繁琐应酬常常让他感到厌烦,他也曾与这种官场习气作过斗争。但事实证明,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气的。几经挫折的曾国藩从中悟出了官场生存之第一要务,那就是“耐烦”二字。

军事、政事都是极为繁琐细碎、直接具体的事情。要是在事机棘手之际沉不住气,会因此而坏事。鉴于此,曾国藩经常把“耐烦”二字挂在嘴边,时刻提醒自己要耐得住繁琐,迎难而上。

曾国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告诫处于战事棘手之际的曾国荃,身处逆境时,不必怨天尤人,即使牙齿被打落了也不要吭一声,和血吞之,咬牙忍耐,徐图自强,迎接对自己有利的转机。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奉命剿捻(捻军: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针对捻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捷的特点,以及吸取僧格林沁追剿败亡的教训,曾国藩确立了“河防”战略。

第二年6月14日,曾国藩在徐州与刘铭传商定了“河防,,大计。计划利用自然河道把捻军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然后进行分段防剿,进而全部消灭。

具体的作战计划是曾国藩的湘军与地方势力联手,分守黄河、运河、沙河、贾鲁河与淮河,把捻军困在黄、淮之间的狭窄地带,加以歼灭。运河防务由他与漕运总督吴棠、山东巡抚阎敬铭分守,潘鼎新、刘秉章两军相互配合。黄河的防务则由直隶总督刘长佑、山东巡抚阎敬铭分守。对于西线的沙河、贾鲁河防务,曾国藩调集鲍超、刘松山、张诗日、刘秉章、杨鼎勋率领的五军,配合河南巡抚李鹤年一同防守。沙河、淮河一线则调刘铭传、张树珊的军队与豫、皖地方军队配合防守。

6月中旬,捻军张宗禹的部队在河南的西华、上蔡与刘松山、张诗日的湘军相遇。双方激战7日,捻军损失约600O人。这是自曾国藩率军北上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曾国藩十分高兴,打算利用“河防”之策调集人马,把捻军歼灭在贾鲁河以西、沙河以南地区。但因为湘、淮各军分兵防守,战线拉得太长,一时间很难集中到一起。捻军张宗禹、赖文光、任化邦、牛宏升四军已经往河南许州、禹州一带会合。捻军看破了曾国藩的计谋,也发现了其布兵漏洞,在8月16日夜间对河南抚标营发动攻击,很快突破防线,于开封城内越过壕防东去,进入山东。

之后,曾国藩暂时放弃“河防”大计,改用追击堵截的战术。一些人认为曾国藩放弃了“河防”大计,“河防”之策就是宣告大败了。于是,朝野内外开始对曾国藩不满,他的敌对势力则借机大肆攻击。御史阿凌阿等人上疏弹劾曾国藩剿捻无方,要求撤去曾国藩的两江总督之职,收回钦差大臣之命。清政府也深怪曾国藩与捻军作战一年有余,未见实效。连发上谕,严厉斥责。

面对皇帝的严厉斥责,曾国藩只得以身体欠佳为由,上疏太后、皇上,请开缺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另派钦差大臣接办军务。但他并不想离开战场,准备以“散员”身份留在大营内,协助办理。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他最终没能留在军营,以全盘失败的结果回任两江。

他的学生李鸿章接任后,起初也对其“河防”政策不以为然,轻兵四出。结果,其部下郭松林、张树珊、刘铭传、彭毓橘等大将接连遭到惨败。张、彭两员大将的战死,对李鸿章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使他认识到曾国藩的策略的正确性。此后,李鸿章拒绝采纳任何建议,顶住舆论压力,坚持“河防”之策,把捻军困在黄河、运河、大海之间的狭窄地带,使其马队无法施展特长。结果,赖文光、任化邦率领的东捻军首先被歼。张宗禹领导的西捻军还军东救。也被阻于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为清军所歼灭。

捻军的最终失败,是败在曾国藩制定的“河防”大计上。事后,曾国藩总结了剿捻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己在军事策略上没有失误,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清政府不愿意把剿捻之功再授给这位已经扑灭了太平天国的大功臣,以免功劳太高,将来难以驾驭。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处理与河南地方大员的利益关系中显出了“不耐烦”之处。

曾国藩在遭到别人诬陷的时候没有气馁,也没有抱怨,而是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能够抵抗得住外面的风言风语。最终,他的学生为他挣回来面子,他也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处。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没有一分耐心,如何过得。康熙皇帝在晚年时把“耐心”这两个字写在自己办公的地方。他用这两个字,时时提醒自己。治理一个国家,本来就是一件烦心的事情,要时时处处耐得住烦恼,不要怕麻烦。

古往今来,凡是能做出些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拥有过人的耐心的人。

中国现代军事家刘伯承,就是一位极有耐心且非常细心的人。在每一场战斗之前,刘伯承元帅都会仔细地研究敌情我情,他最爱批评的指挥员就是那种“情况不明决心大”的人。刘元帅对于仅会要求“冲啊,冲”的指挥员的行为非常恼火:“怎么冲法?冲不上去又怎么打?”

作为战略区最高军事首长,他能在指示里把打法以及战斗小组的组成和分工进行细致的交代。这种举轻若重的周密计划,一贯得到指战员的尊重、信任和坚决执行。而在每场战斗之前,刘伯承都会独自思考他的制胜方案。墙上“精密审计”四个大字的条幅,是他所倡导的,也是他所遵循的求实作风。刘元帅曾在抗日战争初期立下一个制度,叫做“每战必有总结”,而且他亲自总结,以此教育各级指挥员,并提高他们的素质。P2-4

序言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提起曾国藩,人们通常会冠上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称号,亦会称他为晚清“第一名臣”,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声名显赫,令人无法忽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的光辉。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有着谜一页的人生。他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他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也有人称之为“汉奸”、“刽子手”。不论他是忠是奸、是完人还是刽子手,从历史角度和学术角度来看,其大智大慧都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所处的正是吏治败坏的时代。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经过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最终获得彻底的成功。虽然对他的诟病不绝,他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其行其言,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处世智慧,他把中国人为官、做事、用人等智慧阐释得淋漓尽致。

晚清时,整个社会信仰崩溃、道德失范。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一生为国、为民,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他在为人、教子等方面,也有非常宝贵的人生智慧。

另外,他对理财和养生智慧也颇有研究。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三不朽的境界,为人所推崇。毛泽东就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蒋介石是曾国藩的忠实崇拜者,他把《曾文正公集》放在案头,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并非出身富贵,他的一生同样充满坎坷。那么,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遇到事情是怎样处理的呢?

本书选取曾国藩生活中的言行,深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力求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位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优点的曾国藩。本书还通过他的人生事例,探索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本书主要分为九章,分别从曾国藩为官运权、为人处世、识人鉴人、管人用人、修身养性、治家教子、读书学习、理财用财、养生保健等方面分别阐释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每一章我们都精心编写了章前语,以方便读者快速明晓本章所讲的大概内容。

在正文部分,读者不仅能够学习曾国藩处理自己身边的事情的方法,了解到他对一些事情的感悟,还能阅读到其他名人的一些生动故事。这不仅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曾国藩的人生智慧,还将扩大读者的知识范围。

最后,我们设“智慧点睛”为整节做点睛之笔、智慧之言,通过介绍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策略,启发读者吸收曾国藩的智慧精华,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曾国藩这个人,我们还专门写下曾国藩生平,介绍其大概履历。

本书内容全面、案例生动、语言轻松,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人生智慧枕边书。

后记

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是许多人用辛勤付出换来的。本书从策划开始,就受到各方人士的关照与帮助,在编写时更是得到不少老师和作者的鼎力支持。特此向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他们是:

杜金霞、刘俊义、高涛、董芳、谢海峥、滕龙江、金源、马宏宇、章艳芬、陈荣赋、于向勇、张宇浩、陈艳军、任延军、孙良珠、杨威、魏风莲、孙豆豆、郭育彩、于超英、于娟、张巧利、刘文极、赵雪红、刘丽娟、丁娟、戚浩、沈海霞、谷伟伟、袁钰、刘挥、张晓萍、陈妙、张娜、张杰楠、王道应、余春荣、尹培培、裴向敏、张建霞、沈建菲、张凯、宋洪洁、鲍翠芳、刘继贤、林天翔、刘坚、王海山、王豹、孙恩棣、杨运成、张文娟、肖冉、邓明、罗宇、刘振中、杨文忠、卢志丹、郭海平、胡建军、吴力强、续金健、马树全、张廷伟、张廷职、张春蓉、孟凡祥、邹之蕴、范德胜、廖小微、于富荣、王秀清、李瀚洋、代学峰、房茂利、朱彤、王琳、刘惠芳、陈德中、曹晔晖、霍启军、郭晓雷、刘朝辉。

本书编写中借鉴和参阅了大量的文献作品,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和感悟。正是得益于前人的劳动成果,才使本书能够有如此之多的翔实案例和如此丰富的理论基础。在此向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资料的提供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另外,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有关规定向原作者、译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译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恳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来电、来函,以便支取我们为您留备的稿酬。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