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现代发展经济理论、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等理论,按照“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互补”的研究思路,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循环型农业的内涵与要求、地方政府在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利益、绩效、行为方式、行为准则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通过与国内外地方政府在推动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经济行为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加快中国实现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标准。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基本假设
1.5 框架设计
2 循环型农业理论分析
2.1 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思想与内涵
2.2 循环型农业的一般特征
2.3 循环型农业的若干模式比较
2.4 循环型农业的经济学特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分析
3.1 地方政府的界定与结构
3.2 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3.3 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阻碍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4.1 制度因素
4.2 辅助体系因素
4.3 经济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因素分析
5.1 行为原则
5.2 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
5.3 地方政府行为“困境”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产品市场的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
6.1 模型说明和基本假设
6.2 模型具体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基于要素市场的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
7.1 模型说明和基本假设
7.2 生产要素的流动及关系
7.3 初级农产品要素市场——农户行为模型
7.4 农产品加工市场——循环型清洁生产企业模型
7.5 资本直接流动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
7.6 本章小结
8 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博弈分析
8.1 同级地方政府行为博弈
8.2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
8.3 地方政府与循环型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博弈
8.4 本章小结
9 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优化
9.1 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的判别标准
9.2 循环型农业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制度体系优化
9.3 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
9.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