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量担任总主编的本系列丛书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尊重史实,凭借事实说话,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日军细菌战》《中国空军抗战》《中国海军抗战》《中国抗日远征军》《抗日英烈民族魂》《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纪实》《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华北抗日》《华东抗日》《华南抗日》《抗战中的延安》共19个分册,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客观地披露和介绍了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以及发动经过、侵华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著名战役、献身于抗战的民族英烈等。其中,一些材料和观点尚属首次公开发表。
由吴美华所著的这本《淞沪抗战/历史不能忘记系列》是丛书的一个分册,是青少年历史读物。
日本图谋侵华七十多年,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八年,3500万中国人伤亡!中国人民和军队英勇抗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诗篇!让前辈告诉子孙,让历史告诉未来——和平来之不易,悲剧绝不能重演!
“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专为广大青少年读者量身定做的主题出版系列读物,旨在让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面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吴美华所著的这本《淞沪抗战/历史不能忘记系列》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反映”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等抗战事实,讲述了八一三空战、江防激战、罗店之战、大场之战等具体战事,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奔赴淞沪的军队等内容。
决心献身国难的冯玉祥将军
张治中、张发奎、杨虎等将领,闻知冯玉祥将军到了前线视察,备受感动与鼓舞,急忙前来迎接。而冯玉祥见到他们第一句话便说:“诸君为国拼命,至堪嘉尚,我故亲冒矢石到前方来看看诸君。”张治中连连说:“副委员长公忠为国,我们素所钦佩,决竭诚听副委员长指挥。”
张发奎指着作战地图,将作战部署的情况一一向冯玉祥详细汇报,当讲到虹口汇山码头之敌大举反攻,我警察总队不支,第87师正在增援时,冯玉祥当即决定将戴民权一师归张发奎指挥,钱塘河以北地区也归张负责,以南地区归刘建绪负责。
8月17日,冯玉祥又乘车前往嘉兴视察,抵双桥站时,张发奎前来迎候并当即陈述两件事:一是前方事权不统一,恐误大事,深为忧虑;二是所缺乏炮兵,如敌登陆,不到接近时则无法射击。冯玉祥答应一定将此事同蒋介石商量,分别予以调整和补充。不久,张发奎所提问题均一一得到解决。
淞沪会战从开始到最后结束,人员变化较大,将领也不断更换。冯玉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到8月23日就由蒋介石亲自兼任。冯玉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以抗日为己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天他在指挥部和大家聊天,他诚恳地说:“我们只要能抗日,不必军队一定要听我的指挥。我们只要能救国,不必一定自己处很高的地位……现在我们的目的是怎样战胜敌人,怎样使国家转危为安,怎样使民众出水火。至于斤斤惟名义权位计者,应该引以为耻。”
8月26日晚,蒋介石从南京给前线的冯玉祥打电话说:“前方的将领都太年轻,勇敢有余,经验不足,望大哥多多指教,不要客气。”冯玉祥回答道:“当然的,我见到的就说,决不客气,请您放心吧!”在淞沪作战中,冯玉祥将军一直是不知疲倦地出入前线各地,除给各级指挥官一些具体的指示外,他还颁布了破坏敌坦克车的战法:(1)在屋中布置炮位,俟坦克车过时,击其侧面。(2)用麻袋包地雷,俟坦克车过时轰炸之。(3)用长短铁轨埋插地下,作参差不齐状,使坦克车易于颠覆,甚至不能通过。(4)用松香等易燃的药剂投掷车身,令其发火以燃之。此外,他又拟订构筑工事的一些办法,战壕须有四丈宽,两丈深,每隔二十里筑一道,前后设置假阵地。本区第二、第三防线之构筑皆参照执行。冯玉祥在指挥方面详略得当,深得各级指挥官的佩服与敬重。给各指挥官提出其他一些临时措施和指示,在当时都能行之有效,为各方所乐于接受。如张治中部攻击杨树浦,张发奎部肃清浦东敌人,均打得有声有色。
有一天他在前线指挥作战,适逢德国顾问富肯豪森来访。富肯豪森对前线的军事部署不以为然,提出应该以现代化装备与日本较量。冯玉祥不赞成他的看法,直言不讳道:“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工业赶不上日本,因此战术等项应不同于敌人。如喜峰口作战,第二十九军的大刀也能特别奏效。”冯将军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令富肯豪森大为折服。富肯豪森又转话题讲道:“将军亲自来前线,未免太危险了。”冯玉祥打趣说:“我出入前线,常以危险为娱乐。”
淞沪会战前期,中方将士打得勇猛顽强,连连取胜,且一直处于主动地位,给进犯的日军以迎头痛击,这与冯玉祥将军的得力指挥是分不开的。冯玉祥将军作为淞沪会战前期的最高指挥官,功不可没。(P067-071)
修订版序
中国出版集团旗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修订再版“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我感到非常高兴。当年我参加组织编写了这套丛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成武同志为第一版作序后,由我为再版作序。虽然水平有限,然出版社坚持,也只好尽力而为了。
1993年以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开始猖獗,日本政局也开始出现右倾化的动向,不时上演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为日本侵华战争涂脂抹粉,企图推卸战争责任的闹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牢记这段历史,尤其要让青少年从小就了解、记住这段历史。在我国国内,虽然抗日战争方面的图书资料很多,却难见一套比较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抗日战争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丛书。1998年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编辑赵卜慧等同志策划了“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受出版社邀请,我组织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张海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周忠信,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明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研部主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张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细菌学专家郭成周以及对抗日战争史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精心编写了这套丛书。这套丛书收录了大量的史料和图片,有些是首次公之于众的,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南京大屠杀、日军细菌部队罪行等;讴歌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如八一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该丛书第一版推出12本,于1999年9月出版。丛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当年就名列共青团中央“中国新世纪读书计划第7期新书推荐榜”,并被列为上海市中小学生图书馆必备书目,荣获第9届上海市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三等奖。
近几年,日本政府在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安倍上台以后,不但矢口否认历史,而且否认对侵略历史表示歉意的“村山谈话”,挑起诸多事端,解禁集体自卫权,对外出售武器,动摇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根基,加快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蹂躏的亚洲邻国的高度警惕。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的形式,将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4月10日,又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在纪念日举行空前盛大的阅兵活动,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
在此之际,修订再版“历史不能忘记”系列丛书,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担当意识和责任精神。丛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挖掘和整理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由初版12册增加到22册,内容更加丰富,事实更加清晰,范围更加广阔,尤其是把儿童抗战、文化抗战、台湾抗战、空军抗战、海军抗战等鲜为人知的抗战史料呈现在读者面前。不难看出策划者把这套丛书作为精品工程精心来打造的良苦用心。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一雪百年屈辱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许多道理需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人民会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人欺负”的教训,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和工作,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日益繁荣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央档案馆原馆长
中国档案学会原理事长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原副秘书长
王明哲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