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文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一批批国民党党政军特高官被俘,他们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一夕之间成为首要“战犯”。新政权巩固后,处理战犯问题便被提上日程……昨日尊贵,今为阶囚。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国民党大人物的“劳改”生活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思想是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而改恶从善的?这场被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个中究竟有何波澜曲折?《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将为您深度解读国民党首要战犯尘封秘档。本书由史文编著。

内容推荐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一批批国民党党政军特高官被俘,新政权巩固后,处理战犯问题便被提上日程……这场被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个中究竟有何波澜曲折?《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将为您深度解读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选取了国民党战犯中的首要战犯这一群体作为叙述对象,他们大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军人、师长、兵团司令、省主席、省党部书记及特务中的骨干,以他们的思想改造状况、他们在狱中生活的点滴以及特赦之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反映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情况,旨在通过记述他们艰难、复杂、曲折的改造历程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伟大魄力。本书由史文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名单的公布及确定标准

 1.名单的公布

◆首批战犯名单

◆第二批战犯名单

 2.战犯确定的标准及改造方法

◆怎样确定战犯

◆三类国内战犯

◆处理战犯的原则与方针

第二章 战犯们的“重生之地”

 1.第一监狱:秦城监狱

◆功德林印象

◆由秦城农场到秦城监狱

◆第一批到秦城的是战犯

◆功德林内的生活

 2.抚顺战犯管理所:举世闻名的战犯改造遗址

◆接收改造国民党战犯之前

◆高墙内外

◆抚顺管理所之今日

 3.白公馆:从私人别墅到国民党战犯管理所

◆白公馆之往昔

◆狱中轶闻

◆孕育了“红岩魂”与“红岩精神”

第三章 战犯改造制度和改造方法

 1.重点转变犯人的思想

◆战犯的生活待遇

◆“自我教育”与现身说法

◆思想改造难

◆“顽石点头”,服从真理

 2.劳动改造为辅

◆成立缝纫组与理发组

◆秦城农场无一人逃跑

◆劳动才知农民苦

◆羊倌·兔爷·鸡长官

◆小木匠·补鞋王·砌墙能手·敲煤专家

 3.改造靠“参观”,社会当学校

◆新旧对比,触及灵魂

◆参观容易,准备难

◆战犯们在东北

◆在天津有人下跪

第四章 杜聿明:脚踩缝纫机的大将军

 1.淮海战役中被俘

◆曾统领国民党机械化新军

◆几次自杀终获救

 2.在功德林改造

◆戴着手铐来到功德林

◆爱兜圈子摆架子,军人风格十足

◆“磨毛笔专家”要发明无极电机

◆治愈身疾,将军落泪

◆大将军脚踩缝纫机

 3.特赦之后的生活

◆第一批获特赦

◆周恩来的座上宾

◆邓小平参加追悼会

第五章 王耀武:“文革”中被吓死

 1.王耀武会做好人

◆长袖善舞,为人处事有一套

◆好人做到俘虏营

◆抓到了三个“王耀武”

 2.监狱生活

◆反戈一击,立有新功

◆在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与工作

◆有人想搞垮王耀武取而代之

 3.“文革”中被吓死

◆尽职尽责的文史专员

◆“文革”中被吓死

第六章 曾扩情:有点温情主义的“况大哥”

 1.总是不得意

◆曾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

◆大太保不得蒋介石器重

◆为人十分天真,笑料百出

 2.在狱中有点温情主义

◆有点温情主义的清洁委员

◆军统特务粗中有细

◆喜好“有诗为证”

 3.特赦之后

◆获得新生

◆“文革”中得到周恩来的“荫庇”

第七章 郑庭笈:改造的标兵

 1.从抗日勇士到阶下囚

◆扬名昆仑关战役

◆“猛虎”被俘大虎山

 2.成为改造的标兵

◆写《敦劝书》,立有一功

◆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

◆监狱轶事

 3.特赦后的生活

◆周恩来总理当“红娘”巧复婚

◆老骥伏枥,发挥余热

第八章 宋希濂:陈赓常去探望的“鹰犬将军”

 1.国共两党都有好朋友

◆年龄最小的黄埔高材生

◆与陈赓有传奇友谊

 2.送终将军

◆被徐远举说成是“送终”将军

◆兵败川西,家破人亡

 3.狱里狱外

◆陈赓常去探望

◆“鹰犬将军”不遗余力促统一

第九章 陈长捷:功德林中的“理论家”

 1.不原谅傅作义

◆“他成了起义将领,我成了战犯”

◆怒斥傅作义的代表

 2.秦城改造的岁月

◆学习一流,劳动居中游

◆傅作义为他说情

◆“文革”中自杀

第十章 李仙洲:周恩来点名特赦

 1.沦为阶下囚

◆是黄埔“老大哥”

◆莱芜被俘

 2.被俘之后

◆日后常牵挂小医生郑瑞兰

◆与陈毅“相见恨晚”,“畅谈甚欢”

◆秘密大转移

 3.高墙内的生活

◆领衔发表反内战宣言

◆不是“三从”,是“四德(得)”

◆“甘居中游随大流”

 4.二批喜获赦,从此做新人

◆周恩来点名特赦

◆幸福晚年,发挥余热

第十一章 李以勖:主动投诚反被改造

 1.福州战役中被俘

◆曾是蒋介石集团的主要成员

◆主动投诚却被当做俘虏抓获

 2.狱中趣事一箩筐

◆敢吃马蜂,是大英雄

◆巧当学习组长医治神经分裂症

◆思念娇妻

 3.特赦后晚景尚好

◆与溥仪的深厚友谊

◆致力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二章 康泽:功德林里的材料库

 1.由特务到中将

◆蒋介石的“宠臣”

◆防地在祝寿声中被攻破

◆被蒋介石宣布为“壮烈成仁”

 2.在解放区战俘营中

◆三天不说两句话

◆共产党并非“顽民”

◆在训练班读书与反思

◆清算历史,写了自省录

 3.安家功德林

◆功德林中的材料库

◆“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

◆以身试“针”医风湿

 4.特赦获释

◆欣闻特赦令,感激涕零

◆尽职尽责的文史专员

第十三章 王陵基:功德林中的上将主席

 1.沦为阶下囚

◆铁杆军阀守四川

◆冒充生意人却被识破

 2.狱中爱谈往事

◆“败走麦城”不丢人

◆白公馆里的“上将主席”

 3.身心受触动,逐渐积极改造

◆喜好盘腿打坐

◆《新生园地》上的交锋

第十四章 方靖:初尝戴手铐的滋味

 1.兵败被俘

◆陈诚系的骨干

◆被俘后的第一堂课

 2.改造不易

◆“思想教育”显威力

◆抓虱子的乐趣

◆初尝戴手铐的滋味

◆在功德林中获得新生

 3.特赦之后

第十五章 牟中珩:技压群芳的理发组长

 1.大势已去,兵败被俘

◆非蒋介石的嫡系,却被委以重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狱中轶事

◆四个山东省高官齐聚战俘营

◆登台参加文艺演出

◆受人欢迎的理发组组长

 3.特赦之后

◆发挥余热,撰写文史资料

第十六章 黄维:要发明“永动机”

 1.淮海败将

◆忠心耿耿的兵团司令

◆双堆集之夜

 2.俘虏生涯

◆不服输

◆不认账

◆要发明“黄维永动机”

◆报仇和报恩

 3.特赦之后

◆愧对爱妻

◆较真的全国政协委员

◆突然病逝

第十七章 文强:从军统中将到“世纪老人”

 1.一生传奇

◆曾位居共产党高位

◆踏人泥潭

◆文强与林彪的心结

 2.秦城岁月

◆随遇而安却进步艰难

◆是个当之无愧的好组长

◆监狱里也有“探长”

 3.幸福的“世纪老人”

◆以诗寄情,兴趣广泛

◆拒收补偿金,力促祖国统一

◆著书立说,提出“邓小平主义”

第十八章 遭人鄙视的文官

 1.庞镜塘:职级最高的文官

◆循规蹈矩的职业政客

◆很少发脾气的生活委员

◆审时度势,带头剃胡子

 2.李帆群:比庞镜塘更厉害的笔杆子

◆专门制造矛盾的笔杆子

◆时来运转,选调北京

◆柿子要找软的“吃”

 3.李佩青:爱充进步的小人物

◆李佩青充进步过了头

◆卖力不讨好

第十九章 想杀身成仁的将领们

 1.范汉杰:爱开玩笑,捉弄人

◆主动自首求速死

◆假装写遗嘱捉弄人

◆骨灰葬两岸

 2.廖耀湘:被人讥讽为“一本正经”却自命不凡

◆自命不凡却遗恨在辽西

◆大小便的苦恼

 3.张严佛:鼻歪心正可深交

◆老资格军统特务却白忙一场

◆重提旧事,转押北京

 4.胡临聪:名聪实不聪

◆“我名聪实不聪”

◆悔不当初,兵败被俘

◆尽职尽责的学习组长

 5.邱行湘:以力服人的“邱老虎”

◆“邱老虎”守洛阳

◆毁誉参半的学习组长

◆无愧大力士

第二十章 “军统三剑客”在狱中生活

 1.徐远举:没有等到特赦

◆军统特务

◆血手染红岩,罪行罄竹难书

◆顽石点头,脱胎换骨

◆方言误会闹笑话

 2.周养浩:“书生杀手”赴美定居

◆曾杀害杨虎城将军

◆自暴自弃却乐吟古诗词

◆峰回路转,赴美定居

 3.沈醉:第一个被赦的职业特务

◆“军统杀星”起义投诚

◆安度晚年,写了回忆录

 4.军统“三剑客”内讧

◆祸起萧墙

◆宋希濂引火烧身

◆明争暗斗

◆徐远举道歉,宋希濂“高姿态”接受

◆沈醉的检讨成了好典型

第二十一章 战犯分七批特赦出狱

 1.特赦的准备

◆毛泽东建议特赦国内战犯

◆政治协商处理战犯问题

 2.战犯大批出狱

◆特赦工作启动

 3.战犯的反应

◆一谈未来就色变

◆欣闻特赦令

◆只有10个人特赦的首批特赦

 4.我比他要强得多,为什么不特赦我

◆官大罪大先特赦

◆不请自来的第二批特赦

 5.“文革”中战犯特赦中断

◆“文革”中战犯们的遭遇

◆福将刘嘉树的催化作用

 6.准备全部特赦

◆周恩来亲自批示

◆最后的准备

◆释放全部战犯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改造所里,也有霸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四个“惹不起”,他们横行霸道,蛮不讲理,别人不愿惹,也不敢惹他们,所以给他们取了个绰号叫“惹不起”。

话说排行第三的“惹不起”是原国民党五十一军军长,这是按资辈排的。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还有两个比他更蛮横,连他也不能轻易去惹。

名为“惹不起”,当然有他的涵义。这主要表现在他在什么事上都不肯吃亏。拿分菜的事为例,他先去数一数自己菜碗内分到的肉有多少或看鱼有多大,再去和分菜的同学比较,如果他少分一片肉或鱼比较小,那他就要大闹一场,对分菜的同学大喊大叫,一顿批评,几乎什么帽子都给人扣上,直到那人认错给他添足或调换之后,他还要喋喋不休一阵子,才肯罢休。其实,按当时的伙食标准,每餐有荤有素,菜量也绰绰有余。定量的饭菜许多人都吃不完,可他宁愿将饭菜剩了倒掉,也要争争多少。

第三号惹不起也有碰壁的时候。北京战犯所的寝室和学习室外面,有一片很大的空地,四周有几条粗铅丝,供战犯们晾晒衣服、被褥用。有一条向着正南,冬天几乎大半天都有太阳照射,人人都喜欢在这条铅丝上晒被子,也就经常为此引起纷争。

有一天早饭后,这位第三号“惹不起”,抱着被子去晒,一看这条铅丝中间日照最长的那一段晒着两条被子。他是“惹不起”,当然容不下这,便径直走过去,把两条被子向左右一推,将自己的搭在中间。他很得意地拍了拍手,转身正要走时,见在附近散步的同学中有两人气势汹汹地朝他跑过来,还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那两个人便一边一个拉住他的胳膊,另一只手指着他的鼻子又叫又骂。一顿狂骂之后,两个人才放开手。

第三号“惹不起”也不是省油的灯,冲着两人毫不示弱地回敬了几句。那两个人对他又是扑头盖脸的一顿骂,直到骂得他哑口无言为止。那两个人毫不客气地把他的被子从铅丝上拖下来向地上一摔,把自己的被子拖回原处,正准备就此休战时,忽然发现被子上面有一道黑色的痕迹。一定是刚才被子被推动时,将铅丝上的灰尘擦在上面。两人顿时怒火冲天,交换了一下眼色,怒气冲冲地走过去。

三号“惹不起”已把摔在地上的被子拾起来,一边用手拍去沾在上面的泥土,一边小声嘀咕那两位太凶。那两位一走近,便揪住他让他看两条被子上擦的东西,不仅让他把黑印拍掉,还从他手上把他抱着的被子抢过来,再次摔到地上。这还不算,每人还在他被子上踩了一脚。按常理他一定会大发雷霆,好好发作一顿的,出人意料的是他并不作声,而是抱起被子,到旁边去拍打灰尘和脚印,原来今天算他倒霉,正遇上比他更加厉害的第一号和第二号“惹不起”,否则他是绝不会让步的。

三号“惹不起”还有一个特点,是以批评别人来显示出自己思想进步,态度积极。在批评会上,一般采取犯人彼此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被批评者认识错误。三号“惹不起”最喜欢开别人的批评会,每到这时,他都认为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机会,而他每每采取的方式就是大吵大叫,连喊带骂。

这位“惹不起”在批评别人时表现得那么积极,而他对自己的许多坏思想,却从来不检查。别人只要指出一星半点,他就可以吵个不停,甚至能无休无止地胡搅蛮缠几天十几天还不罢休。往往要等待管理所的干部出来制止,他才在“有则改之,元则加勉”的掩护下,自己表示要“加勉加勉”!

当然,他也有胡搅蛮缠不灵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学习发言中,说他在解放前“对国民党的仇恨比对共产党胜过十倍!”

“此话当真?”这话立即引起别人的怀疑。

“一点没有错!”“再说一遍!”他又大声地重复一次。

那人当即质问他,既然那时就有那种思想,为什么不投降起义?而要顽抗到底才化装逃走,被自己的部下打了一枪,被解放军活捉了,还不敢立即承认自己是五十一军的军长。

这些话,问得他哑口无言,实在找不着合适的辩解理由。他只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与人吵闹不休。但是,他毕竟没有道理,最后,还是以他“太不老实”而告终。

经过一昼夜的深思熟虑,他终于又编出一套恨国民党胜过恨共产党的所谓理由,说来令人发笑。第二天,他突然一改往日暴戾的常态,变得像饱受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居然也挤出几滴泪来,不知是真情所致,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他为自己辩解道:由于他带的部队是“杂牌子”,一向要受中央军嫡系的歧视,打仗挡头阵,驻防却是最差的地方,说着说着竟至泣不成声。他说他恨国民党,也骂过国民党,但事实却远非他所说的那样。

据知情人士介绍,当年他被调到上海时,是满心欢喜,原以为到了上海可以发横财。因为那时国民党发行“金圆券”,曾在上海强制收兑了大量黄金白银,加上上海资本家不少手中还有大批美钞、黄金和贵重物品,可以大大捞上一把。他哪里料到,到上海后,上海防守司令石觉和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却命令他率领残部去浦东川沙方面,接替三十七军罗泽闿部在白龙港与三九港间的防务。他心凉了半截,那里除了海水和沙滩,什么油水都没有,但军令如山,他又不敢违背。

谁知该军驻防白龙港等地才4天,解放军便从左右两侧和背后包围过来,两个师长都不约而同地先溜走了。部队没人指挥,他也匆匆换上早准备好的便衣,天黑下来,便向上海市区跑去。

由于他当时换了便衣,没有立即被发现,当他的部下全部投降后,他也被俘,并被自己部下指出来,他就是五十一军军长。值得庆幸的是,没有被处死,反而受到了优待,把他送到了上海。到上海后,他与几个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住在一起,有人告诉他,不但汤恩伯、石觉跑了,连三十七军军长罗泽闿也弄了不少钱,逃到台湾去了。听到这些,他不由勃然大怒,的确骂过石觉、汤恩伯等人,骂他们派他去驻守,结果没有发财,反而当了俘虏。

这几句话,竟然被他当作救命稻草。谁都知道怎么回事,结果当场就有人指出:他是为了个人利害而恨透这几个人,不等于他恨国民党,这只是自欺欺人,态度不老实。就这样,他被一连批了三天。最后,还是管理员替他解了围,宣布结束他的批斗会,让他自己好好认识一下。他说:“开始我说我恨国民党胜过恨共产党,你们批斗我三天,说我不老实。今天事实证明了我的话不但是对的,而且应当提高一步,因为批斗我的人,都是你们这些国民党人;而帮我解围的,却是共产党人。我今后应当说,我永远恨国民党,永远爱共产党!”P33-35

后记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取得胜利,国民党逐渐丧失政权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的胜利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大书特书。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战犯的改造,何尝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本书即是以改造国民党战犯为题材的一本通俗书籍。新政权巩固后,处理战犯问题逐渐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日本战犯罪孽深重,国民党战犯与国内社会各界以及台湾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何处理战犯问题是考验中国共产党智慧和力量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以改造世界的大无畏精神对国民党战犯进行了改造和教育。为了便于对战犯的教育和管理,1956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战犯集中关押在北京功德林、辽宁抚顺、四川重庆、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内蒙古等地。在对战犯问题进行充分调查和审慎研究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确立了“惩治与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改造方针。在这一方针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的战犯改造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1959年起到1975年,分七批共释放了数以百计的国民党战犯,他们在新中国获得了新生,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民党战犯情况复杂,他们中有的人职务高,有的人职务低;有的资格老,有的资历浅;有的罪行严重,有的罪行较轻。所以,对战犯的处理必须对他们的具体情况有个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罪行的轻重,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战犯分成三个级别:

第一个级别是“头等战犯”,主要是指1948年12月25日陕北权威人士提出的43人名单以及1949年1月26日又补充的37人。但实际上真正被关押的只有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和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三人。

第二个级别就是“首要战犯”,主要是“处理战犯领导小组”充分调查和研究后确立的66人。他们大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师长、军长、副军长、兵团司令、省主席:省党部书记长及特务中的骨干。

第三个级别就是“普通战犯”,主要指前两类战犯之外的国民党战犯都列为此类。

本书选取了国民党战犯中的首要战犯(包括头等战犯三人,总计69人)这一群体作为叙述对象,旨在通过记述他们艰难、复杂、曲折的改造历程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伟大魄力。他们具体的处理情况如下:

第一批特赦的有10人,他们分别是: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虽然以国民党的首要战犯为研究对象,但并不是毫无选择地记述全部在押首要战犯,而是选取了较为典型和特殊的人物,以他们的思想改造状况、他们在狱中生活的点滴以及特赦之后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反映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情况,至于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和恰切,还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前辈的著述,对此表示感谢!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除了史文外,南丽娜、茅文婷、兰菲菲等人参与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校对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12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