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兴趣——孩子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被断成两半以后,这两半部分都在蠕动,这引起了她的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放进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断了的蚯蚓是否能继续存活。可是妈妈为此却大发雷霆:“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患!”
说罢,就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门去。就这么一骂、一扔,有可能断送了一位未来的科学家!
孩子能不能成功,关键是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大人发现和注意。可见,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其实很简单,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自己所关注的事情或问题总是感兴趣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会常常集中和倾向于自己关注的事情或问题,并在谈话中也常常把话题转到这方面来,这就是所谓的“三句话不离本行”。
儿童期的孩子,好奇心很强,求知欲特高,兴趣可以对他未来的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儿童幼年时对汽车或拖拉机产生的兴趣,以后可能转变成对物理学的兴趣。
此外,孩子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学>-7的兴趣问题,一向受到众多教育家的重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浓厚的兴趣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成功的原动力。心理学家经过长期实践证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不同时期的年龄特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让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务杰面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内在潜质。
好奇心比谁都强烈
智慧树
孩子最懂得欣赏“神奇”
有数据表明,孩子在12岁之前,好奇心超过人生的任何阶段,因为对外部世界的强烈陌生感,迫使他们不得不急于去了解和探索社会与自然,然后从探索中认知事物,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
好奇心是人的本性,不能满足内心的需求,所以才好奇。成长中的孩子更加好奇,因为在未知的世界,所有事物都是陌生的,好奇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就得给他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周围更多的神奇。孩子可以说是最懂得欣赏“神奇”的人了,因为好奇,孩子的成长才有了趣味;因为好奇,孩子的生活才妙趣横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发新的视野。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发挥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好好去研究、探索,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人生也将多些精彩,多些喜悦。
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功都源于好奇心。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但他对罗盘有很强的好奇心。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引起好奇而发现了单摆;还有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好奇,甚至自己尝试孵了一天鸡蛋,发现人的体温也可以孵出小鸡……
有这样一则故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两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只讲出了一两种。为什么答案会越来越少呢?原因是缺少了孩子那种纯真的天性。孩子不会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是否肯定,而只会从好奇的角度出发,证实自己的发现,表现自己的勇气。而其他的人更多的则是为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说错会引人耻笑,所以不敢多讲。
在英国的剑桥大学里,传诵着这样一则故事: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果不其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大哲学家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由此而论,那些多问“为什么”的孩子不是很傻,而是在通过“为什么”来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通过好奇心来积累自己的知识,从而由普通变得伟大。
在德国,有一位著名化学家名字叫李比希,他一生有很多发现,但有一次失误,使他终生遗憾。在一次化学研究中,他把氯气注入海水中提取了碘之后,发现剩余的母液中沉积着一层红棕色的液体。他虽然感到奇怪,但并未放在心上,并武断地认为这不过是碘的化合物,只在瓶上贴张标签了事。后来另一位法国的科学家证实了这种红棕色的液体是新元素澳,李比希才恍然大悟。他因此称这个瓶子为“失误瓶”,以告诫自己。
好奇心是艺术创作和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孩子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都是靠着好奇心而发现的。有一颗充满童真的好奇心是件幸福的事。好奇心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财富。
人是高等动物,应该懂得怎样挖掘好奇心,怎么利用好奇心,怎样以正确的方式表现好奇心,这样好奇心就会渐渐转化为求知欲,才能从不断的“为什么”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世界。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