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源视角下的三重境界
只见业务不见数;又见业务又见数;只见业务不见数……
数据及其处理技术是招式,当忘掉招式的时候,就是练成数源思维秘籍的时候。
1.1 没数
相比其他创业者,何笠阳的创业历程算是比较顺利的,公司成立三年多就上了新三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业务切入了一个相对专业且成长异常迅猛的行业——儿童科技实践教育。
三年多前,何笠阳和另一个儿童教育专业的伙伴,也是现在公司的分管课程产品开发的副总裁,一起成立了做学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合作开发了一套利用积木、儿童电子拼装玩具和电子游戏来训练儿童空间、力学、电学等感知和动手能力的课程。
课程还没有面世,他们就得到了一个大的玩具销售商的100万元种子投资,并且可以在这位销售商自己直营的玩具店铺内进行课程教授和推广。
但在公司上市前的那几个月,何笠阳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为了准备上市文件,承销商催着他折腾各种财务、业务数据。当时上市融资项目主要是要投入新的直营店建设和线上服务平台开发。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单店经营情况要有完整精确的数据,来对未来投资项目进行预估。当时的情况是每家直营店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经营主体,财务上都是统一到城市的子公司的,销售则是单店各管各的,但运营则同时存在统一和分管两种情况。于是财务一套数,销售一套数,运营一套数,这三套数之间在逻辑上应该是统一的,但实际操作上却没有直接联系。这样的结果就是只能计算每个城市的平均单店收益,而没法计算具体某一个店的实际收益。这种平均值不单对实际经营缺乏指导意义,就是拿来做上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去糊弄外行也很难有说服力。而且销售、运营等数据还都是在各店手工单机填报的Excel文件中,光整理汇总这些数据就已经让公司各环节焦头烂额了。怎么再去补上这个大坑?
何笠阳这时基本是靠直接与各部门人的沟通和到店观察的直观体验来管理,幸亏现在公司规模还不大,几十号人每周都能聊个遍。但在跟大家聊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业务人员不单对内部数据懵懵懂懂,对外部数据也缺乏认识。比如这天跟直营销售团队开会,何笠阳问起在直营店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居民里有多少12周岁以下的孩子时,销售主管居然一脸“呆萌”地望着何笠阳,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何笠阳又接着问了一连串问题:“购物中心周末和工作日客流量是多少?哪个位置人流量最大?客户构成是什么样的?整个购物中心一天的营业额是多少?儿童相关产品服务占多少?”。这时销售主管头上的汗已经挂到下巴了,都没敢擦。
不过何笠阳没有发火,因为虽然没有这些认识,但去年这位主管的团队也完成销售任务了。只是上市后的规模扩张和线上线下两条路并进眼看就要来了,目前这没数的诗意还能撑多久真是很难想象啊。何笠阳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禁感叹,对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真的是心里“没数”啊。
何笠阳和做学科技上市前面临的这种“没数”状态对于绝大多数初创企业或中小规模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来说都很有代表性。
“没数”,顾名思义就是管理者对业务运转缺乏量化的认识,决策基本凭经验、凭感觉、凭定性的认识。
P2-3
很多企业目前处于收集和整理大数据的阶段,之后会面临如何分析这些数据,让数据发挥价值的问题。《数源思维》从收集、整理数据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分析的思维方法,并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从“问、拆、解、谋”几步入手,描绘了数源思维的过程。针对企业内面临的如何发挥数据价值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该书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文笔风趣,通俗易懂,是部开卷有益的书籍!
——中国移动大数据总设计师 段云峰
这套《数源思维》心法,以业务为源头,以数据为血液,以信息系统为载体,自下而上形成判断,并将业务判断化为数据支撑,最终形成将战略化为行动的量化指导。本书能为广大还未实施数据战略的公司,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新浪数据中心总监 罗盎
从企业经营角度说,手中有图、心中有数是经营者的基本要求;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未来越来越依赖数据来透析用户的真实诉求,这也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火热的一个原因。本书能让非技术人员读懂数据、利用数据、还原数据背后的真实市场,你值得拥有。
——《互联网运营之道》作者,创新工场市场商务总监 金璞
数据为王时代,并不是谁有数据谁为王的时代。最终决定成败的还是思维能力:清晰问题,明白关键,精通方法,懂得解决。本书作者以大量实例生动讲解了这样的思维,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尝试给没有经过数据技术训练的各级人员提供一次拥抱未来所需能力的学习练习机会。打开书吧,未来,已来。
——华夏幸福产业规划院副总经理 张涛
信息爆炸时代,获取信息不再是难题,而提出正确的问题才是有效组织信息的关键。同样,作者提出,在利用海量数据之前,能够以数源思维统领全局,才是真正发挥大数据价值的关键——一个正确的逻辑才是应用数据产生有效结论的保证,而非数据本身。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执行主任 张华光
在十年互联网产品生涯中,我每天睡醒*眼就是看产品和运营数据。2016年,我开始创业做食品行业,依靠数据决策让抱抱堂爆米花在一年里成长为年销售额3亿元的爆款单品。《数源思维》一书从零开始,讲述了数据的产生和运营。从业务操作到数据化战略思维,由浅入深传授了业务导向的数据化思维方法。当公司经营数据产生一点波动,你的大脑就能在几分钟内做出业务判断和策略调整时,恭喜你,你已学会数源思维了。
——抱抱堂联席CEO、前新浪微博产品副总经理 林水洋
数源思维理念的提出及阐述,是对传统认知中数据只被动反映历史的颠覆与再思考,是大数据在市场营销应用中最高层次的实现。这种思维方法将过往内在的人脑决策过程用结构化、数据化的方式进行了剖析和展现,特别是对互联网营销、运营及公司经营战略工作者具有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九信金融副总裁 郑冠楠
大数据不仅仅是代表着一种技术,更多是代表着一种新的思考、思维方式,大数据应该以应用、解决企业中各类问题为导向,而如何让大数据在企业实际中“落地”,具备数据(数源)思维是核心。仓剑的这种数源思维三种境界:没数—有数—驭数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值得大家去读去品。
——中国统计网CEO 数据海洋
在看完《未来简史》后看到了这本书,特别意外且兴奋。如果说《未来简史》展示的未来令人惶恐,那么《数源思维》展示的未来则让人重归平静。因为前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趋势,而后者则提供了适应这一趋势的方法。数源思维的“问拆解谋”四个步骤中,算法可替代的只在“解”这一步,也许将来AI还能完成“拆”,但“问”和“谋”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是人类专长。所以我们必须升级自己到数源思维,与未来对接,将人工智能和算法纳入到我们的思维体系里。
——读者 乌鸡白凤九
对于缺乏大数据技术基础的管理者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大数据概念时,心里是焦虑的。但是看完《数源思维》一书才理解,用好数据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思维上的升级才是根本。数源思维,是管理者跟上数据时代的必备工具。
——读者IT书友会
六年多前,当我结束一段行业研究工作后,有感于行业内缺乏公开的实操指导和经验交流,遂在人大经济论坛(现在改名叫经管之家)的行业研究板块里发了系列长文,总结了自己在行业研究中的经验。没想到得到了特别多网友的认可。只可惜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写完那个系列就断更了。其实一半原因是因为新工作开始忙起来了,一半是因为懒。之后一直有网友在催更,时至今日,还偶尔有网友会追至微博里问下文,让我一直有种负债感。
这次,在结束了一段创业经历后,又有了静下心来回头看看的机会。与上次不同的是,承诺了写完的时间,另外还有编辑盯着,无论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废了。终于在花了4个月的时间后全文收尾。这既是对自己十多年来工作经验的回顾总结,也算是还了6年多前的旧账。
那时在论坛发帖还有一个主要的期望,就是想通过发文结识些业内同行,能互相切磋,相互学习。但最终没能实现,看帖群众叫好的不少,拍砖的寥寥,而愿意对谈的就更屈指可数了。现在自己看那时写的内容,其实有点寡然无味。观点没有讲透,方法也不成体系,最大的价值就是澄清了几个概念,对于门外汉来讲可算是打开、跨入行业研究大门的钥匙。而这次写的书体量要大出许多,所涉及的面比行业研究宽很多,讲的业务也比行业研究深不少,所以可能出漏洞的地方会更多。就像书里结尾所写的,数源思维好比乾坤大挪移心法,所以很可能也会存在类似的一个大问题。原书中写“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心法的那位高人,内力虽强,却也未到相当于九阳神功的地步,只能练到第六层而止。他所写的第七层心法,自己已无法修炼,只不过是凭着聪明智慧,纵其想象力求变化而已。”数源思维在企业中的全面应用,并落实到信息系统层面,我也不曾做过。再加之自己的视角受职位所限,也必然偏颇,所以也同样存着从更广泛的读者中接受批评、拍砖的希望。
其实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对一些问题的阐释也略过了好几处原来设定的章节,以致自己都觉得那些地方有些面目不清。但要我现在再回去补充上,却又万难了,主要原因还是那两个。希望未来几年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着力推行、实践数源思维,再等待下一个机会把新的实践归纳补充进来。
好在如今有了微信公众号(nishume)和微博(仓剑),自己如果有新得,或者有幸得到读者们的批评、指正,那就能通过这样的渠道及时跟大家汇报交流。
仓剑同志在多年管理咨询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写了这本《数源思维》。我拿到书的初稿阅读后,给我最大的冲击倒不是书中具体内容,而是书名和研究的主题。
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阐述的“数据中心主义”。从人类发展的大历史观来看,早期智人的决策是依据于宗教经书和神的意志;后来出现了人文主义革命,一切决策听从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到了今天,随着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的决策已逐步让位给了数据。例如,去医院看病,医生先要你去做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配药;再如,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要先看统计数据,对出台的政策效果的评价,也要靠数据说话。种种事实表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正在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社会转变,这是一场业已出现的深刻的革命。仓剑提出的“数源思维”正是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所展开的研究。
第二,本书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试图为企业的高管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做什么”比“如何做”更加重要,更难决策。如果仅仅靠高管人员的传统经验和直觉,显然是不够的。仓剑在书中提出了一套“数源思维”结构和程序,依据“大数据”来辅助决策,进而保证决策的有效性,这是企业高管人员值得关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
第三,随着工业4.0的推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在发生变革。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企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然而,转型升级的根本在于思维模式和决策方式上的转变。“管理就是决策”,这是西蒙讲的一句名言。仓剑提出的数源思维,正是他在从事咨询工作的实践中,看到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将有助于高管人员运用在战略决策中,有助于在有限理性下做出明智和满意的决策,有助于提高系统决策方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阅读仓剑同志《数源思维》初稿的几点体会。仓剑是我十几年前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勤奋好学,工作后勇于进取,这本《数源思维》是他十多年来实践和思考的结晶。这本书顺应了数据时代的大趋势,相信对企业高管和咨询界会有启示和帮助。
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理事长仇向洋
仓剑所著的《数源思维(业务导向的数据思维秘籍)》为非专业数据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有效利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数源思维。这种方法的简单描述,就是“从业务中来,回业务中去”。本书的上篇使用实例和典故详解了数源思维内涵和四个操作步骤。下篇同样以实例方式展示了数源思维如何在各部门的业务中发挥威力,并将企业策略制定工作从传统被动、慢速、静态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快速、动态的方式。
本书可以帮助企业市场、产品、运营等业务管理者建立或提升数据导向的业务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战略规划或中高层管理者提升数据导向的战略分析能力,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商学院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与训练用书。阅读本书不需要任何高等数学或统计学基础。
仓剑所著的《数源思维(业务导向的数据思维秘籍)》一书,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试图为企业的高管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模式,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做什么”比“如何做”更加重要,更难决策。如果仅仅靠高管人员的传统经验和直觉,显然是不够的。仓剑在书中提出了一套“数源思维”结构和程序,依据“大数据”来辅助决策,进而保证决策的有效性,这是企业高管人员值得关注的,也是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