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文》系列丛书,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谷长春集》收录了作者谷长春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谷长春集/中国杂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谷长春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杂文》系列丛书,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最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谷长春集》收录了作者谷长春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内容推荐 《谷长春集》收录了作者谷长春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 《谷长春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优秀的杂文。 目录 说君子兰旋风兼及狗 “饮食文化”杂感 论“背靠背” “学会学”种种 命运之神在哪儿? 话说“小气候” 戒“空话” 闲话“来头” 说“从娃娃抓起” 说“朋友就是生产力” “进步”辩 微言小集(之一) 微言小集(之二) 微言小集(之三) 微言小集(之四) 微言小集(之五) 微言小集(之六) 取经·偷越县境 原服赴任·微服私访 “名刺”·照片 再打三斤·找猫 梦赴黄泉 皇上不是龙 “政绩”辩 “成熟”辩 “任”与“责” 李真最后的辩护词 行多少不义才自毙? 贪官皆披画皮 由人到神的包公 谤满天下的李鸿章 陈陈相因的“观念符号” 夜话拾遗 闲话“民主”与“公民意识” 清明,我怀念一个人 善待文化遗存 有权消费无权浪费 历史仅是知识吗? “卖官”骗子自述(杜撰曲) 废除科举百年祭 对“国学热”的冷思考 不要忘记那艰难的转折 闲话“跑官风” 遥想一九五七 都要管和都不管 “官本位”痼疾的文化根源 闲话“秘书” 说“文化赤字” 试读章节 “饮食文化”杂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饮食男女”不仅仅是人的本能,早已注入了文化意识。 我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已经发明了“油烹”技术。唐宋以后,膳食烹调成为一门学问并有了专著,古代帝王将相和名人骚士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美食佳肴的掌故和传说。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其地位不亚于琴棋书画、塔桥寺观。千古风韵流传至今,形成了京、川、粤、鲁、苏、闽、浙、湘诸大菜系,比刀工、比风味、比火候,单是“烹法”就有熘、炒、煎、炸、爆、烤、熏、蒸、炖、焖、煨、烩等等,讲究色、香、味、形俱佳。真可谓吃的艺术吃的美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烹饪饮誉全球。同时,我们自己的同胞,也越来越有条件地讲求这种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享受了。 “民以食为天。”孔老夫子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勿论高下,也勿论高鼻梁矮鼻梁,谁也离不开吃,吃的艺术最令人神往。“饮食文化”的发达,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不过,自豪之余,我也每每生发出一些感慨,甚而心中惴惴。 “饮食文化”,在“文化革命”中也是被“革”得很彻底的。全国所有的“饭店革委会”一律只准经营“大众化食品”,这才是“为工农兵”,否则即是为资产阶级服务。似乎工农兵天生就不该不许也不屑享受那“饮食文化”。当这种情况翻转过来之后,人们压埋在心底里的追求欲苏生了。无疑,这是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也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想开了”这句话很流行,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互相攀比着追求高消费,不大去想我们尚未彻底摆脱贫困,还需要艰苦奋斗。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知名度,在旅游胜地搞点什么“宫廷食谱再现”之类,与古色古香的景观相映成趣,这是很有商品经济脑瓜的。然而,完全不必因此而鼓动我们的同志对吃的“贪欲”,更不应为此而用公款“广设饭局”。“吃”总得和“干”联系在一起。无法享受尚未生产出来的东西,乃是常识。雷锋说得好:“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追求吃而近于“贪婪”的落后心理,无论如何是不值得自豪的。消费刺激生产,而超前消费则有碍于生产。“吃的热”,还是“降温”些为好。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而在那漫长的贫穷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过这“文化”的成果呢?!由于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占据着这“文化”,就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精华与糟粕。王孙贵胄为八珍之味而一掷千金,豪门巨富以民脂民膏纳口福,反是被引以为荣耀的事。论“摆谱儿”,大观园里的“群芳开夜宴”,比起慈禧太后的“御膳”来乃是小巫见大巫。帝、后、妃三餐的糜费以及层层中饱、上下分肥的事,令人触目惊心。毋庸讳言,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含有封建的糟粕。 由此想来,应审视一下我们“吃”的价值观。巧立名目,以公款大吃大喝的事自不必说,即使正常的交往,也过分地看重礼仪规格,以“大方”为荣,不“一客九陪”、不搞个冷荤熘炒山珍海鲜俱全,似乎显示不出热情豪情盛情。最令人痛心的是以又剩又仍为“气派”。“无酒不成席”。说到吃不能不联系酒——尽管另有“茶酒文化”。敬酒让酒是文明,而劝酒近于逼,不可理解。强人所难,俗不可耐,却以为是“有感情”、“够意思”。看来,宴会“体制”也是亟需改革的。 讲排场讲阔气讲豪华讲虚荣,这种封建遗风陋习之所以惰性很大,因为作为传统文化已经融进了“美”或“美德”的荒唐观念。因此才存在请者并不情愿,吃者也不心甘却还这样做的怪现象。当我们眼睁睁看着香喷喷的鸡鸭鱼肉未吃多少便“折萝”当“泔水”倒掉的时候,当我们明知饮酒过量有害身体,还“死乞白赖”劝酒的时候,如果能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种落后、愚昧、无文化的表现,或许大家能起而变人人有气为人人除弊了。 “饮食文化”的发展,不能不与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 1987年12月24日 P4-7 序言 谷长春 我写杂文始于1956年,刚发表十余篇习作便赶上了“反右”,这些杂文被打成“毒草”,我也“弄文罹文网”被打入另册。重新拾笔写杂文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杂文的兴衰在于政治气候。如今杂文繁荣兴旺是政治清明、广开言路、社会进步的表现。 幸逢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就不需要杂文了么?否。“桃花源”式的“理想国”是不存在的。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在国运蒸蒸日上的同时,新旧事物新旧观念激烈冲撞,社会痼疾沉渣泛起,时髦的丑陋花样翻新,我总是怀着企盼社会弊绝风清的美好理想,而社会总是“不那么理想”,这大概是我三十年来从未间断写杂文的“动力”。 我也写了不少其他文体的文章,但最喜爱的是杂文,因为它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最直接干预生活的文体,针砭时弊、鞭笞腐恶,杂文这“带刺的玫瑰”比起其他文体来得更简捷更泼辣更酣畅淋漓。 有人说我爱发牢骚,也是也不是。如果说牢骚是带着激烈甚至偏激的感情所表达的一种意见,则是,杂文是理性与感,睛撞击的产物,不愤不奋没有激情怎能写;如果说牢骚是以宣泄不满、出气解恨的方式表达的意见,则不是,因为杂文’毕竟要以理性启迪人感染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有人说我的杂文太温。的确,我写不来令人震撼惊叹以“辣”见长的杂文,我自以为一直在追求杂文的思辨性,把“理”说清了辨明了也不失为明快、尖锐。 我已步入耄耋之年,感谢编者邀我选编这本集子,算是我“杂文生涯”的一个纪念吧。 2012年12月1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