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后篇(今译为亨利四世下篇)》系莎士比亚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历史剧,是其历史剧代表作。剧中,庸俗不堪的市井生活和阴谋流血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突破了传统历史剧的创作手法。1700年,著名演员贝特顿上演该剧,获得了巨大成功。2012年,BBC把它和《亨利五世》等制作成“空王冠”系列,作为伦敦奥运会的“献礼剧”,全面展现了莎剧的魅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亨利四世后篇(今译为亨利四世下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莎士比亚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亨利四世后篇(今译为亨利四世下篇)》系莎士比亚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历史剧,是其历史剧代表作。剧中,庸俗不堪的市井生活和阴谋流血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突破了传统历史剧的创作手法。1700年,著名演员贝特顿上演该剧,获得了巨大成功。2012年,BBC把它和《亨利五世》等制作成“空王冠”系列,作为伦敦奥运会的“献礼剧”,全面展现了莎剧的魅力。 内容推荐 《亨利四世后篇(今译为亨利四世下篇)》还原朱生豪原译本之味道,凸显莎士比亚原作之神韵。 《亨利四世后篇(今译为亨利四世下篇)》讲述了: 叛乱的珀息等人被王军击败,然而诺登勃兰伯爵还蒙在鼓里,在等着胜利的消息。得知儿子兵败被杀后,诺登勃兰伯爵悲痛不已。悲痛使他更加积极准备叛乱。另一方面,以大主教为首的叛党已经集结了许多反对力量。大主教非常希望诺登勃兰伯爵出兵,联合对抗王军。但在关键时刻,诺登勃兰却远走苏格兰,在那里坐观形势变化。在两军交锋前,王军统帅约翰王子派使者前去谈判。大主教等人提出,只要满足他们的条件,他们就退兵。面对这些条件,约翰王子……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剧解读》序(节选)(张可、王元化) 莎氏剧集单行本序(宋清如) 剧中人物/1 楔子/4 第一幕/7 第一场 华克渥斯;诺登勃兰城堡前/8 第二场 伦敦;街道/18 第三场 约克;大主教府中一室/30 第二幕/35 第一场 伦敦;街道/36 第二场 同前;另一街道/45 第三场 华克渥斯;诺登勃兰城堡前/53 第四场 伦敦;依斯脱溪泊野猪酒店中的一室/56 第三幕/74 第一场 威斯明斯脱;宫中一室/75 第二场 葛罗斯脱郡;夏禄法官住宅前庭院/80 第四幕/95 第一场 约克郡一森林/96 第二场 森林的另一部分/106 第三场 森林的另一部分/112 第四场 威斯明斯脱;耶路撒冷寝官/119 第五场 另一寝官/125 第五幕/136 第一场 葛罗斯脱郡;夏禄家中厅堂/137 第二场 威斯明斯脱;宫中一室/142 第三场 葛罗斯脱郡;夏禄家中的花园/148 第四场 伦敦;街道/155 第五场 威斯明斯脱寺附近广场/157 收场白/163 附录/165 关于“原译本”的说明(朱尚刚)/166 译者自序(朱生豪)/169 试读章节 诺 嗯,这个人的脸色就像一本书籍的标题页,预示着它的悲惨的内容;当蛮横的潮水从岸边退去,留下一片侵凌过的痕迹的时候,那种凄凉的景状,正和他脸上的神情相仿。说,摩敦,你是从须鲁斯拜雷来的吗? 摩 禀爵爷,我是从须鲁斯拜雷一路奔来的;可恶的死神戴上他的最狰狞的面具,正在那边向我们的军队大肆淫威。 诺 我的儿子和兄长怎么样了?你在发抖,你脸上惨白的颜色,已经代替你的舌头说明了你的来意。正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没精打彩,这样垂头丧气,这样脸如死灰,这样满心忧伤,在沉寂的深宵揭开普赖姆的帐子,想要告诉他他的半个特洛埃已经烧去;可是他还没有开口,普赖姆已经看见火光;你还没有告诉我你的消息,我已经知道我的珀息死了。你将要这样说,“你的儿子干了这样这样的事;您的哥哥干了这样这样的事;英武的陶格拉斯打得怎么怎么勇敢”,用他们壮烈的行为充塞我的贪婪的耳朵;可是到了最后,你却要用一声叹息吹去这些赞美,给我的耳朵一下致命的打击,说,“哥哥,儿子,和一切的人,全都死了。” 摩 陶格拉斯活着,您的哥哥也没有死;可是公子爷—— 诺 啊,他死了。瞧,猜疑有一条多么敏捷的舌头!谁只要一担心到他所不愿意知道的事情,就会本能地从别人的眼睛里知道他所忧虑的已经实现。可是说吧,摩敦,告诉你的伯爵说他的猜测是错误的,我一定乐于引咎,并且因为你指斥我的错误而给你重赏。 摩 我是一个太卑微的人,怎么敢指斥您的错误;您的预感太真实了,您的忧虑已经是太确定的事实。 诺 可是,虽然如此,你不要说珀息死了。我看见你眼睛里流露着一种异常的神色,供认你所不敢供认的事情;你摇着你的头,害怕把真话说出,也许你以为那是罪恶。要是他果然死了,老实说吧;报告他的死讯的舌头是无罪的。用虚伪的谰言加在死者的身上才是一件罪恶,说已死的人不在人世,却不是什么过失。可是第一个把不受人欢迎的消息带了来的人,不过干了一件劳而无功的工作;他的舌头将要永远像一具悲哀的丧钟,人家一听见它的声音,就会记得它曾经报告一个逝世的友人的噩耗。 琶 伯爵,我不能想像令郎会就是这样死了。 摩 我很抱歉我必须强迫您相信我的眼睛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可是我亲眼看见他血淋淋地在哈利·蒙穆斯之前力竭身亡,他的敌人的闪电般的威力,打倒了纵横无敌的珀息,从此他魂归泉壤,再也不会挺身而起了。总之,他的烈火般的精神,曾经燃烧起他的军中最冥顽的村夫的心灵,现在他的死讯一经传布,最勇锐的战士也立刻消失了他们的火焰和热力;因为他的军队是借着他的钢铁般的意志团结起来的,一旦失去主脑,就像一块块钝重的顽铅似的,大家各自为政;笨重的东西在巨大的迫力之下,会用最大的速度飞射出去,我们的军士失去霍士泼的指挥,他们的恐惧使他们的腿上生了翅膀,飞行的箭还不及他们从战场上逃走得更快。接着尊贵的华斯脱又被捉了去;那勇猛的苏格兰人,嗜血的陶格拉斯,他的所向披靡的宝剑曾经接连杀死了j个假扮国王的将士,这时他的勇气也渐渐不支,跟着其余的人一起转背逃走,在惊惶之中不慎失足,也被敌人捉去了。总结一句话,国王已经得胜,而且,爵爷,他已经派遣一支军队,在少年的兰开斯脱和惠斯摩兰的统率之下,迅速地要来向您进攻了。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全部消息。 诺 我将要有充分的时间为这些消息而悲恸。毒药有时也能治病;在我健康的时候,这些消息也许会使我害起病来;可是因为我现在有病,它们却已经把我的病治愈了几分。正像一个害热病的可怜虫,他的衰弱无力的筋骨在寒热发作的时候,也会像一阵火一般冲出他的看守者的手臂,我的肢体是因忧伤而衰弱的,现在却因为被忧伤所激怒,平添了三倍的力气。所以,去吧,你纤细的拐杖!现在我的手上必须套起钢甲的臂鞲;去吧,你病人的小帽!你是个太轻薄的卫士,不能保护我的头颅,使它避免那些乘着战胜之威的王子们的锋刃。现在让钢铁包住我的额角,让这敌意的时代所能带给我的最恶劣的时辰向愤激的诺登勃兰怒目而视吧!让苍天和大地接吻!让造化的巨手放任洪水的泛滥!让秩序归于毁灭!让这世界不要再成为一个相持不下的战场;让该隐的精神统治着全人类的心,使每个人成为嗜血的凶徒,这样也许可以提早结束这残暴的戏剧,让黑暗埋葬了死亡! 屈 爵爷,这种过度的悲愤会伤害您的身体的。 琶 好伯爵,不要让智慧离开您的荣誉。 摩 您的一切亲爱的同志们的生命,都倚赖着您的健康;要是您在狂暴的感情冲动之下牺牲了您的健康,他们的生命也将不免于毁灭。我的尊贵的爵爷,您在说“让我们前进吧”以前,曾经考虑过战争的结果和一切可能的意外。您早就预料到公子爷也许会在无情的刀剑之下丧生;您知道他是在一道充满着危险的悬崖的边上行走,多分会在中途失足;您明白他的肉体是会受伤流血的,他的一往直前的精神会驱策他去冒出生入死的危险;可是您还是说,“上去!”这一切有力的顾虑,都不能阻止你们坚决的行动。这以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这次大胆的冒险所招致的结果,那一桩不是在您的意料之中? 琶 我们准备着接受这种损失的人,全都知道我们是在危险的海上航行,我们的生命只有十分之一的把握;可是我们仍然冒险前进,因为想望中的利益使我们不再顾虑可能的祸害;虽然失败了,还是要再接再厉。来,让我们把身体财产一起捐献出来,重振我们的声威吧。 摩 这是刻不容缓的了。我的最尊贵的爵爷,我听到千真万确的消息,善良的约克大主教已经征集了一支优秀的军队,开始发动;他是一个能够用双重的信念约束他的部下的人。在公子爷手下作战的军士,不过是一些行尸走肉,一些有影无形的家伙,因为叛逆这两个字横亘在他们的心头,就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和肉体在行动上不能一致;他们勉勉强强上了战阵,就像人们在服药的时候一般皱着苦脸,他们的武器不过是为我们虚张声势的幌子,可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却像池里的游鱼一般,被这叛逆两字所冻结了。可是现在这位大主教却把叛乱变成了宗教的正义;他的虔诚圣洁,为众人所公认,谁都用整个的身心服从他的驱策;他从邦弗雷脱的石块上刮下理查王的血,加强他的起兵的理南;他的行动是奉着上天的意旨;他告诉他们,他所跨越的这一个流血的国土,正在强大的波林勃洛克的压力之下奄奄垂毙;凭着这一种手段,他得到不少人的归附。 诺 这我早就知道了;可是不瞒你们说,当前的悲哀已经把它从我的脑中扫去。跟我进来,大家商量一个最妥当的自卫的计划和复仇的方策。备好几匹快马,赶快写起信来,尽量罗致我们的友人;现在是我们最感到孤立,也最需要援助的时候。(同下) P11-17 序言 《莎剧解读》序(节选) 我们在翻译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评论中所引用的莎士比亚原文,究竟由我们自己翻译出来,还是借用接任已有的翻译。我们决定借用别人的译文。当时译出的莎剧已经不少,译者大多都是名家,但我们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朱生豪的译本。朱的译本于抗战时期在世界书局出版,装订为三厚册。他翻译此书时,年仅三十多岁。他不顾当时环境艰苦,条件简陋,以极大的毅力和热忱,完成了这项难度极高的巨大工程,真是令人可敬可服。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它再版重印,分为十二册,文字没有作什么更动,只是将有些剧本的名字改得朴素一点。我们在翻译莎剧评论时,所援引的原著译文就是根据这一版本。当时我见到主持出版社工作的老友适夷,对他说,他办了一件好事。不料后来,出版社却把这一版本停了,改出新的版本。新版本补充了朱生豪未译的几个历史剧,而对朱译的其他各剧,则请人再据原文校改。校改者虽然大多尊重原译,但是在个别文字上也作了不少订正。从个别字汇来看,不能说这些订正不对,校改者所订正的某些字,确实比原译更确切。但从整体来看,还有原译的精神面貌问题,即传神达旨的问题必须加以考虑。拘泥原著每个字的准确性,不一定就更能传达原著的总体精神面貌。相反,有时甚至可能会损害原著的整体精神。我国古代文论中,刘勰有所谓“谨发而易貌”的说法,即是指此。这意思是说,画家倘拘泥于去画人的每根头发,反而是会使人的面貌走样。汤用彤曾说魏晋识鉴在神明。从那时起我国审美趣味十分重视传神达旨。刘知几《史通》区分了貌同心异与貌异心同两种不同的模拟,认为前者为下,后者为上,也是阐明同一道理。过去我们的翻译理论强调直译,这在一定时期(或在纠正不负责任随心所欲的意译之风时)是必要的,但如果强调过头,忽略传神达旨的重要,那也成为另一种一偏之见了。朱译在传神达旨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我们翻译莎剧评论引用原剧文字时,仍用未经动过的朱译。我们准备这样做也得到了满涛的同意。后来他在翻译中倘遇到莎剧文字,也同样援用一九五四年出的朱译本子。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朱生豪和我少年时代的老师任铭善先生是大学的同学而且友善,二人在校时即同组诗社唱和。有趣的是任先生学的是外文,后来却弃外文而专攻国学;而朱生豪在校时,读的是中文,后来却弃中文而投身莎士比亚的翻译。朱的译文,不仅优美流畅,而且在韵味、音调、气势、节奏种种行文微妙处,莫不令人击节赞赏,是我读到莎剧中译的最好译文,迄今尚无出其右者。 (此部分摘录自歌德等著,张可、王元化译的《莎剧解读》,经王元化家属桂碧清女士特别授权使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