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平思考的力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英)爱德华·德博诺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创造力,如果将创造力视作神奇的天赋,那么,如果一个人并非命运的宠儿,没有得到这种天赋,他将完全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培养水平思考的技巧,技巧掌握得越精湛,就越有创造力。

本书讨论如何培养水平思考的技巧,从而实际运用创造力。书中以大量的水平思考应用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平思考的原理以及掌握水平思考的技巧。

内容推荐

德博诺因开发出用于训练创新思维的“水平思考”方法而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本书是德博诺对其“水平思考”方法的总结之作。

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这种天赋,而另外一些人则望尘莫及。德博诺去除了笼罩在“创造力”之上的神秘光环,开创性地指出,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可以通过培养水平思考的能力而获取创造力。水平思考不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技巧,而是基本的思考方式。人们发明了各种创新思维技巧,它们无一例外都基于水平思考的方式。水平思考和我们惯常的逻辑思考方式背道而驰,但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逻辑思考。

本书以大量的水平思考应用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水平思考的原理以及掌握水平思考的技巧。这些技巧并不是一种新的魔法,它们只是实现了一种需要,那就是将水平思考方式纳入人们惯常的思考过程之中,从而释放出创造力。

目录

前言 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创造力

第1章 棍子的两端——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

第2章 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第3章 关于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第4章 水平思考的基本原则

第5章 认清当前的思考方式

第6章 避免当前的思考方式

第7章 不要马上说“NO”

第8章 打破“连续性”

第9章 改变当前的思考方式:逆向和变形

第10章 改变当前的思考方式:浸人、交叉启发和问题切换

第11章 改变当前的思考方式:类比和随机词

第12章 头脑风暴与水平思考

第13章 说一声“PO”——水平思考的精髓

第14章 怎样训练水平思考?

第15章 谁需要水平思考?

第16章 创造力的危险

第17章 总结

试读章节

垂直思考就是传统的逻辑思考。逻辑思考被称为垂直思考是因为,人们从一种信息状态直接推进到另一种信息状态。这好比建造一座高塔,新的石块总是被稳稳地垒放在下面的石块上。这又好比挖洞,总是把原有的洞挖得越来越深。垂直思考的其中一个特质是连续性,而水平思考的其中一个特质却是不连续性。本章要讨论的就是它们在这一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之处。

教育几乎只教人们如何进行垂直思考。这是人们一直以来使用的思考方式,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唯一的思考方式。古希腊人孕育了这种思考方式,有时候我们反而因为自己未对其做任何改变或改进而深感自豪。垂直思考是如此广为人知,其地位又是如此坚不可摧,因此我们只需展现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的不同,便可清晰地描绘出水平思考的本质。事实上除非人们对两者的本质区别心领神会,否则根本不可能进行水平思考。无须讳言,水平思考的诸多优势能否实现,就取决于能否逃出垂直思考的条条框框。

水平思考的某些原则与垂直思考的某些传统原则是相互对立的。因此人们需要明确了解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本质,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如果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则会产生很多困惑,不可能有效使用任何一种思考方式。

尽管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原则截然不同,最终的结果却往往殊路而同归。如果只看解决方案,人们往往无法判断这是通过垂直思考得来,还是通过水平思考得来。只有如实记录整个思考过程,才能做此判断。通过水平思考达成某个解决方案后,人们总是会看到,通过垂直思考本来也可以得出该解决方案。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某个人通过水平思考突然步入柳暗花明之境,另一个人通过层层推进的垂直思考也可以到达。

一根棍子有两头,这两头是截然相反的。但棍子上的任何一点都与这两头有关系。这个点可能在正中间,也可能离其中一头更近。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是相反的两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领域,任何特定的思考步骤都会落在这个领域中的某处。思考可能是单纯的水平思考,也可能是单纯的垂直思考,但大多介于两者之间。

很多人非常关心某个想法是水平思考的典范,还是垂直思考的实例。但是除了想法一旦成型便很难判断其如何得出之外,我们称它为垂直思考还是水平思考也无关紧要。在实际的思考过程当中,通常是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尽管这两种思考方式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思考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大多数人意识到的是思考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人常常无视它的存在。第二阶段是使用逻辑和数学技巧的阶段。计算机这种设备进行的就是第二阶段的思考。一旦将数据和程序输入计算机,第一阶段的思考便告结束。逻辑和数学技巧从来不能直接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只有当具体情境被划分成概念、特征、要素、效果以及其他感知因素之后,才能运用这些技巧。这些感知因素本身并不能通过运用任何特殊技巧得出,而是通过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产生的,而这种思维模式有其局限性和任意性。我们常常认为这些感知因素是正确的,而只去注意我们在第二阶段用来处理这些因素以达成“有效的”解决方案的推演是否正确。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思考仅始于第二阶段。

然而思考的第一阶段却是概念和感知因素形成的阶段。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大多数的思考困境源于我们对第一阶段无能为力。在思考的第二阶段,我们有很好的技巧,而且一直在改进这些技巧。但我们在第一阶段却无任何技巧可言。荒谬的是,正是计算机这种优秀的第二阶段思考机器让我们深深意识到第一阶段思考的重要性。是我们向计算机提出的问题以及我们选择输入计算机的数据,而不是计算机公认的高超处理技巧,在决定着计算结果是否有用和切合实际。无论计算机的处理技巧多么高超,都不能弥补第一阶段存在的缺陷。如果我们是要将人类送往月球或是要解决已经设定好的问题,那么在这种封闭的数学系统中,我们可以很好地使用计算机。但是对于开放式结局的问题,或者在问题尚未定义清楚的情况下,那么,除非我们在第一阶段做更好的思考,否则我们就很难有所建树。

重要的不仅仅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概念,还在于我们赋予这些概念怎样的价值。仅仅改变概念的价值而不改变概念本身也能够达成截然不同的结论。与概念相比,价值更是大脑自然的感知模式的产物。选择关注哪些领域、选择切入点、选择要素,这些都是第一阶段思考的内容。这些选择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思考过程的最终结果。

一旦我们选择以何种方式看待事物之后,数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但数学本身不能替我们选择看待事物的方式。P2-4

序言

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创造力

被动等待创造力

创造力是成功之源。没有人怀疑我们需要创造力。在顺利的日子里它使我们如有神助,在艰难的日子里它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但一个人如何才能具有创造力呢?我们总是对它心向往之,却抱怨它来去无踪。它好似一种神奇的天赋,好似从天而降的灵感之光,又好似伴随非常时世而来的非常机缘。看起来,对于创造力,除了被动等待之外,我们别无选择。很多时候创造力的确是在人们的被动等待中悄然而至的,但这仅仅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能够催生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水平”思维方式,人们很难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这是因为它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认为如此有用的传统的逻辑思维习惯背道而驰。例如,在逻辑思维中,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是正确的,但在水平思维中,这一点并不重要。

主动获取创造力

第一步要了解创造力形成的过程。第二步是摆脱会妨碍创造力形成的思维惯势,并使用一些方法去促成创造力的形成。这就是水平思考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水平思考的技巧,然后有目的地使用这些技巧来获得创浩力。

思维的本质

人脑会以某种方式将信息组织成模式,这就是思维如此高效的原因。一种模式建立得越稳固,它就越有用。但创造需要打破既有模式,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因为通过建立固定模式形成的高效思维使得我们很难发挥创造力。这就好像建立一个文件系统并以特定方式存储数据。为了能够在这个文件系统中进行交叉引用,我们必须以新的方式来使用它。创造力是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创造力并不是思维中自成一体的一个部分。它不是专供艺术家使用的奢侈品,它是思维中非常基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可能出现在每一个领域:信息系统、沟通、财务部门、营销、广告和促销、劳工关系、运筹学和问题解决、规划、设计、研发、公共关系等。认为创造力只与新产品开发有关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然而这正是很多人的观点。

数据、观点和信息

观点犹如透镜,我们通过它去看数据,从而发现信息。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通过观点去看它们,才使它们变成有用的信息。不同的人看到相同的数据,却得出不同的信息,因为他们看这些数据时所用的观点并不相同。透过新的观点去看旧的数据会得出新的信息。创造就意味着推出新观点,修正旧观点。通常,数据是人人皆知的,只有当人们创造性地看待数据时,才能打开全新局面。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竞争工具。即使在没有竞争的领域,也需要有创造力才能推出新观点,充分使用现有数据。

跳跃前进

有了创造力,人们才能跳跃前进,发现新的观点,而这些观点自会带领我们发现更多数据。数据未必会产生观点,观点却能帮助我们找到数据。没有创造力,人们只能跟在经验的后面缓慢爬行;有了创造力,人们就能够摆脱经验的束缚大步前进。

摆脱束缚

创造力不仅在于产生新观点,还在于摆脱旧观点。大多数观点之所以久久不被淘汰,乃是“连续性”使然,它妨碍了人们重新评估这些观点的价值。这种“连续性”使人们深陷效率低下的境况不能自拔。只有打破过时观点的束缚,人们才能跨出新的步伐。而且,观点就像组织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缓慢发展会变得积重难返。只有经过创造性的重建,才能摆脱束缚,以更简单、更有效率的方式对事物进行重组。

创造力的实际运用  本书讨论如何培养水平思考的技巧,从而实际运用创造力。要了解创造力的形成过程,就必须了解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创造力的形成涉及以下各个方面:思维态度、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特定模式和技巧以及一个新的功能词的使用。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您就具有了水平思考的技巧。这一技巧是可以学习、练习和使用的。只要满怀信心地反复练习,水平思考就可以成为一种自然的思考习惯,根本无须特意为之。

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创造力

如果将创造力视作神奇的天赋,那么,如果一个人并非命运的宠儿,没有得到这种天赋,他将完全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培养水平思考的技巧,技巧掌握得越精湛,就越有创造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