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教你欣赏唐诗名篇/成长的书香
分类
作者 傅德岷//卢晋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①。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②。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②。

①江渚:江中的小块陆地;小岛。罢:停止。②浦:水边;渡口。③帝子:皇帝的儿子。这里指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槛:栏杆。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情景诗。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四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时所建,故址在南昌章江门上。唐高宗上元三年(676),作者由长安去交趾(今越南境内)探父,途经洪州时应阎都督之邀,赴其在滕王阁上举行的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本诗。全诗文字凝练,意境含蓄,高度地概括了序的内容,使诗、序相得益彰。

首联从时空上描绘滕王阁。首句开门见山,用质朴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峻。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是从首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次句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前,说高阁形势是这样的美妙,但如今谁来游赏呢?当年修建此阁的滕王早已逝去,他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的那种豪华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首句写空间是那么兴致勃勃;次句写时间却又意兴阑珊。两两对照,随立随扫,作者用这种手法使读者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次联紧承首联加以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当然也很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和西山的雨,与它朝朝暮暮相随相伴。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以“画栋飞绕着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以“珠帘卷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本联可谓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作者的题旨已全部包容,但表达方法上比较隐晦,所以在前四句用“舞”韵的基础上,后四句转用“悠”韵,前韵沉着而后韵柔和;在前四句侧重在时间上加以发挥的基础上,后四句转而在空间上加以强调。第三联用“闲云”二字与前面的“南浦云”衔接,用“潭影”二字既避开了“江”字的重复,又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仰一俯,扩大了空间;又用“物换星移”与“闲云潭影”对照,更加扩大了距离。“日悠悠”三字把空间转入为时问,“物换星移”又使时间无限延长,也使读者再一次自然地想起建阁人而今已不在人世。

尾联又紧承第三联加以深透。句式则接第六句进一步设问。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节奏。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之水,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又回应了首句的“高阁临江”,可谓神完气足,结束圆满。

全诗时空概念特别强烈,且转换于无形。五十六个字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会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其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主轴——滕王阁,而各自发挥众星捧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很大区别。本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外,其余十二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诗的善于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本诗的另一特色是尾联用对偶句法作结。一般律诗多将对偶句放在二、三联中,起到铺排的作用。且本诗的对偶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即所谓“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即所谓“侧扇对”,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作者过人的才力。后来者如杜甫、自居易等的七律,甚至七绝,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足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重大影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①。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①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辅:护卫。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古为秦国,秦亡后。项羽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这是王勃供职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今四川崇州)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城阙辅三秦”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下句“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风烟”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旬。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诗人并没有接着叙写离情别绪,而是笔锋一转,转而说你我都是远离故土的宦游之人呀,彼此间应该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也许是思绪太多,也许是无从说起,诗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对众多思绪的叙写,而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诗人并未停留于伤感之中,颈联笔锋一荡,意境又开阔了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但曹植句强调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是像相邻一样。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紧跟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应送别之意。这句是诗人在即将分手之时劝慰杜少府之语,不要在分手之时抹眼泪了,像小儿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远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么?

这首诗充分流露了诗人旷达的胸襟与友情的诚挚。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代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名少连,字延清,一说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则天时,以文才为宫廷侍臣,颇受恩宠。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贬泷州参军。中宗景龙中(708)转考功员外郎,与杜审言、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睿宗景云元年(710)流放钦州。玄宗先天元年(712)赐死。有《宋之问集》。

题大庾岭北驿①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②;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①?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④。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

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据沈德潜云疑作“岭”字。

这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题于岭北驿的一首诗。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两县交界处,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宋之问是武则天时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沈俭期齐名,颇受宠幸。后武则天退位,宋之问因结交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参军。由宫廷近臣骤然沦为罪谪之人,且远离家乡和亲友,只身远流岭南,他心中的痛苦哀伤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他来到大庾岭北驿时,写了这首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诗人辞别了亲友,告别了生活了很久的长安,来到了大庾岭。想到越过岭去,就彻底地告别了故乡所在的中原,进入蛮荒的岭南,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南去的传说,不禁写下了前两句诗。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但作者自己却被流放到大雁都不飞去的地方;大雁的南飞既有限度,也有返期,而作者自己却要继续南行,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一点也不知道,这是三、四句的意思。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自己抛家别亲,远赴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五、六句是写景。江上潮水下落,林间雾气弥漫,暮色渐浓,周围的一切越发显得荒凉,显然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结尾两句是对明天早晨的预想:大庾岭梅花已开,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宋之问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无外乎谪悲、乡愁,并无特别之处。但其构思布局、写景言情的艺术手法是很高妙的。P6-9

目录

虞世南

王绩

秋夜喜遇王处士

寒山

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王勃

滕王阁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渡汉江

李适之

罢相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苏颋

汾上惊秋

王之涣

登鹳雀楼

出塞

孟浩然

望洞庭赠张丞相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早寒有怀

留别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

过故人庄

春晓

宿建德江

王昌龄

出塞

塞上曲

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

祖咏

望蓟门

王维

送别

桃源行

送梓州李使君

终南别业

终南山

鹿柴

山中送别

杂诗

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使安西

西施咏

秋夜曲

李白

蜀道难

将进酒

行路难

关山月

长干行

玉阶怨

静夜思

春思

子夜吴歌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峨眉山月歌

赠孟浩然

赠汪伦

梦游天姥吟留别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友人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早发白帝城

夜泊牛渚怀古

山中与幽人对酌

崔颢

黄鹤楼

长干行二首

王翰

凉州词

张旭

山中留客

戎昱

咏史

高适

营州歌

别董大二首(其一)

塞上听吹笛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

早梅

刘长卿

弹琴

长沙过贾谊宅

寻南溪常道士

杜甫

望岳

兵车行

丽人行

贫交行

月夜

春望

哀江头

春宿左省

赠卫八处士

石壕吏

新婚别

佳人

天末怀李白

月夜忆舍弟

蜀相

南邻

客至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旅夜书怀

八阵图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阁夜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野望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寄左省杜拾遗

逢入京使

景云

画松

刘方平

月夜

裴迪

送崔九

皇甫冉

春思

元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

张继

枫桥夜泊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暮春归故山草堂

韩翃

寒食

题仙游观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李端

鸣筝

顾况

宫词

柳中庸

征人怨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秋夜寄邱员外

赋得暮雨送李曹

卢纶

塞下曲四首之一

塞下曲四首之二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

孟郊

游子吟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张籍

没蕃故人

王健

新嫁娘

韩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石鼓歌

刘禹锡

蜀先主庙

西塞山怀古

乌衣巷

白居易

卖炭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花非花

柳宗元

溪居

江雪

渔翁

元稹

遣悲怀三首之一

行宫

贾岛

访隐者不遇

张祜

何满子

题金陵渡

徐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旅宿

遣怀

秋夕

温庭筠

送人东归

苏武庙

陈陶

陇西行

李商隐

锦瑟

乐游原

夜雨寄北

风雨

寄令狐郎中

隋宫

落花

为有

无题

瑶池

春雨

嫦娥

马戴

楚江怀古(其一)

灞上秋居

郑畋

马嵬坡

罗隐

陆龟蒙

白莲

卫庄

金陵图

台城

章台夜思

张乔

书边事

崔道融

西施滩

韩偓

已凉

吴融

卖花翁

张蠙

登单于台

葛鸦儿

怀良人

金昌绪

春怨

于武陵

劝酒

郑谷

海棠

杜荀鹤

春官怨

小松

罗虬

比红儿诗(百首选一)

崔涂

孤雁

除夜有怀

秦韬玉

贫女

王驾

雨晴

西鄙人

哥舒歌

张泌

寄人

相泽女子

题玉泉溪

杜秋娘

金缕衣

无名氏

杂诗

序言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

唐代为我国诗之盛世。唐人以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下空前的伟绩。唐代从7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安史之乱前一百多年间,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之乱后,由于南方的开发与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未停顿下来。且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也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

唐诗是在既继承前代传统,又大胆革新、勇于创造的基础上繁荣昌盛起来的。唐帝国建立后的最初三十多年,诗坛上仍弥漫着梁陈余风。武则天当政时期,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沈俭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陆续登坛。经过他们的努力,唐诗的题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较为明快清新。同时,初唐诗人陈子昂提出以复古为革新的主张,冲破了齐梁以来宫廷文学的苑囿,恢复了汉魏的传统,重新使诗歌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陈子昂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为唐诗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他把握住对超现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执着这一基本矛盾,用新的语言和形象在诗中加以表现,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从玄宗即位起的半个世纪为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因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诗人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如孟浩然、常建、储光羲等;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如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如王维等。盛唐诗人在其创作中都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高蹈的退守者在其诗作中多以隐士为代表人物形象,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借以反映诗人淡泊宁谧的心境;热情的进取者多以侠少为代表人物形象,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借以反映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他们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牢笼束缚但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是后代人民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始终以严肃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相成的。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唱。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旁人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李白为诗仙,尊杜甫为诗圣的理由。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诗人,生活在一个遭受了极大破坏以至物质精神都贫乏的社会里。这一时期,钱起、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伦、李益等的作品,着力于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其中,韦应物之澄澹、李益之悲慨,尤为后人所称赏。宪宗元和时期(806—820),一度中衰的诗坛重又兴盛。此时期有两个源出于杜甫的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代表,对杜甫的继承侧重于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更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为代表,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多写险怪、幽僻、苦涩、冷艳,且以散文句法入诗。文宗到宣宗(827—858)的三十余年里,最为活跃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出于杜、韩。他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表达诗中较为丰富的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长于七律。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宗国之哀。懿宗即位至唐亡(860—906),诗人不少,成就不大。

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人之所长。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唐诗之美在情辞,故繁丽丰腴,而贵雍容称华,兴象华妙。唐诗堂庑阔大,声调高亮谐和,深情远韵,一唱三叹之致。

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教你欣赏唐诗名篇》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唐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两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外,特有诗人简介、注释及鉴赏。“诗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教你欣赏唐诗名篇》,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名篇佳作,领略唐诗的隽永神韵。

编者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教你欣赏唐诗名篇》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唐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两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外,特有诗人简介、注释及鉴赏。“诗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

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教你欣赏唐诗名篇》,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名篇佳作,领略唐诗的隽永神韵。本书由傅德岷、卢晋主编。

编辑推荐

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教你欣赏唐诗名篇》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网罗唐代名家各种流派杰作两百多首,精华毕呈。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外,特有诗人简介、注释及鉴赏。“诗人简介”力求言简意赅;“注释”疏通诗义,求其简洁准确;“鉴赏”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友掌握原诗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愿我们精心编撰的这部《教你欣赏唐诗名篇》,能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欣赏唐诗名篇佳作,领略唐诗的隽永神韵。本书由傅德岷、卢晋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